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_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
发布时间:2022-12-26T09:34:30.427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8月第16期作者:李思大[导读] 针对初中学生的生物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到基本的生物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对自身结构的了解,提高学生对健康的防范意识,
李思大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枣园中学
针对初中学生的生物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到基本的生物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对自身结构的了解,提高学生对健康的防范意识,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所以作为生物课程的教学老师,可以在教学方法有更多的创新和探索,增强生物课程的教学效果。
生物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就是生物实验,生物实验能够将抽象的生物知识通过较为直观的形式给学生进行展现,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生物实验的乐趣,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意识,所以教师应该精选实验内容,运用合适教学方法开展实验教学。
1、将课堂教学与大自然相结合
课本上的生物学知识,很多都是自然现象的文字再现,也有很多生活中的谚语,同样体现了生物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谚语,带入到生物课堂中,增强课堂氛围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热情。
比如借用“飞蛾扑火”讲解昆虫的趋光性,“望梅止渴”的故事引出条件反射,借用“大树底下好乘凉”讲解蒸腾作用等等。
以这样自然中会出现的生物现象,结合常听的俗语去讲解,充满趣味性的同时,也能使生物课堂变得真实而具体。
再或者也可以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比如在学习花的结构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将这堂课的学习地点从教室转移到室外有花的地方,老师在一边进行讲解的同时,让学生近距离去感受和观察,不仅可以强化教学效果,还可以使这一知识点在脑海中加强记忆,也能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奥妙,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热爱之情。
2、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动手实验
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灵活的加入趣味性元素,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参与到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实践检验真理。
例如在学习“血液”相关知识点时,可以通过提问“是否知道自己的血型?”“为什么血会凝固”等相关问题增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跟着教师的思维走,也可以增加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探索欲望,使得学生可以更为认真听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将学生的兴趣全面激发,从而积极的投入到实验中去。
在实验之前可以告诉学生需要此次实验弄清楚的问题内容,过程中有不清楚的地方也可以及时提问,寻求老师帮助,如果能够全部通过自己动手得出结论,那么结论是否正确,可以请学生主动讲解。
实验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更加便于教师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能够根据学生实践时的实际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起到真正的理想的教学效果。
3、拉近生物与生活的联系
初中生物知识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比如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秋天叶子为什么会变黄、健康的生活饮食、种子是怎么发芽的等等,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紧密联系,在课堂中进行理论的讲解,先使学生对此有一个基础的印象。
然后可以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加以验证,当学生成功后,一定会因为知识的力量和实践的成功结合,感到满满的成就感,从而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一定会大大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了微生物的用途以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家庭可以食用的泡菜和酸奶;再比如,在讲解人体的营养中的第一节知识点时,除了课本知识的知识点以外,也可以引导通过实验去教学。
针对生活中较为常见马铃薯进行淀粉检测,可以要求学生先行在家中进行实验,先对马铃薯进行观察,然后切成块泡在水中,隔一段时间之后再次进行观察,会发现水已经变得比较浑浊,于是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猜想,马铃薯中含有淀粉。
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提前实验并预习知识点,也可以便于在后续教师讲解过程中,使教学过程更加的轻松和容易,大大的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教学效率。
所以通过生活中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联的事情,以实验形式让学生认识到生活知识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帮助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过程中也可以向家庭其他成员普及生物知识在生活中产生的作用。
长此以往,不仅让学生对于知识记忆更加深刻,可以利用生物知识增加生活的乐趣。
3、注重实验结果的反思与总结,训练学生综合能力
每个生物实验最终的目的,肯定也不是得到结论就是终点,应该引导学生明白和理解,实验也是验证结论的过程,教师应该在每次实验过后,带着学生进行对实验的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既是复盘过程,也是知识梳理过程。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大部分是直接将实验结果告诉学生的情况,这种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针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思考,从而得出实验结论,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每一次的实验都可以让学生自主复盘整个实验流程,弄清楚实验原理、步骤、结果、并进行反思。
比如在做“光合作用”这一实验时,进行实验前可以先引导学生猜想实验结果,并先结合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是实际操作结束之后,可以结合学生最初的猜想,再跟实验的结果做对比,如果跟猜想的结果一致的学生,可以请其分享猜想的理由;如果有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学生,也可以请学生分享最初猜想的理由,通过实验过程发现,结果和猜想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实验过程中哪一步可以进行改进,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通过这样的形式不断的引导学生,去总结和反思实验结果,更好的掌握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所以实验结果的反思和总结,在实验后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仅可以加深学生针对实验过程和步骤的印象,还可以引导学生去验证实验结果,加强对实验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结束语: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生物内容与大自然相结合,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提高生物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去探索结论,与此同时,拉近生物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注重实验结果的反思与总结,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热爱,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