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政治自尊和尊重别人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政治自尊和尊重别人试题
1.七年级学生小陈脸上长了青春痘,为了除痘,2012年暑假期间,他趁父母外出走亲戚时拿走了父母的2000元钱去美容院做美容。

小陈的行为是()
A.自尊的表现B.自强的表现C.爱美的表现D.虚荣的表现
【答案】D
【解析】根据教材知识,虚荣心: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是自己希望超过别人而又难以超过别人的地方,以及当某种荣誉想得到而得不到,想不失去而无法不失去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虚荣心。

题文中学生小陈为了除痘,偷偷去做美容,是虚荣心的表现。

所以答案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正确认识虚荣心的表现。

2.漫画中迟到席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增强参会人员的()
A.羞耻感B.强烈的责任感C.自卑感D.集体荣誉感
【答案】A
【解析】题文中漫画在开会时,让来晚坐“迟到席”,是为了警示他们的做法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让来晚的人感觉到羞耻,所以答案选A。

选项BCD说法在题文中都没有体现出来。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理解羞耻感。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什么?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6分)
【答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3分)
交往有技巧,微笑、幽默、宽容和真心待人这些都是交往中很好的方法,其中真心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大技巧。

学会接受不同也是交往的奥秘之一。

(3分)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根据教材知识,其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从理解、宽容、尊重、真诚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考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
A.知道自己有缺点
B.知道每个人都有缺点
C.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
D.能够承认有缺点
【答案】C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自尊与知耻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所以正确答案选C
【考点】知耻与自尊
5.出现心理闭锁后,任其发展下去,会出现的危害有()
①是青春期正常心理反应②会影响与同学、朋友的正常相处和交往
③会使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④会形成有缺陷的人格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教材知识,闭锁心理的危害:出现闭锁心理,如果处理不当,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使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任其发展下去会形成有缺陷的人格。

所以答案选B。

①是青春期正常心理反应,说法本身是错误。

闭锁心理不是正确的心理反应。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正确认识闭锁心理的危害。

6.孟子云:“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这句话告诫我们()
①做人不可有耻辱感②不知羞耻,就永远不会有自尊③知耻就会失去自尊④不知耻是可耻的
A ①②
B 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这句话告诉做人要有耻辱感,没有耻辱感就没有自尊。

不知耻是可耻的①做人不可有耻辱感,观点显然不正确,③知耻就会失去自尊,这是混淆自尊的含义,所以答案是C
【考点】做一个自尊的人。

7.有的同学因成绩优秀而看不起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有的同学因自己长的矮而感到自卑。

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
①增强平等意识②平等的对待他人
③互相取长补短④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④
【答案】C
【解析】作为一个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

平等的人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

尊重他人,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他人,不因人们之间的差异而划分尊卑等级,显示不同的态度,这是一个正直的人应有的待人之道,也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故①增强平等意识②平等的对待他人③互相取长补短④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都符合题意。

【考点】克服自卑心理
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说明符合文明礼貌的要求,我们应做到
A.尊老爱幼B.关爱弱者
C.语言文明D.态度诚恳
【答案】C
【解析】我们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

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

“良言”体现的是语言文明,所以答案选C。

【考点】讲文明有礼貌的做法。

9.楠楠与张晶是一对好朋友。

楠楠与同学发生争执后,打算邀张晶一起去“教训教训”那个同学。

张晶知道这样做不对,于是她可以对楠楠说【】
A.“再想一想,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件事。


B.“这样做恐怕不好。

如果让老师知道了,我们都要受处分。


C.“打架?不行!这事我从来不干。


D.“我看你,就像得了狂犬症一样,整天冲冲撞撞,出事了就来找我,没门儿!”
【答案】ABC
【解析】楠楠与同学发生争执后,打算邀张晶一起去“教训教训”那个同学,这是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学会拒绝,但是要注意拒绝的方式和方法,D是不尊重朋友做法,故排除,答案选AB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正确对待朋友的要求。

10.“士可杀不可辱”说明的道理是
A.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B.自尊者必然要冒杀头的危险
C.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生命D.自尊的人永远都不会受侮辱
【答案】A
【解析】自尊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

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爱护自己,从身体、仪表到行为、心灵,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

所以题文体现了答案A。

BCD说法都是错误的。

【考点】正确认识自尊的含义。

11.2012年8月9日,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女子拳击51千克选手任灿灿,在与老对手英国的尼古拉·亚当斯进行的决赛中以7:16大比分失利,遗憾地与奥运会历史上的首枚女子拳击金牌擦肩而过。

颁奖仪式结束后,任灿灿在混合采访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奥运会的每场比赛都很重要,我很享受这些比赛。

奥运会是我人生的新起点,而不是终点,以后我会更加努力。

我会坚持自己的梦想,力争能够参加下届奥运会。

这场比赛虽然输给了气势很盛的东道主选手,但我任灿灿没有输掉自信。


(1)材料中体现了任灿灿的哪种品质?(1分)
(2)这种品质对任灿灿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
(3)我们如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这样的优秀品质?(4分)
【答案】(1)自信(1分)
(2)使任灿灿不断克服困难,迎接挑战,超越自我,创造奇迹,取得成功。

(2分)
(3)①看到自己的进步与长处。

发现长处是自信的基础。

②增强信心与实力。

相信自己行,才能大胆尝试,接受挑战。

(4分)
【解析】(1)属于教材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学生在掌握教材相关知识点的情况下容易作答。

围绕关键句“我任灿灿没有输掉自信”,本题则迎刃而解。

(2)本题的解答必须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即回答自信的影响。

自信是获得成功和快乐的重要因素;自信的人能靠自己的力量使看似不可能成为可能,使可能成为现实。

(3)如何培养自信。

可以从以下角度回答,找到自信的指点,正视不足,变弱为强等角度来回答问题。

【考点】本题考查自信的相关知识点
点评:本题以中国女子拳击51千克选手任灿灿的事迹入题,时代感强烈,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潜移默化中达到思想品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本题设问的角度较多,能充分考查学生对创新知识点的掌握适度,在教材基础上还有适当延伸,能够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是一道比较典型的试题。

12.{1}精读细读,归纳概括——用一句话概括《珍惜无价的自尊》这一课第14页第二自然段“有时……与人于己都不利”的主要内容。

2分
{2}联系实际,掌握知识——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一定有过令人难忘的维护自尊或被人尊重的事例,请试举一例。

2分
{3}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有人说,自尊和虚荣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运用到《珍惜无价的自尊》这课的哪些知识?6分
{4}课后盘点,反思总结——学习了《珍惜无价的自尊》这一课之后,请你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收获。

3分
【答案】(1)要正确对待别人的议论与批评。

(2)略。

(3)如:①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②自尊的人,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

③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

④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4)略。

【解析】(1)侧重考查教材基本知识,难度不大,学生在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不难作答。


必须对教材的内容非常熟悉。

(2)体现本题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不难作答。

注意不偏题。

(3)本题考查自尊和虚荣的区别。

自尊是对自己负责,追求的是踏实。

虚荣是为自己化妆,追
求的是表面的荣耀和光彩。

(4)对于学习教材的收获,我们通常可以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角度思考。

知识可以围绕本
科自尊的相关知识点谈论。

能力可以从与人交往的生活技巧谈起。

情感可以从内心的感受谈论。

【考点】本题考查自尊的认识与理解
点评:本题背景材料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生活气息浓郁,所设置的问题清晰明确,学生容易
把握,考查内容为教材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本题在审题答题过程中,能够真正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纠正自己的不恰当行为,从而达到思想品德的教育目标。

13.英国哲学家卡莱说:“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了羞耻心,我们就不会为所欲为
B.有了羞耻心,我们做错了事会感到惭愧
C.有了羞耻心,我们辜负了他人的期望会觉得内疚
D.有了羞耻心,我们就不会为自己的不正当行为而难为情
【答案】D
【解析】背景材料当中的羞耻心指的是知耻,知耻即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感到难为情,
因而知耻的人,会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而难为情,做错了事会感到惭愧,辜负了他人的期望会觉得
内疚,不会为所欲为,一个知羞的人,在生活中也一定是一个严于律己、文明优雅的人。

因而
ABC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D显然不能够正确理解羞耻心。

【考点】本题考查羞耻心的认识
点评:本题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整合了有关知耻的多个角度的内容,还对这一内容进行了适当的
拓展和延伸,有利于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理解,本题是一道比较有水
平的试题,能够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

14.温家宝总理说“有时信心比黄金还要贵重。

”这句话启示我们
A.自信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B.自信是伟人特有的心理品质
C.只要有自信就一定会成功
D.黄金并不重要
【答案】A
【解析】本题题干中强调了信心的重要性,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因而A选项符合题干的要求,是
正确答案。

B选项本身是错误的,自信并不是只有伟人才有的一种心理品质,因而应排除;C选
项过分强调了自信对于成功的作用,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因而也是错误的,应排除;D选项
是对材料的误读,因而应排除。

【考点】考查自信的重要性
点评:本题的背景材料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学生在审题中不难把握整体意思,在分析选项的过
程中需先排除本身说法明显有误的选项,进而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最终选出正确答案。

15.在任务、挑战、困难面前,一句“我能行”,会给自己莫大的力量。

“我能行”是()
①一种信念、一种力量,能鼓舞人们绕过困难,躲过挑战,等待成功
②自信的表现
③每个成功者都具有的品质
④深信自己一定能实现所追求目标的心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对于这类的题我们用筛选法来做,首先我们来看一下①一种信念、一种力量,能鼓舞人们绕过困难,躲过挑战,等待成功的说法是错误。

我们要战胜困难而不是绕过困难,成功的实现离不开艰苦奋斗,因此成功是等不来的。

所以①的说法是错误的,所以与它有关的选项被淘汰,就能选出正确答案了。

【考点】考查学生对自信的理解。

点评:自信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考试中出现的几率很高,例如:著名的心理学大师卡耐基经常提醒自己的一句箴言就是:“我想赢,我一定能赢,结果我又赢了。

”可见( ) A.有了自信,任何事情都可以办好 B.自信是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 C.自信就是不要别人的帮
助 D. 有自信就一定能成功
16.张先生怜悯卖铅笔的小贩,丢了10元钱在铅笔摊上转身就走,突觉不妥,返身取了10只铅笔,并说:“对不起!”
(1)张先生返身取铅笔的行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2)这种行为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表现?(3分)
【答案】 (1)要学会尊重他人。

(2分)
(2)尊重他人的人格;对人有礼貌;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善待他人的劳动;换位思考等。

(言之有理即可)(3分)
【解析】本题若想答好,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材料中张先生的行为是对小贩人格的尊重,只有审准这个意思,才能将两问全部答好。

如果第(1)小题答错,会直接导致第(2)小题偏离答题方向。

【考点】考查对尊重他人的深度理解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形式灵活。

17.“自尊心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原动力。

”这句话意思是说()
A.自尊的人赢得他人尊重
B.自尊促使人奋发进取,它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C.自尊的人讲荣辱、讲自爱
D.自尊的人最看重人格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自尊心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原动力,重点是说“原动力”,容易看出自尊心是巨大的精神动力,自尊的意义,①自尊的人积极向上。

自尊是促使人奋发进取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②自尊的人赢得他人的尊重。

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是自我尊重。

③自尊的人知荣辱,讲自爱。

自尊的人有强烈的荣辱感,能用正确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形象。

因此ACD与原材料无关,因此错误。

【考点】考查学生对自尊的理解。

点评:有时候在中考中出现这个知识点,可以出这样的价值判断:从前,小力经常在课
堂上闹笑话,引起同学们反感,后来他改掉了这种坏习惯,又重新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18.下列关于人的生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B.与别的生物相比较,人类的生命更加高贵,更具有智慧
C.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实现人生的价值要从小事做起
D.在肯定、尊重、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同样善待其他的生命
【答案】B
【解析】B.与别的生物相比较,人类的生命更加高贵,更具有智慧,它的错误在于人类是自然界
的一部分,是生命世界的一员,众多生命构成了一个共存共荣、息息相关的生命大系统。

所以他
和其他的生命是一样的。

【考点】考查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点评:在考查这一知识点是时,联系到了其他的知识点,是很不错的一道题。

19.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

生活中,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
A.相信自己B.表现自己
C.迎合他人D.尊重他人
【答案】D
【解析】一个人要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

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这就是受人尊重的奥秘。

有的人只知道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自己却不去尊重他人,这不仅是
十分错误的,而且最终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人们生活在一起需要相互尊重。

只有彼此尊重,社
会生活才能和谐,大家才能心情舒畅,从而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考点】本题考查尊重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得到他人尊重的前提,或赢得他人尊重的奥秘。

关键是对基础
知识的把握。

20.在感到羞耻的时候,我们正确的做法是 :
A.用报复的方法来挽回自尊
B.不停自我责备,希望远离他人
C.背负耻辱,从此一蹶不振
D.由知耻而记耻,由记耻而奋发
【答案】D
【解析】知耻,就是在内心建立起辨别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这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
重要条件。

学会做人,应从知耻开始。

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有羞
辱惭愧感;面对羞耻,正确的方法是由知耻而记耻,有记耻而奋发。

【考点】本题考查知耻而记耻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面对羞耻所采取的态度,必须切忌要以积极
向上的态度对待。

21.当你第一次自己上学,第一次考试得了100分,第一次帮助妈妈做饭,得到父母的夸奖时,
你从中感受到()
A.被他人尊重的喜悦B.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批评
C.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处D.独立生活的喜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尊重。

当我们受到表扬时,我们的自尊心得到尊重,内心得到满足,被他人尊
重而充满喜悦。

22.【学会尊重】:(6分)
著名作家萧伯纳在国外访问期间,曾遇到一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并和她在一起玩了
很长时间。

分手时,萧伯纳对小女孩说:“回家后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有名的萧
伯纳。

”小女孩望着萧伯纳,学着大人的口气说:“你回家后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耍的女孩是
××(小女孩的名字)。

”这使萧伯纳大吃一惊,立刻感到自己太傲慢了。

此后,他常常回忆这件事,并感慨地说:“一个人无论有多大成就,都要永远谦逊。

这就是那个小女孩给我的教训!”
(1)萧伯纳的教训是什么呢?(2分)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他人?(4分)
【答案】(1)在于把自己看得太高,忘记了尊重别人。

(2)正确的人生目标是人们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要自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2)①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②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

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解析】本题考查尊重他人。

一个人要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

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这就是受人尊重的奥秘。

2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这些歌词告诉我们 ( )
①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②要懂得尊重老师的劳动
③老师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崇高的
④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所以老师说的话都是真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尊敬老师的原因。

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为人类文化的积累和传播、继承和发扬发挥了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

所以我们要尊敬老师,但也要学会质疑,老师不可能说的话都是真理。

故选A。

24.“给力”一词,可以理解为对他人有帮助、有作用,给人面子。

在现实生活中,“给力”一词的走红,全因一个“给”字。

有给,才会有力。

“给”人自尊,自己也会赢得自尊。

下列说法符合题意的是A.自尊不需要尊重他人B.尊重他人,可以放下自尊
C.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D.自尊即尊重他人
【答案】C
【解析】一个人要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

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这就是受人尊重的奥秘。

25.小强的学习很好,但是和同学的关系不好。

他不是给别人起外号,就是对别人说风凉话。

这说明我们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就要()
A.多加赞美他人B.不断地夸耀自己C.学会尊重他人D.放弃自尊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会尊重他人。

给别人起外号,对别人说风凉话是侵犯他人人格,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故选C
2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名言反映了()
①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②一个人的高风亮节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③自尊的人不图虚荣,拒绝沾染不良习气
④为了维护自尊,可以舍弃许多东西,但不可丧失人格,做有损人格的事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自尊的认识。

题干告诉我们人要有自尊。

自尊就是自己肯定自己,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不做有损人格的事,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允许别人的歧视、侮辱自己。

故②错误。

27.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杠杆是:()
A.长处B.成绩C.实力D.自尊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支撑信心的力量。

自信即自己相信自己。

自信的人能靠自己的力量使看似不可
能成为可能,使可能成为现实。

靠的当然是实力。

28.材料一: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一个对日本人民刻骨铭心的时刻。

特大地震,超强
海啸,严重核泄漏,三大劫难接踵而至,日本列岛灾情惨烈,世所罕见。

开裂的地缝,咆哮的巨浪,扭曲的桥梁,核爆炸的阴云……这些曾出现在电影《2012》里的镜头竟如此真实地出现在日
本的国土上。

灾难的不期而至与人类对未知的忧虑竟如此地不谋而合。

我们无法抗拒灾难的发生,但需要从灾难的悸痛之中寻找启示,学会思考……
材料二:近年来,地震、旱灾、冰灾、水灾各种灾难一次又一次向人们敲响警钟,人类越来越意
识到:是该珍爱大自然、珍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时候了,是灾难教会了我们珍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二告诉我们生活的主旋律应该是什么?(3分)
(2)“各种灾难一次又一次向人们敲响警钟”,“我们无法抗拒灾难的发生,但需要从灾难的悸痛
之中寻找启示,学会思考”,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灾难中你得到的最大的启示?(7分)
【答案】(1)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呵护生命(3分)
(2)人类应当对大自然的报复进行反思,再也不能摧残地球了(2分);人类必须学会与大自然
和睦相处(2分);人类必须保护生命的家园---地球。

(3分)
【解析】本题考查尊重生命,保护地球的相关知识。

第一问围绕题干中“珍爱大自然、珍爱生活、
珍爱生命”思考第二问从灾难来临的原因角度思考。

29.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
①对他人的缺点错误绝口不提
②对人有礼貌
③尊重他人的劳动
④尊重他人的人格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

一个人要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

只有尊
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①中对他人的缺点错误绝口不提是对他人不负责的表现。

故不选。

30.自信者具有哪些心理品质()
①乐观进取②专注③注重行动④任性好斗⑤斤斤计较
A.①②③B.②④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自信的心理品质的认识。

乐观、进取、专注、注重行动是自信者的表现,故本题选A。

31.我国画坛一代宗师徐悲鸿,早年在巴黎高等美校学习,他的才气赢得绘画大师达仰的喜爱,
却也引起了一些人忌妒。

一位法国学生指着他说:“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

”徐悲鸿不
允许外国人侮辱自己的祖国和同胞,他严正怒斥并提出了挑战。

1924年徐悲鸿的作品在巴黎引起了轰动。

那位法国青年向徐悲鸿认错并赔礼。

这件事说明()
A.法国青年缺乏自尊自信
B.徐悲鸿先生善于扬长避短
C.徐悲鸿先生把个人的自尊自信上升为集体、国家和民族的自尊自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