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院校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的优势及问题-文化论文-社会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航海院校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的优势及问题-文化论文-社会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广州航海文化论文独家整理6篇之第五篇:中国航海院校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的优势及问题
摘要:对中国航海院校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增强自觉性;二是加强航海文化基础理论研究;三是坚持继承和学习相结合;四是坚持航海文化和企业文化相结合;五是丰富完善内容,扩大传播领域;六是积极进行思想教育。

关键词:航海院校;航海文化;航海人才;航海教育;
在进入21世纪航海新时代的形势下,中国航海院校应当深化航海教育改革,把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提高航海院校学生的航海文化素养作为学校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主动构建航海院校航海
文化软实力,努力培养更多既熟练掌握航海专业技能又具备良好航海文化素养的高素质航海人才。

一、中国航海院校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的主要优势及问题
中国航海院校有着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的显著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正视和认真解决的问题。

(一)主要优势
航海文化与航海院校的历史是有密切联系的。

一般来说,历史久远的航海院校其航海文化底蕴较为丰厚,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越具有优势。

通过研究,笔者发现,中国航海院校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的主要优势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地理优势
中国航海院校多濒海临江而建,占据自然之利。

中国知名航海院校如大连海事大学濒临黄海和渤海、武汉理工大学临近长江、上海海事大学靠近黄海和东海、集美大学紧挨东海。

航海院校濒海临江而建,便于充分利用海洋,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师生们领略海洋的奋进、创新的精神,并以此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动力。

2. 学科优势
中国航海院校多注重把航海专业作为主导专业、品牌专业,在这一学科领域有精深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如有的航海院校通过不断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航海专业,在某一领域已居于世界同类院校的前列,有的航海院校编制出版了新的航海教材,以反映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其中《中国航海史基础文献汇编》的出版发行,正是航海院校学科优势的一大彰显,标志着中国航海文化研究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3. 人才优势
中国航海院校的师资力量十分强大,多以研究航海领域的资深教授为团队。

资深教授具有教学和科研的丰富经验,能够在其研究领域创造出新的更具有价值的成果,通过不断发挥团队成员的才能和团队的凝聚力,积极参与国际航海人才交流活动,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航海人才。

如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的大连海事大学,集中了一批专业理论深厚、科研能力较强的知名专家、教授,十分注重对外交往和校际交流,使大连海事大学师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各学科前沿理论,进一步拓展了视野,活跃了学术气氛,为中国航海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航海人才[1].
4. 政策优势
航海院校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不仅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而且是航海院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需要。

航海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航海教育实践,国家对航海教育极为重视,制定并颁布
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如《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3号)中明确指出:弘扬航海文化,传承航海文明。

加强航海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支持航海院校建设一批航海文化教育基地;定期组织航海院校夏令营、实习船出访、航海和海洋文化主题报告会以及航海知识与技能大赛等活动。

航海院校应利用世界海事日、国际海员日和中国航海日活动等契机,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航海文化宣传活动,弘扬中华优秀航海文化。

[2]这为航海院校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提供了必要的和重要的政策支持。

(二)主要问题
虽然,中国一些航海院校在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整体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一些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关研究表明,目前中国航海历史文化教育和研究普遍缺乏,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一些航海强国,甚至落后于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西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这种状况的形成,在于长期以来中国绝大多数海事院校对航海历史文化教育的认知及重视不足。

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1. 航海院校对航海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航海文化不仅是航海院校精神的体现,而且是促进航海院校自身发展和国家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

但是,中国的航海院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对航海文化还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还没有真正将航海文化作为学校发展的一项大战略,更对其缺乏长远规划。

2. 航海院校对航海文化的理论研究不充分
目前,中国航海院校对航海文化的研究明显不足。

航海文化理论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数量少,还存在对航海文化的内涵界定模糊,对其特征把握不明确等问题[3].需要指出的是,航海文化不等同于校园文化、海洋文化或航海企业文化,其本身具有特殊的战略价值。

理论研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航海文化的文献资料的缺乏,这不利于航海文化相关工作的开展。

3. 航海院校对航海文化的内容思考不全面和传播不足
航海院校对航海文化理解不充分,缺乏深刻性,对其内容把握不全面,缺乏整体性,学校相关部门对航海文化宣传力度不够,航海文化传播不足,航海文化活动开展较少,尽管中国航海日给人们营造了航海文化氛围,但是师生参与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航海文化存在着被边缘化和被遗失的危机。

二、关于中国航海院校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的主要建议
相关资料显示,随着中国航海事业的迅速扩展,中国航海的文化性缺陷正在逐渐显露,急需航海领域和文化领域的研究者对航海文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结合中国航海事业发展实际,针对中国航海院校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增强航海院校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的自觉性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和巨大地进步,中国航海院校得到快速的发展。

一些航海院校经过不断发展和历史积淀,已经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形成了院校精神,比如,大连海事大学的坚定、严谨、勤奋、开拓的精神。

将这些大学精神与航海院校发展实际相结合,增强航海院校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的自觉性。

2.加强航海文化基础理论研究
航海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深厚的理论作基础,尤其是先进而富有特色的航海文化更是深厚理论基础的科学体现。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成立专门的航海文化研究所,整合各种资源,扩大航海文化理论研究的队伍建设。

航海院校要加强航海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为航海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根基,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航海文化理论对社会实践的巨大作用。

如,大连海事大学航运发展研究院的成立为中国的航海文化研究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培养了一批航海文化研究人才。

3.坚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学习国外先进航海文化相结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存在的标志,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提供了精神支柱和发展基础。

国外的先进航海文化也为中国航海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巨大勇气去学习航海强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先进航海文化。

4.坚持航海院校的航海文化建设与航海企业的文化建设相结合
航海企业文化具有极大的实践性,是航海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实践和精神体现。

加强校企间文化交流,有助于航海院校从航海企业文化建设中借鉴经验,为航海文化建设开拓新的思路,使之更切合航海院校自身发展实际。

5.丰富和完善航海文化内容以及扩大航海文化的传播范围和
航海院校在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过程中,要整体规划、系统把握,不断丰富和完善其内容和蕴涵,并且不断扩大其传播范围和领域,把航海文化建设成为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盛大活动,作为一种崇高的使命去践行。

可以按照航海院校类型的区别采取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路径,如要考虑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的层次差异性。

航海院校还应充分发挥其校训和大学精神的独特魅力,引领航海院校学生对航海文化的认知与传承。

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充分发挥中国航海日的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功能,积极构建航海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运行机制。

同时,中国航海博物馆作为中国航海文化的重要学科阵地、文化交流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要不断发挥其在推动航海院校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6.积极进行关于航海文化的思想教育
航海院校可以有效利用思想教育这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将航海文化寓于思想理论课教育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航海文化的魅力,增强其热爱航海文化的情感,激励其
树立为祖国航海事业奋斗终生的壮志情怀。

航海院校要建立一支高素质航海文化宣传队伍,对学生开展针对性实效性的关于航海文化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树立牢固的理想信念,不断为航海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勤奋读书,做到知行统一,为以后报效祖国,展示中国航海文化的巨大魅力和中国航海人才的良好风貌而奋斗。

三、结语
现代航海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航海文化;航海院校的发展,离不开航海文化;航海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航海文化。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航海院校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航海文化素养深厚的航海人才,必将有助于增强中国航海院校航海文化底蕴,促进航海教育改革和发展,必将为中国的航海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地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福胜。

航海院校航海文化建设探析[C]//编委会。

2010年
交通运输类院校研究生学术论坛暨科技创新论文集。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0:484-487.[1]孙福胜。

航海院校航海文化建设探析[C]//编委会。

2010年交通运输类院校研究生学术论坛暨科技创新论文集。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0:484-487.
[2] 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EB/OL].[2012-03-20]/zizhan/siju/kejisi2010/jiao yupeixun/tongzhigonggao/201203/t20120320_1213793.html.[2] 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EB/OL].[2012-03-20]/zizhan/siju/kejisi2010/jiao yupeixun/tongzhigonggao/201203/t20120320_1213793.html.
[3]孙福胜。

航海文化建设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0, (28):245.[3]孙福胜。

航海文化建设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0, (28):2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