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伦理篇(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伦理篇(续)
作者:何裕民
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10年第8期
■何裕民
治癌不是修车
《人是机器》这原来是历史上法国医学家拉美特利的代表作。
该书中受当时盛行的机械观
影响,认为人就是一架机器。
生病就是这架机器坏了,治病就是修理机器。
这一观点19世纪曾红极一时,但后遭批判,遭唾弃。
然而,它的阴魂依旧不散。
受生物医学模式支配的医师仍不时会循此思路治疗。
特别是在复杂的癌症治疗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
类踪迹。
试举临床所见一案:
樊先生是南汇人。
他的堂弟,2002年确诊为原发性肿瘤,未手术,做了几次介入。
2002年底开始在我处治疗,一直带癌生存,生存质量不错,已5年多了。
樊先生本人于2005年底突然发现右乳头痛,一摸有肿块,确诊为罕见的男性乳腺癌。
手术了,但因术前自行挤压厉害,淋
巴结及腋下有转移。
因堂弟带癌生存良好,遂来我处求治。
该人胆小、谨慎,老是怨天尤人,深怕不治而死,到处求治。
来找我时,在桌子上哗啦啦
地倒出这几天不同医师给他开的十几种药。
口服化疗药(化疗后肝损、指标升高)、保肝药、两种升白剂、消炎药(伤口未痊愈)、
抗抑郁药、安眠药、止痛药、开胃药、退热药(可能是药物反应,有低热),再加一些维生素
和增强免疫的针等等。
其中,单保肝药就有多种,当时,我和所有聚在圆桌旁候诊的病人都看
呆了。
他还问我,医师还有两个建议,一是局部做放疗;同时必须口服雌激素拮抗剂——“三
苯氨胺”,这样要不要用?(因为女性乳腺癌患者常表现出对雌激素的某种依赖,故常用此药)我无言以对,他是个男性,何需如此?
怎么吃法?这么多药!他的夫人,指着这些药,数落着他,说他一睁开眼,就排着队吃这
些药。
不吃又怕死;吃了又胃难受。
我笑着说,您是一辆车,车坏了,就像修车匠给你修车一样,轮胎坏了换轮胎,车闸坏了
修车闸,车铃坏了修车铃。
唯独没有考虑你是人,不是车。
这样下去,再好的肝肾,都会受损、衰竭。
你的病,比起你堂弟轻多了。
我当即建议,停用所有这些药物,以中医药治疗为主,严密
观察。
进行中医药调治,基本没问题。
同时,明确告诉他,三苯氧胺、放疗和保肝药、口服化
疗药、止痛药、升白剂、消炎药完全没有必要,唯独晚上睡不好可适当用些安眠药。
患者尽管
心存疑惑,最后还是接受了。
从那时起,两年半过去了,通过中医药的内服外治,患者一直很好的生存着,人也乐观豁
达多了。
其实,肿瘤是个全身性疾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会导致药源
性的新伤害。
笔者亲遇一案,76岁的退休中学教师,肠癌化疗,先导致肝损,保肝的同时,造
成肾功能衰竭,全身浮肿,输液过多,又诱发心衰。
家属问医师怎么办?医师说:“先上激素。
”家属再问:“下一步呢?”“腹水控制再化疗。
”家属一听没完没了,肯定死于治疗,
赶快出院。
现在我处中医药内外综合诊治,已两年余,一切良好。
未再用西医对抗性措施,也
未再出现这类“剜肉补疮,肉疮皆烂”的尴尬结局。
樊先生的问题,若是脑子里有完整观念的人,注重以人为先,以生命为重,敬畏生命、敬
畏自然规律的话,其实不难解决。
从整体综合角度来看,他的口服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完全没
有必要;放疗适应症不明确,升白、保肝、消炎可有可无;开胃药、维生素等均可暂缓,估计
少服这些药物后,肝损和低烧等均可缓解。
且所有这些,我们用中医药零毒抑瘤加辨证调治,
均可解决。
伤口亦可借外敷促使愈合。
唯独其睡眠不好,有时中药顾及不周,失眠时可暂服,
以解燃眉之急。
抗抑郁,他还未严重至此!心理因素疏解了,自然就缓解了。
两年多的调治结果,证明了治疗的正确性。
生存期的预测:最不人道的“科学”
在2006年年终,由上海科学保健康复协会组织的一次迎新春肿瘤患者联欢会上,有52位
活过5年的患者济济一堂,欢声笑语。
笔者与4、5位医师也应邀出席,共同联欢,气氛融洽。
这时,有一位患友说起了一个话题:当时医师都说我只能再活6个月,不到200天,现在我已
活了整整2000天,我还想再活2000天、5000天。
她的一段话,激起了在座各位的回忆与感慨!结果,大家一统计,50多个患者中,有34个患者当时被医师确定为寿限为6个月到1年。
其中,有14人被明确判定只有3、4个月,不会超过6个月。
只有不到20人不清楚当时医师是否有过这类判断。
而这些被判为几个月到1年的人,现个个活过了5年,最长的一个已经活了11年。
他们回忆起最初得知(大多是事后从家属中获悉的或不经意透露出的)医师依据“科学”
所作出的、预测自己寿限时,大多感慨良多!至今仍充满苦涩、无奈,怨恨的心情中又多少夹
杂着一丝庆幸。
诚如我的老朋友,一位老军人,患了肠癌,借助中医治疗康复很好的朱邦达先
生说:“这么多年,我感觉我康复得很顺利,在与疾病对抗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现
在这个医疗和科技高速发达的时代,‘医生无所不知’的模式已经过时了。
取而代之的是,知
情的病人和医生一起共同作决定,共同选择治疗方案。
”
“美国医学家研究数据表明:90%的癌症病人完全把自己交托给医生,他们的命运就像医生预期的那样:如果医生预期病人还能存活一年,那么大概一年之后死亡就会来临,因为病人相
信这一点。
而10% N15%的癌症病人为‘异常的’病人,他们把康复的希望和他们的身体掌握在
自己手里,积极地与疾病作斗争,他们虽然一直在用药,但他们与医生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
自己努力实现自己的康复。
这10% ~15%的病人中,6年以后活着的还有90%!”
“我感觉我们病人需要的是迈向健康。
而迈向健康,需要的是医疗、饮食、运动、心情、
睡眠等各方面条件。
而现在的医生很少有精力去为病人创造这些条件。
医生可以有很好的技术,但是综合调整还得由病人来做选择的,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
其实,笔者坚信:医学首先是人学、仁学、人道之学,依据以往数据所做的这种科学“预测”,既不科学,又不人道,且完全没有必要。
很多情况下,在医患及家属的共同努力下,奇
迹是可以创造的,至少可以延长其寿限的。
如轻易地根据冷冰冰的数据下个判断,即便是背着
患者,仅对家属下个“判断”,也是需要谨慎和深思的!毕竟,心理学有经典的“皮克马利翁”效应——执着与过度的心理期盼,不管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都会影响到结果。
注:“皮克马利翁”效应是心理学中的著名心理效应原理。
源自古希腊神话:皮克马利翁
是神话中善雕刻者,深爱着自己所雕刻的美少女,结果,上帝便赋雕刻之女以生命,两人结为
恩爱夫妻。
意即当人们有执着与过度的心理期盼时,往往就会有助于相应结果的出现。
编辑:迟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