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
高三语文高考复习教案: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与欣赏
![高三语文高考复习教案: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与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8462fd9d561252d381eb6e87.png)
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具体有以下三点:
①从小说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②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⑵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⑵答题示例
例1:07清远一模《午后的故事》:小说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的阳光,作用是什么?(4分)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指向环境)
②暗示有人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指向情节)
③映衬老人见义勇为的高大形象。(指向人物)
④暗示竟无人制止在阳光下的罪恶。(指向主题)
例2(08浙江卷)《乌米》19题: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
⒋答题指要
⑴解题思路:
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
④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
⑥揭示或深化主旨。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文学类小说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文学类小说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69eb1f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f.png)
考情特点备考方向1.近年高考全国卷一改小说一统天下的局面,2021两套全国卷是小说、散文各一篇。
2020年全国卷Ⅲ考查了散文《记忆里的光》,2020年新高考Ⅰ卷考查了散文《建水记》。
考查文体的变化体现新课标重视多方面培养审美鉴赏能力的教育思想和新高考全面综合考查学科素养的命题理念。
2.文本选材突出人性美与时代性主题。
2021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突显个人命运和时代命运的结合;2021全国乙卷《秦琼卖马》则突显人性之美;2020年全国卷Ⅱ《书匠(节选)》是弘扬工匠精神的主题;2020年新高考Ⅰ卷《建水记》是传承历史文化的主题;2019年全国卷Ⅱ《小步舞》是映射工业化进程中精神家园丧失的主题。
选材的主题,契合时代精神,体现新课标和新高考重视“立德树人”的理念。
3.设题既注重常规性又兼顾灵活性。
2021全国乙卷的小说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情节的设计意图,一道考查人物心理,都是常规题型,难度也适中。
2021全国甲卷的散文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信息的筛选,一道考查中心句的作用,都是常规题型,但“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的说法简明而生动,体现了命题的灵活性。
灵活性另一方面是不拘常规,因文设题,个性化命题。
如2020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第9题根据文本特点考查海明威创作的“冰山理论”。
1.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要以小说、散文为主,兼顾戏剧、诗歌。
这既是为了应对国家命题中心“反套路”的命题理念,也是为了培养考生真正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
2.因文学类文本考查点侧重文体特征,故本专题分小说、散文来备考。
3.读懂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因此,应以读懂文本为切入点,以必备文体知识为突破口,以教材为关联点,以高考真题为能力训练点来进行层进式备考。
如何读懂小说一、掌握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了小说的基本面貌。
1.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课件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501f4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a.png)
小说
决心、勇气和智慧
新高考Ⅱ 2020
新高考Ⅱ
《放猖》《莫须有先生教国语》(废名):用儿童 的纯真来看待人与事 《大师》(节选)(双雪涛):下棋之道与做人之道
散文+ 小说 小说
特点: ①选文凸显文学性,注重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新高考文学性文本 阅读的选文以中国现当代名家作品为主,文质兼美,融深邃的思想 内涵和丰富的表现手法于一体。选文立足思想引领,立德树人,以 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以文 化人,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注重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传承爱国精神。 ②形式多样。选文既有短篇作品,也有长篇节选;既有单一文本, 也有复合文本。
(1)按照情节的基本结构来梳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按照小说线索来梳理:线索——串联故事情节的东西 (3)抓住场面来梳理:场面——人物活动的场所
方法突破
分析概括小说情节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考查梳理情 节,还是考查以分析情节为基础,概括人物的心理、态度等的变化,从而 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抓线索,或抓 场面,或抓中心事件,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通过梳理文章层次,抓住每层的关键词句,提 炼组合,规范概括。
方法突破
把握两个角度,分析情节作用 (1)内容上: ①对环境:突出或交代人物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 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③对主题:揭示或表达或寄托或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 丰富主题等。 ④对读者感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 读者思考。
(3)扩大阅读视野,培养细读文本的能力。针对高 考文学性文本的选文特点,我们应扩大阅读视野,加强课 内外阅读积累,尤其是要加强对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 代表作家及各自创作特点的了解,并选择其中一些代表性 的作品进行阅读;同时还可以适当地阅读一些文学评论, 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培养细读文本、深度解读文本 的能力。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8b965e1b52ea551810a68798.png)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二、小说的三要素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概括故事情节具体来说,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题技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怎么样注意:情节总是为人物和主题服务的,情节的发展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推动。
三、小说中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⑷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详细地说,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这种写法通常叫补叙。
补叙的作用和好处: 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
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可能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⑸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四小说中的各种描写手法及作用概念: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5)环境描写A、自然环境描写: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课件37张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课件37张](https://img.taocdn.com/s3/m/bd9c63f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f.png)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 ”,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 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眯,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 芦,斗笠和斗篷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⑪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了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 ’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拍我 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⑫我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对他深 地了一躬。老人愣住了,赶转身高开。背后传来老人的成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⑬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
了人物什么心理(心情)。(4)突出了人物什么性格(精神品质)。(5)揭示出了文章什么 主旨。
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 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这句话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的描 写,写出母亲确认那个水手就是于勒后的愤怒,突出了母亲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技巧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0b2842a89eb172dec63b783.png)
超级记忆法-记忆规律
记忆后
选择巩固记忆的时间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超级记忆法-记忆规律
TIP1:我们可以选择巩固记忆的时间! TIP2:人的记忆周期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 第一个记忆周期是 5分钟 第二个记忆周期 是30分钟 第三 个记忆周期是 12小时 这三个记忆周期属于短期记忆的范畴。
1. 什么是学习力
2. 高效学习模 型
3. 超级记忆法
4. 费曼学习法
什么是学 习力
什么是学习力-你遇到这些问题了吗
总是 比别人 学得慢
一看 就懂 一做 就错
看得懂,但不会做
总是 比别人学得差 不会举一反三
什么是学习力-含义
管理知识的能力 (利用现有知识
解决问题)
学习知识的能力 (学习新知识
速度、质量等)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 1.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 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13
关于小说的技巧
A、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
超级记忆法-记忆方法
TIP1:在使用场景记忆法时,我们可以多使用自己熟悉的场景(如日常自己的 卧室、平时上课的教室等等),这样记忆起来更加轻松; TIP2:在场景中记忆时,可以适当采用一些顺序,比如上面例子中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记忆会比杂乱无序乱记效果更好。
场景记忆法小妙招
超级记忆法--身体法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9cc13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8.png)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小说阅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提高学生对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阅读文学类文本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小说的基本概念: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塑造人物、叙述情节、描绘环境为主要手段,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创作。
2. 小说的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动机和情感变化。
3. 小说的情节理解: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把握小说的矛盾冲突和高潮。
4. 小说环境的描写:分析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理解环境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5. 小说主题的探讨: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阅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小说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技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 写作指导法: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写作作业,检查学生对小说阅读技巧的应用和理解程度。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小说阅读的考试题目,评估学生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节课:介绍小说的基本概念,讲解小说阅读的基本技巧。
2. 第二节课: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技巧。
3. 第三节课: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把握小说的矛盾冲突和高潮。
4. 第四节课: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理解环境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5. 第五节课: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六、教学资源:1. 小说文本:选择适合复习的小说文本,如经典名著和现代小说。
2. 教学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教学参考书籍,供教师查阅和参考。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小说阅读材料和分析文章,供学生自主学习。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c088d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4.png)
新高考I卷:冯至《江上》
【小说】历史、诗化小说
新高考Ⅱ卷:李广田《到橘子林去》 【小说 】
新高考I卷:陈村《给儿子》
【小说】书信、知青小说【
新高考Ⅱ卷:沈从文《社戏》(节选) 小说 】
提示:近三年新课标卷命题素材均以小说为主,侧重国内名家的文本,还未 出现外国小说,其中有些作者是统编版教材中的选文作者。
14
(2) 隐性关联:阅读材料与试题材料有关联
2021——2023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一览表
卷别 2023新高考I卷 2023新高考II卷
篇目 《给儿子》 《社 戏 (节选)》
作者 陈村 沈从文
2023全国甲卷 2023全国乙卷 2022新高考I卷
《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 《江上》
作品简要分析。
全国甲卷: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 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 2020 ,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 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
考查对小说情节安 排及其作用的分析 能力。
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考查筛选并概括文
全国乙卷: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信息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的整体阅读
读懂一本小说,就是多活一次人生。 小说通过虚构的故事,让我们经历一段我们不曾经历 的人生。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最杰出的小说是文明赠予我们的礼 物。它们让你完全沉浸在床头的台灯能够照射到的小小空 间之中,摒除了喧哗的世界。本来你对自己几乎一无所知, 它们却让你了解自己的孤独,了解自己的悲哀,了解自己 在永恒时光中小小的位置。
小说阅读有问题 想说爱你不容易
1.不曾经历的人生让我们产生隔阂 2.专注于故事情节让我们忽略鉴赏 3.艰深的主题意蕴让我们难以把握
2019版语文第七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专题一 含答案
![2019版语文第七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专题一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17bbc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c.png)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一、小说基本概念和“三要素”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在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二、小说的种类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焦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6.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三、高考所选小说体裁的文体特征1.微型小说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
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仅三两个,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
其特点有:①篇幅短小,②立意奇特,③选材小中见大,④情节完整,⑤结局出人意料。
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是高考常考的体裁之一.阅读时除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外,还要重点品读小说的结尾,它往往是小说情节的匠心之处、主题的集中表达之处。
2.散文化小说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
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这类小说是江苏卷的首选。
因为它与散文太相似了(命题者多点明是小说体裁),但它毕竟是小说,所以还是要按小说的阅读方法去读它(答题也是如此)。
重难点04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方法(二)-备考2023(解析版)
![重难点04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方法(二)-备考2023(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76430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62.png)
重难点0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把握整体阅读方法(二)小说情节、环境、人物及主题的关系小说常见主题小说阅读步骤——读文“4步法”第一步:划分层次,初识情节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必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二步:依托情节,初识人物通过情节的发展以及情节发展过程中对人物的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生活的具体环境,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这一步中不要忽视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直接评价语。
第三步:抓住时空,初识环境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空里。
从时间上看,人物生活在什么时代里;从空间上看,人物生活在哪个特定区域内(如南方或北方,城市或农村等)。
抓住了人物生活的时空特点,就初步认识了小说中的环境特点及作用。
当然,在这一步中如能注意到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能快速概括其特点及作用,那就更好了。
第四步:提炼整合,初识主题把握住小说的主题是读懂小说、整体把握的具体体现,但小说的主题表达不像论述类文本那样直白,也不似散文用抒情议论来表达,它往往通过象征、暗示、比拟等手法,让读者借助情节、环境等感悟出来。
这就是阅读小说“入”和“出”的过程,是“悟”的过程,要在综合归纳上下功夫,除了要联系小说的三要素看主题外,还可联系小说的标题、题材、含有意蕴的段落和语句,这样多方联系综合,才能准确概括出小说的主题。
1、试题位置:小说,在高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自2010年国家考试中心将命题卷称为“新课标全国卷”以来,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直聚焦在小说阅读上,小说阅读成为了高考测试中的必考内容,目的就是要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练习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7d60ee1ed9ad51f01df2d1.png)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练习答案药砚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Iq8qjNd。
A1KmND2。
B.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maUTH23。
g6YRzFp。
C.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pFgdQC5。
5zt7EVm。
D.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s2mDsXY。
e2XYtTW。
解析:选BB项,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2.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5分)答案:①斯文谦和,穷困落魄;②身怀绝技,隐忍退让;③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5分,要结合原文分析)YTplVOy。
BTRMQOG。
★3.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
②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
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
④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答对一点得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WOvNBWR。
BptSDvp。
走正门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以老街上的“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开篇,引出之后对贺家的介绍。
B.小说善于通过细节刻画海爷,迎接京官时的“闭眼”“低头”“垂手”“腰杆子挺直”及下文的“微微一笑”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之小说的阅读方法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之小说的阅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57be38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05.png)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之小说的阅读方法考情分析(1)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作品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文章多节选自现当代名篇,情节相对完整,能展现人物的性格侧面。
作品多反映底层人的生活。
(2)人物选择上,主人公大多平凡而典型,他们身上具有闪光点;主题上,反映小人物身上勤劳、善良、乐于助人、轻财重义等中华传统美德,以弘扬核心价值观为主,多展现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征程上的高贵品质。
(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
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的合理性”);②揣摩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说的标题。
(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
集中于分析综合和鉴赏题。
(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集中于拓展和探究题。
基础知识一、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其中,人物是核心,情节是骨架,环境是依托。
二、小说篇幅(1)长篇小说(六万字或十万字以上)。
一般认为,字数在六万或十万以上的小说为长篇小说,还可细分为小长篇(一般六万字到十万字),中长篇(一般十几万字到三五十万字),超长篇(一般超过百万字)。
(2)中篇小说(三万字至六万字)。
一般认为,字数在三万字至六万字的小说为中篇小说。
也有少数十几万字的小说也被算作中篇而不归于长篇,这取决于文章内容的丰富度。
(3)短篇小说(几千字至三万字)。
一般认为,字数在几千字到三万字的小说为短篇小说。
(4)微型小说(数百字至几千字)。
一般认为,微型小说的字数应在两千字以下。
三、常考小说题材、主题(1)军事小说。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67ad29c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17.png)
综合考法5 分析小说的主题
1.常见题型
▶ 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 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主题。 ▶ 读了全文后,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 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体会。 ▶ 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句(××× 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2.解题方法 (1)从小说的标题入手分析概括。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概括。 (3)从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和典型环境上把 握主题。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文学类文本阅读 (Ⅰ)小说阅读 (Ⅱ)散文阅读
(Ⅰ)小说阅读
考点&考法
➢小说的三要素 ➢小小说的特点
考法解析
➢综合考法 1 ➢综合考法 2 ➢综合考法 3 ➢综合考法 4 ➢综合考法 5 ➢综合考法 6 ➢综合考法 7
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鉴赏小说的情节 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 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分析小说的主题 赏析小说的标题 小说阅读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3.小说以一个没Biblioteka 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 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 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 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 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 象回味的空间。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综合考法2 鉴赏小说的情节
(一)概括小说的情节 (二)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
(一)概括小说的情节
1.常见题型
▶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 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 答。 ▶ 请围绕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梳理文章的基本 情节。
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
![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167e99aa960590c69ec3766f.png)
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
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小说 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能力层级分为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 (D)、探究(F)。
二、命题分析 近几年江苏高考小说阅读考查统计 年份 小说及作者 题材和主题 涉及考点 内容概括
会明
2016年
沈从文
对和平生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答时首先要找出文中自然景物描写的内容,然后结合 文章主旨加以探究,切忌泛泛而谈。 答案:(1)深刻寓意:①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 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②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
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言语不通,急需译员。教育部
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
③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论时局 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 “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爱国热情。 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 了。”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可是
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
④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 “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弗
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他
们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 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一个学生接过,
文学类文本阅读 之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梁晓声“大兵”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梁晓声“大兵”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aa3885e87101f69f319577.png)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梁晓声“大兵”附答案,大兵梁晓声天黑了。
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
一辆客车,已经被困在公路上六七个小时。
车上二十几名乘客中,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她的孩子刚刚两岁多一点儿。
还有一个兵,他入伍不久。
他那张脸看去怪稚气的,让人觉得似乎还是个少年呐。
那时车厢里的温度,由白天的零下三十摄氏度左右,渐渐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左右了。
车窗全被厚厚的雪花一层层“裱”严了。
车厢里伸手不见五指。
每个人都快冻僵了。
那个兵自然也不例外。
不知从哪一年起,中国人开始将兵叫做“大兵”。
其实,普通的大兵们,实在都是些小战士。
那个兵,原本是乘客中穿得最保暖的人:棉袄、棉裤、冻不透的大头鞋,羊剪绒的帽子和里边是羊剪绒的棉手套,还有一件厚厚的羊皮军大衣。
但此刻,他肯定是最感寒冷的一个人。
他的大衣让司机穿走了。
只有司机知道应该到哪儿去求援。
可司机不肯去,怕离开车后,被冻死在路上。
于是兵就毫不犹豫地将大衣脱下来了……他见一个老汉只戴一顶毡帽,冻得不停地淌清鼻涕,挂了一胡子,样子非常可怜。
于是他摘下羊剪绒帽子,给老汉戴了。
老汉见兵剃的是平头,不忍接受。
兵憨厚地笑笑说:“大爷您戴着吧!我年轻,火力旺,没事儿。
”人们认为他是兵,他完全应该那么做。
他自己当然也这么认为。
后来他又将他的棉手套送给一个少女戴。
她接受时对他说:“谢谢。
”他说:“不用谢。
这有什么可谢的?我是兵嘛,应该的。
”后来那年轻的母亲哭了。
她发现她的孩子已经冻得嘴唇发青。
尽管她一直紧紧抱着孩子。
于是有人叹气……于是有人抱怨司机怎么还没找来救援的人们……于是有人骂娘,骂天,骂地,骂那年轻的母亲哭得自己心烦心慌……于是,兵又默默地脱自己的棉袄,走到那位年轻母亲身边。
帮着她,用自己的棉袄,将她的孩子包起来了……穿着大衣的几个男人和女人,都用大衣将自己裹得更紧了。
仿佛,兵的举动,使他们冷上加冷了……再后来,天就黑了。
伸手不见五指的车厢里忽然有火苗一亮:是那个想出100元买下他棉袄的男人按着了打火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外貌、语言、心 理、行动、细节、环境。)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 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 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 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 的效果;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 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 题;
考点分析二
2.鉴赏评价 D (2)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 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人物形象的揣摩: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 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 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 度设置试题。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 话的理解和看法。
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
• 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讽刺、 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 2、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 3、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 4、表达了什么情感。
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 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如《孔乙己》:通过对断腿前后的孔乙己遭遇的 描写(情节),刻画了受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毒 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形象),控诉了封建文化和 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典型例题示例:
学海导航《地 窖》P236 仔细阅读,完成问题。 3.这篇小说的题目“地窖”有哪两个层面的
含义?小说主要表现了什么主旨?
3.这篇小说的题目“地窖”有哪两个层面的含义?小说 主要表现了什么主旨?
⒉解题思路 在解答这类题目之前要了解以下一些知识: ⑴表达方式 ①描写的角度(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②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 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 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
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 活自由。
⒊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①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 、令读者仿
佛亲临其境; 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 ③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 ④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
凝练等。
典型例题示例:
学海导航《民工父亲的幸福》P245 仔细阅读,完成问题。 题目:小说第⑤段中人物语言在小说中有什么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 物性格、表现主旨的。小说的情节一般 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 “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 上“尾声”。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 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 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 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分析写作技巧P241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 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 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 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⒈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 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 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 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 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 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 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 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利用事 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 南倾.”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 理状态。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P231
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 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 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 的目的; 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小说通过描绘XX故事情节, 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 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 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示例:《木屐》
3、请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 ①(第一步)父亲是一个勤劳、慈祥、善良 的农民形象。(第二步)“不是背着我,就 是驮着犁”等表现父亲的勤劳;背我过河、 “扬起手打我,落下却轻轻的”等表现父亲 的慈祥、善良; ②(第一步)而父亲又是一个思想保守的人。 (第二步)“一头是祖辈财物,一头是儿 子”、“眼睛停留在门角摆放的没有继承人 的铁犁和木屐上”等表现父亲的保守。 (①形象特点+身份——②结合文本分析)
⒈常见题型:⑴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⑵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⒉解题思路:从三方面入手: (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 物性格; (2)、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结合文本) (3)、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词语(句子),写 了……,表现了……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
小说阅读
命题指向:
考试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 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 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 7.鉴赏小说题目。
近三年考查过的小说知识点
知识点 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 故事情节 主题思想 表达技巧 语言特色 标题 各类作用题
3.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 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社会环境是重点,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
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 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典型例题示例:
学海导航P24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1.指出甲、乙两段选文都运用的描写手法。
2.结合选文,简析林黛玉和鲁四老爷各是怎样 的人。
1.指出甲、乙两段选文都运用的描写手法。 【答案】甲:细节描写。乙:烘托
总结 情节的作用:
•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或侧面衬托; • 4、照应前文、总结上文、前后照应; • 5、起线索作用或推动情节发展; • 6、刻画人物性格; •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题型
•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
描写。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 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
典型例题示例一:
学海导航P227《司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3.请简要分析小说结尾处设计“车撞黑狗”
这一情节的用意。
3.请简要分析小说结尾处设计“车撞黑狗”这一 情节的用意。
【答案】 ①情节的设计上:陡生波澜,增强起伏跌 宕的艺术效果。②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进一步突出 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如孙华善良、有爱心,老 板看重金钱、忽视生命。③主题的表现上:进一步 丰富小说主题的表现内容。
【答案】 ①小说题目“地窖”首先是实指房屋主人 家有一个地窖,小说中警察总长将主人一家关在地窖里; 隐喻底层老百姓的真实生活被官员们掩盖,国王受到了蒙 蔽的事实。②小说讽刺了欺上压下、弄虚作假的官员,表 达了对丧失话语权的弱小老百姓的同情。
考点分析五 品味语言特色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词语、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中 的作用命题。
作用?
题目:小说第⑤段中人物语言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 ①塑造憨厚朴实而又执著的民工父亲形 象;②侧面反映民工的真实生活状态和社会处境;③衬托 “我”对这位民工的理解,为下文作铺垫。 【答案解析】 人物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反映时代生活的种种侧面,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考点分析六
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
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 渲染气氛等。
第一遍通读文本
何人?主人公是谁? 何事?情节 何理?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看不懂原文坚决不做题,一遍不
行就两遍、三遍)
考点分析一
烘托、衬托、对比 你能区分吗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 现手法.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 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 “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 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 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 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 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