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教后心得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简短 姥姥的剪纸感悟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简短 姥姥的剪纸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b8fa053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e.png)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简短背景介绍在我小时候,每逢过年过节,我都会去姥姥家里,和姥姥一起做剪纸。
姥姥是一个非常擅长剪纸艺术的人,她把这项技艺传承给了我。
教学过程姥姥教我剪纸的过程非常有趣,但同时也很考验耐心和细心。
首先,姥姥会给我展示一些基本的剪纸示范,告诉我如何选择合适的纸张和剪刀。
然后,我会和姥姥一起练习剪纸的基本动作,例如剪直线、剪曲线等。
最后,姥姥会给我一张示范图,让我根据示范图进行剪纸练习。
教学反思通过和姥姥一起学习剪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魅力和乐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和总结的地方。
首先,剪纸需要耐心和细心。
剪纸是一项需要细致操作的艺术,稍有不慎就可能出错。
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我不断重复练习,直到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剪纸动作。
这让我意识到,只有耐心和细心才能真正掌握一项技艺。
其次,剪纸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
虽然姥姥给了我示范图,但我并不仅仅局限于复制示范图上的图案。
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我发现可以凭借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自行设计剪纸图案。
这让我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无限可能性。
最后,我发现剪纸能够培养我的耐心和专注力。
在剪纸的过程中,我需要一丝不苟地将剪刀贴紧纸张,小心翼翼地剪出想要的图案。
这让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也让我意识到只有全身心地专注于一件事情,才能做得更好。
姥姥的剪纸感悟通过和姥姥一起学习剪纸,我不仅学到了剪纸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一些人生的道理。
首先,我学会了耐心和细心。
剪纸是一项需要细致操作的艺术,只有耐心和细心才能真正掌握剪纸的技巧。
在生活中,我也需要耐心和细心去做事,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次,我学会了创造力和想象力。
剪纸艺术给了我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间,可以设计出独一无二的剪纸作品。
在生活中,我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去探索新的事物。
最后,我学会了专注和坚持。
剪纸需要全神贯注地专注于每一个剪刀的动作,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取得进步。
姥姥的剪纸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
![姥姥的剪纸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acf2afea1c7aa00b52acbe7.png)
姥姥的剪纸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篇一:姥姥的剪纸读后感刘生娟工具性是学习语文的本质的东西,学以致用,要通过文章,通过这样一个例子,来运用到自己的语言实践当中。
人文性是对孩子的情感、人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一种教育。
刘老师在执教《姥姥的剪纸》时,很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完美的统一。
教学姥姥剪纸“神”这一块的描述时,刘老师抓住细节来拓展应用,让学生仿说练说,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教学最后,刘老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姥姥、剪纸、故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又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总之,刘老师的这节课既有语言文字的感悟,又有浓浓的情感,值得我们学习。
篇二:姥姥的剪纸读后感《姥姥的剪纸》这篇文章介绍了姥姥的剪纸,通过文字,我还体会到姥姥与“我”相处时的融融的亲情。
读了文章,我知道姥姥是一个剪纸技艺高超的人。
姥姥能剪出形象生动的剪纸,都在于平时的练习,最终熟能生巧。
从这儿,我感受到要想把一种技艺练得出色,练得好,就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多练习。
在练习时,一天要比一天练的好,在练习中,要克服困难,直到熟能生巧,在生活中,用技艺时能运用自如。
通过我的感受,我想起了弹钢琴这回事:我从小练弹琴,练了五年,能弹出许多优美的曲子,但六年级一开学,我就很少有时间练习,直到最终放弃。
我想说忙只是理由,为什么别人有时间,我却没有?因为我没有好好把握时间。
如果我没有放弃,而在那段时间内好好练习,我一定比以前弹的更好。
读了《姥姥的剪纸》这一课,我觉得自己应该像姥姥那样,把自己所学的当成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像姥姥那样,把自己学的多练,直到练的熟能生巧。
这就是文章给我的启示,做什么都不能放弃,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并且要想自己能成功,能把事情做到熟能生巧。
篇三:《姥姥的剪纸》读后感孔静雯《姥姥的剪纸》是一篇表达了浓浓的祖孙亲情的文章。
在作者笑源的笔下,姥姥慈祥的面孔和那剪纸的栩栩如生,都令我记忆犹新。
“我”和姥姥生活在一起的欢笑声、邻居对姥姥剪纸的赞叹声、清脆的剪纸声;“我”和姥姥生活一起的那一幕幕、村路俩侧的四季田野和美丽风光、还有姥姥剪纸的奇型各样,这让我的心境与梦境十分有声有色!课文中,写出了姥姥对“我”很疼爱,而“我”对姥姥也很喜爱!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最后一小节。
《姥姥的剪纸》教后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76bd3f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7.png)
《姥姥的剪纸》教后反思最近一周的一堂语文课上,给学生们讲了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一课。
在临近课堂尾声的时候,我说了如下这样一番话:“姥姥是多么热爱生活啊,每天干那么多活却始终那么乐观,那么积极向上,广结善缘,有求必应,这让我想起了。
他那高超的剪纸技艺。
体现着他对外孙子的浓浓深情,外孙子在姥姥的关爱与庇佑之下。
相信也是一个充满爱。
拥抱爱的人。
这让我想起了老师的爷爷。
”我环顾了教室中每一位学生,发现此时他们每一个都在盯着我看,那样子好专注啊,于是我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还记得爷爷刚刚去世的那半年里,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几个画面。
其中一个画面——我上在文化路二小,上二年级的时候。
当时,低年级的教室位于操场中间,靠近学校大门的位置,是一列平房,土地厚厚的,早已被下课的学生们踩得很瓷实。
十冬腊月里,天气极为寒冷,下雪之后,地面上冻了一层厚厚的冰。
作为值日生的我们,要把教室门口的冰铲掉,着实花费好一番力气。
将一个簸箕斗猛压下去,整个斗里面全部是一块大大的厚厚的冰块。
我们把它铲下来放在了附近花坛的磁片旁边。
我就是在这样的硬硬的、光滑的、十分瓷实的冰面上行走,已经非常小心翼翼了,每一步都走得特别慢,身上还背着个大书包。
只听爷爷在校门口对我说:“李淳,慢一点。
”我一边应着声,一边小心翼翼地向前走。
就在那一刹那,两脚一划,直接撂倒在地。
揉了揉屁股整理了书包,继续站起来,只听爷爷在关切地问道:“李淳,没事儿吧?”我说:“没事儿。
”“那爷爷走了,你慢一点。
”我能想象,他老人家定是一直盯着我平安走进教室或是直到离开他的视线,才离开的。
后来上师范之后,爷爷经常送我去学校,由于一周回来一次,周日的下午要提前到校,还有晚自习。
当时只有一趟公交车到学校附近。
而且从家到那里要经过二十多站。
三点多的时候我和爷爷就站在了公交站牌门口,车上人很多,很拥挤,好不容易半途的时候有人要下车,让出了一个这样的位置——那就是靠近司机驾驶座旁边的一个大盖子,大概打开之后,下面是发动机。
《姥姥的剪纸》读后感范文5篇
![《姥姥的剪纸》读后感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08bb9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38.png)
《姥姥的剪纸》读后感范文5篇《姥姥的剪纸》读后感范文5篇(一)《姥姥的剪纸》这篇文章介绍了姥姥的剪纸,通过文字,我还体会到姥姥与“我”相处时的融融的亲情。
读了文章,我知道姥姥是一个剪纸技艺高超的人。
姥姥能剪出形象生动的剪纸,都在于平时的练习,最终熟能生巧。
从这儿,我感受到要想把一种技艺练得出色,练得好,就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多练习。
在练习时,一天要比一天练的好,在练习中,要克服困难,直到熟能生巧,在生活中,用技艺时能运用自如。
通过我的感受,我想起了弹钢琴这回事:我从小练弹琴,练了五年,能弹出许多优美的曲子,但六年级一开学,我就很少有时间练习,直到最终放弃。
我想说忙只是理由,为什么别人有时间,我却没有?因为我没有好好把握时间。
如果我没有放弃,而在那段时间内好好练习,我一定比以前弹的更好。
读了《姥姥的剪纸》这一课,我觉得自己应该像姥姥那样,把自己所学的当成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像姥姥那样,把自己学的多练,直到练的熟能生巧。
这就是文章给我的启示,做什么都不能放弃,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并且要想自己能成功,能把事情做到熟能生巧。
《姥姥的剪纸》读后感范文5篇(二)《姥姥的剪纸》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也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
文章写得活泼生动,蕴含着作者对姥姥的喜爱与思念。
刘广祥老师在上这一课时,解读文本之深之细让人折服。
通过两个“普普通通”突出姥姥剪纸材料很简单,与“无所不能”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说明姥姥的剪纸技艺之神。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中发现了什么?从而明白了猫与虎之间,公鸡与母鸡是相似的动物又有细微的区别,这样更能体现姥姥的技艺高超。
并引导学生仿写出“剪鸭像鸭,剪鹅像鹅。
剪只孔雀能开屏,剪只凤凰飞上天。
”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技巧。
姥姥剪纸读后感
![姥姥剪纸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658909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c.png)
姥姥剪纸读后感第1篇:姥姥的剪纸《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姥姥的剪纸》课文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
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人都赞不绝口。
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烧饭、择菜、淘米、喂猪。
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化不开的亲情。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通过这剪纸的高超技艺,姥姥那纯朴、善良、热情的形象,以及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似在我们眼前清晰、丰满起来。
教学中,我通过抓住姥姥的“剪纸”,让学生找出“剪纸”图的语句,并从中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例如“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突出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娴熟。
然后紧扣环节设计问题“姥姥的剪纸为什么那么神呢?”又带领学生围绕“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一句进行引导学习,品味语言,体现姥姥的技艺的高超是付出了努力练成的,再抓住“身心入境”一词,深刻表现剪纸给姥姥带来的投入与快乐。
前一个环节,我所讲的较多,让学生自己体会理解的较少,我授课时表达的语速也较快,这给学生造成一定的障碍。
在一个是教学的后半部分从“牛兔图”体会我和姥姥之间的情感不够深入,特别是出示了三幅剪纸图,应该让学生说说姥姥剪这三幅图的寓意是什么,明白姥姥对我的疼爱。
但是,我只是集中起来理解,缺少深入的挖掘体会,为后面对以“姥姥的剪纸”为题的理解产生了一点阻碍,特别是学生的语言组织上明显有了障碍,而一部分中等生和后进生理解上就要再花一点时间才行,这也是我在挖掘语言文字上最大的问题,常常点到为止,应该多考虑理解能力差的学生。
这一课,个别老师给我提出了建议,应抓两条线,一个是“神”,一个是“情”,把文章结成一个整体,让学生挖掘文字,至于这样的设计可能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但是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总之,从今天的这节课我看到自己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为了使自己的语文课堂充实起来,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动起来,我要尽快解决不足之处。
《姥姥的剪纸》课后反思汇编
![《姥姥的剪纸》课后反思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9b08effdbd64783e08122b7a.png)
《姥姥的剪纸》课后反思汇编《姥姥的剪纸》课后反思之一《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手里的剪纸会讲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
在作者的记忆里,姥姥的剪纸声“清清爽爽":没有什么功利,只是生命的享受。
作者每一忆及,便心境豁达,梦境澄明,“有声有色”的生活因此启航。
我的教学也以“有声有色”为突破口,扣住“神”与“栓”两字,引领学生走进姥姥的剪纸,走进姥姥、课题尽管是以剪纸为中心,然而这篇文章不是介绍剪纸,是写人的。
当然,剪纸在文中的作用却是特别大的、剪纸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抓住这个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
整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我觉得小孩们读如此的文章,小孩们能够读出“人",悟出“情”,并能学会欣赏语言文字的表达上的妙处。
利用贬义词,来表达褒义,这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色,由于课文太长,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时,我把她舍弃了,在第一课时中就渗透了、象征的手法运用,是本文突出的表达方式,比如老牛象征敦厚的姥姥,剪纸象征姥姥对我的浓浓亲情。
在理解、感悟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捕捉到了,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
一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是有限的,但作为教师总想在课堂上渗透更多的知识,做更多的训练、因而时间的控制就尤为重要,一节课里哪些环节要处理的祥,哪些环节有处理的略,教师必须心中有数。
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往往前松后紧,一进入创设的情景就不记得了时间,对学生的收放还不够自如,对时间的掌握还有待加强。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结束了,但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一系列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思索,有思才有所得,发现不足才能进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认真面对这些不足,努力改善之,竭力超越之。
《姥姥的剪纸》课后反思之二《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形象。
姥姥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剪纸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7ca141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2.png)
姥姥剪纸教学反思引言剪纸是一项传统的手工艺,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遗产。
在我小时候,每当过年的时候,姥姥都会教我如何剪纸,她准备了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和一个小样板,耐心地教我剪出各种精致的图案。
今天,我想通过这篇文档,对姥姥剪纸教学进行一下反思和总结。
教学方法分析姥姥的剪纸教学方法简洁实用,非常适合初学者。
以下是我对姥姥剪纸教学方法的分析:1. 清晰的示范姥姥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先给我做清晰的剪纸示范,向我展示如何折叠纸张、使用剪刀,以及剪纸时的手势和技巧。
这种示范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剪纸的基本步骤,让我能够更容易地模仿姥姥的动作。
2. 适当的引导姥姥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给予我适当的引导。
她会提醒我要注意剪纸时的力度和速度,避免剪断纸张;她会告诉我该如何选择适合剪纸的纸张,以及如何使用特殊的剪刀等。
这些引导帮助我更好地掌握剪纸的技巧和要领。
3. 督促与激励姥姥对我的学习进行了积极的督促和激励。
她总是在我完成一幅剪纸作品后,给我以鼓励和赞美,让我对自己的学习有了信心。
这种督促和激励让我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剪纸教学中,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教学反思对于姥姥的剪纸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改进:1. 缺乏理论知识介绍姥姥的剪纸教学主要以实践为主,缺乏对剪纸的理论知识介绍。
虽然姥姥的示范和引导能够帮助我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但是缺乏对剪纸的历史、种类以及剪纸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的介绍,影响了我对剪纸的全面理解。
改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对剪纸的理论知识介绍,让学生了解剪纸的起源、发展和传统。
2. 缺乏个性化指导姥姥的剪纸教学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并不一定适用。
姥姥没有根据我的兴趣和能力给予我个性化的指导,导致我在剪纸技巧上的提升有限。
改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
3. 缺乏互动与合作姥姥的剪纸教学主要以姥姥的示范和引导为主,缺乏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限制了我在剪纸教学中的交流和学习。
苏教版十一册《姥姥的剪纸》教后反思
![苏教版十一册《姥姥的剪纸》教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903cceb376baf1ffd4fada7.png)
苏教版十一册《姥姥的剪纸》教后反思《姥姥的剪纸》教后反思之一《姥姥的剪纸》这是一篇情感浓厚的文章,文章回忆了姥姥不仅剪纸的技艺高超,而且乐善好施,左邻右舍都喜欢张贴姥姥的剪纸。
姥姥非常疼爱“我”,为“我”剪了很多老牛和兔子。
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浓的祖孙亲情。
在教学时,我主要围绕着两个方面来展开的:1、阅读文本,体会姥姥剪纸技艺高超。
在教学这一部分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姥姥的剪纸技术,我先让学生阅读文本,说说姥姥的剪纸受欢迎吗?学生们只要略微阅读课文之后,就能很快知道答案,接着让学生在文章中找找那些地方体现了姥姥的剪纸受欢迎学生们可以从邻居们赞美姥姥的语言,以及对待姥姥的剪纸这两个方面体会,当然这也是比较明显的地方。
比较困难的地方,学生们可能会遗漏,我及时提醒学生:姥姥的剪纸技术高超使她的剪纸深受邻居们的喜爱,还有其他原因让邻居们非常喜爱她剪纸的原因吗?这样一提醒,学生们自然就想到了姥姥的乐于助人使得人们对她的剪纸是爱不释手。
2、联系实际,体会浓浓的祖孙亲情。
对文章中浓浓的祖孙情也是学习的一个重点。
文章在表现这一情感时主要是通过姥姥为“我”剪老牛和兔子图体现的。
为了让学生体会姥姥对“我”的疼爱,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夏天时,你的姥姥为了不让你去游泳,她会怎么做呢?学生们各抒己见,学生们将自己的实际体验和文本中的故事相联系后,就能自然地体会到文中姥姥对“我“的疼爱。
最后,再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一遍遍地朗读体会姥姥对“我”的疼爱。
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我最后又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们谢谢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谢谢他们对自己的疼爱!《姥姥的剪纸》教后反思之二《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是张菊燕老师上的。
她为了校际交流反复试上,反复磨课。
现把参与磨课的一些反思记录下来“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教《姥姥的剪纸》有感2篇
![教《姥姥的剪纸》有感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ea9b4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2.png)
教《姥姥的剪纸》有感 (2)教《姥姥的剪纸》有感 (2)精选2篇(一)《姥姥的剪纸》是一首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手工艺的诗歌。
这首诗以姥姥的剪纸技艺为主题,通过描述姥姥的剪纸过程和作品来表达诗人对姥姥的敬重和赞美之情。
读完这首诗,我不禁为姥姥的剪纸技艺所折服。
姥姥用纤巧的双手,将一张普通的纸折叠、剪裁,变幻出一个个精美的形象。
她细致入微的剪纸技艺不仅展现了她的聪明才智,也彰显了她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通过剪纸,姥姥将自己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都融入到作品中。
她将自然界的花草鸟兽、传说中的神话人物、还有自己的思绪感悟,都通过剪纸艺术展示给大家。
这些作品既有着精确的剪裁,又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每一幅作品都让人感受到姥姥对生活的热爱和创作的才华。
姥姥的剪纸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美,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们像一张张充满生命力的画作,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和美好的感受。
姥姥的剪纸作品让我们认识到,传统手工艺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它们在岁月的洗礼中不断流传下来,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读完这首诗,我深深感受到了姥姥的辛勤劳动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她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美丽的剪纸作品,让我对传统文化和手工艺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我也希望能够像姥姥一样,不忘传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发展这段美好的历史。
教《姥姥的剪纸》有感 (2)精选2篇(二)《姥姥的剪纸》是一篇触动人心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价值。
这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尊重传统文化。
故事中,小男孩的姥姥是一位手工艺人,擅长剪纸艺术。
她耐心细致地剪出了一个个精美的剪纸作品,用自己的双手传承了这一技艺。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我曾经看过姥姥剪纸的场景,那一刻,她的双手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纸张变成了美丽的艺术品。
姥姥用剪纸传递给我们更多的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更是一种文化和智慧的传承。
教《姥姥剪纸》有感2篇
![教《姥姥剪纸》有感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92665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15.png)
教《姥姥剪纸》有感教《姥姥剪纸》有感精选2篇(一)《姥姥剪纸》是一首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歌曲。
这首歌以姥姥剪纸为题材,描绘了姥姥剪纸的过程和剪纸艺术的魅力。
这首歌引起了我的共鸣,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姥姥家的时光。
姥姥是一位手巧的艺术家,她擅长剪纸艺术,经常为我们做出各种漂亮的剪纸作品。
我还记得姥姥剪纸的场景,她手持一把剪刀,专注地在纸上剪出美丽的花纹和图案。
她的手指灵巧而熟练,准确地将纸张剪出各种形状。
我常常被她的技巧所吸引,总是期待着姥姥剪出一个新的作品。
剪纸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是一种手工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通过剪纸,人们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可以传递祝福和希望。
剪纸作品有着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每一张剪纸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可以装饰我们的生活,也可以成为一种艺术品收藏。
通过学习和欣赏《姥姥剪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它既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一种美好的艺术表达方式。
我希望能够学习剪纸艺术,继续姥姥的传统,将这门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发扬光大。
我相信,通过剪纸艺术的学习和实践,我将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满足,并且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出美好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姥姥剪纸》有感精选2篇(二)《姥姥的剪纸》是一篇令人动容的故事,教会了我许多关于家庭、传统和勇气的价值。
这个故事围绕着一个小女孩和她的姥姥展开,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传承,以及这项技艺对整个家庭的重要性。
故事的开篇就让我感受到姥姥对剪纸的热爱和专注。
她用剪刀在纸上轻轻一剪,就能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这种技艺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传统和文化的延续。
姥姥的剪纸不仅仅是一种手艺,它更象征着家庭的联系和情感的交流。
每当姥姥完成一幅剪纸作品时,她总是会把它留给家人,以表达她的爱和关怀。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家庭,我也希望能够以这样的方式来传递爱和情感。
故事中,小女孩对姥姥的剪纸技艺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她梦想着自己也能学会这项技艺,成为像姥姥一样有天赋的剪纸艺术家。
姥姥的剪纸读后感
![姥姥的剪纸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a3bfc7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5.png)
姥姥的剪纸读后感《姥姥的剪纸》是一部让人感动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用温暖的笔触描绘了姥姥的一生,展现了她对剪纸艺术的执着和对家庭的深情。
姥姥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教育,但却有着非凡的剪纸技艺。
在她的手中,一张张普通的纸片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品,她用剪纸记录了自己的一生,也用剪纸传承了家族的文化。
姥姥的剪纸不仅是一种手艺,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她用剪纸为家人制作礼物,用剪纸为村里的孩子们讲述故事,用剪纸为自己寻找心灵的寄托。
在姥姥的剪纸中,我们看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牵挂。
她用剪纸记录了自己的童年和青春,记录了家乡的美景和人情,也记录了家人的喜怒哀乐。
她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剪纸艺术中,让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温暖和感动。
姥姥的剪纸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她用剪纸传递着对家人的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姥姥的剪纸中,我们看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家族情感的珍视。
姥姥把剪纸艺术视为家族的宝贝,她不仅把自己的剪纸作品传给了子孙,还用心传授剪纸技艺,让家族的文化得以延续。
姥姥的剪纸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家族的纽带,她用剪纸串起了家族的情感,也串起了家族的历史。
在姥姥的剪纸中,我们看到了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姥姥用剪纸记录了自己的一生,她在剪纸中找到了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她用剪纸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让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姥姥的剪纸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人生的体验,她用剪纸感悟着生活的真谛,也感悟着人生的意义。
《姥姥的剪纸》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不凡人生,她用剪纸记录了自己的一生,也用剪纸传递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族的珍视。
姥姥的剪纸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她用剪纸为家人制作礼物,用剪纸为村里的孩子们讲述故事,用剪纸为自己寻找心灵的寄托。
姥姥的剪纸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家族的纽带,一种人生的体验。
姥姥的剪纸让我们看到了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也让我们看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家族情感的珍视。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4c2957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7.png)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篇一」教学片断:师:读到这些词,就让我们想起文中的姥姥的剪纸。
深入文本,用心感悟。
今天要采用的方法是:图文相结合,观文中插图,品课中文字,想象温馨画面,领悟人物特点,感情文中真情。
师:请先观察文中第一幅插图。
可看屏幕也可看书。
品读课文1-6小节,图文结合,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屏幕出示第一幅插图和自学要求。
)师:在自读基础上,按今天的要求再稍微理一理。
生自学。
师:老师刚才转了一下,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
已经把所读所悟写在书在旁边。
还有三五个同学要加油。
下面我们交流一下,通过你的读书观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样子,看到了她为其他人剪的纸形象生动。
师:也就是你看到了两幅画面,一个是身心入境的样子,还有一个是为乡亲剪纸的情景。
两幅图。
生:我仿佛看到了姥姥坐在窗台下,一把剪刀在手里无所不能。
无论怎么刁难姥姥都剪得生动。
生:姥姥虽然一大把年纪,戴着老花眼镜,但剪起来还真的有一手。
生;仿佛看到乡亲的窗户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生;我看到了姥姥勤劳的身影,她,从那个省略号中,她会做很多事。
生:我从姥姥专注的眼神中看到姥姥用感情投入剪纸的。
生:我仿佛听到姥姥刷刷的剪纸声。
生:我仿佛觉得姥姥像个神仙。
剪个母鸡能师:就是说听到了人们的啧啧赞叹声。
生:我还看到了姥姥各种剪纸的身影。
摸黑剪的有的师:只要抓住文字读书想象,通过交流,我们已经看到了文中的许多画面。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思考与分析:从以上教学片断看出,本课教学目标明确,学法提示清晰,观图、读文、想象有机结合,理解感悟相互交融。
读文要读人,读文要读活,在设计教学流程的时候,我的`想法就是让文中的姥姥在孩子们心里活起来。
怎样让姥姥活起来?一是引导孩子细读文本,二是引导孩子细致观察文中插图,(将教材中的资源巧妙地应用起来。
),三是引导孩子想象插图中没有明示的画面来。
不仅用眼睛去看,还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想,真正读懂文本,读透文本。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848a87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c.png)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篇一」《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之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20xx年11月3日我非常有幸聆听了陈叶青老师执教的《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紧紧抓住“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这条线索,带领学生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
片断一:师:“刁难”是什么意思?生:故意为难别人。
师:文中的刁难是指――生:一天,我用双手死死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黑剪窗花。
这就是一次“刁难”。
师:挑剔生:在细节中过分的找毛病。
师:耍赖生:使用无赖的手段、抵赖。
师:调皮蛋生:顽皮师:为什么文中用这些词语?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反衬了姥姥剪纸的技艺娴熟。
反思:对于以上四个词语的理解,光理解词语是浮于浅表的,陈老师并没有停住,而是深入地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课文是“姥姥的剪纸“,作者着力描写的主要对象自然是姥姥。
可作者为什么要花上较多的笔墨,用上“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词语,来表现“我”的顽皮、淘气甚至于近乎无赖呢?陈老师切入时机,引导学生理解这里运用的是反衬手法,目的还是表现出姥姥的剪纸技艺,“我”的“刁难”、“挑剔”、“耍赖”,有力的证明我是个“调皮蛋”,而我越是调皮捣蛋,越是能够显示出姥姥的心灵手巧。
其高超的剪纸技艺,非同寻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令人由衷赞叹。
另外,“我”的“调皮蛋”形象地表现了“姥姥”的温顺、敦厚和慈祥。
陈老师这样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渗透了学法指导。
显然,教者的处理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片断二:师:“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生: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从中找到窍门。
【最新】姥姥的剪纸读后感(二)
![【最新】姥姥的剪纸读后感(二)](https://img.taocdn.com/s3/m/240fa5c9cc7931b764ce154b.png)
【最新】姥姥的剪纸读后感(二)
>一文主要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从题目看,似乎课文主要就是写剪纸,实际上作者是通过剪纸写姥姥,写姥姥对我的爱和我对姥姥的思念.剪纸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祖孙情感的载体,扣住姥姥的剪纸这条线索,就可以披文入情,走进姥姥与我的内心情感世界,发现剪纸传导出来的浓郁的情感信息.刘老师的这节课巧妙地抓住两条主线神和情展开教学,把文章结成一个整体,同时,刘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圈化批注的方式,让学生独立行走于文本之间,去体会姥姥剪纸艺术的高潮,去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秘密.如体会姥姥剪纸技艺之神时,她抓住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等重点词句体会,领悟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效果;体味祖孙情深时,品读拴字,体会剪纸的神奇力量;品读缠字,情景再现缠的生活画面,体会姥姥和我的深厚感情.最后的拓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写话:以我的孙儿或亲爱的奶奶为开头,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书写两地书,祖孙情,使文本语言再度转化,而且准确地拨动了学生心灵深处的那根弦那份浓浓的祖孙情.。
《姥姥的剪纸》读后感
![《姥姥的剪纸》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574ef0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6.png)
《姥姥的剪纸》读后感
《姥姥的剪纸》读后感
在暑假的一个星期天,我读了《姥姥的剪纸》这一篇文章。
读完后使我感受颇深。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姥姥剪纸的高超以及作者与姥姥在一起的快乐和回忆,表明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作者的亲情,流露出作者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姥姥从小就给作者剪可爱、漂亮、栩栩如生的纸画,一直到现在,还是坚持给作者剪纸。
作者从最后几句告诉了我们,作者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姥姥的剪纸。
无论在哪里,脑海里只要浮现出小时候姥姥给自己剪纸的画面,耳边就仿佛听见姥姥剪纸的声音。
作者到现在都念念不忘读完文章后我觉得姥姥心灵手巧,技术高超。
慈祥,广结善缘,乐于助人,有求必应,她的剪纸生动逼真,非常优秀,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姥姥的剪纸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的手巧来自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不懈。
在这篇文章也使我认识到只要我们肯下功夫,并且掌握正确的方法,那么做任何事都会成功!。
教《姥姥的剪纸》有感
![教《姥姥的剪纸》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9131d64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1e.png)
教《姥姥的剪纸》有感
《姥姥的剪纸》是一部让人动容的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传统文化和家庭之间的感人
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女孩,她和姥姥之间的温暖关系以及姥姥手工剪
纸的艺术让我深受感动。
首先,姥姥的手工剪纸艺术让我惊叹不已。
她用手工剪纸创造出了各种美丽的艺术品,每一件作品都充满着细腻和精致。
她的技艺和耐心在影片中得以展示,使我对这门传
统的手艺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尊重。
观看姥姥剪纸的过程,我能够感受到她对艺术的热
爱和执着,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对我来说具有启发和感染力。
其次,故事中展现了姥姥和女孩之间的深情厚意。
女孩从小就与姥姥生活在一起,她
理解和欣赏姥姥的剪纸艺术,也在姥姥的引导下逐渐学习。
姥姥是女孩的养育者和教
育者,她不仅传承了剪纸艺术,也传递了爱与关怀。
姥姥虽然年事已高,但她坚持不
懈地剪出美丽的剪纸作品,不仅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更是为了给女孩留下珍贵的纪念。
这种家庭情感和亲情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
最后,影片中的一些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姥姥和女孩一起剪纸、一起
欣赏姥姥的作品,这些画面充满了亲情和快乐。
还有,女孩在学校展示姥姥的作品,
让同学和老师都对姥姥的剪纸艺术刮目相看。
这些情节让我明白,传统文化和家庭的
力量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应该珍惜并传承下去。
通过观看《姥姥的剪纸》,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美丽和家庭情感的重要性。
这
部影片告诉我,我们应该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要珍惜家庭情感,与家人一起
创造美好的回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后心得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上课时间:10月21日课题:《姥姥的剪纸》教者:陈增勤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导入新课时,我就让学生读课题,试图让学生从课题上初步感知,这篇课文主要围绕姥姥的剪纸来写。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描写姥姥剪纸的句子。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姥姥剪纸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重点体会了文章中侧面描写的句子,让学生试着说这样的一句话,体会侧面描写的好处。姥姥为什么会有如此高超的剪纸技艺?接着,自然过渡到对“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的理解,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谈一谈。
“我长大了。姥姥的剪纸还能拴住我吗?”这一个问题刚刚提出时,学生竟然说已经拴不住了,显然学生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这个问题的,也出乎了我的意料。我再次让学生读课文,让他们从文中找答案。当他们再读课文时,已经有学生明白,姥姥的剪纸还能拴住长大的我。现在想想,我其实还可以因势利导,在此追问这样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姥姥的剪纸为什么还能拴住长大了的我?”因为这剪纸,惟妙惟肖,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有作者童年的快乐生活回忆,有我对姥姥的思念。教学这一部分时,配乐朗诵还好,忆及清清爽爽的剪纸声,作者的心境与梦境怎么就变得有声有色了呢?这让学生回答,其实比较难,有了前面的学习,还有音乐的唤醒,有不少学生已经领悟到了怎么理解,怎么回答。
本来想把姥姥生病,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回去探望的那一段原文配乐放在最后的。但想想与本文着重体会姥姥对我的浓浓亲情,感悟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的教学目标有冲突,就没放进去。
总之,这节课上得还不是太成功。自己对教材的处理把握还不够深入,一些环节的过渡不够自然,与学生互动时不够深入,没有进行深入浅出的引导。这节课,定然还有我没有发觉的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姥姥的剪纸,除了被人贴在窗子上,作为装饰,增添一点喜气,还有什么作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我在过渡时时,学生居然没有答出剪纸的作用,说明我的引导还不够好。我在教时,也略显急躁,没有提示让他们读一下7--12小节,在这部分内容中寻找答案。其实,这一个“拴”字,是很有表现力的一个字眼,这一个字,体现了姥姥对我的关爱。还好,学生在体会“拴”字时,把姥姥的这份感情体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