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溶液的浓度中考真题汇编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溶液的浓度中考真题汇编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选择题
1.KCl 和 KN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20304050
KCl34.037.040.042.6
溶解度 S/g
KNO331.645.863.985.5
A.甲表示 KNO3溶解度曲线
B.温度 t1应在 20℃~30℃之间
C.40℃时,5gKCl 加入 10g 水中,可得到 33.3%的溶液
D.50℃时,30g KNO3加入 50g 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 30℃,有晶体析出
【来源】四川省渠县崇德实验学校2019年九年级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来源】2010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20饱和溶液、溶解度
3.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1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来源】2012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三5月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带解析)
4.20℃时,往10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g硝酸钾,充分搅拌,硝酸钾部分溶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B.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D.所的溶液的质量为120g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莆田卷)化学(带解析)
5.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3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
D.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化学(带解析)
6.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取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b="c"
B.恢复至 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若继续降温至 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北京卷)化学(带解析)
7.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是
A.消耗锌粉的质量
B.溶液的总质量
C.生成氢气的质量
D.生成ZnSO4的质量
【来源】2012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带解析)
8.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下表所示,该温度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209.2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丁>甲>乙>丙
D.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为:丙>乙>甲>丁
【来源】宁夏银川九中英才学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9.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C.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
D.若100g水中溶解了10g氯化钠固体,则此时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来源】【区级联考】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19届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0.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碘酒B.牛奶C.米粥D.豆浆
【来源】辽宁省大连市第八十中学2019届化学模拟
11.如图所示:t℃时,在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充分搅拌后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适当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B.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C.t℃时,KNO3的溶解度为30g
D.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部分学校2019年中考三模拟化学试卷
12.在某温度下,分别向盛有等质量蒸馏水的两烧杯中逐渐加入固体溶质甲、乙,图中 x 表示所加固体的质量,y 表示溶液中溶质与水的质量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a 点之前,该温度下两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C.该温度时,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5%
D.该温度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50g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19届中考化学一诊试卷
13.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2℃时,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B.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析出的晶体比乙多
【来源】【区级联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14.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30℃时,分别将30g硝酸钾和氯化钠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通常情况下,采取降温的方法能将两种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
C.若将硝酸钾溶液降温到20℃,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
D.若将硝酸钾溶液变为10℃时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咸宁卷)化学(带解析)
15.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60℃时,a、b的溶解度相等,此时由a、b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B.80℃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0℃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在37℃时,将30g的a物质投入50g水中,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将80℃的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60℃得到的晶体质量相等
【来源】2019年河南省天一大联考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6.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a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升温至a2℃时,均有固体析出
C.a2℃时,M点对应的甲溶液不饱和
D.a2℃时,乙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深圳卷)化学(带解析)
17.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豆浆、牛奶都是溶液
C.溶液都是无色的
D.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来源】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小草坝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18.如图为晶体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a、b两点分别表示M物质的溶液。
下列有关说法或a、b间的转化方法错误的是()
A.t2℃时,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
B.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b中都有晶体析出
C.从a→b:先将a降温到t1℃,过滤后将滤液升温到t2℃
D.从b→a:在b中加入M至刚好饱和
【来源】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19.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
20.向t℃时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加入ng无水Na2CO3,会析出mgNa2CO3·10H2O,则(m-n)的值为()
A.饱和溶液失去水的质量
B.饱和溶液失去溶质的质量
C.饱和溶液失去水和溶质的质量之和
D.其数值为0,即溶液质量不变
【来源】广西贺州市莲塘镇第一初级中学2019年第一次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
2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北京卷)化学(带解析)
22.(09年恩施)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丙三者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乙、丙三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要使t1℃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D.t2℃时,往100g水中加入90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190g甲的溶液
【来源】2009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21 溶质质量分数(带解析)
2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现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乙>丙>甲
B.将温度由t2℃降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C.将温度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比乙多
D.若甲中含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黄冈卷)化学(带解析)
24.下图表示是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B.t1℃时,在 50g 水里加入 15g KNO3固体,充分溶解,得到60g 溶液
C.t1℃时,将KNO3和NaNO3两物质饱和溶液升温到 t2℃,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两种饱和溶液都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硝酸钾一定多于硝酸钠
【来源】2016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中考第二次网上适应性测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25.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
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
系为乙>甲=丙
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
无晶体析出
【来源】2016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市东方中学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26.某物质X完全溶于水,溶液中X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X是溶剂
B.X只能是固
C.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5%
【来源】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19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
27.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
下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时,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
C.10℃时,取相同质量的a、b两物质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是a大于b
D.将t℃时a、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大于b
【来源】山西省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
2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中混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B.t3℃时,将甲、丙的饱和溶液降温,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不变
C.t2℃时,甲、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D.t1℃时,60g水中溶解18g甲可得到其饱和溶液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广安卷)化学(带解析)
29.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甲、乙、丙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固体甲中含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
C.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加水的质量甲>乙>丙
D.t2℃时,将甲乙丙等质量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t1℃,所得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来源】2019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适应性化学试卷
30.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t1℃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
B.在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来源】贵州福泉县道坪镇泉飞中学2019年第一次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选择题
1.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小。
【详解】
A、甲表示KNO3 溶解度曲线正确,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A正确,故A不符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小。
【详解】
A、甲表示 KNO3溶解度曲线正确,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温度 t1应在 20℃~30℃之间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B不符合题意;
C、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5gKCl 加入10g水中,溶解的质量为
40g
10g=4g
100g
⨯则可
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
4g
100%28.6%
14g
⨯≈,C不正确,但符合题意;
D、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所以30gKNO3加入 50g水,充分溶解能得到不饱和溶液,再降温到 30℃,硝酸钾的溶解度只有45.8g,50g水中只能溶解22.9g,所以会有晶体析出正确,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解析】
A、根据题中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正确.
B、根据题中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正确
C、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
解析:D
【解析】
A、根据题中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正确.
B、根据题中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正确
C、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甲乙丙;当降温到t1℃,甲乙仍为饱和溶液,丙为不饱和溶液,在t1℃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乙>甲>丙
D、 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140100%=28.6%,故错误
故选D
3.B
【解析】
【分析】
A、由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当0~t℃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选项A错误;
B、t℃时,二者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选项B正确;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当0~t℃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选项A 错误;
B、t℃时,二者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选项B正确;
C、由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不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选项C错误;
D、过10℃作一条垂直于横坐标的垂线,看垂线与曲线的交点高低,从图象可以看出,此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选项D错误。
故选B。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只受温度一个外界因素的影响,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A不正确;
B、硝酸钾部分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故B不正确;
C、硝酸钾部分溶解,则溶液为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只受温度一个外界因素的影响,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A不正确;
B、硝酸钾部分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故B不正确;
C、硝酸钾部分溶解,则溶液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
D、20g的硝酸钾部分溶解,溶液的质量小于120g,故D不正确。
故选C。
5.D
【解析】
【分析】
A、根据溶解度曲线,10℃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0g,故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选项A正确;
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10℃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0g,故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选项A正确;
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选项B正确;
C、根据溶解度曲线,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故将4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并充分搅拌,只能溶解30g,故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选项C正确;
D、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都成为30℃时的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选项D错误。
故选D。
6.D
【解析】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受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c的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由于t2℃时,Sa>Sb=Sc, 故溶质质量分数a>b=c;由于温度没有变,因此
解析:D
【解析】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受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c的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由于t2℃时,S a>S b=S c, 故溶质质量分数a>b=c;由于温度没有变,因此S不变,故恢复到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蒸发后,都有固体析出,因此还是饱和溶液;降温到 t1℃,c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
7.B
【解析】
试题分析: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消耗锌粉的质量从0点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反应完全;因为稀硫酸也是溶液,故溶液的总质量应该从0点以上的某个数值开始增加,而不是从0点开始;随着锌粉与硫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消耗锌粉的质量从0点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反应完全;因为稀硫酸也是溶液,故溶液的总质量应该从0点以上的某个数值开始增加,而不是从0点开始;随着锌粉与硫酸反应的方式,生成氢气和硫酸锌的质量由0点开始逐渐
考点:化学反应中的数量变化曲线。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化学反应的过程,逐一分析各个数据的变化情况,最后得到合理答案。
8.D
【解析】
【详解】
A、丙中无固体剩余,故丙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
B、丁溶液中未溶解的固体最多,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B错误;
C、20℃时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故C错误;
解析:D
【解析】
【详解】
A、丙中无固体剩余,故丙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
B、丁溶液中未溶解的固体最多,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B错误;
C、20℃时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故C错误;
D、溶解的丙最多,故溶液质量最大,溶解的乙其次多,故乙的溶液质量小于丙,溶解的甲的质量第三多,故甲溶液质量小于乙,溶解的丁最少,故丁溶液的质量最小,故D正确;
故选:D。
9.C
【解析】
【详解】
A、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故A选项错误;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故B选项错误;
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故A选项错误;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故B选项错误;
C、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故C选项正确;
D、若100g水中溶解10g氯化钠固体,则溶质的质量为10g,溶液的质量为110g,溶质的质量分数=10g/110g×100%=9.1%,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10.A
【解析】
【分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解析:A
【解析】
【分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B、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C、米粥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D、豆浆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豆浆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故选:A。
11.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据题给信息可知,甲是 KNO3的不饱和溶液,适当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此选项正确;
B. 升高温度,甲、乙两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据题给信息可知,甲是 KNO3的不饱和溶液,适当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此选项正确;
B. 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此选项错误;
C. 溶液乙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为:100g×20%+10g=30g ,而溶剂的质量是80g ,故t ℃时,KNO 3的溶解度>30g ,此选项错误;
D. 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30g g+10g
≠30%,此选项错误。
故选A 。
12.D
【解析】
【详解】
A 、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明温度,故A 错误;
B 、由图象可知,该温度下,a 点之前,b 点以后,乙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故B 错误;
C 、由图象可知,该温度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明温度,故A 错误;
B 、由图象可知,该温度下,a 点之前,b 点以后,乙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故B 错误;
C 、由图象可知,该温度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水的质量比为0.25,可计算出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故C 错误;
D 、由图象可知,该温度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水的质量比为0.5,可计算甲的溶解度是50g 。
故D 正确。
故选D
13.C
【解析】
【分析】
由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详解】
A 、t2℃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t 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详解】
A 、t 2℃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A 不正确;
B 、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B 不正确;
C 、t 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
等,升温到t 2℃时,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不变,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然相等,故C 正确;
D 、t 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降温到t 1℃时,甲、乙析出的晶体质量不能确定,故D 不正确。
故选C 。
【点睛】
=100%100g+ 溶解度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
14.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从所示图像可知,在3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均大于30g 。
即:30℃时,分别将30g 硝酸钾和氯化钠放入10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二者都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从所示图像可知,在3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均大于30g 。
即:30℃时,分别将30g 硝酸钾和氯化钠放入10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二者都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均为30g ,溶剂质量均为100g ,因此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选项A 正确;
B 、要采取降温的方法能将两种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则相溶解度应小于30g 。
根据图像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可以小于30g ,但通常情况下(图中温度范围内)氯化钠的溶解度均大于30g ,所以可以通过降温使上述溶液中硝酸钾溶液转为饱和溶液,但氯化钠溶液无法通过降温成为饱和溶液,选项B 不正确;
C 、硝酸钾溶液降温到20℃时,其溶解度大于30g ,所以溶液中溶质仍为30g ,溶剂质量为100g ,二者的质量为3∶10,选项C 正确;
D 、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约为22g ,所以其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应为22g ,小于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30g ,所以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原溶液小,选项C 正确。
故选B 。
15.C
【解析】
【详解】
A 、60℃时,a 、b 的溶解度相等,此时由a 、b 所配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若不是饱和溶液不能确定,故不符合题意;
B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解析: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