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练习(必修二第五六七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物练习(第五、六、七章)
1.下列有关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种群中控制某性状的全部等位基因称为种群的基因库
C.具有生殖隔离的两个物种未必存在地理隔离
D.生物变异的有利性是相对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生物种群而是生物群落
C.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D.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3.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这是由于()
A.育种技术操作简单B.单倍体植物生长迅速
C.诱导出苗成功率高D.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4.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30%、60%和10%.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1:2:1:2:0 B.1:2:0 C.4:4:1 D.l:2:1
5.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B.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C.不同物种间的共同发展就是共同进化
D.通过多倍体育种可形成新物种,说明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6.下列各项中,属于单倍体的是()
A.玉米种子发育成的幼苗
B.蛙的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
C.单倍体育种形成的小麦抗病植株
D.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幼苗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一定会导致基因突变
B.单倍体育种常常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C.大肠杆菌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D.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任何生物DNA复制中,可用于诱变育种
8.某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番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自交后代中出现一株三体,基因型为AABbb.下面对该三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亲本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异常
B.发生了基因突变
C.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D.产生的花粉只有两种基因型
9.下列关于变异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便可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
B.人工诱导多倍体方法很多,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
C.诱变育种可以按人为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得优良的变异
D.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则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会发生改变
10.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AA、Aa和aa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20%、60%和20%。

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A基因和a基因之间的比例变化如下图,则各基因型个体在此坏境中竞争能力的大小关系最可能为()
A.AA<Aa=aa
B.AA=Aa>aa
C.AA=Aa<aa
D.AA<Aa<aa
11.图3是利用野生猕猴桃种子(aa, 2n=58)为材料培育无籽猕猴桃新品种(AAA)的过程,下
列叙述错误
..的是()
图3
A.③和⑥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来实现
B.若④是自交,则产生AAAA的概率为1/16
C.AA植株和AAAA植株是不同的物种
D.若⑤是杂交,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7
12.油菜籽的含油量随世代选择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选择育种对高含油量油菜籽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
B.淘汰部分表现型,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
C.定向诱导了控制高含油量基因的自由组合
D.改变了油菜籽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13.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若环境条件保持稳定,则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D.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14.遗传学检测两个人的体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发现,甲为AaB,乙为AABb。

对于甲缺少一个基因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数目变异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可能是男性15.下列关于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药细菌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B.不同物种的生物,基因种类可完全相同
C.发生在水稻根尖内的基因重组比发生在花药中的更容易传递给后代
D.生物多样性就是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16.右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精巢内的细胞,字母表示染色体上所携带的基因,下列推断错误
..的是
()
A.若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则该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B.若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则精巢内精细胞的基因型有2种
C.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D.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该生物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最多时为12条17.以下有关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普通二倍体西瓜培育出四倍体西瓜,再用普通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
B.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
C.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产生新的基因
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18.将二倍体西瓜的花芽进行离体培养成幼苗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其茎尖得到的西瓜植株。

下列
说法有错的是()
A. 理论上已是一个新物种
B. 体细胞中含有等位基因
C.所结的果实为四倍体 D. 细胞中都含四个染色体组
19.科研人员研究棉花细胞核中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连续基因,其分布状况如下图所示,图中I、Ⅱ为基因间的序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I中插入一个抗虫基因以提高植物的抗虫性,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图中碱基对替换发生在a区段属于基因突变,发生I区段不属于基因突变
C.a、b、c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可能同时得到执行
D.基因b和基因c的启动子分别在图中的I、Ⅱ所在的区段
20.普通栽培稻是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每株普通栽培稻都含有其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B.人工选择能够改变普通栽培稻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C.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遗传多样性会发生改变
D.普通野生稻受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都是不遗传的
21.如下图所示,将二倍体植株①和②杂交得到③,再将③作进一步处理。

对此分析错误
..的是
A.由⑤得到⑥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B.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若③的基因型是AaBbdd,则⑨的基因型可能是aBd
D.③至④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都有利于生产
2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发病机理如图所示。

“诱导分化疗法”联合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该病:维甲酸通过修饰PML—RARa使癌细胞重新分化“改邪归正”;三氧化二砷则可以引起这种癌蛋白的降解,使癌细胞发生部分分化导致死亡。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白血病的发生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
B.图中融合基因PML—RARa属于原癌基因
C.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该病的原理相同
D.三氧化二砷使癌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23.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分别生活着15个陆生龟种群,它们的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

研究发现,它们是由南美洲西海岸大陆龟进化而来的,都保留着南美洲西海岸大陆龟类的痕迹,但它们部分种群间杂交无法得到后代或杂交后代不育。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陆生龟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进化的结果是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B.陆生龟新物种的形成经历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C.陆生龟发生的变异决定了其进化的方向
D.同一岛屿上的不同物种之间不存在相互选择和影响
24.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华南沿海发现了两个牡蛎未定种,结合线粒体和基因组分析,命名其中一种为电白牡蛎,电白牡蛎无闭壳肌痕。

而分布在辽宁的长牡蛎,它的闭壳肌痕很大。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B. 电白牡蛎与长牡蛎由于存在地理隔离而存在生殖隔离
C. 两种牡蛎形态上的差异说明二者基因库不全相同
D. 电白牡蛎出现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25.二倍体西瓜幼苗(基因型Aa)经低温处理后得到四倍体西瓜。

下列有关此四倍体西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四倍体西瓜自交不能产生种子
B.将四倍体西瓜产生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不一定是纯合子
C.该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不能产生后代,存在着生殖隔离
D.该四倍体西瓜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26.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培育转基因抗虫棉,下图表示两个抗虫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的三种情况(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丙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
D.配子中可能含两个抗虫基因的有乙、丙
27.2011年古生物学的重大发现之一,是在西伯利亚发现了迄今最早的驯养狗化石,距今大约
有3.3万年历史。

该化石与现生格陵兰萨摩犬在形态大小上最为接近,而与狼在牙齿特征特别相近。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狗可能是人类通过驯养狼演变而来的
B.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C.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的改变
D.在进化过程中,某种生物的遗传信息和DNA双螺旋结构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2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
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
C.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29.下列有关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可使已分化的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
B.基因突变前后,基因间的位置关系也会发生改变
C.只要基因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改变
D.基因突变具有害多利少的特点,无法作为进化的原材料
30.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产生新的基因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31.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自然选择是对种群的有利基因进行选择,且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
B.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C.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D.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32.下列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描述是()
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B.种群间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
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
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
第II卷(非选择题)
33.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
然具有进化潜力.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以及上述资料回答问题:
(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的基本单位.
(3)突变和基因重组、和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4)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
A.0≤N≤100% B.0<N≤50% C.0≤N<50% D.N>50%
(5)如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
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
产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
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
②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
34.(9分)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

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A基因频率为。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 aa 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35.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玉米遗传学问题:
(1)某玉米品种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S、s和M、m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1所示。

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

①基因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1中的链。

若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
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

②某基因型为SsMm的植株自花传粉,后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变异类型属于,其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

(2)玉米的高杆易倒伏(H )对矮秆抗倒伏(h )为显性,抗病(R )对易感病(r )
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下图2表示利用品种甲 (HHRR )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I〜III )培育优良品种(hhRR )的过程。

①用方法I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为,这种植株由
于,须经诱导染色体加倍后才能用于生产实践。

图2所示的三种方法(I〜III)中,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III,其原因是。

②用方法Ⅱ培育优良品种时,先将基因型为HhRr的F1植株自交获得子代(F2 ),若将F2代的全部高秆抗病植株去除雄蕊,用F2代矮秆抗病植株的花粉随机授粉,则杂交所得子代中的纯合矮
秆抗病植株占。

40.(16分)图甲与图乙分别示培育三倍体西瓜的两种方法。

请回答。

(1)甲中的西瓜植株减数分裂形成花粉的过程中,着丝点分裂的时期是。

a包括原生质体分离及融合等过程,所用到的试剂有,融合过程依据的原理是。

(2)乙所涉及的变异原理是,四倍体西瓜植株群体(属于、不属于)不同于二倍体西瓜的新物种,理由是。

(3)假定二倍体西瓜显性红瓤与隐性黄瓤性状分别由R与r基因控制。

若二倍体西瓜幼苗的基因型为Rr,则乙中四倍体植株产生配子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获得的所有三倍体西瓜植株中 RRr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