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波粒二象性全集汇编及答案解析(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波粒二象性全集汇编及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
1.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光照时间越长,则光电流越大
B.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
C.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D.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
2.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图,a、b、c为原子跃迁所发出的三种频率的光。

用这三种频率的光分别照射同种金属,都发生了光电效应,则关于这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随入射光频率v变化的图象,以及这三种频率的光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的大小关系,下列四个图象中描绘正确的是
A.B.
C.D.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阳光下肥皂泡上的彩色条纹和雨后彩虹的形成原理是相同的
B.只有大量光子才具有波动性,少量光子只具有粒子性
C.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其具有波动性,这种波不同于机械波,它属于概率波
D.电子显微镜比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更高,是因为电子穿过样品时发生了更明显的衍射4.如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变化的图线(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4.27,与纵轴交点坐标0.5).由图可知
A.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27⨯1014 Hz
B.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5.5⨯1014 Hz
C.该图线的斜率没有实际意义
D.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5 eV
5.如图所示为光电管的示意图,光照时两极间可产生的最大电压为0.5V。

若光的波长约为6×10-7m,普朗克常量为h,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取hc=2×10-25J·m,电子的电荷量为1.6×10-19C,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光电管K极的逸出功大约为2.53×10-19J
B.当光照强度增大时,极板间的电压会增大
C.当光照强度增大时,光电管的逸出功会减小
D.若改用频率更大、强度很弱的光照射时,两极板间的最大电压可能会减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
B.射线、射线、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C.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D.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动能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
7.在研究甲、乙两种金属光电效应现象的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与入射光频率v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A.两条图线与横轴的夹角α和β一定不相等
B.若增大入射光频率v,则所需的遏止电压U c随之增大
C.若某一频率的光可以使甲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一定也能使乙金属发生光电效应D.若增加入射光的强度,不改变入射光频率v,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增大
8.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时发生了光电效应.
图乙是该光电管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象,图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为(a,0),与纵轴的交点坐标为(0,-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普朗克常量为h=b a
B.仅增加照射光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增大
C.保持照射光强度不变,仅提高照射光频率,电流表G的示数保持不变
D.保持照射光强度不变,仅提高照射光频率,电流表G的示数增大
9.用不同频率的光分别照射钨(W)和锌(Zn),产生光电效应,根据实验可画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k E随入射光频率v变化的k E v
-图线.已知钨的逸出功是4.54eV,锌的逸出功为4.62eV,若将二者的图线画在同一个k E v
-坐标系中,则正确的图是()
A.B.
C.
D.
10.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

当用某单色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时,会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闭合开关S,在阳极A和阴极K之间加上反向电压,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逐渐增大电压,直至电流计中电流恰为零,此时电压表的电压值U称为遏止电压。

现分别用频率为ν1和ν2的单色光照射阴极,测量到遏止电压分别为U1和
U2,设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频率为ν1的光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速度v 1eU m =
B .阴极K 金属的逸出功W 0=eU
C .阴极K 金属的极限频率112212U v U v v U U -=
- D .普朗克常量(
)1212
e U U h v v -=- 11.
分别用波长为和
的单色光照射同一金属板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之比为,以表示普朗克常量,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此金属板的逸出功为( )
A .
B .
C .
D .
12.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甲、乙、丙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
B .乙光的波长小于丙光的波长
C .乙光的强度低于甲光的强度
D .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
13.如图所示,把一块不带电的锌板用导线连接在验电器上,当用某频率的紫外线照射锌板时,发现验电器指针偏转一定角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验电器带正电,锌板带负电
B .验电器带负电,锌板也带负电
C .若改用红光照射锌板,验电器的指针一定也会偏转
D .若改用同等强度频率更高的紫外线照射锌板,验电器的指针也会偏转
14.用波长为300nm 的光照射锌板,电子逸出锌板表面的最大初动能为1.28×
10-19J ,已知普朗克常量为6. 63×
10-34J.s ,真空中的光速为3×108m/s ,能使锌产生光电效应单色光的最低频率( )
A .1×
1014Hz
B.8×1015Hz
C..2×1015Hz
D.8×1014Hz
15.如图所示是光电管的原理图,已知当有波长为λ0的光照到阴极K上时,电路中有光电流,则()
A.若仅增大光照强度,电路中光电流一定增大
B.若仅将电源极性反接,电路中一定没有光电流
C.若仅换用波长为λ1(λ1>λ0)的光照射阴极K时,电路中一定没有光电流
D.若仅将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电路中光电流一定增大
16.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域内有四条谱线,都是氢原子中电子从量子数n>2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发出的光,它们在真空中的波长由长到短,可以判定
A.对应的前后能级之差最小
B.同一介质对的折射率最大
C.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D.用照射某一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则也一定能
17.彩虹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大量小水珠对阳光的色散造成的,如图所示为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一个小水珠发生全反射和色散的光路示意图,其中a、b为两束频率不同的单色光.对于这两束光,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色光a比单色光b的频率高
B.由水射向空气,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于b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C.在水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
D.如果b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a光也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18.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电路如图所示,加正向电压时,图中光电管的A极接电源正极,K极接电源负极时,加反向电压时,反之.当有光照射K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极中有无光电子射出与入射光频率无关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有关
C.只有光电管加正向电压时,才会有光电流
D.光电管加正向电压越大,光电流强度一定越大
19.图甲为光电效应实验的电路图,保持光的颜色和光照强度不变,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或对调电源正负极,得到电流表的示数I随电压表的示数U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等于入射光子的能量
B.由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为零时,电流表的示数也为零
C.保持光的颜色不变,只增加光照强度时,I-U图像的纵截距0I会增大
D.保持光的颜色不变,只增加光照强度时,I-U图像的横截距U c会增大
20.如图所示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v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h
B.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E
C.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
D.入射光的频率为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E
21.现用某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照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保持照射光的频率不变,增大照射光的强度,饱和光电流变大
B.照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C.保持照射光的强度不变,不断减小照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
D .遏止电压的大小与照射光的频率有关,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
22.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 A .轻核聚变反应方程234112H H He X +→+中,X 表示电子
B .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C .分别用红光和紫光照射金属钾表面均有光电子逸出,紫光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大
D .基态的一个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跃迁到n = 3激发态后,可能发射2种频率的光子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只与温度有关
B .黑体能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
C .单个光子通过单缝后,底片上就会出现完整的衍射图样
D .光子通过单缝的运动路线像水波一样起伏
24.在光电效应实验中,飞飞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所示。

则可判断出( )
A .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
B .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
C .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大于丙光的截止频率
D .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
25.光子有能量,也有动量,它也遵守有关动量的规律.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字形装置可绕通过横杆中点的竖直轴OO′ 在水平面内灵活地转动,其中左边是圆形黑纸片,右边是和左边大小、质量均相同的圆形白纸片.当用平行白光垂直照射这两个圆面时,关于此装置开始时转动情况(俯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逆时针方向转动
B .顺时针方向转动
C .都有可能
D .不会转动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光电流的大小=ne I t
与光照时间无光,与光的强度有关;故A 错误。

B .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入射光足够强,但频率不够是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B 错误。

C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0km E h W ν=-
对光电子的减速由动能定理:
0C km eU E -=-
联立可得:
0C eU h W ν=-
知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强度无关;故C 错误。

D .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故D 正确。

故选D 。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玻尔理论分析氢原子发出的三种频率不同的光的频率关系.从n=3跃迁到n=1所发出的光能量最大,金属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求出初动能的最大值关系.
【详解】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根据玻尔理论△E=E m -E n (m >n )得知,从n=3跃迁到n=1所发出的光能量最大,由E=hγ得知,频率最高,而从n=3跃迁到n=2所发出的光能量最小,频率最小。

所以:γb >γc >γa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 =hγ-hγ0,其中γ0为该金属的截止频率,所以:E kb >E kc >E ka 。

比较四个图象可知,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点睛】
本题是玻尔理论、光子的能量、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综合,关键掌握能级的跃迁放出光子或吸收光子的能量满足hγ=E m -E n .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光的干涉、衍射、多普勒等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即光是波动性与粒子性的统一,波是概率波.
【详解】
雨后天边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肥皂泡上的彩色条纹是肥皂泡内外两个表面反射回的光发生干涉形成的,叫薄膜干涉.故A 错误;由于光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单个光子即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只是大量的光子波动性比较明显,个别光子粒子性比较明显;故B 错误;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其具有波动性,这种波不同于机械波,它属于概率波,故C 正确;电子显微镜分辨率比光学显微镜更高,是因为它利用了电子物质波的波长比可见光短,因此不容易发生明显衍射.故D 错误;故选C .
【点睛】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波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但有时表现为波动性,有时表现为粒子性.个别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波动性.
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k E h W ν=-,k E ν-图象的斜率等于h ,横轴的截距大小等于截止频率;逸出功0W h ν=,根据数学知识进行求解.
【详解】
A 、
B 项: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k E h W ν=-,k E ν-图象的横轴的截距大小等于
截止频率,由图知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
0ν=4.27×1014 Hz ,故A 正确,B 错误; C 项:由k E h W ν=-,得知,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h ,故C 错误;
D 项:当0k
E h W ν=-=时,逸出功为W=h 0ν=6.63×10-34J•s×4.27×1014 Hz=2.83×10-
19J=1.77eV ,故D 错误.
故应选A .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光电效应方程,以及知道逸出功与极限频率的关系,结合数学知识即可进行求解.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据光电效应方程知,E km =hv-W 0,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光强无关,结合光电效应的规律解答.
【详解】
该光电管K 极的逸出功大约为
25
191972100.5 1.610 2.5310610hc
W Ue J J J λ⨯=-=-⨯⨯=⨯⨯----,选项A 正确;当光照强度增大时,极板间的电压不变,选项B 错误;光电管的逸出功由材料本身决定,与光照强度无关,选项C 错误;在光电效应中,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E km =hv-W 0,改用频率更大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两极板间的最大电压变大,故D 错误;故选A 。

6.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原子核发生衰变时,电荷守恒,但会有质量亏损,遵循的是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而非质量守恒规律,故A 错误;α射线和β射线分别是带正电的氦核流和带负电的电子流,而γ射线不带电,故B 错误;根据玻尔氢原子模型的相关理论,电子轨道和能量都是量子化的,而在“跃迁”过程中要遵循m n h E E υ=-,故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故C 正确;由光电效应的方程0k E h W υ=-可知,光电子的动能由入射光频率决定,故D 错误. 考点: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察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相关知识.选项的迷惑性大,关键要熟悉教材,牢记这些基本的知识点,以及加强训练.
7.B
解析:B
【解析】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0km E h W ν=-,可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故两条图线与横轴的夹角α和β一定相等,故A 错误;根据km C E eU =和0km E h W ν=-,得0C h U W e ν=-,故增大入射光频率v ,则所需的遏止电压c U 随之增大,故B 正确;根据光电效应方程0km E h W ν=-,当0km E =时,00W h =ν,即甲的逸出功小于乙的逸出功,故当某一频率的光可以使甲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但此光不一定能使乙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C 错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强度无关,故D 错误,故选B.
8.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 .根据0Km E h W ν=-可得,纵轴截距的绝对值等于金属的逸出功等于b .当最大初动能为零时,入射光的频率等于截止频率,所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0a ν=,那么普朗克常量为b h a
=,故A 正确; B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以知道,入射光的频率与最大初动能有关,与光的强度无关,故B 错误;
CD .若保持照射光强度不变,仅提高照射光频率,则光子数目减小,那么电流表G 的示
数会减小,故CD 错误.
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由光电效应方程知,对金属钨 4.54K E h ν=-,对金属锌 4.62K E h ν=-,所以图象的斜率相同,图线应平行.又有W h ν=逸极,则图线与横轴的截距点越大,金属锌的极限频率越大,A 正确.
1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当用频率为1v 的光照射时,根据动能定理得2112eU mv =,解得光电子的最大初速度12eU v m =,故选项A 错误;
B.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0eU hv W =-,解得逸出功0W hv eU =-,故选项B 错误; CD.根据光电效应方程有110eU hv hv =-,220eU hv hv =-,联立解得普朗克常量1212()e U U h v v -=-,极限频率2112021
U v U v v U U -=-,故选项C 错误,D 正确。

1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BCD 、光子能量为:①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以知道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② 根据题意: ③
联立①②③可得逸出
,故B 正确;ACD 错误; 1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eU c =E k =hv-W 0,入射光的频率越高,对应的遏止电压U c 越大.甲光、乙光的遏止电压相等,所以甲光、乙光的频率相等,甲光的光电流比乙光大,则甲光的光照强度比乙光
大,故A 错误,C 正确;丙光的遏止电压大于乙光的遏止电压,所以丙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则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故B 错误;丙光的遏止电压大于甲光的遏止电压,根据eU c =E k 知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小于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故D 错误;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截止电压、截止频率,以及理解光电效应方程eU c =E k =hv-W 0.
1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B.锌板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光电效应,射出带负电的光电子,这样锌板本身带的正电荷就会多于负电荷,所以锌板带正电;验电器通过导线和锌板连在一起,所以验电器自然也就带上了正电荷,故选项A 、B 错误;
CD.光电效应发生的条件是照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板的极限频率,照射光的频率越高,金属板越容易发生光电效应,红光的频率低于紫外线的频率,所以改用红光照射锌板时,不一定发生光电效应,验电器的指针不一定会偏转;若改用同等强度频率更高的紫外线照射锌板,验电器的指针一定会偏转,故选项D 正确,C 错误。

1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00k E hv W c W h
λ=-=-
逸出功 00W hv =,
可知
0k k c W hv E h
E λ=-=-
代入数据可知: 140810Hz ν=⨯
故D 正确,ABC 错误
1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 .图中光电管加的是正向电压,若仅增大光照强度,电路中光电流一定增大,故A 正
确。

B.若将电源极性反接,其电压值小于截止电压时仍有电流,故B错误。

C.由题意,入射光的波长为λ0时,能发生光电效应,若换用波长为λ1(λ1>λ0)的光照射阴极K时,入射光的频率减小,仍然可能发生光电效应,电路中可能有光电流,故C错误。

D.若仅将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光电管两端电压增大,如果已经达到饱和光电流,则光电流不会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16.A
解析: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分析前后能级差的大小;根据折射率与频率的关系
分析折射率的大小;根据判断传播速度的大小;根据发生光电效应现象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该光的极限频率判断是否会发生光电效应.
波长越大,频率越小,故的频率最小,根据可知对应的能量最小,根据可知对应的前后能级之差最小,A正确;的频率最小,同一介质对应的
折射率最小,根据可知的传播速度最大,BC错误;的波长小于的波长,故的频率大于的频率,若用照射某一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则不一定能,D错误.
【点睛】光的波长越大,频率越小,同一介质对其的折射率越小,光子的能量越小.1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可看出两种光从空气射入水珠时,入射角相同,而b光的折射角小于a光,故b 光的折射率大于a光,b光的频率大于a光,选项A错误;
B.根据
1
sin C
n
=则由水射向空气,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于b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
角,选项B正确;
C.根据
c
n
v
=,在水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选项C错误;
D.由于b光的频率大于a光,所以如果b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a光不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选项D错误.
故选B。

1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K 极中有无光电子射出与入射光频率有关,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K 极金属的极限频率时才有光电子射出,选项A 错误;根据光电效应的规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有关,选项B 正确;光电管加反向电压时,只要反向电压小于截止电压,就会有光电流产生,选项C 错误;在未达到饱和光电流之前,光电管加正向电压越大,光电流强度一定越大,达到饱和光电流后,光电流的大小与正向电压无关,选项D 错误.
1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等于入射光子的能量与金属逸出功之差,故A 错误;
B .当光电管两端电压为0时,即电压表示数为0,此时仍有光电子运动到阳极而形成光电流,则电流且示数不为0,故B 错误;
C .I -U 图像的纵截距0I 表示光电管两端电压为0时,光电流的大小,保持光的颜色不变,即光电子逸出的最大初动能不变,增加光照强度时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增大,运动到阳极的光电子数增大,则光电流增大,故C 正确;
D .I -U 图像的横截距U c 表示光电管两端加反向电压且使逸出的光电子恰好到达阳极,即
k c eU E =
由光电效应方程0k
E h W ν=-可知,保持光的颜色不变,只增加光照强度时,U c 不变,故
D 错误。

故选C 。

2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1)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故A 正确; (2)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当时,,由图象知纵轴截距,所以,即该金属的逸出功,故B 正确;
(3)图线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是,该金属的逸出功,故C 正确;
(4)当入射光的频率为时,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
,故D 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

【点睛】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结合图线的纵轴截距求出金属的逸出功,结合横轴截距得出金属的极
限频率,从而得出逸出功.根据光电效应方程求出入射光的频率变化时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2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根据光电效应实验得出的结论:保持照射光的频率不变,照射光的强度变大,饱和光电流变大,故A 正确;A 项不合题意.
B.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照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故B 正确;B 项不合题意.
CD.遏止电压的大小与照射光的频率有关,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保持照射光的强度不变,不断减小照射光的频率,若低于截止频率,则没有光电流产生,故C 错误,D 正确. C 项符合题意. D 项不合题意.
22.A
解析:A
【解析】
轻核聚变反应方程234112H+H He+X →中,X 的质量数为2341m =+-=,电荷数
1120z =+-=,可知X 表示中子,A 错误;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B 正确;分别用红光和紫光照射金属钾表面均有光电子逸出,由于紫色光的频率大,由:0km E h W γ=-可知,紫光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大,C 正确;基态的一个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跃迁到n=3激发态后,当该原子向地能级跃迁时,可能的途径是:n=3→n=1→n=1,所以可能发射2种频率的光子,D 正确.
2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实际物体辐射电磁波情况与温度、表面情况、材料都有关,故A 错误;
B .能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叫做黑体,故B 正确;
C .单个光子通过单缝后,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底片会出现完整的衍射图样,故C 错误;
D .光子通过单缝后,体现的是粒子性,故D 错误。

故选B 。

2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