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考纲高考系列(古诗题)
高中语文新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强化训练(诗词曲40首,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新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强化训练(诗词曲40首,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eca31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c.png)
新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强化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诗词曲)静女《诗经》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强化练习】1.《静女》中,写姑娘故意躲起来,小伙子焦急的句子是“, ”。
2.《静女》中,“, ”两句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3.《静女》中,“, ”是说并不是茅草本身美,而是因为是爱人送的才美,这是爱人及物、移情于物的手法。
4.《静女》的第一章写一位娴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的诗句是“, ”。
5.《静女》中,写女子送给男子的第二个礼物的两个句子是“, ”。
无衣《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强化练习】1.《无衣》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
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
2.《无衣》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使人想象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
3.《无衣》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
首章结句“”,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第二章结句“”,是行动的开始;第三章结句“”,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
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强化练习】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是: , 。
新高考必背古诗词七十二篇电子版
![新高考必背古诗词七十二篇电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93d2c5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c.png)
新高考必背古诗词七十二篇电子版新高考必背古诗词七十二篇涵盖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这些诗词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高考语文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部分古诗词的精选,供同学们学习参考:1.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离骚》(节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4.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5.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 《滕王阁序》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9. 《琵琶行》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10.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1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2.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3.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14.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5. 《满江红·写怀》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16. 《如梦令》李煜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17.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18.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9.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0.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以上仅为部分古诗词,新高考必背的七十二篇古诗词还包括其他许多经典之作,同学们在备考时需要全面掌握。
这些诗词不仅要求背诵,更要求理解其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准确运用和赏析。
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词篇目
![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词篇目](https://img.taocdn.com/s3/m/8e2c4ccaa58da0116c174911.png)
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词篇目(高中14篇,初中50篇) 1孔子语录2. 鱼我所欲也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曹刿论战5. 邹忌讽齐王纳谏6. 出师表7. 桃花源记8. 三峡郦道元9. 杂说(四)韩愈10. 陋室铭11. 小石潭记柳宗元12. 岳阳楼记范仲淹13. 醉翁亭记14. 爱莲说15.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7. 关雎18. 蒹葭19. 观沧海(东临碣石)20. 饮酒(结庐在人境)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2.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23.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2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25.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26. 望岳(岱宗夫如何)27. 春望(国破山河在)2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3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3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蜀水凄凉地)刘禹锡32. 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33.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34.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35.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36.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37.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38.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39.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40.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41.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42.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43.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高中语文 江苏新高考古诗文默写60篇经典考题汇编
![高中语文 江苏新高考古诗文默写60篇经典考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e8fb25a52cc58bd63186bdf7.png)
新课标高考古代诗文默写60篇经典考题汇编2018、2019级江苏省新高考语文学科的古文背诵篇目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60篇,即文言文必修10篇,文言文选择性必修10篇和诗词曲40首。
(一)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2.荀子《劝学(节选)》3.《史记·屈原列传(节选)》4.魏征《谏太宗十思疏》5.韩愈《师说》6.杜牧《阿房宫赋》7.苏洵《六国论》8.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9.苏轼《前赤壁赋》10.归有光《项脊轩志》(二)选择性必修(10篇)11.《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2.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13.贾谊《过秦论(上)》14.《礼记·大道之行也》15.李密《陈情表》16.陶潜《归去来兮辞(并序)》17.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18.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19.苏轼《石钟山记》20.姚鼐《登泰山记》(三)诗词曲(40首)21.《诗经·静女》22.《诗经·无衣》23.屈原《离骚(节选)》24.《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25.曹操《短歌行》26.陶潜《归园田居(其一)》27.鲍照《拟行路难(其四)》28.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9.王维《山居秋暝》30.李白《蜀道难》3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2.李白《将进酒》33.高适《燕歌行(并序)》34.杜甫《蜀相》35.杜甫《客至》36.杜甫《登高》37.杜甫《登岳阳楼》38.白居易《琵琶行(并序)》39.李贺《李凭箜篌引》40.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41.李商隐《锦瑟》4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43.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4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45.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4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7.黄庭坚《登快阁》48.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49.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50.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51.陆游《书愤》5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5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5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5.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56.辛弃疾《青玉案·元夕》57.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58.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59.王实甫《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60.王磐《朝天子·咏喇叭》(一)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住方面提出了要求,这两个句子是“▲,▲”。
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文64篇目
![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文64篇目](https://img.taocdn.com/s3/m/f60032d758f5f61fb73666fe.png)
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词篇目(高中14篇,初中50篇)一、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初中50篇)1.《论语》2.《鱼我所欲也》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前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渊明8.《三峡》郦道元9.《马说》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7、《关睢》诗经18.《蒹葭》诗经19.《观沧海》曹操20.《饮酒》陶渊明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22.《次北固山下》王湾23.《使至塞上》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5.《行路难》李白26.《望岳》杜甫27.《春望》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2.《观刈麦》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李贺35.《赤壁》杜牧36.《泊秦淮》杜牧37.《夜雨寄北》李商隐38.《无题》李商隐39.《相见欢》李虞40.《渔家傲》范仲淹41.《浣溪沙》晏殊42.《登飞来峰》王安石4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苏轼44.《水调歌头》苏轼45.《游山西村》陆游46.《破阵子》辛弃疾47.《过零丁洋》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50.《己亥杂诗》龚自珍二、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高中14篇)1.《劝学》荀子2.《逍遥游》庄子3.《师说》韩愈4.《阿房宫赋》杜牧5.《赤壁赋》苏轼6.《氓》诗经7.《离骚》屈原8.《蜀道难》李白9.《登高》杜甫10.《琵琶行》白居易11.《锦瑟》李商隐12.《虞美人》李煜1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一、初中课内必背古诗文汇集(50篇)1、孔子语录《论语》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⑵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新高考题型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与解析)
![新高考题型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70010b81c758f5f71f6783.png)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备考各地联考最新试题专题汇编专项训练:古代诗歌鉴赏1.河北省邯郸市2021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秋暮书怀谢榛木落风高万壑哀,山川纵目一登台。
夕阳满地渔樵散,秋水连天鸿雁来。
白发无情淹岁月,黄花有意照樽罍。
西园公子虚陈迹,词客于今说爱才。
【注】樽罍:酒杯。
西园:位于河北临漳,为三国曹操所建,常召曹植、陈琳等文士在此吟诗宴游。
15.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登高望远,抓住秋天的代表景色,营造了一个萧瑟、旷远的意境,并以“哀”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B.颌联从俯视和仰视两个角度进行描写,紧扣题目“秋暮”两字取景,借“夕阳”“鸿雁”等意象,表现了日月更替、夏秋变换的时光流逝。
C.颈联运用拟物的手法,埋怨“白发无情”,慨叹“黄花有意”体现了诗歌创作的“无理之妙”,别具情怀,富有诗趣。
D.尾联讲述西园荒芜,曹氏父予早已不在,如今的文人词客仍然谈论着他们爱才的故事,借用典故,暗寓情怀,委婉含蓄,发人深思。
16.同是悲秋之作,此诗的后两联与杜甫《登高》的后两联在情感上有何不同?2.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2021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一)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水自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回忆起滕王阁当年的繁华,如今却是物换星移,面对人世间的风云变幻,诗人不禁感慨万千。
全诗清新、晓畅,托物寄意,借景言情。
B.颔联中“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灵动感。
一俯一仰,一高一低,错落有致,紧承首联。
C.“槛外长江自流”一句与“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滕王高阁临江渚”,神完气足。
※(精编)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词篇目
![※(精编)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词篇目](https://img.taocdn.com/s3/m/60faf3ac960590c69ec376ed.png)
安溪十一中高三语文组整理一、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初中50篇)1.《论语》【整体把握】本文选自《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关于学习和个人修养的精辟言论及见解。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第一则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第二则讲个人修养,“三省吾身”是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第三则讲学习态度和方法,强调为人师者要在广博的知识和创造的精神。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第四则讲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第五则讲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实事求是、虚心求教。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注】第六则讲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第七则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注】第八则讲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注】第九则讲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注】第十则讲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默写指导】(黑体字为易错字,后面各篇皆同)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点拨】本句阐释人要以学习知识、温习知识并与人交流为乐事,不必为他人不了解自己而怨恨。
【易错】“说”易错写为“悦”;“愠”易错写成“温”“运”。
最新高考古诗文背诵考纲篇目(58篇)精编练习(含答案)
![最新高考古诗文背诵考纲篇目(58篇)精编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b7704580eb6294dc886c3e.png)
最新高考古诗文背诵考纲篇目(58篇)检测试卷应该说,6分的名篇名句默写。
本应是伸手取分的题目,但在高考中失分较严重。
究其原因:一是考场高度紧张,不能准确调动所学输出知识;二是马虎大意、惯性思维导致笔下误。
考场上,不会的题目丢分不懊恼,会背的内容丢分太遗憾。
为抓牢本是囊中物的6分,二轮复习尤其是考前几天,对名篇名句一定要再过滤一遍,谨防考场卡壳空悲叹!说明:文中标“□”的是易写错的字词,应格外留心。
文言文(18篇)一、必修(8篇)1.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一、高考曾经这样考(1)(2018·全国卷Ⅲ)《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2)(2017·全国卷Ⅲ)《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的观点。
(3)(2016·全国卷Ⅰ)《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4)(2014·大纲卷)《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二、将来还可能这样考(5)韩愈《师说》中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备古诗词篇目高中部分优选稿
![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备古诗词篇目高中部分优选稿](https://img.taocdn.com/s3/m/2a244e9a0722192e4536f6f4.png)
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备古诗词篇目高中部分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备古诗词篇目高中部分(14篇)必修二1、《诗经·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2、离骚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以为衣兮,集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3、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预测+古诗文默写+预测猜想+论点趋向)
![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预测+古诗文默写+预测猜想+论点趋向)](https://img.taocdn.com/s3/m/e26c3149ff00bed5b8f31d0f.png)
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预测+古诗文默写+预测猜想+论点趋向) 高考新课标人教版语文背诵篇目必修一1.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 毛泽东诗三首(1)《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3.《诗两首》(1)《雨巷》戴望舒第 1 页共 26 页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2)《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新考纲高考系列(古诗题)
![新考纲高考系列(古诗题)](https://img.taocdn.com/s3/m/42e4789b02d276a200292ef4.png)
高考预测试卷语文4适用:全国各地区【古代诗歌题型解说与预测】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设题一般分值为8分。
考生全面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恰当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准确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意境、物象和写作技巧,是做好诗歌鉴赏题的关键。
为使考生了解常设题型,明确做题思路,下面,从三个方面做一解说。
一.从诗歌的语言和意象入手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为了综合考查考生的鉴赏能力,设题者往往从语言和意象等方面设置问题。
为使学生掌握从诗歌的语言和意象入手鉴赏诗歌的方法,下面用实例进行说明。
鉴赏古代诗歌,要注意分析、味诗歌中的重点字词所表达的意义。
阅读时要逐字逐句的品味语言,将重要的字词作标记。
重点的字词往往是那些有意蕴的动词,表修饰的形容词,摹拟声音、状貌的拟声词等。
这些字词往往点明主旨,暗示人物的心迹,突出表现手法等。
分析重点字词时,要结合所处语境,不能脱离诗歌,不要望文生义。
鉴赏诗歌,还要注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包括人和物),重点分析作者借以抒情达意的描写对象(景物)。
要注意分析、体味作者借助意象抒发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鉴赏诗歌。
【实例展示】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貌。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3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5分)【参考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3分)(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2分)分析:分析重要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要结合所处语境,同时也要结合诗歌的感情基调,注意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022~2024三年古诗鉴赏高考真题汇编(学生版)
![2022~2024三年古诗鉴赏高考真题汇编(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d9b26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5.png)
(2024·新高考Ⅰ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千岁庵听泉刘克庄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B.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
C.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D.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16.本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颈联写泉水的声音既响亮又微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4·新高考Ⅱ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叶梦得①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
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16.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3年高考真题〗(2023·新高考Ⅰ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
这里指研读经典。
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高三新考6首诗歌鉴赏新大纲原创题
![高三新考6首诗歌鉴赏新大纲原创题](https://img.taocdn.com/s3/m/5aa9536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b.png)
高三新考诗歌鉴赏新大纲原创题
高三新考6首诗歌鉴赏新大纲原创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
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
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暄风”,即春风。
“迟日”,即春日。
与《诗经》中的“春日迟迟”和杜诗中的“迟日江山丽”一样,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
B.“春光闹”化用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运用拟人,虽是概括的描写,却能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
C.“葡萄水绿”,两岸葡萄青藤满架,倒映水中,摇曳生姿,暗示游春者的陶醉之情。
D.上阕写游春所见所闻,由“暄风迟日”到“青山啼子规”,可见时间由白天到了晚上,开启下阙的“归来愁未寝”。
E.“归来愁未寝。
黛浅眉痕沁”写出主人公回来后无心整妆,写主人公眉间浅浅的黛色,既意味着残妆未整,又暗示着无人扫眉。
2、阅读这首词你可以看到主人公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6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高考预测试卷语文4适用:全国各地区【古代诗歌题型解说与预测】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设题一般分值为8分。
考生全面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恰当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准确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意境、物象和写作技巧,是做好诗歌鉴赏题的关键。
为使考生了解常设题型,明确做题思路,下面,从三个方面做一解说。
一.从诗歌的语言和意象入手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为了综合考查考生的鉴赏能力,设题者往往从语言和意象等方面设置问题。
为使学生掌握从诗歌的语言和意象入手鉴赏诗歌的方法,下面用实例进行说明。
鉴赏古代诗歌,要注意分析、味诗歌中的重点字词所表达的意义。
阅读时要逐字逐句的品味语言,将重要的字词作标记。
重点的字词往往是那些有意蕴的动词,表修饰的形容词,摹拟声音、状貌的拟声词等。
这些字词往往点明主旨,暗示人物的心迹,突出表现手法等。
分析重点字词时,要结合所处语境,不能脱离诗歌,不要望文生义。
鉴赏诗歌,还要注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包括人和物),重点分析作者借以抒情达意的描写对象(景物)。
要注意分析、体味作者借助意象抒发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鉴赏诗歌。
【实例展示】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貌。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3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5分)【参考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3分)(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2分)分析:分析重要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要结合所处语境,同时也要结合诗歌的感情基调,注意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高考资源网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正官]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______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______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分)(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1)流水白云(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分析:高考对词曲的考查是很少出现的,但考生不可忽视。
解答这类题,鉴赏时与诗歌鉴赏的方法是相同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对意象的理解、把握,和对诗中重要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分析。
“流水”“白云”意象的特点试题中已有提示,难度不大,而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则要想象、联想结合,准确把握渔父的心迹。
【预测题】1.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梦微之白居易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元稹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问题:这两首诗都写了梦,分析这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白诗语言明朗、爽快,用记梦以抒念旧之情;元诗语言直截了当,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
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曾入梦写心境,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
2.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问题:分析“暗”、“惊”、“寻”、“没”的妙用?【参考答案】“暗”字既透露出了朦胧的夜色,又渲染出了黑乎乎的森林;“惊”字不只是写风吹草动,而且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寻”字说明昨晚夜射是误会;“没”字把将军射艺高超,臂力惊人的形象描绘出来了。
3.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咏煤炭宋·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问题:诗人选取“煤炭”这一意象有何用意?【参考答案】诗人运用拟人和比喻,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由煤炭进一步生发开来,来表达为国为民甘于奉献、牺牲的崇高品质。
二.从诗歌的诗眼入手【内容概说】所谓诗眼,是指诗词中最为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或是一句话,它犹如人的眼睛,是作者通过反复推敲、锤炼而得的,能揭示全篇的主旨。
赏析诗歌,从诗眼入手,犹如拿到开启是个大门的钥匙,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一些诗词中,诗眼往往出现在写景、抒情或议论句中,它与作者的心境有关。
如,宋祁《玉楼春》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这“闹”字便是诗眼。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闹”字传达出了春日万物争喧的情景,使人仿佛看到红杏枝头,蜂飞蝶舞的情景,感受到了春风拂面,春意盎然。
又如,王维在《送别》中写道:“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句中的“不得意”便是诗眼。
它不仅交代了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了失意不满的情绪,也从侧面表现了诗人自己对现实的愤懑不平。
再如,李白在《秋浦歌》中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诗句中的“愁”便是诗眼,愁是使头发白的原因,将诗人的愁绪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揭示了全篇的主旨。
【技法点拨】抓诗词中的诗眼,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或句子。
“诗贵言志”,一首诗词的“志”,便是作者的思想情感,而这“志”借助词语或句子来表达。
如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丽鹂空好音”。
用“自”表现出了碧草的无人欣赏,用“空”点出了黄鹂徒然地歌唱,这两个字将凄凉孤寂之情尽显,表现了诗人的叹惋之情。
为此,“自”与“空”便是诗眼。
2.抓形象化语言所创造出的形象。
形象化语言所创造出的形象其实就是诗歌中的直接诗眼和间接诗眼,抓住它作具体分析,就能感受诗情,领悟诗意。
语言创造的形象既可以是人物形象,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也可是主观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柳永《雨霖铃》中的“我”;也可是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动作形象,如赵师秀《约客》中的“闲敲棋子落灯花”;也可是事物形象,如李商隐《蝉》中的“蝉”;也可是景物形象,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
总之,分析这些形象时,要注意其形象特点,通过联想,准确把握形象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3.抓标题中的提示性词语。
有些诗歌的标题,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点明了诗歌的类型和写作内容。
尤其是标题中的事件、心情、意境和内容,往往就是诗歌中的诗眼。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标题中的“梦游”就是诗眼,表明了写作的内容;杜甫《春夜喜雨》,诗题中的“喜”字是诗眼,表明了作者的心情;张继的《枫桥夜泊》,诗题中的“泊”字就是诗眼,点明了事件。
【经典例题】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参考答案】分别是“咽”和“冷”。
第三联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
“咽”字在这里下得极为准确、生动、传神,山中危石耸立,清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
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似乎显得阴冷。
“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分别是“明”和“出”。
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透出,更加富有层次。
【预测题】高考资源网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问题: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这首诗的诗眼是“悲”。
使人仿佛听到猩猩啼叫,是在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抑郁的情绪。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问题: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这首诗的诗眼是“乱”。
其作用是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三.从古代诗歌的技巧入手【题型概说】古代诗歌鉴赏试题中有一种技巧型,这类试题往往让考生依据所给的诗歌,对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进行归纳,有的让直接指出,有的则让举例分析。
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技巧有:记叙、描写、议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
常用的艺术手法有:象征、反衬、用典、赋比兴、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即事感怀、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了解并掌握了这些,对准确鉴赏诗歌很有帮助。
设题者通常这样设题: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其效果如何?【试题分析】在上面的题形中,1-2题为直接提问式,3题为变体式,即试题虽改变了方式,但也是让考生结合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进行回答。
表达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为此,解答试题时,必须熟悉上述归纳的一些表现手法。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整首诗词中都使用了一种修辞(如,比喻、对比等),那么这种修辞也是表现手法。
解答这类试题时,可依据以下的步骤:1.分析诗歌,准确指出用了哪种手法。
2.结合相关诗句,准确说明为什么是这种手法。
3.这种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