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按计量器具结构特点和用途分类 (1)标准量具。指测量中用作标准的量具,是按基准复 制出来的一个代表固定尺寸的量具或量仪,在测量中体现标 准量。 (2)极限量规。一种没有刻度的专用检验工具。用这种 工具不能得到被检验工件的具体尺寸,但能确定被检验工件 是否合格,如光滑极限量规、螺纹量规等。 (3)通用计量器具。它是指有刻度并能量出具体数值的 量具或量仪,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游标量具,如游标卡尺、游 标高度尺寸及游标量角器等; (4)检测装置。指量具、量仪和定位元件等组成的组合 体,是一种专用的检验工具。如检验夹具、主动测量装置和 坐标测量机等。它使测量工作更为迅速、方便和可靠。
分度值是指刻度尺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所代表的被测量的量 值。如百分表的分度值为0.01mm,千分表的分度值为 0.001mm。对于没有标尺或刻度盘的量具或量仪就不称分度值, 而称分辨力,是指指示装置对紧密相邻量值有效辨别的能力。 一般说来,计量器具的分度值越小,则该计量器具的
(2)离线测量。指零件加工完成在检验站进行的测量。 此时测量结果仅限于发现并剔除废品。
7. 按决定测量结果的全部因素或条件是否改变分类
(1)等精度测量。指决定测量精度的全部因素或条件都 不变的测量。如同一测量者,同一计量器具,同一测量方法, 对同一被测几何量所进行的测量。
(2)不等精度测量。指在测量过程中,有一部分或全部 因素或条件发生改变。
一般情况下都采用等精度测量,不等精度测量的数据处理 比较麻烦,只运用于重要的科研实验中的高精度测量。
课题二 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
三、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1. 刻度间距a
刻度间距是指刻度尺或刻度盘上两相邻刻线中心的距离。为 了读数时能够估读到分度值的1/10,一般刻度间距为 1~2.5mm。
2. 分度值i
三、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10. 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是指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值的 真值不能肯定的程度。它是综合指标,不能修正,只能用 来估计测量误差的范围。例如,分度值为0.01mm的千分 尺在车间条件下,测量0~50mm尺寸时,其不确定度为 ±0.004mm,说明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值最大不大于 +0.004mm,最小不会小于-0.004mm。
3. 测量范围 测量范围是指计量器具所能测量零件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 范围。如某一千分尺的测量范围为25~50mm;某一机械 比较仪的测量范围为0~180mm。选择计量器具时,被测 量值必须在其测量范围内。 4. 示值范围 示值范围是指计量器具刻度标尺或刻度盘内所能显示或指 示的被测几何量起始到终止的范围。如光学比较仪的标尺是 值范围为±0.1mm。
4. 按零件上同时被测参数的多少分类
(1)单项测量。指单个的彼此没有联系的测量工件的 单项参数。例如,分别测量螺纹的实际中径、螺距或半角 等参数。多用于工序检查,工艺分析中。
(2)综合测量。指对工件上几个相关几何量的综合效 应同时测量得到综合指标,以判断综合结果是否合格。其 目的在于保证被测工件在规定的极限轮廓内,已达到互换 性的要求,例如,用花键塞规定检验花键孔、用齿轮动态 整体误差测量仪测量齿轮等。
一、计量器具分类
计量器具是量具、量规、量仪和其他用于测量目的的测量 装置的总称。
1. 计量器具的基本分类 计量器具包括量具和量仪两大类。 (1)量具。使用时,以固定形式复现一给定量的一个或多 个已知值的一种测量器具,如量块、游标卡尺等。 (2)量仪。将被测的或有关的量转换成指示值或等效信息 的一种测量器具,如光学比较仪等。
5. 按被测量或零件在测量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分类
(1)静态测量。指被测表面与测量头相对静止,没有相 对运动。例如,千分尺测量零件的直径。
(2)动态测量。指被测表面与测量头之间有相对运动, 它能反映被测参数的变化过程。例如,用激光丝杠动态检 查仪测量丝杠。
6. 按测量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分类
(1)在线测量。指零件在加工中进行测量,此时测量结 果直接用于控制零件的加工过程,能及时防止废品的产生。
二、测量方法分类 测量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 按实测量是否为被测量分类 (1)直接测量。指直接从计量器具上获得被测量的量值 的测量方法。如用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测量零件的直径 和长度。 (2)间接测量。指测量与被测量有一定的函数关系,然 后通过函数关系算出被测量的测量方法。例如,测量大型
三、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5. 灵敏度K
灵敏度是指计量器具对被测量微小变化的响应变化能力。
若用DL表示被测观察量的增量,用DX表示被测量值的增量, 则K=DL/DX。若分子与分母具有相同量纲时,灵敏度又称放 大比,它等于刻度间距a与分度值i之比,即K=a/i。一般地说,
分度值越小,灵敏度就越高。 6. 测量力 测量力是指在接触测量过程中,量仪的敏感元件与被测量
工件表面之间的接触压力。测量力将引起测量器具和被测件 的弹性变形,是精密测量中的一个重要的误差源。
三、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7. 示值误差 示值误差是指计量器具上的示值与被测量真值的代数差。 可以用修正值进行修正。 8. 修正值 修正值是指为了消除系统误差用代数法加到测量结果上 的值,其值与示值误差的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9. 测量的重复性 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几何量进行连续多次 测量时,其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通常以测量重复性误 差的极限值(正、负偏差)来表示。
圆柱零件直径D时,可先测出圆周长度C,然后通过D=C/p 公式计算被测零件的直径D。
2. 按示值是否为被测几何量的整个量值分类
(1)绝对测量。指计量器具显示或指示的示值是被测 几何量的整个量值。如用游标卡尺、千分尺测量零件的直 径。
(2)相对测量。指从计量器具上仅读出被测量对已知 标准量的偏差值,而被测量的量值为计量器具的示值与标 准量的代数和。如用比较仪测量时,先用量块调整仪器零 位,然后测量轴径,所获得的示值就是被测量相对于量块 尺寸的偏差。
3. 按被测量工件表面与量仪之间是否有机械作用的测量 力分类
(1)接触测量。指仪器的测量头与被测量零件表面直接 接触,并有机械作用的测量力存在。
(2)非接触测量。指仪器的传感部分与被测量零件表面 间不接触,并没有机械测量力存在。如光学投影法测量零 件被放大的影像以及气动量仪测量等。对于硬度低、尺寸 薄、表面粗糙度值低、怕划伤的工件,必须采用非接触测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