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蒸散耗散结构的初步验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 , 蒸散量由 a 状态通过分岔突变现 象进入 b 1 或 b 2 , 随 的变化, 又进一步出现分叉至 c1 或 c2 , c3 或 c4 ∀∀等, 呈正反馈或负反馈的非线性表现。实验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 对构成蒸散的某一因子 进行不同的量 ( ) 的设定 , 通过测定蒸散量 E , 验证 是否随参量 有正、 负反馈表现。如果有正、 负反 馈 , 且存在相关非线性机制 , 说明蒸散 存在耗散结 构 , 耗散结构理论适应于水分的蒸散。
Abstract: T hrough m easuring t he w at er evapo tr anspiration by w eig hing at Dunhuang M ogao Gr ot to es in the ext reme dry ar ea, t he f act ors aff ect ing o n evapo tr anspiratio n, such as the size of soil g rain, salt , w at er, climat e stat us, t he kind of v eg et at ion and etc. , w ere com parat iv ely analyzed, and the no nlinear r elat ion ship betw een t he fact o rs and evapot ranspirat io n w ere f ound. T he evapo tr anspiratio n and t he facto rs have a w ide nonlinear act ive m echanism, fit t ing in the co ndit ions and charact er s of t he ex ist ence of the dissipat ive st ruct ure t heo ry. All relat iv e fact or s are t he elements of t he evapot ranspirat ion. T he integr at e act ion makes evapo tr anspiring int ensit y nonlinear st ate. T he int ensit y of t he evapot ranspirat ion is a st ructure funct ion f ormed by all fact or s. When the facto rs o f soil, w eather, w at er, veget at ion and et c. f luct uat e the coo perat ing reso nance, t he dissipative structure w ill be f ormed, and the ev apot ranspiring int ensit y sho w s a branching and g reat v ar iance w it h a hig her or lo w er no nlinearit y. T he dissipat ive structure prev alent ly ex ist s everyw here in t he evapo transpiration syst em. It is an int egrat e ref lect ing a spat io t emporal het erog ene it y of ev apot ranspir ing f act ors. T he theory of dissipat iv e st ruct ure is t est ified primarily , r ef lect ing it is suitably applied in t he ev apot ranspiring pro cesses. Key words: ev apot ranspirat ion; w at er; soil; w eat her; dissipat ive st ruct ure 自 1967 年普利高津提出耗散结构理论后 , 在物 理学、 化 学 等 科学 领 域 产 生 了 广 泛 而 深 远 的 影 [ 1 3] 响 , 耗散结构理论是指: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复杂 系统, 各元素的作用具有非线性的特点, 正是这种非 线性的相关机制, 导致了大量离子的协同作用, 突变 而产生了有序结构 [ 4] 。普利高津把远离平衡的非
第 16 卷第 6 期 2009 年 12 月
水土保持研究 R esear ch of So il and Water Co nser vatio n
Vo l. 16, N o. 6 D ec. , 2009
水分蒸散耗散结构的初步验证
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 甘肃 敦煌 736200) 摘
*
李红寿1, 3 , 汪万福1, 2, 3 , 张国彬1, 3 , 邱 飞1, 3 , 詹鸿涛1, 3
[ 12]
1
实验的思路与方法
1. 1 实验思路 蒸散耗散结构如果成立, 必须具备 : ( 1) 在完全 开放的系统条件下 ; ( 2) 处于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 域 , 呈非线性表现 ; ( 3) 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 性的相关机制[ 4] 。实验是在开放条件下进行的, 第 一个条件已经满足, 本文的重点在蒸散的非线性的 验证和非线性形成机理的说明上。非线性是指两个 量之间没有如正比例那样的直线关系 。更具体地 说 , 如果水分蒸散符合耗散结构理论 , 应具有图 1 的 行为特征[ 2 3] 。当某一蒸散参量的变化至临界值
1, 3
, Q IU F ei , ZH AN H ong t ao
1, 3
1, 3
( 1 . T he Conser v ation I ns titute of D unhuang A cademy , D unhuang, Gansu 736200 , China; 2 . T he L if e Sci ence A cademy o f L anz hou Univers ity , L anz hou, 73000, China; 3. K ey S cientif ic Resear ch Bas e of Conser v ation f or A ncient M ur al ( D unhuang A cademy ) State A dminis tration f or Cul tur al H er itag e, D unhuang, Gansu 736200 , China)
b [ 4]
。土壤粒径
[ 13 14]
、 盐分含量
[ 9]
和黏粒含
量等对水分的蒸发有重要影响 ; 灌溉方式和灌溉频 次对土壤水分的含量和分布有较大影响, 直接影响 着水分的蒸散 [ 10, 15 16] ; 树木品种的遗传特性对蒸腾 有决定性的影响
[ 11, 17] [ 10]
; 同时, 气候环境对蒸散 发也非
别对土壤粒径大小、 黏土含量、 盐分含量、 灌溉量( 灌 溉频次) 、 植被等进行一定设置后, 装入塑料桶 , 用称 重法测定蒸散量。重 复一次, 进行 差异对比分析。
# 202 #
水土保持研究 表1 项目 粒级 / mm 日蒸发量 / mm 不同粒径土壤的蒸发量
第 的非线性作用。桶 中土壤调制至最大持水量, 然后放置于事先埋设于 土壤的套桶中, 称重分别监测白天 ( 10: 00- 22: 00) 、 夜间 ( 22: 00- 10: 00) 和全天的蒸发量。 1. 2. 1 土壤粒径的设置 用不同粒径的土壤 ( 粗砾 5~ 10 m m, 细砾 0. 66~ 2. 50 mm , 砂粒 0. 07~ 0. 66 mm, 黏土< 0. 07 mm ) , 装桶后洒水至最大持水量 , 测定蒸发量, 分析粒径对蒸发的影响。 1. 2. 2 黏土含量的设置 调制不同基质和黏土含 量的土壤。编号为 A, B, C 的一组塑料桶以粗砾为 基质 ; 编号 D, E, F 的一组以细砾为基质; G, I, H 以 砂粒为基质; 各桶中拌入 0~ 1 300 g 不等的黏土 , 如表 2, 加水调制至最大持水量后, 测定蒸发量 , 分 析黏土含量对蒸发的影响。 1. 2. 3 盐分含量的设置 J, K, L 是拌有 1 kg 黏土 的细砾基质, 再分别加入 0, 50, 100 g 从棕漠土中提 取的 可 溶 性 盐 ( CO3 , H CO3 , Cl , SO 4 , Ca , Mg
用耗散结构理论对莫高窟园林用水的分析生态学报200622不同粒径砾石覆盖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砂石覆盖粒径对土壤蒸发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5曹红霞灌溉对土壤水分分布和潜水蒸发的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33116曹红霞蒸发和灌水频率对土壤水分分布影响的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31917莫兴国
*
收稿日期 : 2009 05 13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 40671022, 40940005) ; 敦煌研究院院级课题 作者简介 : 李红寿 ( 1970- ) , 男 , 馆员 , 主要从事生态环境 、 防沙治沙和文物保护等方面的研究 。 E m ail: d hlhs69@ 163. com
。土
壤 、 植被 、 气候 与蒸散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影 响, 它们是构成蒸散系统的重要因子。就某个因子 的影响而言, 蒸散的微观物理学原理已相当成熟, 但 它们的综合作用是否能够在宏观上形成耗散结构 , 值得探讨。笔者发现敦煌莫高窟年降雨量仅 42. 2 mm, 而年灌溉量高达 8 366 m m, 即使有这样高的灌 溉量, 树木夏季的综合表现为严重缺水。分析认为 这些水分以土壤、 植被为介质 , 通过 30 余次的漫灌 , 与该区干燥的气候、 强烈的太阳辐射、 较高的风速、 较低的相对湿度形成了水分蒸散的耗散结构, 全部 蒸散掉了
蒸散的耗散结构并非为莫高窟所特有, 是水分蒸散 的普遍原理 , 在水土保持领域有重要的意义。由于
图 1 水分蒸散耗散结 构的理论表现
1. 2
实验方法 实验于 2007 年夏在莫高窟窟顶戈壁进行。分
为了有效减小风沙和气压波动的干扰, 在选择适宜 天气的前提下, 用适当降低称量精度 ( 5 g) , 同时增 大测量质量的办法来减小称量精度下降的影响。用 口径为 22 cm, 高 23. 5 cm 的塑料桶, 装载 11 kg 左 右的土壤或 6. 3 kg 的水, 使蒸发面积一致。利用不
第6期
李红 寿等 : 水分蒸散耗散结构的初步验证
# 201 #
线性区形成的新的稳定有序结构, 称之为耗散结构。 该理 论 也 被 广 泛 应 用 到 水 土 保 持 领 域
[ 7 9] [ 10] [ 11] [ 4, 6]
水分蒸散的耗散结构只是在灌溉调查的基础上提出 来的, 针对这一问题, 笔 者进行了一系 列的野外实 验 , 根据耗散结构的成立条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 分析, 进一步验证蒸散的耗散结构。
常关键 。该区气候极其干燥 , 干燥 指数达 32, 相对湿度 31% , 年平均风速 4. 1 m / s。太阳辐射强 烈, 强度可达 1. 1 kW/ m 2 , 日照率为 71% , 年平均温 度为 10. 6 ! 。气候环境是引起该小区域水分蒸 发强烈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进一步的分析认为水分
[ 18]
( 1. 敦煌研究 院保护所 , 甘肃 敦煌 736200; 2. 兰 州大学 生命科学 学院 , 兰州 730000; 3. 古代壁 画保护国家文
要 : 在极干旱区的敦煌莫高窟应用称重法测 定蒸散量 , 对比 分析土 壤粒径、 盐 分、 水 分、 气候状 况、 植 物种类 等
对蒸 散的影响。发现水分蒸散与各因子之间存在广泛的非线性关系和非线性作用 机制 , 符 合耗散结 构理论成立 的 条件和特征要求。各相关因子都是蒸散的结构构成 , 它们 的综合作用可使蒸散强度呈 非线性表现。 蒸散强度是 各 因子 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构功能 , 当土壤、 气象、 水分、 植被等 蒸散因 子在波 动涨落 中发生 协同共振 时即可 形成耗 散 结构 , 使蒸散强度表现出或高或低的非线性分岔突 变。水分耗 散结构 是蒸散 因子在 时空异 质性的 综合表现 , 在 各 地的水分蒸散中普遍存在。初步证明耗散结构理论应用在水分蒸散中是适宜的。 关键词 : 蒸散 ; 水分 ; 土壤 ; 气候 ; 耗散结构 中图分类号 : P33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5 3409( 2009) 06 0200 05
The Primary Proof- Testing of the Evapotranspiration Dissipative Structure in the Extreme Dry Area
L I H ong shou
1, 3
, WANG Wan f u
1, 2, 3
, ZH ANG Guo 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