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栽培不同生育期土壤与培养基质酶活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育期双孢蘑菇基质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变 化 双孢蘑菇覆土后3个不同时期栽培料基质和土壤过氧 化氢酶活性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基质内过 氧化氢酶活性均小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基质内过氧 化氢酶活性随着栽培时间的延长,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降 低-回升”的趋势,与发菌期相比,出菇初期基质过氧化氢酶 活性降低51.1%;采收期基质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58.0%,各 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覆土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 随着发菌期、出菇初期及采收期呈现递增的趋势。与发菌期 相比,出菇期和采收期土壤的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别增加 25.3%、73.9%。
图 1 双孢蘑菇不同生育期采集样品照片 注:图中 I、II、III 分别代表采收期,出菇初期和发菌期,J 代表基质,T 代表土壤,下同。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引导项目(20200821);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610223049)。 作者简介:陈潇潇(1998—),女,在读硕士,从事微生物生物技术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21-04-0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48
1.3 酶活性的测定 土壤酶活性采用关松荫[15]方法,过 氧化氢酶采用KMnO4滴定法,转化酶、脲酶和磷酸酶采用 3,5-二硝基水杨酸、靛酚蓝比色法和磷酸苯二钠比色法。 双孢蘑菇基质的酶活性测定按土壤酶方法进行,同时设 有对照组,基质代替土壤进行测定相应原基质酶活性。 1.4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Excel软件和SPSS20.0软 件处理。
E" "G# (0.1N KMnO4 mL g-1)
3.00
2.50
2.00
1.50
1.00 a
b
0.50
c
a
b c
0.00
-J -J -J
-T -T -T
)
图 2 不同生育期双孢蘑菇的基质料和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
2.2 不同生育期双孢蘑菇的基质和土壤脲酶活性变化
双孢蘑菇覆土后3个不同时期栽培基质和土壤脲酶活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双孢蘑菇配方:粉碎玉米秸秆2t、干牛粪 1.5t、石膏2%、石灰2%、过磷酸钙复合肥1.5%、双孢蘑菇 品 种 为 AS2796,播 种 时 采 用 麦 粒 菌 ,覆 土 材 料 选 择 草 碳土。 1.2 试验设计 堆制原料,经连续发酵35d时堆肥腐熟, 腐熟料上菇床进行二次发酵,5d后进行播种。设不同时 间覆土,连续3次覆土,分别相差4d,层播双孢蘑菇麦粒种 播种量为7%,取样时3个处理分别处于采收期、出菇初期 和发菌期。取样时分别测定土壤和基质样品(见图1),取 样的处理3次重复,分别测定基质和土壤中参与物质代谢 的相关酶活性。
物质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是研究营养输送途径的重 要指示指标。王义祥等[14]研究发现,双孢蘑菇栽培时铺 料厚度对双孢蘑菇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淀粉酶 活性存在着显著差异,表明铺料厚度将影响双孢蘑菇的
碳物质的转化。据文献查阅,关于双孢蘑菇在不同生育 阶段针对碳、氮和磷代谢酶活性变化的研究还鲜有报道。 为此,本研究采用不同覆土时间,采集覆土后双孢蘑菇发 菌期、出菇初期、采收期的基质和土壤样品,测定其过氧 化氢酶、转化酶、脲酶及磷酸酶活性,初步了解双孢蘑菇 在不同时期基质和土壤中对不同物质的需求,为深入研 究高产优质生产双孢蘑菇提供科学依据。
摘 要:双孢蘑菇是一类草腐类食用菌,种植面积较为广泛。覆土对生产双孢蘑菇至关重要,但关于双孢蘑
菇覆土后土壤酶活性和基质酶活性的研究仍相对较少。该研究采集覆土后发菌期、出菇初期、采收期 3 个时
期的双孢蘑菇的基质和土样,检测土壤和基质的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双孢蘑
菇覆土后发菌期,土壤和基质的转化酶活性最高,磷酸酶活性最低,脲酶活性适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
双孢蘑菇是一种粪草腐生性食用菌,其子实体具有 较高的营养价值,具有很多活性成分,如多糖、麦角甾醇、 亚油酸、亚麻酸、酚类化合物芸香苷、没食子酸、咖啡酸 等[1],具有降血压、降低胆固醇、改善心脑血管与肾功能 以及增强免疫力的作用[2-5],是欧美地区主要种植的食用 菌种类[6]。在接种双孢蘑菇菌种,菌丝长满培养料后须 覆土才能形成子实体原基。因此,覆土对于双孢蘑菇栽 培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覆土材料[7]、覆土含水量[8]、覆 土搅拌时间[9]、覆土材料中细菌数量[7]、真菌多样性[10]、 覆土中菌丝量[11]及有益微生物数量[12]均与双孢蘑菇的 产量和品质相关。不同栽培料也影响着双孢蘑菇子实 体的营养成分[13],这些营养成分都与培养基质和覆土中 的营养有关。明确双孢蘑菇在不同生育期与物质相关 酶活性的大小规律,可以为指导双孢蘑菇高产优质生产 提供理论支持。
低,基质中过氧化氢酶活性适中;出菇初期,土壤和基质的转化酶活性最低,磷酸酶活性适中,土壤中脲酶活
性最高,过氧化氢酶适中,基质中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最低;采收期,土壤和基质中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
氢酶的活性最高,转化酶活性适中。Leabharlann 关键词:双孢蘑菇;酶活性;覆土
中图分类号 S646.1+1;S15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3-0047-03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1,27(13)
47
双孢蘑菇栽培不同生育期土壤与培养基质酶活性研究
陈潇潇 1 梁兆超 1 王丽艳 1 王洪波 2 荆瑞勇 1*
(1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2 呼伦贝尔盛坤泰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内蒙古阿荣旗 162750)
的变化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基质脲酶的活性在发菌
期和出菇初期无明显变化,而到采收期脲酶的活性显著
变大,与初期相比,脲酶活性增加46.6%;而覆土中脲酶活
性与基质中脲酶活性正好相反,发菌期和出菇初期土壤
脲酶活性增大,而采收期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降低,与发菌
期相比,土壤脲酶活性降低76.9%。
7G# (μg NH3 -N gh-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