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体主义_利他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接第112页)
中强调,思想进行中,矛盾并非阻止知识前进的力量,而是人类推理中积极的推动力量。
性上把它们清楚地表述出来,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13]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第26页.
[2][3][4][5][6][7][8][9][10][11][12]黑格尔.《小逻辑》,[M].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15、119、120、371、78、93、179、177、200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人民出版社,第13、14页.
麻相漫:(1982—)男,浙江温州人,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广西创造协会会员。
研究方向:文化哲学,西方哲学。
关于整体主义、利他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思考
廖芬(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重庆市400074)
摘要:该文首先阐述了整体主义、利他主义、集体主义的内涵,接着正确评价了整体主义,分析了集体主义、整体主义和利他主义之间的本质区别。
整体主义;利他主义;集体主义
关键词:
整体主义是贯穿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道德原则,利他主义则是曾被西方思想家倡导的一种道德倾向。
新时期的青年人之所以对集体主义号召的响应不如过去那么积极,甚至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排斥,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三者的混淆。
因此,在酝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关头,正确地认识三者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1.整体主义、利他主义、集体主义的内涵
所谓整体主义,就是指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坚持整体利益至上性、无视个人利益、在二者矛盾时强调牺牲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思想体系,其中封建整体主义最具代表性,主要内容有:封建统治集团的整体利益绝对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在国家社稷中是微不足道的;个人的利益只有被纳入整体利益之后才能存在。
具体就体现为“三纲五常”。
利他主义强调他人利益,颂扬为他人作出牺牲的精神,并以此作为善的标准。
19世纪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最初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来创造这个词的。
一般来说,利他主义往往从抽象的人性本能和人性来证明利他主义的合理性。
一方面,利他主义借助动物的利他行为,来证明人类在天性中也存在着这种利他动机。
另一方面,利他主义往往还利用人的本能需要是多方面的,即人既有自私的一面,也有利他的一面的这种观点来证明利他本能的存在。
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强调:第一,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人们行为的出发点;第二,以集体利益为基础,实行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第三,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还要节制和牺牲个人利益,保全集体利益。
2.正确评价整体主义
重整体轻自我是中国传统伦理的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使中国人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个人的价值只能依存于群体价值的实现而实现,几乎没有“自我”的空间和余地。
中国人的修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自我的修养践履是为了父母亲人、光宗耀祖。
从古至今,这一整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引导中国人重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社会利益,“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思想深入人心,形成了中华一体的凝聚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为国为民、伸张正义、舍生取义、天下为公的民族精神。
这种整体主义价值观念自古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发向上,坚持与外来压迫作斗争;这种整体主义价值观念使全球所有华人团结一致,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亲和力,真正实现了中华形神一体。
但是,封建整体主义的弊端也是不容回避的。
它忽视乃至扼杀了个人作为感性存在的合理的生命意志和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古人的个性和创造力。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两次失去与当今发达国家并行发展的机会。
一次是在明清时期;另一次是在战后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
这两次落伍的原因十分复杂,但与过分强调整体而压抑了自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无关系。
3.在比较中坚持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与封建整体主义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我们不妨对两者进行一番比较。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两者的本质区别:(1)产生的经济基础不同。
前者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后者产生的经济基础则是封建主义私有制。
(2)对“整体”涵义的理解不同。
前者所理解的“整体”是能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整体”即真实的集体,后者则把对“整体”的理解局限于能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小集团,把少数人的利益凌驾于大多数人的利益之上。
(3)对个人利益地位的认识不同。
前者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后者则忽视个人利益。
当然两者也有相同之处,例如两者都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都主张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都提倡在集体事业之中实现个人价值,都重视社会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
集体主义伦理在建国后之所以能迅速为我国亿万人民所接受,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有着适宜于集体主义生长的养料。
利他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根本区别:(1)利他主义是私有制社会统一的利益形式相互对立的产物;而集体主义则是消除这种利益对立形式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产物。
(2)利他主义从人的抽象本能出发来颂扬人的利他精神、牺牲精神;而集体主义则从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出发,从人的彻底解放、社会的彻底解放的高度出发,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利他精神和对集体作出牺牲的本质。
(3)利他主义在谈论人的利他精神时,往往包含着反个人的倾向,因而往往容易流于禁欲主义;而集体主义在讨论人的牺牲精神时,并不包含着反个人的倾向,而是在正确理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把个人的牺牲看成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
(4)利他主义包含的利他精神往往流于一句空话;而集体主义所强调的自我牺牲精神,是建立在道德自由基础之上的一种崇高的道德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把集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利他主义严格区分开来,对于我们准确地把握集体主义的涵义,正确地贯彻集体主义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必须严肃地把集体主义同利他主义区分开来,反复申明集体主义虽然包含着利他精神,但决不归结为利他主义,以捍卫集体主义原则的纯洁性。
参考文献:
[1]唐凯麟.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N).光明日报,2006-06-05 (9).
[2]唐能赋.经济伦理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第2页.
[3]高国希.中国经济制度选择的道德基础(J).道德与文明,1999,(6).
关于整体主义、利他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思考政治・哲学
《新西部》2007.22期-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