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光岩岩金矿成矿因素剖析

合集下载

金矿是如何形成的

金矿是如何形成的

金矿是如何形成的地球形成时期由于超新星爆炸,制造了很多重金属元素,其中就包括金。

据科学的测定与推断,大约在二十六亿年前的太古代,火山喷发把大量的金元素,从地核中沿着裂隙,带到地幔和地壳中来,后经海洋沉积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最初的金矿源.大约在一亿年前的中生代,因受强大力的作用,地壳变形褶,褶露出海面,金物质活化迁移富有集地带,形成金矿田,即我们所说的岩金。

在岩金富集地带,岩石氧化后往往留下许多自然金.地表浅层的岩金,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化与剥蚀,岩石变为沙土.因金的性质稳定,因而被解离为单体,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又因其比重大,因而在河流的稳水处沉积下来,于是形成沙金矿.同时由于沙金具有亲和力,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由小滚大,形成大小不等的颗粒金。

1、黄金矿山黄金矿山企业作为黄金产业链第一环,是黄金的提供者。

黄金矿山从风险探矿、经济可行性分析、投资、开采是一相对漫长的过程,也是高投入、高回报的资本运作过程。

黄金矿山投资、开采都离不开商业银行的融资支持,注定了商业银行对矿山开采出黄金的权利与参与。

黄金矿山开采出黄金后通过交易所或银行出售,也会将半成品卖给黄金精炼企业。

2、黄金精炼企业黄金矿山只能生产到粗金程度,进一步提纯要由精炼厂完成。

黄金要在黄金市场上销售,就要符合交易所交割标准,以及经交易所认证的精炼企业提纯的金条。

在中国,大型矿山都有自己的精炼厂,用于提纯所产出的粗金,小型矿山一般将粗金直接卖给精炼厂;在国外,一般一个国家只有1-2个精炼厂用于提纯整个国家所开采的黄金。

国内被期交所、金交所认证的精炼厂有十几家,被国外认证的有3家。

精炼厂是黄金市场的积极参与者。

3、首饰企业首饰制造是中国黄金市场上最大的需求方。

首饰企业一般在金交所购买黄金原料,也通过期交所对冲黄金价格风险。

银行在给首饰企业提供融资的同时,也参与到首饰企业的黄金交易中。

4、其他用金企业黄金实物投资金条、金币、纪念品是黄金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黑龙江黑河市争光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黑龙江黑河市争光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共 同构成 总 体 为一 向南 西 凸 出的 北 西 向 弧 形 构 造 带 。形成 时期 为华 力 西 期 , 区 内 的基础 构 造 。该 是 构 造带 是成矿 带 的控 岩 、 矿构造 。 控
1 4 矿 产 .
安岭地槽 褶皱 系北东段 , 罕达气 优地槽褶 皱 系西部 。
三矿沟一 多宝 山一 山一 铜 争光 北西 向铜金 多金属 成矿带 由北西 至 南东 在不 到 4 k 的距 离 内, 串珠 状 分 0m 呈
赵 广 江 一候 玉树 一程 富 强2 ,, ,,
(. 1 中国地质 大学 , 京 1 0 8 ; 2 黑龙江 省齐 齐哈尔 矿产勘查 开发 总院 , 北 0 3 . 0 黑龙江 齐齐 哈尔 1 1 0 ) 6 60
摘 要 : 争光金矿床产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 中性火山岩和燕山期 中酸性侵入体 中, 赋存于 N WW 、 N 向断裂构造带 内, NW 矿
体呈脉状 , 具有膨缩 和尖灭再现特点 。中奥陶统多宝山组 中性火山岩地层为金矿之矿源层 , 山期中酸性侵入体岩浆作用为金 矿 燕
的 形 成提 供 了热 源 , 造 作 用 对 含金 热 液 的 流 动 与迁 移 提 供 了通 道 。该 金 矿 矿 床 成 因为 热 液 一构 造 蚀 变 岩 型 。 构
布 有 l 金属矿 床 ( ) 4个 点 。该 多金 属 成矿 带在 2 0 00
年以前 的 4 0多年 的找矿 勘 探 中 由于种 种 原 因未 能
有金矿床 的发现 , 以认 识其 主要地质 特征 , 以后 所 对
的金矿找 矿工作 将起重要 作用 。
三 矿沟一 多宝 山一 山一 光北 西 向铜 金多金 属成 铜 争
光岩金矿床 与燕 山早 期 闪长 岩 、 闪长玢 岩关 系极 为

关于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因素分析

关于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因素分析

关于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因素分析【摘要】文章主要针对某金矿区地质特征、成矿原因及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因素;找矿方向1.区域地质特征该金矿区域地层分布表现出裂谷沉积特征,奥陶—志留系、石炭—泥盆系以似对称状分布于裂谷带两侧。

区内岩浆岩较发育,分布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其时代从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均有出露。

2.矿床地质特征2.1地层矿区出露的地层为下二叠统(P1)哲斯群(P1zh)。

以F1断裂为界,南侧为火山岩段,北侧为碎屑岩段。

火山岩段主要岩性为辉绿岩、英安岩、英安斑岩。

碎屑岩段主要由泥质板岩、含炭泥质板岩、砂质板岩组成。

2.2构造矿区断裂构造发育,按照断裂规模、产状及其相互配套关系,可分为四级:I级:断裂(F1),Ⅱ级:F2、F3、F4、F7、F9断裂,Ⅲ级:Nw向、NNW向一近SN向断层,Ⅳ级:为一组NNW向、近SN向或NNE向断层。

Fl:总体走向为近东西向,产于火山岩段与碎屑岩段接触处,为一多期活动的大断裂,在区域上长50~60km,在断裂南侧沿线分布有辉绿岩、英安岩,断裂北侧主要是碎屑岩。

F3、F4为次一级断裂呈北西向相交于Fl断裂之上。

在平面上构成“人”字型构造骨架。

目前已知工业矿体均分布在F1-2.3岩浆岩F4断裂之问,受次一级NNW向、近SN向断层控矿区岩浆岩极不发育,仅在矿区外围老金厂南制。

F7是产在碎屑岩中的断层,与地层以小角度斜出露有中粒花岗岩小岩株,矿区内仅见岩墙状产出切(15°),控制了北金一碧东成矿带和碧马一全鑫的脉岩,主要脉岩有:侵入于矿区北侧碎屑岩中的花成矿带。

F9产在碎屑岩段与二叠系上统火山岩(安岗斑岩脉。

山岩)接触带,北侧为安山岩,南侧为碎屑岩,是全鑫铜金矿点金矿体的赋矿区域和母岩,沿断裂带花岗斑岩脉成带侵入,局部花岗斑岩脉亦有金矿体产出。

该断为南倾逆断层。

矿区火山岩东西长约17km,该套火山岩在老金厂金矿以辉绿岩为核部,辉绿岩、英安岩类岩石为其两冀,组成一个完整的背斜构造。

黑龙江省争光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黑龙江省争光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第3 卷 第 1 0 期
2 1年 O 月 0 1 3
吉 林 地 质
J L I E 0 L o G Y J N G
VO13 N O. .0 1 M a .2Ol t 】
文章 编 号 :1 0 — 2 2 ( 0 1)0 0 1 47 2 1 1—4 1— 3
黑 龙 江 省 争 光 岩 金 矿 床地 质 特 征 及 成 因探 讨
G e l g cf a u e nd g ne i fZhe g ng g l o o i e t r sa e sso ng ua o d
d p s , i n Ja gP o ic e oi Hel g n r vn e t o i
ZHANG n f n , o d n YAN n — h o , AN G in— n Yi g—e LIGu . o g , Bi g c a ‘ W Ja mi
1 地 质 背 景
本 区位 于 大兴安 岭 地槽 褶皱 系 罕达 气优 地 槽褶
金 、银 、铅 和锌期 。 中一 晚华 力西 期 是 由两次 花 岗 闪长质 同
Absr c :Th h n g a g a o d mi i g a e s l c t d i h se n p r f He h t ,Jl r v n e b u ta t e Z e g u n y n g l n n r a i o a e n t e we t r a to i e Ci y ii P o i c ,a o t n s u h a t8 m ft e we 1 n wn Du b o h n c p e e o i i i a wh c e o g o t e e i e ma r e o i o t e s k o l k o o a s a o p rd p st n Ch n . h . ih b l n st h p t r lo e d p st h , m an y o c r n t e c n a t o e o e d o i fl t n h n a n o a s a r ai n o d v c a .s o n i l c u s i o t c n ft i rt o e Ya s a i n a d Du b o h n Fo m to fOr o i in h wi g h z h e a

黑龙江省黑河市争光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黑龙江省黑河市争光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黑龙江省黑河市争光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争光金矿床地区的成矿带,以往在40多年的找矿中也没有勘测到金矿床,想要为后续的找矿工作提供便利,就一定要认识该地区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并掌握金矿场的形成原因,其可以为后续的找矿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基于此,本文对黑龙江省黑河市争光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探究。

一、区域地质争光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西北部,是近年来多宝山矿集区内新发现的一个大型独立金矿床。

大地构造位置属于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所夹持的兴蒙造山带东部的中间地带,位于贺根山-黑河断裂北西侧的兴安地块内。

研究区大致经历了①基底形成发展阶段(Pt1-?);②多宝山海盆生成演化阶段(O1-D3);③多宝山海盆闭合造山阶段(D3-P);④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阶段(T-K)4个阶段,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有利。

区域地层以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为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白垩系零星出露,其中奥陶系多宝山组为一套海相火山沉积建造,是矿质的主要来源。

区域内断裂构造发育,以NW向压性、压扭性和断裂破碎带为主,尚有NE向断裂与之截切。

区域岩浆岩可分为加里东期、海西期和燕山期3期,其中加里东期和燕山期岩浆岩与成矿关系密切。

二、争光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区出露地层仅有中奥陶统铜山组和多宝山组(赋矿围岩),构造主要有NW向、NE 向和NNE向断裂。

矿区出露侵入岩主要为闪长岩,另有少量闪长玢岩、煌斑岩等岩脉。

闪长岩体沿NE向、NW向断裂交汇部位侵入,呈不规则椭圆状,地表出露面积约为1.8㎞?。

岩体锆石U-Pb年龄为(150.67±0.77)Ma,为燕山期侵入体。

目前,矿床已控制金矿体68条,自北向南将其分为Ⅰ号矿带(6条矿体)、Ⅱ号矿带(61条矿体)、Ⅲ号矿带(1条矿体)3个矿带。

矿体主要呈脉状产于闪长岩体与多宝山组内外接触带上,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

矿石以原生矿为主,地表氧化矿石多为黄褐色,蜂窝状,普遍发育溶蚀孔洞,褐铁矿发育;原生矿多为浸染状矿石,可见角砾岩型矿石。

争光金矿床蚀变矿物特征

争光金矿床蚀变矿物特征

争光金矿床蚀变矿物特征-社会科学论文争光金矿床蚀变矿物特征袁喜岭白纯伟熊英健黑龙江省第一地质勘察院[摘要]争光金矿床产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中性火山岩和燕山期中酸性侵入体中,赋存于NWW、NNW向断裂构造带内,该金矿床成因为热液—构造蚀变岩型。

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自然金、闪锌矿、褐铁矿、黝铜矿,其次为辉银矿、赤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铜兰。

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

矿区包裹体测温资料表明,主成矿阶段为98~178℃。

[ 关键词]争光金矿床;热液—构造蚀变岩型;蚀变作用The Alteration Mineralacute;s Characteristic of ZHENGGUANG GOLD DEPOSITYuan Xiling1,Bai Chunwei2,Xiong Yingjian2(The First Geological Reconnaissance Academ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Abstract:The ZhengJin gold deposit occurred in middle Ordovician Duobaoshan groupˊs intermediate volcanic rocks and yanshannian intermediate-felsic intrusive rocks,laying in fauted structural belts that direct north-northeast and south-shouthwest,This gold deposit causes by hydrothermal metasomatism and structural attered rocks. Domain metallic mi ner alsinclude pyrie、chalcopyrite、galena、freegold、zincblende,The others are argentite、hematite、magnetite、magnetic iron pyrite、coverllite.The domain gangue minerals include quartz、sericite、chlorite、allochite、calcite。

某地区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综述

某地区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综述

永新北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综述永新北金矿区发育多期以金、铜为主的成矿作用。

该区近年来相继发现了铜山铜矿、争光岩金矿、三道湾子岩金矿和上马场岩金矿等一批重要的金、多金属矿产地。

各期岩浆作用最晚阶段形成的硅铝质含量较高且成矿元素明显富集的小型侵入体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吴泰然,1995)。

区内广泛分布古生界地层和早石炭世花岗岩,富含Au、Ag、Pb、Zn等元素(Pearce J A , Harris N B W,1984)。

根据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区域对比、孢粉组合特征,将工作区内的地层对比归属为新元古界-下寒武统北宽河岩组,主要岩性为变质粉砂岩、变酸性火山岩、受接触变质和韧性剪切作用,形成长英质蚀变岩、糜棱岩化砂岩(魏浩,1991)。

工作区属永新北外围多金属成矿有利区域,并且区内有多处较好的物、化探异常,且矿化蚀变条件好,各个矿点之间成因也有一定的联系,具有极好的找矿前。

新生界主要以陆相河湖沉积和大规模的基性火山地层为主(洪大卫,王涛,2007)。

区内含矿地层主要为古生界奥陶系多宝山组蚀变中酸性火山岩,霍龙门沟南山金矿点产在其中(Barbarin B,2003)。

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构造主要为北西向褶皱地轴部和北东向的断裂,特别是分布在永新—孟德河的大面积北东向韧性剪切带,是本区岩金成矿的极有利地段(徐克勤,胡受奚,2010)。

参考文献:[1]魏浩,黑龙江多宝山铜(钼)矿床流体成矿作用及区域远景评价. [J].地质学报,1991,88(3):407-420[2]赵中海,郑卫政,曲晖.我国花岗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岩石学报,1992.6(3).:601~614.[3]吴泰然,花岗岩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1(03):358~365.[4]肖庆辉,邱瑞照,邓晋福,等.中国花岗岩与大陆地壳生长方式初步研究[J].中国地质,2005,32(3)[5]邢作云,张昱,等.当代花岗岩研究的几个重要前沿[J].地学前缘,2007,10(3).[6]邓晋福,马大铨,等.花岗岩研究思维与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10(3).[7]邱瑞照,冯艳芳.花岗岩类与大陆地壳生长初探—以中国典型造山带花岗岩类岩石的形成为例.中国地质,2008,12(3):594~621.[8]. 洪大卫.花岗岩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J].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1(1-2):79~86.[9]徐克勤,胡受奚,孙明志,等.论花岗岩的成因系列-以华南中生代花岗岩为例.地质学报,2010,2 :107~118.[10]王涛.花岗岩研究与大陆动力学[J]. 地学前缘,2010,7(2).[11]Barbarin B .A reviwe of the relationship berween granitoids types, their origins and their geodynamic environments. Lithos, 1999, 46: 605~626.[12]Pearce J A , Harris N B W and Tindle A G .Trace element discrimination diagrams for the tectonic interpretation of granitic rocks[J]. Journal of Petrology, 1984, 25: 956~983.。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探究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探究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探究[摘要]金矿石是具有足够含量黄金并可工业利用的矿物集合体;金矿山是通过采矿作业获得黄金的场所;金矿床是通过成矿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可工业利用的金矿石堆积。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金属能像黄金引这样源源地介入人类的经济生活,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文章作者主要以其中某一金矿为研究实例,详细阐述了此金矿地质特征。

同时,对金矿成矿条件予以分析,希望可以为读者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金矿地质发展背景特征成矿条件1前言我国主要黄金产区有四处,即胶东半岛、小秦岭地区、滇黔桂金三角及西北地区几省(新疆、青海、四川等省),其中,山东地区的金矿产量占居我国黄金生产的大部分,如今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而其它几个主要产地的产金量近些年来虽不断增长之势,却还难以形成对山东老黄金产区的绝对替代作用。

我国专家和学者正处在对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进行积极探究工作当中,重点对金矿地质发展背景、含矿性能以及成矿条件等进行探究,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最终达到找矿的根本目的。

2金矿地质的发展背景探究2.1构造特点本文所论述的金矿处在某区域当中,而该区域主要由深部构造层以及地壳表层构造层两种构造层构成的。

其中,深部结构层构造特征集中表现在此区域中存在一个280km的长轴和一个180km的短轴,长轴一直延伸到东北方向,其形态为葫芦状,主要分布在磁性结晶基底顶面的上隆区;而基底向深处断裂的方向是东西向,有很好的连续性;另外,经过测量我们得知:里面的深度在6——22km,且测得的地热升温频率也非常的高,由此看来,在深部局部段存在着“热点”。

另外一种构造主要是地表和浅部构造为主。

在此区域上,常常表现出褶皱与断裂两种构造。

其中,褶皱大多数呈现为单斜的构造,局部有小型背、向斜。

通常来说,断裂构造的规模大致可分成三个等级,对于不同的等级来说,规模与性质都有很大的差异。

一般来说,金矿区的褶皱结构发展不是十分的完善。

黑龙江省争光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黑龙江省争光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黑龙江省争光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赵广江;侯玉树;王宝权
【期刊名称】《有色矿冶》
【年(卷),期】2006(022)003
【摘要】争光金矿床产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中性火山岩和燕山期中酸性侵入体中,赋存于NWW、NNW向断裂构造带内,矿体呈脉状,具有膨缩和尖灭再现特点.中奥陶统多宝山组中性火山岩地层为金矿之矿源层,燕山期中酸性侵入体岩浆作用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热源,构造作用对含金热液的流动与迁移提供了通道.该金矿矿床成因为热液-构造蚀变岩型.
【总页数】4页(P3-6)
【作者】赵广江;侯玉树;王宝权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01
【相关文献】
1.黑龙江黑河市争光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J], 赵广江;候玉树;程富强
2.黑龙江省争光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J], 王宝权
3.黑龙江省争光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张莹芬;李国栋;颜秉超;王建民
4.争光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J], 程富强;唐振华;张广威
5.黑龙江省争光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浅析 [J], 高荣臻;吕新彪;杨永胜;李春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侵入岩体中金矿床成因的影响因素分析

侵入岩体中金矿床成因的影响因素分析

侵入岩体中金矿床成因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托库孜巴依金矿床属于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构造变形作用促使流体萃取了阿勒泰组上亚组第二岩性段变质火山岩或火山沉积岩中的成矿元素,导致金元素在有利的空间形成含金石英脉,后期岩浆侵入活动为金的进一步富集提供了热源和流体。

侵入岩体中的金矿产成因在很多年来都备受地质研究学者的争议,世界各国对于金矿床的成因没有一个准确无误的定论。

本文中笔者提出了侵入岩体中金矿床的成因是由成矿时差、成矿流体来源与成矿物质来源这三个因素决定的,这个研究也指出了普遍认为的岩浆热液成因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本文首先对托库孜巴依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成岩成矿的时代与时差、成矿流体的来源以及成矿物质的来源三个方面对侵入岩体中金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托库孜巴依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差;成矿流体来源引言托库孜巴依金矿床(原称赛都金矿床)位于南阿尔泰构造带南缘,玛尔卡库里断裂北侧的韧性剪切带。

托库孜巴依金矿床产于该韧性剪切带东段,沿韧性剪切带分布5~6个小型金矿床及矿点。

阿舍勒大型铜矿床产出在托库孜巴依金矿床西北20千米、韧性剪切带以北未受韧性剪切带影响的中泥盆统阿勒泰组火山岩中。

1.矿床地质1.1矿区地质托库孜巴依金矿区出露地层为中泥盆统阿舍勒组下部,主要岩性为变砂岩、绢云石英千枚岩、绿泥石英千枚岩。

地层呈单斜分布,倾向290~320°,倾角60~80°。

地层中火山岩呈规模较小的夹层,主要岩性有灰绿色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灰紫色复屑凝灰岩和灰色流纹岩等。

矿区内有少量闪长岩脉和斜长花岗斑岩脉。

岩脉部分糜棱岩化,局部含金成为工业矿体。

玛尔卡库里韧性剪切带穿过矿区,由强弱不同的糜棱岩带组成。

在弱应变域内的糜棱岩带,压溶重结晶现象普遍。

韧性剪切带核部拉伸线理近水平,东段向东南侧伏,侧伏角为0~30°,个别达60°。

韧性剪切带内常见轴面与拉伸线理平行的“a”型褶皱,砂岩中常见大型杆状构造,这些特征均反映矿区岩层曾经历过较强的韧性变形作用。

浅谈岩金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浅谈岩金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浅谈岩金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为了提高岩金找矿效果,使岩金地质找矿不断有所突破,查明岩金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做好岩金的潜力分析,对于加快找矿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潜力分析岩金随着金矿的地表矿、浅部矿、易识别矿的发现、开采并逐渐枯竭,找矿难度日益增大,找矿对象也己由地表矿、浅部矿和易识别矿逐步转向隐伏矿体(盲矿体)、深部矿和难识别矿。

这就要求我们地质工作者要加强矿区地质工作,加强对已有老矿山的成矿规律、矿床类型、控矿构造特征及其成矿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为老矿山、危机矿山外围找矿以及新矿点或矿床的发现、勘查已及后期的勘探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金矿成因类型结合金矿的不同成因,依据含矿岩性、后期改造作用、成矿过程等因素,金矿可被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根据矿化岩性可进一步划分为与中酸性火山岩有关的金矿、与中基性火山岩有关的金矿等类型。

(2)根据后期改造作用类型可进一步划分为与区域变质作用有关的变质岩型金矿和与脆性断裂活动有关的构造角砾蚀变岩型金矿及与韧性断裂构造有关的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分异石英脉型金矿等类型。

(3)根据金的富集程度和富集过程可进一步划分为与火山喷发沉积同时成矿的火山沉积型金矿、受区域变质作用、岩浆作用、断裂活动等热动力变质作用等的影响形成火山沉积—改造或再造型金矿等类型。

2金矿的构造条件首先,构造作用对于金矿床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

不同大地构造单元控制着区域性成矿带的分布。

金的成矿作用与原始沉积、区域变质、火山作用及混合岩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受一定地层的控制。

如黑龙江省岩金矿,从现有金矿床分布可以看出,古老隆起区外侧与火山盆地拗陷接壤带,是主要的控矿大地构造部位。

全省自东向西,几个骨架式的深大断裂,与成矿区带分布密切相关。

一方面,这些深大断裂在前寒武纪就已形成,并且长期保持活动,并控制了变质热液、混合岩化热液、再生岩浆热液及中生代以来的火山活动,使区域变质和超级变质带沿着断裂带发生和发育着,而金矿化的活化、迁移、叠加与富集又与这些变质作用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直接控制金矿化体的是深大断裂的次级构造断裂;大断裂对于矿化带的分布起着制约作用,而次级构造断裂控制着矿体的走向。

黑龙江省争光金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黑龙江省争光金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Y n j l gAuHgS e oi,S a n i a gi i - -b d p s an t h a x
S iW e s e g , e z , Ch ng Lin h nh n Ch n Lii a ag
( o 5G l el i l at A F) N . odG o gc r o C P o aP yf Abta tY nj l g uH —bd p s ct n l t n ab n t rc s f h n n—X n agb s sr c : a g a n — gS e oil ae i f e a i adcro ae ok e’ ii A to s ni c s c oZ a u yn ai i nn teS uhQnigId fl bl o Q ni e sn l a ss m.T ed p s x ei cd3s u tr —h dohr a h o t il n o— od e f il ggoy ci l yt n t n n e h e oiep r n e t c e y rtem l t e r u
钼矿 床和 铜 山铜矿 床相 距 35k . m外 , 余 矿 床 ( ) 其 点
收 稿 日期 :00— 2—1 21 0 2
基 金 项 目 : 国地 质 大 调 查 工 作 项 目“ 龙 江 两 岸 金 及 多 金 属 成 矿 带 成 矿 地 质条 件 与成 矿 规 律 对 比研 究 ” 1 100 8 0 5 中 黑 (2 2 17 60 ) 作 者 简介 : 艳 丽 (9 1 ) 女 , 龙 江 绥 化 人 , 士 研 究 生 , 级 工 程 师 , 要 研 究 方 向 : 矿 规 律 与成 矿 预 测 ; 尔 滨 市 香 坊 区 中 山路 6 付 17 一 , 黑 硕 高 主 成 哈 5号 , 黑

争光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争光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1 区 域 地质 区域 出露地层为奥 陶系、 留系、 志 泥盆系 ,
次为北西、 北北西、 北西西向。 矿体严格受北 分布测区南部 , 出露面积 1 . 8平方千米 , 总体呈 造 ,
宽约 8 米、 O 长约 1 0 米 的一条规模较 20 北 西西 向。 内大部分矿体分布于该岩体 内, 区 为 北东 向、 本区重要 的赋矿围岩 ,与金成矿有着密切的关 大 的构造破碎带控制 。. b 金矿主要赋存围岩为强 系。 蚀变 闪长岩 、 绢云绿泥板岩 , 次为强蚀变安 山岩
3 矿 床 特 征
少量 出露石炭 、 二叠 一三叠 系、 白垩统地层 。 下 区内铜 、 、 、 、 钼 铅 锌 金矿产大多赋存于中奥陶统 多宝 山组地层。 侵入岩分布有加里东期辉石橄榄石、蛇纹 岩: 华力西 中晚期花岗闪长岩 、 岗闪长斑 岩 、 花 斜 长花岗岩 ; 山早期花岗闪长岩 、石英闪长 燕
争光金矿床位于三矿沟 一多宝山 一铜 山 一 争光北西 向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南东部。大地构 造位置属大兴安岭地槽褶皱 系北东段 ,罕达气 优地槽褶皱系西部 。三矿沟 一 多宝山 一 山 一 铜 争光北西 向铜金多金属成 矿带 由北西至南 东在 不到 四十千米的距离内 , 串珠状分布有 三矿 呈 沟铜( ) 铁 矿床、 多宝山铜 ( 矿床 、 钼) 争光岩金矿 床等十四个金属矿床( ) 点 。
及凝灰岩。 与 金矿体有关 的矿化蚀变主要为硅 c 化 或石英 化 、 黄铁 矿 ( 层褐铁矿 ) , 浅 化 绢云母 化。 矿体多位于上述强蚀变带 内, 蚀变带宽度略 大 于矿体 , 或与矿体相 同, 由矿体 向两侧 , 蚀变 强度逐渐减弱。d矿体沿走向、 向多表现为舒 . 倾 缓 波状 , 膨胀收缩 、 分枝复合 、 尖灭再现的特点 。 4成 因机理分析 41 矿 条 件 .控 地层 :金矿体主要赋存于中奥 陶统多宝山 组 安 山质凝灰岩 、 山岩、 安 绿泥绢云板岩 中, 其

黑龙江宝山矿业有限公司争光岩金矿环评(简本)

黑龙江宝山矿业有限公司争光岩金矿环评(简本)
《黑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 年)》2010 年及 2015 年目标指 出,“铜、铅、锌、岩金等被确定为鼓励开采的矿种和鼓励开采区”。提出 “加快嫩江多宝山铜矿、逊克翠宏山铁多金属矿、逊克东安金矿、黑河争光金 矿等矿区的开发步伐”。“规划期内,要依托资源优势,依据国家产业政策, 科学安排开采时序,稳步推进砂宝斯、东安、争光、多宝山、铜山、翠宏山、 霍吉河、鹿鸣等大、中型矿床开发,建成全省最大的金属矿产品基地,推动资 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
本工程主要保护目标为当地村庄村民、矿山职工、地表水和地下水系水 位、水质、林区生态系统等环境质量和功能。见表 2-1 和图 2-1。
表 2- 1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 要素
、 环境 空气
场等 水保工程
尾矿压滤后干式输送尾矿库干 堆
框架式井—管排洪系统 距选厂 14km 根里河
配脱硫除尘器,40m 烟囱
日处理含氰废水 400m3,处理后 水返回渣洗涤回用 采用生物处理工艺的一体化处 理设施
采用机械和水力除尘 在完成堆存后复垦工程
控制水土流失
3. 建设项目选址方案比选,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
争光岩金矿资源开发建设项目位于黑河市西部,行政区划属黑龙江省黑河市 爱辉区罕达汽镇管辖,位于多宝山铜矿东南约 8km 处。地理位置见图 1。
争光岩金矿
图 1 地理位置和交通图
1
(2)建设项目的相关背景
业主宝山矿业公司报告,对资源进一步探查查明项目区低品位难选冶黄金 储量增加幅度较大,根据国家资源开发政策,即确定金矿开发规模为日处理矿 量 3000 吨/日的争光岩金矿资源开发项目。

黑龙江省争光金矿床矿体特征

黑龙江省争光金矿床矿体特征

摘 要: 争光金矿 床位干黑 龙江 省黑河市金水 乡铜 山东 南 4千米 处的争光附近 ,处 干三矿沟 ~多宝山 ~争光北西 向铜金 多金属成矿带 南东部 。 本 文通 过对 争光 金矿 床矿 体特 征的研 究 ,对本 区以 及其 他地 区的 寻找 岩金 矿床具 有 十分 重要 的指导 意 义。 关键词 : 争光金矿床 矿体特征 中图分类号 :T 8 3 3 D 5 . 文献标识码 : A
的 研究 ,对今 后进一 步 寻找 本区 或其 他地 区 岩 金 矿起 着非 常 重要 的 作 用 。
zK5 2 9 2钻孔 控 制矿 体 又 重 现 ,矿 体 沿 走 向 、倾 向 方 向 均 有 尖 灭 再 现 、膨 胀 收 缩 现 象 。矿 体倾 向 2 0 - 8 。 倾 角 5 。 6 。 5 。 28 , 0 5 , 连续 性较 差 , 体往 下还 有延 伸趋 势 , 表 该矿 地
1矿体 特征 , 争光 岩金矿 区发育 金矿 体 6 条 , 6 主矿 段
矿体 经 5 勘探 线深 部 工程 控制 ,均未 条 完全控 制 ,矿体 向倾 斜方 向继 续延 深 。远景 规 模 还 会 扩 大 2 2Ⅱ 1 矿 体 . 一 5
有9 个工 程 见矿 , 深部 为 3 个工程 见矿 , 体 矿 矿 体长 度 2 5米 ,呈北 东 、北东 东 向分 大 部分 赋存 在闪长 岩 内 ,少 量 赋存 于绿泥 绢 6
南 东部 ,多金 属 成矿 带 呈 串珠状 分布 ,其 中 云 母化 。矿 石类 型 为破碎 带蚀变 岩 型 。该矿 探 线 矿 体 往 下 延 伸 不 大 ( 速 尖 灭 ),经 迅
发育 有争光金 矿 床。通 过对 该矿 床矿 体特 征 体 严 格受 北北 东 向构 造破 碎 带控 制 。

黑龙江省争光岩金矿金矿物特征

黑龙江省争光岩金矿金矿物特征

黑龙江省争光岩金矿金矿物特征摘要:本文从金矿物组分及含量、金矿物嵌布粒度特征、金矿物嵌布形态特征、金矿物赋存状态特征论述了争光岩金矿金矿物特征。

关键词:概况、组分及含量、嵌布粒度、嵌布形态、赋存状态一、矿床概况争光岩金矿位于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罕达气优地槽褶皱带的罕达气褶皱束的中西部,为三矿沟--多宝山--铜山--争光北西向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东南部。

出露地层以奥陶系,志留系和泥盆系为主,其次有少量的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下白垩统。

侵入岩有华力西中晚期辉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和英云闪长岩等,燕山早期有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闪长玢岩和花岗斑岩等。

其中燕山早期闪长岩与争光岩金矿的生成有密切关系。

岩金矿床位于多宝山复背斜东南部的小向斜核部,与岩金矿密切相关的燕山早期闪长岩岩株即沿小向斜核部侵位,矿床由三个矿带和数十条矿体构成。

控制矿带的构造为北东和北西向断裂的交汇构造。

控制矿体的构造主要是燕山早期闪长岩体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安山质火山碎屑岩的接触构造。

控制矿体最集中和矿化蚀变最强部位,是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呈半岛状或悬垂体状凸向闪长岩体中的内外接触带构造。

矿床内所有岩石均不同程度的发生蚀变,蚀变具有多期多次叠加改造特点。

主期蚀变有硅化(石英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碳酸盐化,偶尔见钾长石化。

金矿化与硅化关系密切。

矿床属蚀变岩型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和毒砂等,有时候见自然金。

脉石矿物有石英、长石、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和碳酸盐等。

二、金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该矿石经镜下鉴定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少量银金矿,自然金成色在850‰左右。

银金矿成色在700‰左右。

金矿物相对含量:自然金为86.11%、银金矿为13.89%。

三、金矿物嵌布粒度特征金矿物粒度特征是经人工重砂查定和光片镜下检测综合分析所得,人工重砂中所见最大金粒为:0.12×0.18×0.06毫米(枝杈状)。

黑龙江省黑河市争光岩金矿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黑龙江省黑河市争光岩金矿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FU Zhong-cai
(No 706 Geological Team, Heilongjiang Nonferrous Metal Geoexploration Bureau, Qiqihar 161031, China)
Abstract: The Zhengguang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outside of the Duobaoshan large-scale porphyry copper ore deposit and the southeast of Sankuanggou-Duobaoshan-Zhengguagn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belt. Studies on the fluid inclusions ,the isotope compositions,the trace elements and the rare-earth elements ,and contrast with the Duobaoshan porphyry copper ore deposit,thinks that the Zhengguang gold deposit’ mineralization material originate in upper mantle basic rock magma. When the hydrothermal rises to the near surface has the rain water to join. Keywords: mineralization material; origin; gold deposit; zhengguang
(1)流 体 包 裹 体 特 征。流 体 包 裹 体 多 呈 圆 形、椭 圆 形,成 群 出 现 ;极 个 别 呈 长 条 形。大 部 分 包 裹 体 大 小 在 1μm~2μm 左 右,少 部 分 在 2μm~5μm,个 别 大 于 5μm。不同矿石类型中流体包裹体成分大体相同。

黑龙江省争光金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黑龙江省争光金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黑龙江省争光金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付艳丽;杨言辰
【期刊名称】《黄金》
【年(卷),期】2010(031)006
【摘要】争光金矿床位于大型多宝山铜(钼)矿床、铜山铜(钼)矿床的南东部,属于多宝山矿田中的一部分,目前该矿床已探求金金属量12 t.北西向压扭性断裂带、北东向张扭性断裂带、近南北向扭张性断裂带的3组构造带交汇处有闪长岩小岩体侵入多宝山组安山质火山岩,反映岩浆主动侵位活动和所含的大量挥发分的期后热液是本矿床形成的最有利条件之一.多宝山组在金成矿前形成了广泛的青磐岩化,之后局部发生黄铁绢英岩化,黄铁绢英岩化带是寻找矿体群的直接标志.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8~178℃,矿床的成因类型为与岩浆侵入有关的低温热液型岩金矿床.【总页数】6页(P13-18)
【作者】付艳丽;杨言辰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争光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J], 王宝权
2.黑龙江省争光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张莹芬;李国栋;颜秉超;王建民
3.争光岩金矿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的探讨 [J], 陆敬华;刘秀萍
4.黑龙江省争光金矿床矿体特征 [J], 崔威
5.黑龙江省争光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浅析 [J], 高荣臻;吕新彪;杨永胜;李春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龙江省争光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黑龙江省争光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黑龙江省争光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王宝权【摘要】争光岩金矿为岩浆低温热液型金矿床.金矿体主要分布在闪长岩、闪长玢岩及接触带附近,北北东、北北西、北东东、北东向构造破碎带、裂隙带为储矿构造.在论述了金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基础上,总结了本区的找矿标志.【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6(025)003【总页数】7页(P244-249,253)【关键词】争光岩金矿;矿床特征;成矿规律;找矿标志;黑龙江省【作者】王宝权【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争光岩金矿经过2000年的1∶5万水系沉积物及1∶2万土壤测量,又通过槽探工程验证,于当年发现了6条金矿体,至2008年完成普查、详查工作,已成为大型金矿床.笔者在工作中对本区的矿床成因、控矿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希望在相似的地质条件下,对寻找同类型矿床的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争光岩金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北东段罕达气优地槽褶皱带西部.位于三矿沟-多宝山-铜山-争光北西向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南东部.地层主要出露有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少量出露石炭系、二叠—三叠系、下白垩统.区内铜、钼、铅、锌、金矿产大多赋存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侵入岩主要为加里东期辉石橄榄岩及少许蛇纹岩,华力西中晚期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斜长花岗岩,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闪长玢岩、斜长花岗斑岩.其中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与华力西中期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有关,三矿沟铜铁矿与燕山早期花岗岩、闪长岩有关.争光岩金矿床与燕山早期闪长岩、闪长玢岩关系极为密切.矿区构造主要有三矿沟-多宝山-裸河深大断裂,断裂带长约35 km,宽约20 km,断裂带由数条呈北西向断层、褶皱、韧性断裂带、片理化带组成.区内主要褶皱为多宝山复背斜,北西起向南东往小孤山、多宝山至争光一带,背斜轴为北西走向,向北西收敛倾没.断裂主要为走向300~315°的压性、压扭性断裂和断裂破碎带,一般是沿早期背斜轴部纵张断裂发展而来,自报捷至铜山主要分布3条较大的断层.区内发育5条规模较大的韧-脆性剪切带,总体呈北西向平行等距分布.在5条剪切带内由褶皱、断裂、剪切带共同构成总体向南西凸出的北西向弧形构造带,形成时期为华力西期,是区内的基础构造.该构造带控制了华力西中期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及铜、钼矿产的分布.除上述北西向构造,区内还分布有北东、北北西、北北东、北东东向断裂构造.区内分布金属矿产主要有铜、钼、金、银、铅、锌.2.1 地层区内出露地层有中奥陶统铜山组三段,多宝山组一、二、三段(图1).铜山组三段(O2t3)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呈北西向带状分布,倾向210~230°,倾角45~75°.岩性主要为石英粗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凝灰质粉砂岩.该层为Ⅰ号金矿带部分矿体围岩.多宝山组一段(O2d1)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西部,南西、北东端呈零星分布.走向北西,倾向南西(210~230°),倾角45~70°.岩性主要为安山质凝灰岩、含砾安山质凝灰岩、凝灰岩及安山岩.该层为Ⅰ号金矿带大部分矿体围岩.多宝山组二段(O2d2)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呈北西带状分布,倾向南西(210~230°),倾角50~70°.岩性主要为安山质凝灰岩、安山岩.本段为Ⅱ号金矿带部分矿体围岩,为研区主要赋矿围岩.多宝山组三段(O2d3)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东部(北界与铜山组三段呈断层接触)及中南部,呈北西带状分布.倾向南西(210~230°),倾角50~70°.岩性主要为英安质凝灰岩、安山质凝灰岩及安山岩.Ⅱ号金矿带南部矿体赋存于该段.2.2 构造矿区位于三矿沟-多宝山-裸河北西向深断裂南东段,区内主要发育北西、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北西向构造形成较早,为华力西期,其他断裂形成较晚,大致为燕山期.北西向断裂:断层往往与岩层层面近于平行,产生层间滑动或形成片理化带和原地压碎现象.区内出露较大的断层有两条,一条分布于研究区的北部,控制长度1800 m,两端均延出矿区,为多宝山组三段与铜山组三段接触界面,倾向北东,倾角55°;另一条分布于矿区的中部,区内出露长度1400 m,北西端延出区外,南东端被闪长岩岩体所截,为多宝山组二段与三段接触界面.除上述两条断层,其他规模较小,倾向南西为主,次为北东向,倾角40~60°,最宽为4 m,一般宽0.2~1.2 m.断裂带岩石多具片理化,为压碎岩、断层泥和构造透镜体等构造岩.断裂性质为压扭性,左行扭动.有时可见构造面被后期同方向的张性断裂利用和改造,甚至直接控制金矿体空间分布,反映在北东与北西向构造交汇部位有两组方向的矿脉产出.北东向断裂:通过工程揭露,发现一些规模不等的构造破碎带,最长为400余米,宽度0.2~3.0 m,倾向南东.Ⅰ号矿带大部分矿体受该组破碎带控制,为本区的容矿构造.该组断裂破碎带主要分布在HT-3号土壤异常区内.北北东向断裂:研究区分布两条规模较大的北北东向断裂,一条在矿区东部,区内出露长度1600 m,南西、北东端均延出区外.另一条由相间分布的数条断层破碎带组成宽约80 m,长约1200 m,总体呈北北东向展布,倾向北西西,倾角50~70°.断裂带中挤压片理、透镜体、扁豆体及裂隙、节理极为发育,岩石呈碎裂状,颜色变浅,褪色变质显著,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蚀变强烈.该断裂在平面上和剖面上均呈舒缓波状,属压扭性断层,其穿切矿区规模最大的中生代闪长岩岩体.矿区主要矿体,即Ⅱ号金矿带大部分矿体均受该断裂控制,为本区最重要的容矿构造.北东东向断裂:该组断裂不太发育,主要见于HT-4号土壤异常中部,最大一条长度270 m,宽度最大为15 m左右,一般宽1~6 m,倾向北北西,倾角较缓,一般为30~45°.带内岩石破碎,裂隙、透镜体多见,断裂两侧常见与之平行的片理化现象,扭性兼压性特征明显.有部分矿体受此断裂控制,也为容矿构造.北北西向断裂:该组断裂见于HT-4号土壤异常中部及东部,最大长度为330 m,一般为60~80 m,倾向多为南西西,具扭性兼张性特点.该组断裂也控制部分金矿体.北西西向断裂:矿区东部分布两条平行断层,长度分别为450 m、320 m,两侧均被北北东向断层所截,东侧延出区外.其他尚有规模较小断层分布,宽度一般在0.2~1.8 m,最宽可达10 m,但长度不大,有少量金矿体受其控制.2.3 侵入岩侵入岩种类比较单一,主要为燕山早期闪长岩、闪长玢岩,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出露面积1.8 km2,总体呈北西西向展布.区内大部分矿体分布于该岩体内,为本区重要的赋矿围岩,与金成矿关系密切.除此之外,还分布一些更晚的闪长玢岩、闪斜煌斑岩、辉绿玢岩等脉岩.2.4 变质作用本区变质岩出露极少,主要有中奥陶统多宝山组绢云绿泥板岩、凝灰质板岩、千枚岩,属于绢云母-绿泥石绿片岩相岩石,为区域变质岩石.2.5围岩蚀变区内岩石蚀变主要有硅化(石英化)、绢云母化、黄铁矿(褐铁矿)化,这3种蚀变矿物空间上往往相伴产出,也是本区与金成矿最密切的一种蚀变组合类型.除此之外,还有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钾化等,但与成矿关系不大.本区蚀变分带不明显,与金成矿有关的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褐铁矿)化为成矿期线状蚀变,蚀变带宽度明显大于矿体宽度.而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即青盘岩化为早期的面状蚀变,该蚀变组合在区内呈大面积出现,几乎各类岩石中均有分布.硅化(石英化):多分布在矿体及构造破碎带内,大部分呈细脉、网脉状产出,并反映多期热液活动特点.本区至少存在3期以上硅化过程,第一期呈弥漫状硅化;第二期呈微细脉(宽0.1 mm左右)产出;第三期呈细脉状(1mm左右)与黄铁矿(褐铁矿)相伴产出,为金的主要成矿阶段.绢云母化:呈鳞片状分布于矿体及破碎带、裂隙带中.主要有两次活动,第一期为广泛的动力变质产物,第二期与金的成矿有密切关系.黄铁矿(褐铁矿)化:在区内广泛分布,并具多期性,主要呈浸染状、细脉状、星点状产出,地表的黄铁矿多已氧化成褐铁矿.黄铁矿生成有3期,第一期呈浸染状、星点状分布;第二期主要呈细脉状产出;第三期呈团块、细脉、星点状,往往与团块、细脉状石英相互共存,该期与金的成矿最为密切.绿帘石化:为本区常见蚀变,主要分布于安山岩,次为闪长岩中,往往与绿泥石碳酸盐相伴产出.既有面状蚀变又有线状蚀变,活动期次至少为3期以上.绿泥石化:分布相当普遍,几乎各类岩石(以安山岩、闪长岩、安山质凝灰岩为主)均有分布,而且蚀变强度大,主要为面状蚀变❶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黑龙江省黑河市争光岩金矿普查报告.2006..3.1 矿体本矿区划分3个矿带:Ⅰ号矿带分布在矿区最北部Ht-3异常区,多呈北东向分布;Ⅱ号矿带分布在矿区中部Ht-4异常区,矿体主要呈北北东、北北西、北东向展布,该矿带规模最大,主矿体均分布在该带,金资源量约占全区94%;Ⅲ号矿带规模最小,分布在矿区南部Ht-7异常区.主矿体有Ⅱ-27、Ⅱ-15、Ⅱ-13,分别叙述如下(图2).Ⅱ-27矿体:矿体长度420 m,呈北北东向脉状分布.最高品位为585.85×10-6,平均品位9.11×10-6.矿体均厚度为2.15 m,最大延深(斜深)200 m,一般延深在140 m左右,沿走向、倾向有分支复合、膨胀收缩现象.矿体厚度、品位变化较大.矿体倾向277~284°,倾角55°.赋矿围岩大部分为蚀变闪长岩,少量为安山岩、绿泥绢云板岩.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矿石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该矿体严格受北北东向构造破碎带控制.Ⅱ-15矿体:矿体长度274m,呈北东、北东东向分布,平均厚度为2.84 m,最高品位67.3×10-6,平均品位5.88×10-6.矿体最大延深(斜深)118 m,矿体形态较为复杂,为不规则脉状,沿走向、倾向有膨胀收缩现象.矿体产状较缓,倾向为330~4°,倾角35°.赋矿围岩大部分为绿泥绢云板岩,少量为凝灰岩.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矿石类型为含金石英细脉-黄铁矿细网脉型.Ⅱ-13矿体:矿体长度290 m,总体呈北北东—北北西向分布,形态为不规则脉状,平均真厚度为2.42m,最高品位84.13×10-6,平均品位4.58×10-6.矿体倾向241~288°,倾角50~74°.矿体大部分赋存在闪长岩内,少量赋存于绿泥绢云板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矿体严格受北北东—北北西向构造破碎带控制.3.2 矿石3.2.1 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其次为压碎结构、溶蚀交代结构、交代残留结构、溶蚀结构.矿石构造有稠密浸染-团块状构造、浸染-条带状构造、脉状-浸染状构造.3.2.2 矿石矿物成分根据光薄片和重砂样分析结果统计,金属矿物共有12种,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自然金、闪锌矿、褐铁矿、黝铜矿,其次为辉银矿、赤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铜蓝.脉石矿物主要有5种: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 3.2.3 成矿阶段本区成矿作用具有持续时间长,含矿热液活动多期次、多阶段性的特点.根据矿石结构及矿物共生组合特点,可初步划分成4个成矿阶段.第一阶段:金-石英阶段,金矿化微量,为早期阶段.第二阶段:金-石英-黄铁矿阶段,生成的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金开始大量沉淀,为主要成矿阶段.第三阶段: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硫化物以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为主,也是本区金的主要成矿阶段.第四阶段:金-石英-碳酸盐阶段,为晚期阶段,此时形成微弱的金矿化.3.2.4 金银赋存状态金主要分布在黄铁矿中,其次在方铅矿、闪锌矿中;而银主要是富集在方铅矿中,其次富集于黄铁矿中.单矿物分析样也发现银的独立矿物——辉银矿(痕量).自然金中含银比较高,平均为22.63×10-2.从本区选送的4个重砂样结果看,其中有3个样见金,自然金多呈不规则片状、树枝状.仅有几粒粒径为0.2~0.3mm,其余粒径均为0.1mm左右.4.1 控矿因素(1)地层:金矿体主要赋存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安山质凝灰岩、安山岩、绿泥绢云板岩中,其次为铜山组安山质凝灰岩.该地层具较高的金丰度,并高出同类岩石的几倍—数十倍,为金矿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见表1).(2)岩浆岩:该区燕山早期闪长岩、闪长玢岩是主要金矿体的赋存围岩.(3)构造:三矿沟-多宝山-裸河北西向深大断裂为区内一级构造,后为燕山早期北东向构造穿切,并导致燕山早期闪长岩岩体侵入,促使金进一步富集成矿.形成较晚的北北东、北东、北东东、北北西、北西向断层直接控制了金矿的形成,为导矿、容矿构造.4.2 成矿规律(1)矿区所有金矿体均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其中以北北东、北东东、北东向为主要容矿构造,次为北西、北北西、北西西向.主矿体受北北东向规模较大的构造破碎带控制,说明构造为本区最重要的控矿因素.(2)金矿体主要围岩为强蚀变闪长岩、绢云绿泥板岩,次为强蚀变安山岩及凝灰岩.(3)与金矿体有关的蚀变主要为硅化(石英化)、黄铁矿(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矿体均位于强蚀变带内,蚀变带宽度明显大于矿体,由矿体向两侧,蚀变强度逐渐减弱.金的品位高低与蚀变强弱同消长.(4)矿体沿走向、倾向多表现为舒缓波状,具膨胀收缩、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的特点.矿体产状、厚度、品位变化较大,反映复合改造构造控矿特征.矿体与围岩呈渐变过渡,矿体边界主要靠化学分析结果划分,反映了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特征. (5)分布在强蚀变带中富含黄铁矿(褐铁矿)的石英脉(宽10~30cm)含金品位高.4.3 矿床成因4.3.1 成岩成矿时代Shen Jun等[1]对闪长岩的成岩时代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闪长岩结晶年龄为480 Ma,形成于早奥陶世.宋国学等[2]对取自争光岩金矿中穿切矿体的脉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测年显示,花岗闪长斑岩成岩时代为436 Ma、长石斑岩为454 Ma.总体显示争光金矿床成岩成矿年龄主要集中在早奥陶世.4.3.2 物质来源(1)氢、氧同位素:武子玉等[3]通过对争光金矿含金石英脉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δD值在-63‰~-85‰之间,δ18O值在-0.2‰~-7.0‰.在δD-δ18O投影图上显示,所测样品均落在岩浆水与大气降水之间,靠近大气水一侧,显示本矿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变质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组成.(2)S同位素:Fu Jiajun等[4]对10件黄铁矿进行硫同位素测试,硫同位素数值δ34S变化范围相对较大,在-1.5‰到-12.1‰之间,平均为-4.78‰,稍微偏离陨石硫的特点,证明成矿物质来源较深,可能受到一定的浅源物质干扰. (3)铅同位素:武子玉等[3]对本区矿石及赋矿围岩的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矿石的铅同位素206Pb/204Pb值为17.574~17.950,207Pb/204Pb值为15.538~15.524,208Pb/204Pb值为37.018~37.386,说明成矿物质以地幔物质为主,在上升过程中与下地壳物质有同化混染作用而携带了部分地壳物质.4.3.3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邓轲等[5]对争光金矿Ⅱ号矿带的不同阶段的岩心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包裹体统计与研究.结果显示,主成矿期的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的石英中流体包裹体较发育,包裹体大小多在3~8 μm之间.计算得出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130~250℃之间.稍晚期的含少量方解石的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包裹体均较发育,大小多集中在3~6 μm之间.石英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于130~230℃之间.成矿后期的方解石阶段,包裹体大小多在2~8μm之间.均一温度多集中在130~150℃之间.整体显示成矿温度在130~250℃之间.为典型的中低温型矿床.根据流体包裹体热力学T-W-ρ-P相图方法和经验公式P1=P0×t1/t0两种不同的方法来确定本矿区的成矿压力,初步估算压力值主要集中在32~69 MPa之间,并按照地压梯度为27 MPa/km计算,得出相应的成矿深度集中在1.1~2.6km,显示为浅成环境.综合上述,矿床成岩、成矿时代集中在436~480Ma之间,S、Pb等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有少量的地壳物质混入.H-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变质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参与成矿,且成矿流体成分单一.综合分析争光金矿应为早—中奥陶世形成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4.4找矿标志4.4.1 地质标志(1)地层:中奥陶统多宝山组绢云绿泥板岩、安山岩、凝灰岩,铜山组安山岩. (2)岩浆岩:燕山早期闪长岩、闪长玢岩.(3)构造:三矿沟-多宝山-争光北西向构造与北东向构造交汇部位是本区导岩、导矿、控制金矿床的有利位置,北北东、北北西、北东东、北东向断裂破碎带、裂隙带控制了金矿(化)体的形态及产状.多宝山组地层与燕山早期闪长岩体接触带及其附近断裂构造发育地段是控制金矿体的有利部位.(4)围岩蚀变:硅化、黄铁矿(褐铁矿)化、绢云母化,为最佳组合蚀变类型. 4.4.2 地球化学标志1∶5万、1∶1万化探异常:以Au、Ag、As元素为主,伴生Cu、Pb、Zn、Sb、Mo组合异常,具内、中、外带的土壤Au异常.4.4.3 地球物理标志金矿体位于正负磁场梯度带及其附近的低磁区,表现为激电联剖反交点异常.氧化矿体表现为中阻中等极化、原生矿表现为高阻高极化特征.(/Continued on Page 253)(/Continued from Page 249)【相关文献】[1]Shen J,He M C,Ding Z J.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ussion on metallogenicepochofZhengguanggolddeposit,HeiheCity,Heilongjiang Province [J].ActaGeologicaSinica,2014,88(supp2):599-600.[2]宋国学,秦克章,王乐,等.黑龙江多宝山矿田争光金矿床类型、U-Pb年代学及古火山机构[J].岩石学报,2015,31(8):2402-2417.[3]武子玉,孙有才,王保全.黑龙江争光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6,42(1):38-42.[4]FuJJ,ZhaoYY,ZengH,etal.Chronologicalandisotopiccharacteristics of Zhengguang gold deposi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China[J].Acta GeologicaSinica,2014,88(supp2):718-719.[5]邓轲,李诺,杨永飞,等.黑龙江省黑河市争光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J].岩石学报,2013,29(1):231-2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围岩 中的 蚀 变 岩 .
安 山质凝灰 岩中的蚀变岩: 普遍具硅化 和绢 云母化 , 两者与
造产物 , 与岩层层面近于平行 有层 间滑动 、 片 矿化关系密切 。 硅化 、 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是该岩石的普遍蚀变。 有少量闪锌矿化 、 方铅矿化和黄铜矿化。 理化带和原地压碎带 。区 内出露较大 的断层 普遍有黄铁矿化 , LJ 有 两 条 。一 条 在 矿 区 北 部 , 端 延 出 区 外 , _ 两 长 3 砂 岩 、 岩 和 碳质 板 岩 中的蚀 变岩 . 粉 板
除上 述 两 条规 模 大 的 控矿 断 裂 外 , 尚有 一 些 较小 的构 造 破 碎
和闪锌矿, 还有硅质脉。 在金矿石中常见金 品位与黄铁矿含量并不
著。硅化 、 绢云母化 、 黄铁矿化蚀变强烈 , 断裂 面在剖面上呈舒缓 此 可见 与 硫化 物 关 系最 密切 的是 硅化 。金 的矿 化与 硫 化物 和 硅化
波状 , 属压扭性构造 , 并穿切矿区规模最大的中生代闪长岩岩体。 有关 ,通过 自然金赋存状态的观察研究证实金载体矿物是黄铁矿 矿 区主要矿体均受该断裂控制, 为本 区重要的容矿构造。
育 。该组断裂破碎带主要集 中在 H 卜3号土壤 矿化 , 主要有广泛分布的黄铁矿化 , 不均匀分布的闪锌矿化和方铅
异常区内, 并控 制 I 号金 矿 带 范 围 。
矿化 以及少量的黄铜矿化。 在这些蚀变和矿化基础上见有金矿化 ,
北北 东向断裂有两 条: 一条在测 区东部 , 偶见 自 然金。从宏观上看主要矿体和矿化体都集 中在黄铁绢英岩
有 北东 东 、 北 西及 北 西 西 向 断裂 。北西 向断 化 闪 长 岩 , 酸盐 化 绿 帘 石 化 绿 泥 石 化 闪 长 岩 等 , 以 上 蚀 变 岩 北 碳 在
裂 主要为华力西期 , 其它为燕 山期。控矿断裂 中均普遍有黄铁矿化 , 偶尔有闪锌矿化和方铅矿化 。
为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 。 北西向断裂为华力西构造旋 回的形 变构
西 , 角 5 o ~ 0 的破 碎 带 。断裂 带 中挤压 片 理 , 镜 体 、 豆 云母 的形 成 就 改 变 了热 液性 质 向 有 利 于 硫化 物 沉 淀 方 向进 行 , 倾 0 7o 透 扁 也
体及裂隙 、 节理极为发育 , 岩石呈 碎裂状 , 颜色变浅 , 退色 变质 显 有利于硅质沉淀。 显然 主期绢云母与硫化物关系并不十分密切。 由
出露 长度 10 m, 西 、 东 端延 出 区外 ; 一 化带 内, 60 南 北 另 所以矿化与黄铁绢英岩关 系密切。 在黄铁绢英岩 中主要热 条 为 工 程 揭 露 所 发 现 , 矿 区 中部 通 过 , 从 由断 液蚀变矿物是绢云母和石英( 含硅质) 。通过绢云母 石英关系的观
续分布 的数条构造破碎带组成 宽约 8 m, 0 长约 10 m, 向北 西 察 , 20 倾 主期 绢云 母早 于石 英 , 云母 又 是热 液 中钾 、 交 代 的产 物 , 绢 氢 绢
矿 区位 于大兴安岭地槽褶皱 ,系罕达气 绿 泥石 、 帘石和少量碳酸盐 与钠长石 。 绿 优地槽褶皱带罕达气褶断束 的中西 部 ,三矿 2第二期蚀变矿物 . 沟一 多宝山—铜 山一争光 北西 向早期深 断裂 本期蚀变是 与闪长岩岩浆期 后热 液活动有关 的蚀变 , 发生在 及 其铜 金 多 金 属成 矿 带 东 南 部 。 闪长岩 内外接触带并 以外接触带 为主部位 , 叠加 改造第一期蚀变


矿 区地 质 特 征
岩石而成的。叠加改造程度与岩石破碎程度密切相关 。主要蚀变
( ) 变岩 石 二 蚀
区内出露地层有下一 中奥陶统铜 山组 三 矿物有石英 、 绢云母 、 绿泥石 、 碳酸盐和钾长石等。 段和 中奥 陶统多宝 山组及其 一 、 、 二 三段 , 后 期有粗斑辉石安山岩侵入。
( ) 变与 矿 化 关 系 四 蚀

制 , 它断裂 破碎带 长 8 . 其 0 m一2 0 m, O 0 . 最宽 O 约 lm, O 一般宽度 03 . m一1 m, . 断层面上有近 2
争光 岩金 矿 床 的蚀 变 种类 有 硅 化 ( 石英 化 )绢 云母 化 、 泥 石 、 绿
上 下 的擦 痕 , 扭 性 特点 明显 , 侧 片 理 化 发 化 、 压 两 绿帘石化和碳酸盐化 , 偶尔见钾长石化。矿化主要是硫化物的
蚀变分带 是蚀 变岩 石的组合体 在空间上有规律 的分布构成 的 自然分带 , 它受原岩成分 、 热液成分及热液 的物化条件制约。 根
免 王
北 东向断裂 为大小不 等 的构 造破 碎带 , 据蚀变岩的组合规律和总体特点将该区蚀变岩石划分两个带 : 黄 长 4 0余米 , 0 m~3 m, 向南东 , 0 宽 . 2 . 倾 O 为容 铁绢英岩化带 和青盘岩化带 。其 中前者与金矿化关系最密切 , 绝 矿构造 。 I号矿带大部分矿体受该破碎 带控 大多数金矿体均赋存于该带 内。
由 于受 到长 期 多 次构 造 岩 浆 活 动 的影 响 1闪长 岩 中的蚀 变 岩 . 单 成 分 蚀 变 岩 比较 少 见 , 在 个 别 地 段 见 绿 泥 石 化 闪 长岩 和 仅
主要发育北 西 、 北东和北北东 向断裂 , 其次 尚 碳 酸盐 化 闪 长 岩 。 复成 分 蚀 变 岩较 多见 , 要 组 三 段 与铜 山组 三 段 接 触 界
在该 类 岩 石 中 主要 发 生 绢 云母 化 和 绿 泥石 化 。
( ) 变分 带 三 蚀
面 , 向北东 , 倾 倾角 5 。。 5 另一条在矿 区中部,
” 北 西 端 延 出 区 外 , 东 端 被 闪长 岩 岩 体 所 截 。 南 F 区 内 出露 长 度 10 m。 J 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