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 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论坛 教师论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对教学的反 思、评价、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深远的意义。论坛主题 要切合实际,或者是教师最关心、急于想寻找答案的 话题,或者是校内矛盾冲突显著的问题。扎扎实实的 准备、异彩纷呈的发言,使教师零星的体验感受得到 系统的学习、反思、研究、升华。论坛不一定要有结 论,没有结论会给教师更多思考的空间,更让人深 省。论坛的形式多样,应从实际需要出发,追求实效 性。常用的有谈论式、辩论式、案例分析式、调查报 告、茶座式、网上论坛,其中案例分析是论坛的一种 较好的形势。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为教师创设良好 的教研环境。教师们通过学校教育网站虚拟教研活 动,与全国各地实验教师零距离接触,从而向先进学 校学习取经。拓宽了校本教研的渠道,丰富了教研内 容,使教研活动更具实效。我校的网上论坛办得非常 成功,教师们把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感想,或是从 各个渠道学习到的一些感受,发表的论坛中,其他教 师也及时跟帖,发表意见,形成了浓郁的教研风气。
【责任编辑:韩四清】
其次,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而言,社会所追求的教育公平包括过程公平和结 果公平。实用主义主张追求结果的平等;相反,自由主义则主 张过程的平等,而不管结果是否平等,其经典主张就是教育 机会均等。我们所追求的教育公平,不仅仅是机会的均等,而 且还要努力争取结果的公平,通过机会的均等来促进结果的 公平,通过结果状况调整机会均等的机制,从而实现真正意 义上的教育公平。可以说,结果公平是我们追求的教育平等 的目标,过程公平是我们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二者的互动 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机制。
其考核、奖惩、晋职挂钩;在农村地区设立“特殊教师岗位”, 按照相应的学历、任职年限和职称,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 工资待遇外,给予特殊津贴,特殊岗位教师实行公开招聘、合 同管理。
二、加强薄弱学校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经济的、文化的或政策方面的原 因,不管是农村地区,还是城区,学校之间仍存在着相当大的 差距。大多数薄弱学校,不仅仅是办学条件差,而且校长办学 理念滞后、管理水平较差以及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要改造 薄弱学校,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除在经 费投入方面向薄弱学校倾斜外,更为重要的是加强薄弱学校 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1.制定有利于薄弱学校的继续教育政策。 继续教育是促进校长和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由于受条件限制,与重点学校相比,薄弱学校的校 长和教师参加在职进修,特别是参加高层次学习和研讨的机 会很少,与重点学校校长和教师之间在专业发展方面的差距 越来越大,以至学校出现两极分化之势,好的越好,差的越 差。为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政府应从政策上扶持薄弱学校, 为这些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比 如,在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中,多分配一些名额给薄弱学校, 并适当减免他们的培训费用;送教上门,专门为薄弱学校校 长和教师举办特殊培训班,等等。 2.加强示范性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交流。 近些年来。由于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和优质教育资 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以至“择校热”持续升温,校际 之间的无序竞争也日趋激烈。一些示范性学校在当地并没有 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而是通过大量招收计划外学生、办所 谓的“国有民助”学校(实则为“校中校”)等手段,与当地薄弱 学校开展“生源战”,以强凌弱,这在客观上又对社会“择校 热”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要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实现教育 均衡发展,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促进示范 性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强帮弱,以强带弱。比 如,在薄弱学校和示范性学校之间实行校长挂职锻炼制度; 实行教师定期轮换和交流制度;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研 讨,等等。 3.加强对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 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薄弱学校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学术 研讨的机会较少,他们多是在自我摸索中实现专业发展,这 样势必走不少弯路,事倍功半。为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安 排教师教育机构和教师专业团体中的专家、教授,以及当地 教研部门的教研员,与薄弱学校结成帮扶对子,经常性地到 这些学校进行指导,传授新的教育理念,传递新的信息,指导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等等,从而促进薄弱学校教 师的专业发展。 总之,学校人力资源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 平的重要因素。没有“人”的作用的充分发挥,单从“物”的角 度去追求教育公平,是不可想像的。
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调动,重要策略有二:一是优化 人力资源配置;二是加强薄弱学校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长期以来,我国在教师政策上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城乡二 元特征,表现在:(1)城乡教师的待遇不同,农村教师工资得 不到保障。据调查,在同一个市(地区),城乡相同性质教师的 收入相差5倍左右。(2)与城市相比,农村教师生存环境落 后,教学条件差。(3)城乡师资配备标准不同,农村教师配置 明显低于城市。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制办、教育 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丁编制标准的意见》,要求 按照在校学生数量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初中:农村为 18.0:1,县城为16.0:1,城市为13.5:1;小学:农村为23.0 :1。县镇为21.0:1,城市为19.0:1。实际上,农村人口居住 分散,学校数量多,规模小,农村教师配置标准高于城市才更 符合需要。由于这种二元结构的存在,造成很大一部分农村 地区,特别是贫困和偏远地区,合格教师缺乏,优质教师外 流,而师范院校毕业生又不愿意到这些地区任教,“缺口”得 不到补充。没有足够数量的合格教师,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实 现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要解决农村教育面临的这一难题,就必须优化学校人力 资源配置。当地政府应制定有关政策,建立城乡教师之间相 互流动的长效机制,鼓励在职优秀教师或优秀师范院校毕业 生到农村任教。如实行城区教师定期到农村服务制度,并与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教育发展中的不和 谐现象非常普遍:城市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之间、城区学校 和农村学校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城乡优质教育的需求与供 给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等等。由此,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 现教育公平,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力打造名师,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业务技能 与水平的提高。如开展教师基本功竞赛、教学设计竞 赛、课堂教学大赛、优秀论文或优秀案例评比、课后 反思交流、课件大赛等活动。
4.立足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大力开展校本 教研。
目前我校新课程理念日益深人人心,正转化成 教师的教学行为。任课教师自觉学习、积极思考、深 入研究,体现了对新课程理念由不甚理解到逐渐理 解到付诸实践再到加深理解的过程。他们从备课、设 计教学环节到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从授课形 式到评价方法;从对教材的理解到对学生个性的关 注等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使我校课堂教学呈现出 一种蓬勃向上的喜人局面。因此,我们要继续以教研 组为单位兴研究之风,开展备课、上课、评课、改课和 观摩课等系列教研活动,同时,各教研组在每次的教 研活动中要围绕课题,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实 际,结合课堂实践,把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 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使教师沿 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 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真正“开展自 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
【责任铸辑:韩田清】
20
教育是全社会的教育,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也必然 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概括讲,还主要是人、财、物这三 个方面,人、财、物的分配不均乃是城乡教育之间、校际之间 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教育均衡发展首先需要经济支撑。在这方面,政府是“第 一责任人”,应加强政府责任,加大教育投入,办好每一所学 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勐积极发展矿i。。1
学校管理策略————』峨凼逍麴燃必吐酗啦虹————__-—竺丝盟
学校入力资源:促进、教育公?平韵j重j要因素
任学印,,姬振奇z
(1.河北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00;2.河北省教育厅学生处,河北石家庄050061)
摘要:教育作为社会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进程申扮演着重要作用。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人、财、物这三个方面,其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校人力资源的 作用尤为重要。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调动重要策略有二:一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二是加强薄弱学校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发 展。
实现教育公平,物质条件是基础,是保证教育过程公平 的前提。但有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没有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 和调动,并不一定就能办出高质量的学校;就是办学条件相 同的学校,如果人力资源的作用发挥程度不同,其质量也会 有很大差距,最终也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公平。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教育经费总量在短期 内不会大幅度增加,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又存在相当大的差 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坐等政府加大投入,单靠改善办 学条件来实现教育公平,而应立足现实,在办学条件不断改 善的同时,充分发挥学校人力资源的作用,以此来促进教育 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学校;人力资源;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526文献标识码:A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 任务。教育作为社会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 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因而,在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