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周测试题(3.18-3.24,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周测试题(3.18-3.24,无答案) 一、单选题
读某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 有关甲、乙、丙三地的堆积地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地常形成冲积扇
B. 甲地只有侵蚀作用,不会形成
堆积地貌
C. 乙地易形成河漫滩平原
D. 丙地易形成三角洲平原
2. 丙地比甲地更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理由是丙地()
①面积广阔,地低②靠海,可以发展江海联运③地形复杂多样,
可以发展多种产业④地势平坦开阔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3. 一般来说,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形成的功能区是( )
A. 住宅区
B. 工业区
C. 商业区
D. 文化区
如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空间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4. 若甲、乙、丙代表该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则其发展的顺序是()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丙甲乙
D. 丙乙甲
5. 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 城市用地规模逐渐缩小
B. 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
少
C. 市中心人口逐渐向外扩散
D. 城市人口总数不断减
少
xx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
下图为江西省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
读图,完成下题。
6. 该城市各地点房价最大差值(元/平方米)可能是()
A. 6000
B. 5000
C. 4000
D. 3000
7. 如果你的“房子是用来住的”,购房性价比最高的地点是
()
A. M点
B. E点
C. F点
D. P点
8. 下列关于城市等级、数目和服务范围之间关系表述正确的
是()
A.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B.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C.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D.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 图中所示哪个地区最有可能为商业中心
()
A. a
B. b
C. c
D. d
10. 影响c城镇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 矿产
B. 交通
C. 地形
D. 旅
游
11. a、b、c、d四地按商业网点经济效益的高低排序正确的是()
A. a›b›c›d
B. b›a›d›c
C. d›c›a›b
D. b›c›d›a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 影响现代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是()
A. 交通网的合理布局
B. 地形条件
C. 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D. 气候条件
下图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题.
13. 该地区地价变化主要反映了()
A. 市区地价较过去小幅下降
B. 交通通达度提高
C. 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
D. 城市规模缩小
14. 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
A. 矿区
B. 奶牛养殖基地
C. 商品粮基地
D. 高新技术开发区
15. 现在有些城市实行“公交优先”的规定,其目的是()
A. 扶持国有企业,突出“以公有制为主”
B. 想让公共汽车多挣点钱
C. 抑制私人出租车
D. 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读德国和日本不同等级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德国、日本的城市等级特点为()
①德国以中小城市为主②德国以大城市为主③日本以中小城市为主④日本以大城市为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7. 日本城市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是()
A. 日本自然条件较为均一
B. 政府注意分散
城市职能
C. 城市化发展动力不足
D. 海洋交通运输发
达
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平均增长率与
城市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表回答下列各
题。
18. 1985——xx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 先增后减
B. 先减后增
C. 不断增加
D. 逐渐减
少
19. 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 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 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 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 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读市内地租立体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0. 图中字母a、b、c、d分别代表不同地块的地租,它们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a、b、d、c
B. a、b、c、d
C. b、d、a、c
D. d、a、b、
c
21. 图例①②③④所代表的主要功能区排列正确的是()
A. 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外围商业区、工业区
B. 外围商业区、工业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
C. 中心商务区、外围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 外围商业区、住宅区、中心商务区、工业区
容积率是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建蔽率是指小区的地上建筑物的单层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四个楼盘的相关资料。
据此回答小题。
22. 表中四个楼盘土地利用强调最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3. 表中四个楼盘中楼层数最多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4. 下表反映南京市主城区地铁开通前后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的价格变
化情况。
表中数据给我们的启示是()
A. 江苏各市都应大力发展地铁
B. 地铁是南京地价提高的首要原因
C. 提高交通通达度有利于土地升值
D. 为抑制房价南京应严控地铁建
下图示意某市土地利用情况。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 图中①②③三种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 ①—居住用地②—商业用地③—工业用地
B. ①—商业用地②—居住用地③—工业用地
C. ①—工业用地②—居住用地③—商业用地
D. ①—居住用地②—工业用地③—商业用地
26.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可发展服装加工业
B. 乙地可建设大型批发市场
C. 丙地可建设大型商务区
D. 交通线路布局非常合理
下图为江苏省“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城市人口和总人
口变化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7. 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A. 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
B. 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重
C.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D. 非农产业产值所占比
重
28. 图示时期,江苏省()
A. 城市人口比总人口增长速度慢
B. 非城市人口总数逐步增加
C. xx城市人口比重超过70%
D. 十二五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29. 关于城市区位因素发展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目前,军事、宗教等因素对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在增强
B. 自有城市以来,科技和旅游一致是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
C. 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因素是影响城市区位的永久因素
D. 政治、交通的那个因素始终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
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0.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
A. 蒸发量增加
B. 地下径流量增加
C. 降水量增加
D. 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31. 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
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补充地下水③增加下渗量④解决城市洪灾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 ①②
B. ④⑤
C. ③④
D. ②③
下图为城市规模的成本效益曲线(y:费用或效益,x:城市人口规模),图中四条曲线的含义分别是MB: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效益的增加量,MC: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费用增加量,AB:城市人平均效益,AC:城市人平均
生活费用。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2. 下列说法与图中相符的是()
A. 城市生活费用随人口增加而增大
B. 城市单位成员效益随城市人口增加而上升
C. 城市成本随人口增加而上升
D. 城市效益或成本与人口数量密切相关
33. 对现有居民来说最合适和对决策者来说最合适(假如决策者仅考虑最大的城市总社会效益)的城市规模分别是()
A. P1、P2
B. P2、P3
C. P3、P4
D. Pl、P4
二、综合题
34.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城市用地中,一般________用地所占的面积为最大。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大型批发市场,最
佳选址是________地。
(3)近年来,该地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你认为该城区最可能往哪个方向扩展?并简要说明理由。
(4)现拟在甲地建立一大型钢铁工业厂,试从环境的角度评价这种布局的合理性。
35. 下图表示某市xx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推测,xx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编制人:赵艳萍审核人:李彦红
班级姓名小组
一、选择题
下图为楼层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示意图,据
此完成1~3题。
1.在O区常形成的城市地域功能区是()
A.工业区 B.住宅区 C.中心商务
区 D.高科技区
2.上题中功能区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交通便利 B.地租较高 C.人口密集 D.科技
发达
3.决定图中曲线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水平
B.地租高低
C.环境质量
D.发展历史
读下图,完成4、5题。
4. N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建()
A.客货物流区
B.高新技术区
C.旅游度假区
D.金融商业区
5.某跨国零售企业欲在该市投资建设一零售型大型超市,最合理的选择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近年来,九省通衢的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特大省会城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钢铁、汽车、电脑城、光谷、城市圈等名称关联着武汉。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8题。
6.武汉成为城市最基本的因素是()
A.市场 B.交通 C.能源 D.资源
7.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从十堰搬迁到武汉的原因是()
A.充分利用长江水运 B.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C.寻求更丰富的钢铁资源 D.中部崛起的需要
8.武汉电脑城打出的广告词是“北有中关村,南有广埠屯”,说明武汉和北京相同的是() A.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地域迅速扩展 B.城市环境优美,工业资源丰富
C.高等院校密集,科技力量雄厚 D.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9.大中城市比普通县城多出的职能机构一般是()
A.政府机关 B.医院 C.汽车站 D.高等院校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城市新规划方案确定天津城市性质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总体规划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主、副中心。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把滨海新区作为继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结合材料完成10、11题。
10.天津中心城区的主要功能应该是()
A.科技教育区、高新技术产业区 B.普通住宅区、传统工业区
C.金融贸易区、高级别墅区 D.行政文化区、商贸服务区
11.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地理位置优越②地形平坦,土地面积大③土地价格较高
④国家政策支持⑤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基础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B.地面径流汇集速
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D.汛期洪峰
流量加大
13.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14.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的唐人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知名度因素
D.种族宗教因素
15.下列关于各国建筑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欧洲大城市中心多是高层摩天大楼,而美国城市的中心及四周的建筑物高度相差不大
B.欧洲建筑更为传统,美国建筑更具现代风格
C.美国与中国建筑的共同点是都有围墙
D.近代产业革命后,欧洲人口和工业向城市大量集中,在大城市中心区也建起了高层建筑
下面是我国城市(单位:个)空间分布模式图。
读图回答1、2题。
16.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主要集中在( )
A.30°N40°N和105°E125°E的地区
B.30°N40°N和105°E120°E的地区
C.20°N40°N和110°E120°E的地区
D.20°N40°N和105°E125°E的地区
17.导致图中P处城市呈带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交通
B.土壤、矿产
C.地形、矿产
D.地形、交通
读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回答3、4题。
18. 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C.住宅区工业区旅游区
D.住宅区绿化区工业区
19. 关于该城市的规划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建中心商务区—交通便利
B.②处建大型仓库—地价较低
C.③处建绿化带—减少污染
D.④处建食品加工厂—靠近水源
读某城市内一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
完成5、6题。
20.根据客运量的时段统计,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
A.高级住宅区
B.电子工业
区
C.中心商务区
D.公园游览区
21.下列关于该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工厂企业集中
B.地租昂贵
C.环境污染严重
D.文化教育发达
安徽省将在统筹协调好省会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构筑以合肥为中心的“1+10”江淮城市群。
读江淮城市群城市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showpic.html -
blogid=5a18c50f0102e931&url=
/orignal/5a18c50fgde9971df8517
22.下列因素中,与“1+10”江淮城市群发展关系密
切的有( )
①地处东部平原南北交通要冲交通便利
②地形平坦广阔③气候温和湿润海洋性特征
显著④工业基础雄厚发展历史悠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3.下列关于该城市群等级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服务范围由大到小排序合肥-安庆-无为
B.服务职能由多到少排序合肥-滁州-长丰
C.小学校数量由多到少排序六安-巢湖-庐江
D.小汽车专卖店布局先后合肥-马鞍山-安庆
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图中“就业走廊”沿南北干道延伸。
读图完成9~10题。
24.图中“就业走廊”的区位优势是
A.人口居住密集 B.地价较低 C.交通便利 D.环境优美
25.关于该城市规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空间结构模式属于扇形模式
B.最适宜在东北方向设置中心商务区
C.东南方向居住就业功能匹配较好
D.高级住宅区最适宜布局在就业集中区内
读某城市规模变化示意图回答11、12题。
26.该图代表的城市所属的国家可能是( )
A.日本
B.美国
C.印度
D.英国
27.该图反映了该市( )
A.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B.许多人口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C.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读下表完成13-15题。
28.上表说明( )
A.1950-1980年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
B.1980-xx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
中国家城市化趋缓
C.1950-xx年,世界城市人口均超过农村人
口 D.1980-xx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
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29.上表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
B.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更明显
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30.不少城市由于人口和家庭小汽车猛增,导致交通拥堵。
下面关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做法最可行的是( ) A.在城市中心建环行道路,并大量建设停车场
B.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络并加强交通管理,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限制家庭小汽车的增长,设立无车日,倡导步行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车流量
D.将生活区和工业区布局在一起,减少上下班市民流动量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下图为某城市地形交通线路图,利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从图中交通网判断: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是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分)
(2)从城市工业区移动的趋势看,B地与C地比较,_________ 地更适于新建稍具规模的工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分)
(3)A地与D地的住宅区中,________地为高级住宅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地是低级住宅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分)
32.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0分)
材料一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如图,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市人口
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乙中的_________ 、_________ 、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 。
(4分)
(2)有关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2分)()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中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分)
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