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印尼语语序中的顺序象似性和接近象似性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印尼语语序中的顺序象似性和接近象似性对比
姜冬梅
【摘要】Though Chinese belongs to the Sino-Tibetan family and Indonesian belongs to the Austronesian family, they share many similarities in word order. Modifiers in Chinese are usually put before the headword while modifiers in Indonesian are often put after the headword. Sequencing iconicity helps make the grammar units in Chinese and in Indonesian consistent with the time sequence of the conceptual world. The seemingly different sequencing orders in fact follow the same principle, that is, proximity principle. Thus, sequencing iconicity and proximity iconicity can help explai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ir word order, correctly predict the possible deviations in foreign students'Chinese learning, and find the right teaching strategies.%汉语和印尼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印尼语属于南岛语系,但它们的语序却存在着很多的相似性。
顺序象似性使汉语和印尼语的语法单位的排列顺序与概念内容的时间顺序保持一致。
汉语的修饰语一般位于中心语的前面,印尼语的修饰语一般位于中心语的后面。
这种看似不同的排列顺序却遵循着同样的原则一接近原则。
顺序象似性和接近象似性让我们较合理地解释了汉语和印尼语语序中的相同和不同点,也可以用来更有效地预测和解释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出现的偏误,并帮助我们找出合适的教学策略。
【期刊名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年(卷),期】2012(010)001
【总页数】4页(P76-79)
【关键词】汉语;印尼语;象似性;语序
【作者】姜冬梅
【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海南海口571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95.3
世界上所有语言的语言单位都是按一定的顺序呈线性排列,表现出非常显著的线条性。
这种呈线性排列的语言单位的次序就是语序(词序)。
语序一直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
20世纪80年代末,认知语言学兴起,促使人们更加注重研究语言现象背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
认知语言学以经验现实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以现代认知心理学为心理学基础,认为人的认知来源于人类自身的感觉动力器官和智力与自然环境的互动的经验,语言是人类认知的反映,语言结构直接映照认知结构。
这就是语言的象似性。
语言的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已受到国内外语言学家的普遍重视。
象似性有拟象象似性和隐喻象似性。
赵艳芳(2001)[1][p.159]认为,拟象象似性指句法结构映照认知结构的现象,即一语言表达式(长短、顺序及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与所表达的概念内容、经验有一致性。
一定的语言形式代表一定的意义,形式相同、意义也相近。
顺序象似性和接近象似性是拟象象似性的两个重要的内容,也是语言单位按次序呈线性排列的重要原则。
本文通过对比的方法探讨汉语印尼语的语序是如何遵从这两个原则,各自又有什么特点,从而总结出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在具体的语言中,顺序象似性表现为两个句法单位的相对次序决定于它们相对应的
概念内容和经验的时间顺序。
这种顺序包括实际上概念内容发生的时间顺序和逻辑推论上概念内容的因果次序。
在汉语中顺序象似性既体现在简单句里的动词谓语的相对次序中,也体现在复句中单句和单句之间的次序中。
如:
1)他[上阅览室][借书][看]。
(先上“阅览室”,再“借书”,然后“看”)
2)我们[派][选手参加]比赛。
(先“我们派”,然后“选手参加”)
3)联欢会期间,开始是[来宾讲话],接下来是[游园活动],末了[安排舞会]。
4)如果[他不来],我就[去找他]。
从上面的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汉语的连动结构、兼语结构和一些复句的分句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时间顺序。
句子中语法单位的排列与其概念领域里的内容的时间顺序相一致。
这种一致性还表现在对汉语谓语起修饰作用的状语的排列位置上。
如:5)他[吃][完]饭了。
(先“吃”然后再“完”)
6)他[跑][累]了。
(先“跑”再感觉到“累”)
7)他[乘公共汽车][到郊外]。
(先“乘公共汽车”然后再“到郊外”)
8)他[从印尼][来到中国]。
(先“从印尼出发”然后再“到中国”)
9)小猴子[在马背上][跳]。
(先“在马背上”然后再“跳”)
状语在汉语里的位置相对自由,可以位于句首、句中或句尾。
但如果把他们的位置变动一下,意义也会随着概念领域里的内容顺序变化。
如果把例9)“小猴子[在马背上][跳]”(先“在马背上”后“跳”)中的状语和谓语动词位置互换一下,变成“小猴子[跳][在马背上]”(先“跳”后“在马背上”),表达的意思就改变了。
印尼语中也存在这种语言单位的排列顺序跟概念领域里内容的时间保持一致的现象。
如: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汉语印尼语语法单位的排列顺序与概念内容发生的时间顺序保持一致,概念内容的发生时间顺序决定语言单位在语序中的顺序。
接近原则是语法单位排列的另一重要原则。
赵艳芳(2001)[1][p.160]认
为接近原则即认知上相近的概念语言形式的时间和空间上也接近。
主要体现在其他状语和定语的排列顺序中。
汉语的定语位于中心词的前面,印尼语的定语成分位于中心词的后面。
如:
16)[桌上的]书(定+中)
Buku di atas meja(中+定)
17)[很低的]价格(定+中)
Harga yang sangat murah(中+定)
定语对中心语起限定和描述的作用。
汉语和印尼语的定语虽然一个位于中心语的前面一个位于中心语的后面,但他们都是紧挨着中心语排列。
汉语印尼语中都存在多项递进关系的定语连用现象,下面我们来看看汉语和印尼语中多项递进关系的定语连用时的排列顺序:
定语可以分为限定性定语和描述性定语,限定性定语多表示领属、时间、处所、数量、指代等意义,描述性定语多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质料、来源等意义。
根据人类认知结构特点,描述性定语比限定性定语对中心语的认识更重要。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多项递进关系定语连用的情况下,汉语的定语和中心语的顺序是:限定性定语+描述性定语+中心语。
定语成分根据与中心词的关系疏密程度向左依次排列。
印尼语的定语和中心语的排列顺序是:数量词定语+中心语+描述性定语+限定性定语。
除数量词定语在中心语的前面外,其余的定语都在中心语的后面按与中心语的疏密程度依次排列。
由于描述性定语表示的意义与中心语的关系比限定性定语表示的意义更近,因此无论是位于中心语的前面还是位于中心语的后面,都是按照定语与中心语的关系的疏密程度来依次排列。
下面我们看看同样具有修饰作用的状语成分在汉语和印尼语语序中的位置及排列情况。
汉语中的状语可以位于句首、句中或句尾。
但一般都位于中心语的前面。
如:21)[一九六一年春天降临之前],我来到广州北郊的三元里高地上盘桓。
(秦
牧《古战场春晓》)
22)朦胧的幻境,[从夜色深处]现了出来。
(韩少华《序曲》)
23)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徐志犘《再别康桥》)
与汉语相比,印尼语中状语的表达方式和位置更为灵活。
同一个状语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位于句首、句中或句尾。
如:
24)Ia[rajin]belajar.(句中中心语前)
①他[努力]学习。
(√)
Ia belajar[dengan rajin].(句尾)
②他学习[努力]。
(√)
[Dengan rajin]ia belajar.(句首)
③[努力]他学习。
(×)
译文①和②在汉语里可以接受,但语法结构已改变。
译文③在汉语里不能接受。
汉语印尼语中也都存在多项状语连用的情况。
下面是汉语和印尼语多项状语连用的排列情况。
25)[从1月4日3点钟以后],[在大江截流左边的龙头上],遇上了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情况。
(刘真《一片叶子》)
26)他[虔诚地][把手中的野花]放在照片之下。
(刘湛秋《在墓地的艺术》)(为了抗议驱逐Ramkhambaeng大学的9名大学生,大约50000名大学生星期四在曼谷井然有序地游行示威。
)
从上面的印尼语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印尼语状语的位置比较自由,可以位于句首、句中或句尾,可以位于中心语前也可以位于中心语后,但与中心语之间的距离远近
反映了概念内容与中心语概念内容关系的远近。
当多项状语连用时,状语会根据其与中心语的关系的疏密程度依次向左或向右排列。
因为在人类认知发展的连续体中,空间概念的形成先于时间概念,时间状语总是相对于其他状语距离中心语最远,地点状语总是比时间状语更接近中心语。
与中心词的性质状态有直接联系的状语离中心词最近。
通过汉语印尼语定语和状语位置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定语和状语主要突显所修饰中心语的特点,在人类认知结构里与中心语构成一个整体。
随着认知主体的注意力的不同,他们与中心语的关系的疏密程度也不一样,这种疏密程度直接表现为语序中各修饰性语法单位与中心语的线性距离的远近。
与中心语概念内容越紧密的修饰语就越靠近中心语,与中心语概念内容关系越疏远的修饰语就越远离中心语。
顺序原则和接近原则是汉语和印尼语语法单位排列的重要原则。
当概念内容之间有明确的时间顺序时,相应的语法单位也表现出明确的时间顺序,排列顺序跟概念内容的顺序保持一致。
当概念内容之间形成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时,相应的语法单位的位置就根据起修饰作用的概念内容与中心概念内容的关系疏密程度决定。
我们发现印尼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常出现类似于“我吃饭在食堂”、“妈妈煮菜很多”的偏误。
如果我们用语序的顺序象似性和接近象似性来解释,这些偏误产生的原因都可以得到清楚的认识。
通过对汉语和印尼语语序中顺序象似性和接近象似性的研究,我们还可以较准确地预测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较清楚地解释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偏误,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教学策略防止或更快地纠正类似的偏误。
【相关文献】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张郁琼.现代印尼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