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课后同步训练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1.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最近的20年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事件,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最全面的理解是( )
A.全球局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最和平指“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2.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C.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3.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地,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D.“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4.有观点认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
B.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
C.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D.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权力真空
5.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
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
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6.“冷战”结束后,美国学者先后提出了“历史终结论”“单极世界论”“文明冲突论”“多极混乱论”和“霸权和平论”等,中国和许多国家则坚持“国际格局多极论”理论。这些理论反映了( )
A.中西政治理念不同
B.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力量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
C.美国关心国际秩序的重建
D.美国独霸野心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诉求之间的矛盾
7.某历史博客的一个帖子在分析当今国际格局时绘制了一个示意图,如下图反映了当代世界“一超多强”的趋势,天平的一边如果是美国,那么另一边应是( )
A.日、中、俄、印
B.法、德、英、日
C.欧盟、日、俄、中
D.亚、非、拉美
8.下图分别是1988年和1990年美国《时代》周刊两期的封面,反映了当时美苏两国的关系。下列相关评论,恰当的是( )
A.“冲突加剧了”
B.“盟国时代来临了”
C.“冷战该结束了”
D.“美国人输了”
9.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曾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最能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
A.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B.与美欧进行经济军事抗衡
C.不愿意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10.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A.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格局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11.右图漫画反映伊朗新一轮的核危机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美国正酝酿对伊朗动武。美国热衷于到处指手画脚,粗暴干涉别国内政,反映的实质是( )
A.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单极世界
B.美国在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义务
C.恐怖主义就是从核武器开始的,遏止核扩散,有利于维护世界永久的和平
D.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时政评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两幅图反映了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什么特点?请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2)“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暂时出现了什么局面?试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3)当今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趋势有何影响?
1.答案:A 材料首先强调这是一个“最和平的时期”,表明全球局势总体缓和;但“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事件”“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说明世界仍不太平,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故选A。
2.答案:B 材料中达伦道夫认为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强调了20世纪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3.答案:D 美苏“冷战”结束有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故排除A。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故排除B。C项与史实不符。美苏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当两极格局结束后,由于没有新的力量均势制约美国,“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因此选D。
4.答案:A 从“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可知,反映出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世界格局,故A项正确
5.答案:C 苏联解体是在1991年12月25日,由题干中的时间“1992年9月”可以判断是苏联解体后的历史课。
6.答案:D 从美国学者的“单极世界论”可知美国独霸世界的野心,而“国际格局多极论”理论则反映出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诉求,故选择D项。
7.答案: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一超”指美国是超级大国,“多强”则是指欧、日、俄、中等国家。
8.答案:C 根据题干时间“1988年和1990年”和图中美苏领导人的交往分析,此时处于“冷战”的末期。A、B、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9.答案:A 日本认为经济上是5∶5∶3,他们要求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建立国际新秩序,也离不开5∶5∶3的合作,即日本要有发言权,这实质是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故A项正确
10.答案:D根据材料关键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多极化趋势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故D项正确。
11.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实质”两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两极格局终结后,利用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粗暴干涉别国内政,试图建立一个“单极世界”。故A正确。
12.答案: (1)紧张与动荡。原因:①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平衡,被“冷战”掩盖的民族或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暴露出来;②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恐怖主义活动频繁;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2)标志:苏联解体。局面:多极化趋势。
原因: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上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的多极化。
(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