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及治理设计分析与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及治理设计分析与应

摘要:在各类地质灾害中,滑坡最为常见,滑坡主要是由于斜坡受到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或地震作用而引起的坡体滑移现象。

当坡脚位置处有居民居住时,滑坡灾害会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对滑坡灾害进行勘查,并选择合理可行的治理方案尤为必要。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勘查;治理设计
引言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促使社会的各方面逐渐被开发,开采矿山以及开发山区交通等活动呈现出频繁趋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引发土质滑坡的产生。

岩石结构的变化,促使土质结构快速松散并向下滑动,在重力作用下携带大量的泥沙等冲击周围房屋以及民众,造成较大的危害。

基于这样的现象,则需要及时强化防治土质滑坡的出现,降低滑坡风险。

1滑坡泥石流的概述
滑坡主要指的是在斜坡或特定场景下的岩石体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沿着软弱带出现了一定的活动,在出现滑坡泥石流问题后,会对周边地区的环境、生态和资源造成巨大的破坏。

由于所处环境较为特殊,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区大多为山区地带,之所以会出现该类灾害,主要是因为经过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对地质结构产生了影响,如果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就会使得土质变得更为疏松,再经过雨水的冲刷后,泥水会随着碎石一起滑落,在特定场景下形成滑坡泥石流。

结合滑坡泥石流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其分为碎石土滑坡、基岩滑坡、黏性土滑坡和黄土滑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区的地质结构和土壤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别。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如果按照规模进行分类,可以细分为巨型滑坡、特大型滑坡、大型滑坡、中型滑坡和小型
滑坡等;如果按照泥石流的种类进行划分,可以细分为标准型、山坡型和河谷型三种类型。

2滑坡勘察
2.1勘察内容
要想预防滑坡灾害就需要提前对各个滑坡进行勘察,找出存在滑坡灾害风险的滑坡,之后再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防护。

在进行滑坡勘察的时候,其主要是需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对滑坡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并且通过测绘、钻探、水文观测等等勘探的方法来获得滑坡情况的全部数据。

比如通过测绘调查滑坡的实际规模、通过地质钻探调查滑坡的空间分布情况、通过水观察了解滑坡的水文地质情况等等。

再通过先进设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来将滑坡进行分类。

确定滑坡类型之后,还需要对滑坡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

再通过其他数据综合分析,推测出滑坡一旦发生灾害会造成的危害程度。

通常勘察工作都需要多次分析和验证,确保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钻探法和物探法
钻探法是勘察滑坡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主要被使用在中型滑坡。

通过钻探技术,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滑坡的具体规模以及其实际的范围,还能够通过钻探得知滑坡中岩土体的构成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采样的方式进行岩土体的研究。

利用物理实验来对岩土体中的水层分布情况进行探究,并且了解水自控的来历和分布情况。

进而研究出其对岩土层的影响,确定岩土体是否有滑坡灾害的风险。

而物探法主要是使用雷达、声波、地质勘探等方法来进行地质情况。

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到岩土层的各个层次分布的情况,以及各个层之间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而分析出滑坡的地质特点以及各各地层的分布情况,以此来为后续的防范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防治土质滑坡的有效对策
3.1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
因土质滑坡所引发的地质灾害一旦发生之后的危害程度相对较大,不仅仅会
危害到周围的建筑结构等财产安全,同时也会影响到周围民众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防治土质滑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障民众的基础生
命安全为前提,才能够形成有效的治理工作。

这需要当地多发土质滑坡地点由地
质监察局设立土质滑坡等灾害监测站,应用到先进的观测仪以及测量仪器等,结
合土质滑坡预警技术,全方位24h监控易发生滑坡的山体等结构位置。

在检测室
中应用到数据采集技术,通过全面勘查当地的水文环境变化、地质结构以及地理
状况等众多数据信息,获取相应的数据后,在专业地质监察人员的计算与分析之后,科学评估潜在的山体滑坡威胁,一旦发生超出安全范围值的参数变化时,则
需要及时的疏散周边群众,并加以治理。

与此同时,在防治土质滑坡的过程中,
也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一般情况下的土质滑坡等地质灾害表现为突然发生,则需要有关政府部门联合地质监察局,建立应急救援预案。

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
间当中能够快速组建专家小组,对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在短时间内是
否会发生二次土质滑坡灾害问题。

能够帮助附近居民及时转移到安全阵地,保障
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预警土质滑坡也需要设定时间段,根据数据采集计算
的结果,为土质滑坡制定预警期,处于预警期内,需要增加定期观测频率,并向
周围群众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促使群众自身首先能够强化防范意识,并有效降低
灾害损害。

3.2抗滑桩施工
抗滑桩结构的施工主要是针对于人为破坏当前土体结构之后所引发的滑坡治
理工作中常见应用到的治理措施。

抗滑桩其实质上是应用桩体,穿过易发生滑坡
的土体结构,深入到滑床当中,能够稳固边坡并支挡滑体,一般情况下多应用在
浅层或是中层的滑坡治理中。

应用抗滑桩技术,则主要是通过抗滑桩嵌入到滑坡
体的滑动面中,从而以良好的摩擦力强化土体的结构稳定性。

即使在发生土质滑
坡后,也能够促使砂土或是土体结构在下滑过程中受到抗滑桩的阻挡,在这样的
阻力作用下降低滑行距离,促使抗滑桩结构其前端的滑体结构均能够处于相对较
为稳定的状态当中。

基于实际而言,抗滑桩的选择多种多样,根据滑体的防水、
结构厚度以及面积大小等,需要形成差异性的抗滑桩选择,一般则可以应用到木桩、钢桩、混凝土桩等,也可以结合钢筋以及混凝土结构形成更为稳固的抗滑桩
等。

结合实践应用中的抗滑桩技术表明,在土质滑坡的区域范围设置抗滑桩,能
够有效防治地质灾害,并降低土质滑坡所产生的危害。

3.3推进专业人才培养
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有助于为灾害防治工作的推进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结合
我国滑坡泥石流的防治工作来看,综合性人才较为匮乏,相关技术人员深受传统
灾害防治观念的影响,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能力较为薄弱,无法紧跟时代和行
业的发展脚步,因此推进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很有必要。

针对专业性人才的培养,
首先,发挥经验丰富灾害防治人员的榜样作用,积极指导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和
学习工作;其次,通过人才交流会和技术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推进人才培养工作;
第三,结合当地灾害防治工作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基于
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部门要将人才培养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在日常的管理过
程中有效落实相关的人才培养政策。

结束语
综上所述,滑坡地质灾害具有诱因多、危害强、多发性等特征。

在防治实践中,相关人员不仅要从地质基础、自然扰动、人为扰动等角度入手,对滑坡灾害
的发生概率进行明确,还需要对目标区域的灾害承受力实施评估。

在此基础上,
再有次序、有方法地开展护坡工作,以实现滑坡危害的最大化控制。

参考文献
[1]吉日伍呷,田宏岭,刘雅琴.喜德县“6.4”山火泥石流灾害特征与防治
建议[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7):6880-6887.
[2]李丽丽,廖留峰,陈百炼,等.遵义地区降水型滑坡和泥石流前兆强信号
研究[J].贵州气象,2020,044(006):18-24.
[3]魏正发,曹小岩,张俊才,应忠敏,严慧珺,魏赛拉加.青海省滑坡崩塌
泥石流灾害时空分布特征[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32(06):134-1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