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0份小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已知铱的一种原子是Ir,则191表示为()
A.质量数B.质子数C.中子数D.核外电子数2.当原子核外M电子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
A.2 B.8 C.16 D.18
3.原子通过得电子或失电子形成与Ar原子相同电子层结构的是()
A.Li B.Na C.O D.Cl
4.能形成简单阳离子的元素是()
A.S B.Na C.Cl D.Ne
5.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A.海水分解
B.温度升高,其他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C.升高温度,降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
D.利用阳光、风力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
6.存在氯离子的物质的是()
A.氯化氢气体B.氯气C.盐酸D.液态氯化氢7.做氯化氢喷泉实验后,烧瓶内的液体只占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一,其原因可能是()
A.HCl气体没有完全溶解
B.装置漏气,进入空气
C.集气时有空气混入
D.从胶头滴管挤入烧瓶的水太少
8.玻璃导管通有H2,点燃后插入盛氯气的集气瓶中,产生的现象是()
A.爆炸B.安静燃烧C.产生棕色的烟D.火焰立即熄灭9.某学生要提纯混有泥沙的食盐,他设计的主要操作有:溶解、过滤、蒸发.在这些操作中都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烧杯B.漏斗C.玻璃棒D.酒精灯
10.实验室中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时,不能直接得到的物质是()
A.氯化氢B.氢气C.氢氧化钠D.氯气
11.能表示质量数是37的阴离子是()
A.19个质子,18个中子,19个电子
B.18个质子,19个中子,18个电子
C.19个质子,18个中子,18个电子
D.17个质子,20个中子,18个电子
12.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不能采用的方法是()
A.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B.用湿润的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13.氯气与水反应时,其中水()
A.是氧化剂
B.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14.在足量NaI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及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出现的现象()
A.溶液不分层,溶液呈紫红色
B.溶液分两层,上层液体呈紫红色
C.溶液分两层,下层液体呈紫红色
D.溶液分两层,下层是无色液体
15.“足球烯”C60是一种外形类似足球状的分子,关于C60的说法错误的是()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C60是相对分子量为720
C.C60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D.C60硬度比金刚石小
16.化学键是一种相互作用,它存在于()
A.分子之间
B.物质中的原子之间
C.分子或原子团中相邻的原子之间
D.构成物质的所有微粒之间
17.离子键是()
A.原子间的强烈的静电作用
B.阴、阳离子间的强烈的吸引作用
C.阴、阳离子间的强烈的静电作用
D.阴、阳离子间的强烈的排斥作用
18.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
A.氯离子和钠离子 B.氯化钠分子
C.氯原子和钠原子D.金属钠和非金属氯
19.将HCl和NaCl分别溶于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l的离子键被破坏
B.NaCl的共价键被破坏
C.HCl和NaCl的化学键均遭破坏
D.HCl和NaCl的化学键均未遭破坏
20.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可溶于水B.具有较高的熔点
C.水溶液能导电D.熔融状态能导电
21.M元素的1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转移到Y元素的2个原子中去,形成离子化合物Z.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M形成+2价阳离子B.Y形成+2价阳离子
C.Z可表示为MY2D.Z的熔点较高
22.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有正负的主要原因是()
A.电子有得失
B.共用电子对有偏移
C.电子既有得失又有电子对偏移
D.有金属元素的存在
23.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CaCl2B.KOH C.H2O D.HF
24.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结合后成水合分子(水合离子)的过程是()
A.物理过程,吸收热量B.化学过程,吸收热量
C.物理过程,放出热量D.化学过程,放出热量
25.当一块冰融化成水,再转变为水蒸气时,一定()
A.先放出能量,再吸收能量B.先吸收能量,再放出能量
C.只放出能量D.只吸收能量
26.在水中放入高锰酸钾晶体后,可以清楚地看到,溶液中紫红色范围逐渐扩大,最后整个溶液都变成紫红色,原因是()
A.钾离子受到水分子的作用,克服了离子间的引力,逐渐向水中扩散
B.高锰酸根离子受到钾离子的作用,克服了离子间的斥力,逐渐向水中扩散C.高锰酸根离子受到水分子的作用,克服了离子间的引力,逐渐向水中扩散
D.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水被氧化
27.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物质是()
A.浓硫酸B.浓盐酸C.碳酸钠晶体D.氯化钠
28.有关结晶水合物KAl(SO4)212H2O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俗称石碱B.属于混合物C.属于溶液D.属于纯净物29.分析如图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确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A(g)+B(g)→C(g)+D(l)+Q
B.A(g)+B(g)→C(g)+D(l)﹣Q
C.C(g)+D(l)→A(g)+B(g)+Q
D.C(g)+D(l)具有的能量大于A(g)+B(g)具有的能量
30.关于燃料充分利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热能要充分利用
B.燃料充分燃烧时输入的空气量越多越好
C.固体燃料燃烧前要粉碎
D.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雾状喷出
31.检验某溶液含有氯离子的试剂合理的是()
A.AgNO3溶液B.KI淀粉试纸
C.稀HNO3和AgNO3溶液D.NaBr溶液和CCl4
32.原电池中正极发生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B.氧化反应C.还原反应D.置换反应33.在盛有硫酸铜饱和溶液的烧杯中,投入一块不规则的硫酸铜晶体,隔一段时间后,得到的结论是()
A.晶体部分溶解了
B.晶体形状和质量不变
C.晶体的质量增加了,形状也发生了改变
D.晶体的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了
34.所含分子数最少的物质是()
A.0.8molCO2 B.标准状况下11.2L氨气
C.3.6g水D.6.02×1023个水分子
35.氯元素在自然界有35Cl和37Cl两种同位素,在计算式34.969×75.77%+36.966×24.23%=35.453中()
A.75.77%表示35Cl的质量分数
B.24.23%表示35Cl的丰度
C.35.453表示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36.966表示37Cl的质量数
36.有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
B.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C.它们都是离子
D.它们都具有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结构
37.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下列变化曲线(其中a代表扩散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b代表水合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中符合实际的是()
A.B.
C.
D.
38.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B.离子化合物这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置换反应一定是金属单质与盐酸类之间的反应
D.在常温和101kPa,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39.如图装置可以用来发生、洗涤、干燥、收集(不考虑尾气处理)气体.该装
置可用于()
A.锌和盐酸生成氢气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氧气
C.碳酸钙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D.氯化钠和浓硫酸生成氯化氢40.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萃取剂用苯),涉及到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将海带灼烧成灰B.
过滤得含I﹣溶液
C.
放出碘的苯溶液D.
分离碘并回收苯
二、综合分析题.(共20分)
41.含氯的物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已知氯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1、0、+1、+3、+5、+7六种,其不同价态的物质间可以相互转化.回答下列问题.
(1)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氯离子的电子式.
(2)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起到漂白作用的物质是(写名称).漂粉精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写化学式).
(3)实验室制取氯化氢的化学方程式;
(4)工业上将含有氯气的尾气通过进行处理,在处理时发生的反应中氯气作为.
a.氧化剂b.还原剂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5)写出氯气的两种用途,.
42.氢气是一种十分熟悉的物质.在许多反应中既可以作为反应物,也可以作物生成物.
(1)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及数目.
H 2+CuO Cu+H2O.
(3)在铜锌原电池中,如图,在铜极附近看到的现象是;电子流向从.
(4)氢气作为燃料,有1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5)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某学校实验员为了提高制取氢的速度,在此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你认为合理吗?为什么?.
2016-2017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0份小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已知铱的一种原子是Ir,则191表示为()
A.质量数B.质子数C.中子数D.核外电子数【考点】核素.
【分析】原子符号中左上角数字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19177Ir的质子数为77,核外电子数为77,质量数为191,中子数=191﹣77=114,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的构成及原子中的数量关系,明确原子富含的含义即可解答,题目较简单.
2.当原子核外M电子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
A.2 B.8 C.16 D.18
【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分析】由于能级交错的原因,E n d>E(n+1)s.当ns和np充满时(共4个轨道,最多容纳8个电子),多余电子不是填入nd,而是首先形成新电子层,填入(n+1)s轨道中,据此判断最外层最多容纳电子数.
【解答】解:由于能级交错的原因,E n d>E(n+1)s,当ns和np充满时(共4个轨道,最多容纳8个电子),多余电子不是填入nd,而是首先形成新电子层,填入(n+1)s轨道中,因此当原子核外M电子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8个电子,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核外电子的运动和电子排布规律,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3.原子通过得电子或失电子形成与Ar原子相同电子层结构的是()
A.Li B.Na C.O D.Cl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分析】Ar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据此结合选项判断.
【解答】解:Ar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
A.Li核外有3个电子,失去1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A不选;
B.Na核外有11个电子,失去1个电子层,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B不选;
C.O核外有8个电子,得到2个电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C 不选;
D.Cl核外有17个电子,得到1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D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把握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4.能形成简单阳离子的元素是()
A.S B.Na C.Cl D.Ne
【考点】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分析】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金属的金属性越强,其失电子能力越强,则该元素越易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强,该元素越易得电子而易形成阴离子,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硫为非金属元素,最外层为6个电子,易得电子,形成S2﹣,故A错误;
B.Na为金属元素,最外层为1个电子,易失去电子,形成Na+,故B正确;C.氯为非金属元素,最外层为7个电子,易得电子,形成Cl﹣,故C错误;
D.Ne为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为8个电子,既难得电子,也难失去电子,故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得失电子难易程度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金属性、非金
属性强弱判断方法是解本题关键,会根据原子结构判断元素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5.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A.海水分解
B.温度升高,其他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C.升高温度,降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
D.利用阳光、风力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
【考点】蒸发和结晶、重结晶.
【分析】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利用海水晒盐,是利用了蒸发结晶的原理,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海水中约有3.5%的食盐,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海水晒盐海水不分解,所以D符合,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海水晒盐的原理,掌握常见的结晶(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题目较简单.
6.存在氯离子的物质的是()
A.氯化氢气体B.氯气C.盐酸D.液态氯化氢【考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分析】盐酸或盐酸盐可电离出氯离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不含氯离子,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HCl由分子构成,不含氯离子,故A不选;
B.氯气由分子构成,不含离子,故B不选;
C.盐酸中HCl发生电离,含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故C选;
D.液态氯化氢由分子构成,不含离子,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含氯物质的构成,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构成、物质的电离
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7.做氯化氢喷泉实验后,烧瓶内的液体只占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一,其原因可能是()
A.HCl气体没有完全溶解
B.装置漏气,进入空气
C.集气时有空气混入
D.从胶头滴管挤入烧瓶的水太少
【考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分析】HCl极易溶于水,全为HCl可充满烧瓶,若混有空气,水不能充满,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HCl极易溶于水,不可能没有溶解完全,故A不选;
B.装置漏气,不能形成喷泉实验,故B不选;
C.集气时有空气混入,空气中氧气、氮气不溶于水,则烧瓶内的液体只占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选;
D.胶头滴管挤入烧瓶的水,打破压强平衡,形成压强差,引发喷泉,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HCl的性质及喷泉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喷泉实验原理、实验操作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D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8.玻璃导管通有H2,点燃后插入盛氯气的集气瓶中,产生的现象是()
A.爆炸B.安静燃烧C.产生棕色的烟D.火焰立即熄灭【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将H2点燃后插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产
生苍白色的火焰,反应方程式为:H2+Cl22HCl,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将H2点燃后插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
产生苍白色的火焰,反应方程式为:H2+Cl22HCl,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氯气的化学性质,学生只要掌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就可以迅速解题了,比较容易.
9.某学生要提纯混有泥沙的食盐,他设计的主要操作有:溶解、过滤、蒸发.在这些操作中都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烧杯B.漏斗C.玻璃棒D.酒精灯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分析】溶解需要烧杯、玻璃棒;过滤需要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蒸发需要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提纯混有泥沙的食盐,主要操作有溶解、过滤、蒸发,均使用的仪器为玻璃棒,作用分别为搅拌、引流、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法及仪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0.实验室中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时,不能直接得到的物质是()
A.氯化氢B.氢气C.氢氧化钠D.氯气
【考点】电解原理.
【分析】实验室利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钠溶液,溶液中氢离子在阴极放电析出氢气,氢离子浓度减小,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生成氢氧化钠,氯离子在阳极放电析出氯气,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钠溶液,阳极电极反应为:2Cl﹣﹣2e﹣=Cl2↑;阴
极电极反应为:2H++2e﹣=H2↑,水的电离平衡正向进行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电
解总反应为2NaCl+2H2O2NaOH+Cl2↑+H2↑,所以电解过程中生成氯气、氢气、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反应需要光照或加热才能反应生成HCl,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电解原理,为高频考点,把握电解原理、离子放电顺序、电极反应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室中用惰性电极电解食盐水,题目难度不大.
11.能表示质量数是37的阴离子是()
A.19个质子,18个中子,19个电子
B.18个质子,19个中子,18个电子
C.19个质子,18个中子,18个电子
D.17个质子,20个中子,18个电子
【考点】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
【分析】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阴离子的电子数=质子数+离子的电荷数,据此分析.
【解答】解:A.19个质子,18个中子,19个电子,则质量数=19+18=37,质子数=电子数,该微粒为原子,故A错误;
B.18个质子,19个中子,18个电子,则质量数=18+19=37,质子数=电子数,该微粒为原子,故B错误;
C.19个质子,18个中子,18个电子,则质量数=19+18=37,质子数比电子数多一个,该微粒为阳离子,故C错误;
D.17个质子,20个中子,18个电子,则质量数=17+20=37,质子数比电子数少一个,该微粒为阴离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把握阴离子中核外电子数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2.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不能采用的方法是()
A.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B.用湿润的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分析】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氯气可氧化KI生成碘,淀粉遇碘变蓝,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HCl不具有漂白性,则含氯气时,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最终为白色,可检验,故A不选;
B.HCl不具有漂白性,则含氯气时,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可检验,故B不选;
C.无论是否含氯气,均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检验,故C选;
D.若含氯气,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可检验,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和检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和现象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3.氯气与水反应时,其中水()
A.是氧化剂
B.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氯气和水反应为Cl2+H2O=HCl+HClO,反应中只有Cl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氯气和水反应为Cl2+H2O=HCl+HClO,在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0
价分别变化为+1、﹣1价,而O、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则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氯气和水的反应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元素化合价的变化,难度不大.
14.在足量NaI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及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出现的现象()
A.溶液不分层,溶液呈紫红色
B.溶液分两层,上层液体呈紫红色
C.溶液分两层,下层液体呈紫红色
D.溶液分两层,下层是无色液体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分析】加入氯水,置换出碘,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且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加入氯水,置换出碘,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且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溶液分层,下层为紫红色,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氯水的性质以及萃取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碘和四氯化碳的性质,把握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15.“足球烯”C60是一种外形类似足球状的分子,关于C60的说法错误的是()
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C60是相对分子量为720
C.C60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D.C60硬度比金刚石小
【考点】同素异形体.
【分析】由信息可知新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的结构,分子式为C60,则该物质为单质,只含共价键,形成的为分子晶体,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C60是一种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不是新型的化合物,故A错误;
B.C60是相对分子量=6×12=720,故B正确;
C.C60和金刚石是同种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D.C60是分子晶体,金刚石为原子晶体,硬度比金刚石小,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以信息形式考查化学键和物质类别,把握C60是一种外形类似足球状的分子为解答的关键,侧重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6.化学键是一种相互作用,它存在于()
A.分子之间
B.物质中的原子之间
C.分子或原子团中相邻的原子之间
D.构成物质的所有微粒之间
【考点】化学键.
【分析】化学键存在于相邻的原子之间,不存在于分子之间,也能存在于分子与离子之间的配位键,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化学键不存在分子间,故A错误;
B、构成物质的相邻原子之间,故B错误;
C、分子或原子团中相邻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称为化学键,故C正确;
D、构成物质的相邻微粒之间的作用力,而不是所有微粒,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键的概念,难度不大,明确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才是化学键,不相邻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不是化学键.
17.离子键是()
A.原子间的强烈的静电作用
B.阴、阳离子间的强烈的吸引作用
C.阴、阳离子间的强烈的静电作用
D.阴、阳离子间的强烈的排斥作用
【考点】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分析】离子键是相邻的阴阳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不仅包含吸引力还包含排斥力,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故A错误;
B、不仅包含吸引力还包含排斥力,故B错误;
C、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故C正确;
D、不仅包含排斥力还包含吸引力,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键的概念,根据定义来分析解答即可,注意化学键必须是相邻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18.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
A.氯离子和钠离子 B.氯化钠分子
C.氯原子和钠原子D.金属钠和非金属氯
【考点】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分析】氯化钠是离子晶体,构成微粒是阴、阳离子,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氯化钠是离子晶体,构成微粒是阴、阳离子,即构成微粒为钠离子和氯离子,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将HCl和NaCl分别溶于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l的离子键被破坏
B.NaCl的共价键被破坏
C.HCl和NaCl的化学键均遭破坏
D.HCl和NaCl的化学键均未遭破坏
【考点】化学键.
【分析】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HCl分子中H﹣Cl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NaCl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HCl、NaCl溶于水时发生电离导致化学键都被破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HCl分子中H﹣Cl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NaCl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HCl、NaCl溶于水时发生电离导致化学键都被破坏,
A.HCl中共价键被破坏生成氢离子和氯离子,故A错误;
B.NaCl中离子键被破坏生成钠离子和氯离子,故B错误;
C.HCl和NaCl都是强电解质,溶于水时化学键都被破坏生成阴阳离子,故C正确;
D.根据C知,HCl和NaCl中化学键都被破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键,为高频考点,明确物质构成微粒及微粒之间作用力、化学键概念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离子键和共价键区别,题目难度不大.
20.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可溶于水B.具有较高的熔点
C.水溶液能导电D.熔融状态能导电
【考点】离子键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