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经济增长
第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科学发展方式
![第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科学发展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e3d444e6f18583d0486459de.png)
?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34000亿元,增 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 146183 亿元,增
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 120487亿元,增
长9.5%。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三十一分。
材料:我国人均 GDP突破3000美元
根据 2008 年人民币对美元6.948的平
均汇率, 2008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超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三十一分。
(1)按照经济增长的效率高低来分,有粗放
型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2)按照经济增长的目标或结果所采取的实 现方式不同,可分为数量型和质量型经济
增长方式。
(3)按照经济增长的均衡状况来分,有速度
型和结构型经济增长方式。
? 由于后两种划分也可以分别归于前一种, 所以,我国理论界大体上按粗放型和集约 型来划分经济增长方式。
力平价角度出发 ,预计中国将在 2017年超过
美国。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三十一分。
第一节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联系
与区别
2、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 ? 马克思的国民经济增长理论,主要体现在
他的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理论中。
? 马克思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运用劳动二重
性的基本观点,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三十一分。
2、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 所谓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实践的当事
人,包括国家和地区政府各级领导干部推
进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途径。 ? 其中不仅包含推进经济增长的方式,而且
包括推进结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 城乡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调整、改进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改善收入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三十一分。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78db90876c66137ee061980.png)
自然增长率
Gn
s0 vr
Gn :是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达到的最 大增长率,即充分就业时的经济增长率; s0: 是最适宜的储蓄率; vr: 是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
2、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条件
哈罗德认为:在长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
增长率,即:Gt﹦Gw﹦Gn
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提高
Y Y a N N b K K A A
Y Y
a
N N
b
K K
余值
索洛余值
索洛剩余(余值)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伯特· 索洛(Robert Solow)(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提出, 技术进步的经验估算。 不是源于生产要素投入变化的生产率的变化。
根据以上假定,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人均形式:
y = f (k)
y
f (k)
0
k
人均产量取决 于人均资本量,人 均资本量的增加会 使人均产量增加, 但是,由于报酬递 减规律,人均产出 量会以递减的速度 增长。
二、基本模型
资本存量的改变主要是投资和折旧两方面的力量引起. (1)、投资。一个经济按劳动人数平均的投资量,是每 个劳动力产出的一个比例。 i=sy
vr: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即一个国家的厂商希 望保持的资本-产量比。
(3)自然增长率Gn:指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
术进步所允许达到的最大可能的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是一国在考虑到长期自然因素增长情况下所能达 到的最大可能性增长率。从长期看,每年的人口会增加,劳 动力也会增加,技术的进步使劳动生产率也会获得提高,这 两个因素增加的总和所决定的增长率就是自然增长率。
现实中这三种增长率往往不一致,因为这
宏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3574de4a336c1eb91a375d0a.png)
11.2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实际上是凯恩斯理论的长期化,研究保持充 分就业条件下,储蓄、投资的增长与总产出均衡增长的关系。 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的假定: (1)全部产品分成消费品和投资品。 (2)规模报酬不变。 (3)劳动与资本要素不能互相替代。资本-产出比率、劳动-产量 比率、资本-劳动比率在增长过程中保持不变。 基本变量与变量之间关系:基本变量是储蓄率s、资本-产出比率v 和经济增长率G。 G = s/v 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中有三种经济增长率。Gw指均衡的或有保证 的增长率, Gw是由意愿的储蓄率sd和厂商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vr 决定的。 Gw = sd/vr
如果Gn > Gw,表示意愿的储蓄率sd不足以支持按照自然增长 率增长所需要的储蓄率so,要求采用紧缩性的政策来控制有效 需求以防止通货膨胀;如果Gn < Gw,表示意愿的储蓄率sd超 过了按照自然增长率增长所需要的储蓄率so,过度储蓄将使该 经济长期处于就业不足的经济萧条,要求政府实行赤字财政以 弥补私人部门的投资不足。
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的成就: (1)提出投资二重性。 (2)将凯恩斯理论动态化和长期化。 (3)提出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 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的缺点: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中描述劳 动与资本关系时使用直角型等产量线,这种等产量线的特点是 两种要素完全不可替代 ,这导致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产生存 在性和稳定性问题,稳定的经济增长途径几乎是不存在的,所 以被称为“锋刃”。
第十一章
11.1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的源泉
经济增长是研究经济的长期趋势和变动轨迹。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完全一致。经济增长通常指 GDP数量的增长和决定增长的因素;而经济发展理 论以发展中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它不仅包括GDP数 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文化 教育的发展。
第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概论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第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概论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c702af3d6bd97f192279e937.png)
稳态分析(续)
y yA yB
(n +d)k f (k )
sf(k) A
O 图11—1
kA 经济增长的稳态
k
三、储蓄率的增加
y (n +d)k C` s’f(k)
C
sf(k)
O
k0 图11—2
k` 人均生产函数曲线
k
y (a) y0 O 图11—5 G (b) O 图18—5 t0 t1 t t0 t1 t
一、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Δ Κ = Ι -dK
根据I=S=sY,上面的式子可以写成:
Δ Κ = sY-dK
该式两边同时除以劳动数量N,可得:
Δ Κ /N = sy –dk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k K N K K k n n k KN K Kk
再对等式两边同除以N,可得: Δ Κ /N=Δ k+nk 将 Δ Κ /N = sy –dk 式 和 上 式 合 并 , 消 去 Δ Κ /N,则可得到: Δ k =sy-(n +d)k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可以表述为: 资本深化 = 人均储蓄 - 资本广化
如果G>GW
1、假定s=sd
G = s/ c GW = sd/ cr
∴ 如果G>GW, 则必然有c<cr
这时,资本家增加投资以使资本-产出达到合 意水平,所以投资增加,其结果刺激了经济 的繁荣。
2、假定c=cr
G = s/ c GW = sd/ cr
如果G>GW, 则必有s>sd,
这就意味着实际储蓄率大于意愿的储蓄率,个 人、企业减少储蓄以使得储蓄率达到合意的水 平。储蓄的减少就是消费、投资的增加,从而 刺激了经济的繁荣。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课后习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课后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d76a2aed630b1c59eeb541.png)
第一篇导论(P1~P4)第一章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性(P1~P2)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2~P4)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P4)第二篇利益主体(P4~P11)第四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利益主体(P4~P7)第五章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P7~P8)第六章公有制的实现形式(P8~P9)第七章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经济权益(P9~P11)第三篇市场环境(P11~P15)第八章现代市场体系(P11~P12)第九章现代市场的培育与管理(P12~P14)第十章国内市场国际化与国际竞争(P14~P15)第四篇增长与发展(P15~P23)第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科学发展方式(P15~P17)第十二章推进经济现代化(P17~P18)第十三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P19)第十四章经济国际化(P19~P20)第十五章公有制企业及其发展(P20~P21)第十六章繁荣农村经济(P21~P23)第五篇分配与消费(P23~P27)第十七章国民收入的分配(P23~P24)第十八章贯彻按劳分配原则(P24~P25)第十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要素分配”(P25~P26)第二十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P26~27)第六篇宏观调控(P27~P30)第二十一章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P27~P28)第二十二章宏观调控的主体与基本手段(P28~P29)第二十三章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P29~P30)第七篇前景(P30~P32)第二十四章努力实现光辉的前景(P30~P32)第一篇导论第一章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性一、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证明,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只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能彻底摆脱三座大山的压迫,走上独立自主、民主自由、文明富强的道路。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必然性。
从国内看:到二十世纪上半叶,首先,在经济条件方面,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已经有了矿山、铁路、航运、制造、轻工、供电、供水、邮政、金融等大机器工业和社会化形式的产业,初步具备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生产力物质条件。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96fdec65fbfc77da269b187.png)
(三)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 调节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的 一种政策手段。
四、货币政策的类型 (一)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主要措施: 一是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二是降低再贴现利率 三是公开市场业务 “道义劝告”
(二)调节性货币政策和非调节性货币政策
1.调节性货币政策 指中央银行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的经济目标和经济状况, 不断地调节货币供应量 2.非调节性货币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并不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的经济目标和经济状况, 不断地调节货币需求,而是把货币供应量固定在预定水平上。
四、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
(一)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二)财政政策的时滞效应 (三)财政政策的政治阻力
第三节
一、货币政策概述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与信贷总量,调节利率和汇率水平等, 以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促进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二、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二、经济周期概论
(一)消费不足周期理论 (二)投资过度周期理论 (三)纯货币周期理论 (四)创新周期理论 (五)心理周期理论 (六)太阳黑子周期理论 (七)政治性周期理论
三、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1.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产出的变动与投资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设资本-产出比率固定不变: v =K/Y,其中K是 存量,Y是流量,K>Y,所以v>1。
中国经济史第十一章中国近代的经济增长和周期波动
![中国经济史第十一章中国近代的经济增长和周期波动](https://img.taocdn.com/s3/m/b187ae58852458fb770b566c.png)
1850年中国国民收入为181.64亿元,1887年下降为 143.43亿元,1936年增长到257.98亿元。1949年又下 降为189.4亿元(产值249.5亿)。人均收入1850年为 43.8元, 1887年下降为38元,1936年上升为50.51元, 1949年再次下降为34.98元。
阶 退 次增 升 总 中 段 最 为长 的 趋 国 。快 最 态势近 为 快 势是代 的 。呈经 时 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螺 济 期 为中 旋 增 ;。 经, 式 长 衰其 济 上 的 1887-1914 1936-1949
1914-1936
二、国民收入分配和消费需求的变动
1887年占全国人口2%的富有阶层占有全部国民收入的21%, 到1933年,占全国6.5%的富有阶层占全部国民收入的23.6%。 (2004年,中国0.4% 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美国是5% 的 人口掌握60%的财富),这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 增长使中低收入阶层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封建特权的丧失则 导致了高收入阶层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在消费结构中食物的 比重有所下降。
三、近代经济发展的周期波动
在考察的50年中,1886--1914年为第一个周期。 1903年为高点,1914年为低点。1915-1936年为第二 个周期。1931年为高点,1934年为低点。周期平均 约为25年左右。技术和管理制度的进步是两次繁荣的 决定性因素。投资规模的扩张和收缩是经济繁荣和衰 退的直接原因。政局的相对稳定是经济繁荣的前提条 件。此外,尚有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影响,政府经济政 策和行为的作用等因素。
第十一章
中国近代的经济增长与 周期波动
1840年是中国打开国门的开端。但中国近代经济的 发展则应当是在19世纪80年代自然经济解体以后。 1937年又进入非正常状态。因此,我们将考察中国 近代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的期限为1880-1949年。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0d8ea95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6.png)
以上的经济周期分类可以用表11-1来进行概括。
表表11-1 经济周期的类型
类型
周期长短
平均长度
发现的年代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朱格拉周期 基钦周期
库兹涅茨周期 熊彼特周期
长周期(长波)
加量, w用以表示加速系数。
代入宏观经济均衡公式,得:
Yt Ca b Yt1 Ia w(Ct Ct1)
(11-10)
式(11-10)表明,任何时期的总收入或总产出等于自主性消费Ca与自主性投资Ia之和, 加上由边际消费倾向b决定的引致消费部分和由加速数w决定的引致投资部分。如果我们知道 了任一时期中自发性消费和自发性投资以及当期消费和前期消费,给定边际消费倾向b和加速 数w,那么就能通过对上式的代换,决定任一时期的收入和产出。
表示,所以又有:
It w(Yt Yt1)
(11-4)
式(11-4)表明,该期的净投资等于该期产量的变动值乘以资本—产量比率。当然,净
投资可以为正、负或0,这主要取决于Y 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Y 。总之,在w既定的情况
t
t 1
下,当期净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的变动。
因为总投资=该期的净投资+该期的更新投资,所以只要在式(11-4)两端加上更新投
引致投资I
0 500 500 250
0 125 125 62.5
缪尔森提出的,故此模型也称为汉森—萨缪尔森模型。
注:
下表各行数字这样得出,例如第3期,由于第2期收入为2000,故第3期 Ct b Yt1 0.5 2 000 1 000。 第3期投资 It I0 I I0 w(Ct Ct1) 1 000 1 (1 000 500) 1 500, 第3期收入 Yt Ct It 1 000 1 500 2 500 。
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知识
![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ef2576d26fff705cd170a89.png)
宏观经济学
南开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组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
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产生的背景 1936年凯恩斯《通论》的发表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奠定了基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直接产生于对凯恩斯经济 学的修正和扩展,或是对凯恩斯经济学发展和完善的努力。
11
宏观经济学
南开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组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
2
宏观经济学
南开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组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度量
⒈经济增长的含义 经济增长: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人均产出水平的提 高(或人均实际产品和劳务的增加)。 两方面含义:
⑴一方面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劳 务的实际增加量或它们的实际增长率;
生产力的发展;国外贸易还增进消费者的利益。
9
宏观经济学
南开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组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
⑵李嘉图的经济增长理论: ①和斯密一样,认为经济增长表现为社会物质财富的 增长,也认为社会财富的增长取决于劳动数量的扩大和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也认为资本积累的扩大是国民财富增长 的根本原因; ②和斯密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对报酬递减律的强调。 ⑶马尔萨斯的经济增长理论: ①将资本过剩状态归结于有效需求不足; ②有效需求的理论是总收入在二者之间的最佳分配比 例问题。 他关于有效需求不足的分析是凯恩斯革命的前奏。
潜在产出相等; ⑷只有一种商品被生产,这种商品既用于消费也用于
投资; ⑸储蓄就是投资,储蓄被看作以固定储蓄率决定的当
年收入的一部分。
21
宏观经济学
南开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组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
⒉索洛-斯旺模型 总收入是各种生产要素的函数。生产方程式为: Y=F(K,L) 假定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经济增长率的公式为:
第十一章 平衡增长.
![第十一章 平衡增长.](https://img.taocdn.com/s3/m/e3ce201cde80d4d8d15a4fb9.png)
三、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的 比较
1、平衡增长战略侧重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协 调发展。 2、不平衡增长战略侧重于经济发展初期如何把有 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3、平衡增长战略强调产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 发展能带来外部经济效应。 4、不平衡增长战略强调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 找到有效的动力机制,强调通过各产业之间的有 机联系来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作用。
二、区位理论的基本观点
19世纪初,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冯· 屠能 首创。二战后,阿尔弗雷德· 韦伯和奥古斯 特· 廖什进一步拓展。 区位理论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 论、城市区位论等。 1、农业区位论(受地理位置和市场距离的 影响) 屠能认为合理的农业布局应尽可能的节 约农产品运费,以最大限度增加利润。
二、不平衡增长战略
(一)提出 1958年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 中批驳了平衡增长战略,倡导不平衡增长 战略。 (二)主要观点 发展中国家应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优 先发展一部分产业,用优先发展的产业创 造的资本推动其他产业的投资,从而带动 全部产业发展。 赫希曼用引致投资最大化和联系效应原 理论证其合理性和应用性。
(三)引致投资最大化的项目 能通过自身发展带动其他项目发展的投资项 目。 (四)联系效应 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 这种关系可分为前向和后向联系 (五)局限性 1、对产业部门之间不平衡增长可能导致的产业间 差距过大,及由此形成的经济总体发展不协调或 结构失衡估计不足。 2、高估了发展中国家市场机制的作用。 3、由于市场不完全而处于“分割”状态,各部门 之间的联系效应很弱,不平衡增长战略难以发挥 作用。
2、发展极理论的作用
第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
![第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bf2447283d049649a6658de.png)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三十一分。
四、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率提高,会提高总产出的稳态增
长率。
人口增长率提高,会降低人均资本 k的稳
态水平和人均产出 y的稳态水平。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三十一分。
y
f(k*) f(k**)
f(k)
(n'+ δ)k
(n+ δ)k
A
sf(k)
A'
0
k**
k*
(图-5 : 人口增长的影响)
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 k=s * y- (n+δ) * k= s * f(k)- (n+δ) * k,知: 当s * f(k)= (n+ δ) * k时, ? k=0, 经济处于 稳态;当 s * f(k)> (n+δ) * k时, ? k>0,k增
大,资本深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将趋于
一、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和基本方程 新古典增长模型以完全竞争、资本边际收益
递减,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和外生技术进步等 为其理论假设。
为使问题简化,分析首先从假定没有技术进
步开始。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三十一分。
设经济的生产函数为: Y=F(N,K) 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 Y/N=F(1,K/N )
k1*
k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三十一分。
在有外生技术进步的稳态均衡中,总产出和
资本存量均以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 即g+n 增长,人均产出(收入)以技术进步率即 g增长
。
一旦经济处于稳定状态,人均产出的增长率 就只取决于技术进步率,只有技术进步才能解 释生活水平(即人均产出)的长期上升。新古
经济增长理论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第十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5bcf71d1b8f67c1cfad6b85b.png)
第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教学目的:简要介绍经济增长的含义和源泉,掌握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增长模型。
教学重点: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增长源泉;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的经济增长模型;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异同。
一、内容提要1.经济增长理论概述(1)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度量经济增长被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人均产出水平的提高(或人均实际产品和劳务的增加)速度。
经济增长反映着一个国家一段时期生产能力扩张的速度。
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决定着一定时期一个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和这个国家的国力。
经济增长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实际增加量或它们的实际增长率;另一方面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潜在的(或充分就业时的)生产能力增加。
经济增长的度量一般用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收入(NI)来表示。
使用这些指标的时候要注意一下几点:价格因素、人口因素和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
潜在的经济增长好经济发展有三个区别:经济增长是一个“速度”指标,经济发展则是一个“水平”概念;只有生产能力和实际收入的增长才真正是经济增长,而经济发展则必须从多方面来说明,经济增长也是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指标之一,但是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研究更长时期的经济变动,而经济增长则是研究一定时期内(一般是逐年的)经济活动的变动。
(2)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肯德里克认为,经济的增长源有两方面:一是全面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长;二是全部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丹尼森认为经济的增长有两大类七个方面的决定因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就业人数及其年龄、性别构成;包括非全日工作的工人在内的工时数;就业人员的教育年限;资本存量的多少)和要素的生产率(资源配置;规模经济;知识的进展)。
在丹尼森的分析中,知识进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
库茨尼茨认为经济增长因素包括:知识存量的增长;生产率的提高;结构变化。
第十一章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第十一章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e301237831b765ce05081417.png)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反映了人类对自身 于环境关系的认识进入了新的阶段。人类已经 认识到地球自然资源和环境劳务并非无限供给 的,如何支配、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劳务,关 系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区域开发 规划中,应从地域的角度协调环境与人类社会 经济活动的关系,建立一个人地和谐的地域系 统,使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是指满足当代人和局部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和 满足全球需要能力的发展。
一定数量的人口劳动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 的前提。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增加劳动 力在生产中的投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例如, 在我国农村地区开发中,增加劳动力投入,走 劳动集约的发展道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 物质投入的不足,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增长。劳 动者身体素质、思想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 质的提高,也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区域 经济增长。区域科技人才资源,可起到使知识 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作用。因此, 重视人才资源开发,通过加强研究与开发工作, 推动科技进步,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在区域经济系统的生产关系系统中,也包括几 个层次的要素,如第一层的生产资料(包括土 地和一些自然资源)所有制结构,以及所有权 和使用权的关系结构;第二层次是劳动产品的 分配关系结构和分配方式;第三层次是区域经 济管理体制,它是生产关系的基本的综合的表 现形式。
11.1.1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增长是指区域在一定时期内经济规模 在数量上的扩大,可以通过生产规模扩大,区 域产值、产量的增加或其人均量的增长,资源 开发程度的增大等表现出来。区域开发规程, 实际上也是区域经济增长的过程。为了使区域 开发更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在制定区域开 发规划时,必须姚深入分析影响区域经济增长 的因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条件,加快 区域经济发展。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eb82f7d5f0e7cd185253616.png)
则有:
y=F(1,k)=f(k) (k出,随 着每个工人 拥有资本量 的增加,每 个工人的产 量也增加, 但由于边际 报酬递减, 人均产量的 增加速度是 递减的。
●A点之左:人均储蓄大于资
本广化,存在资本深化,k上
升, △k>0 。
●A点之右:k下降,△k<0。
与哈-多模 型相反
(n+δ)k y
f(k)
sy
A sf(k)
k kA
四、稳态变动的分析
(一)储蓄率变动的影响
y
1、几何意义:储蓄率上升,
sy曲线斜率增加,移动至s
/y。这时,均衡点右移。
2、经济学意义:储蓄率上升
Gn = sn / vn Gn在技术不变的假定下,就是能适应劳动力 增长,又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增长率,即劳动力的 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为n,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增 长率必须等于n,以便为增长的人口提供相应的 消费品和就业机会。
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一)充分就业的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
Gt = Gw = Gn 或 st / vt = sw / vw = sn / vn (二)经济短期波动的成因
五、哈罗德“不稳定原理”
哈罗德认为,若Gt > Gw,则vt < vw,企业的固定资 产和存货的数量就会少于企业家的要求,从而促使企业家
增加订货和增加投资,使实际产量水平进一步提高,Gt与 Gw之间缺口不是缩小而是增大;反之,亦然。因此,实际 增长率与有保证增长率一旦发生了偏差,经济活动不仅不
能自我纠正,而且还会发生更大的偏离,即经济发展很难
西方经济学导论课件第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
![西方经济学导论课件第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34f3a0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5.png)
四、经济中长期波动的原因
自然增长率: 是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达 到的最大增长率。
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gw>gn), 经济出现长期停滞趋势; 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gw<gn), 经济出现长期繁荣趋势。 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gw=gn), 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g= s / c
式中:g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 g= ΔY / Y; s为一个国家的储蓄率 s = S / Y c为一个国家的资本-产量比,C = I/△Y。 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率必须等于储蓄率与资本-产出比之比。
资本一产量比率为4,储蓄率为20%时, 经济增长率为:
A.5% B.80% C.20%
11.4 零经济增长理论
这一观点的根据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五个因素: 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 能源消耗,其共同的特点在于它们的增长都是 指数增长,即按照一定的百分比递增。 用P代表某增长因素基期的数量,r为每一期的 增长率,A为第n年的数量,则指数增长的计算 方法为:
A=P(1+r)n
他把这些因素分为七类: 就业人口和年龄性别构成;工人工时数;就业 人员教育年限;资本存量的大小;资源配置; 规模经济;知识的进步。
11.4 零经济增长理论
一、增长极限论
基本观点: 假定世界上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关系没有 重要的变化,那么由于世界粮食的短缺、资源 的耗竭和污染的严重,世界人口和工业生产能 力将会发生非常突然和无法控制的崩溃。
11.3 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第十一章 区域经济增长中的要素流动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十一章 区域经济增长中的要素流动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a0122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10.png)
(二)产业转移的经济动因
• 2.产业转移与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与城市产业转移分析
• 该图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产业投资量,原点O的上方表示净 输出,原点O的下方表示净输入。假设中心城市是新产品的发明 者,即从t0—t1为新产品阶段,中心城市从事该产品的设计创新与 投产,并在城市内部市场销售。从t1 开始产品逐渐成熟,中心城 市将经济活动的一部分转移到某些消费偏好相似的次中心城市, 这些城市的市场潜在强劲需求刺激本地的厂商模仿或引进生产 技术进行生产,并在本地市场上与中心城市的厂商进行竞争,然 后也开始向外出口产品,到t3次中心城市已成为净输出地。以此 类推。
三、创新的空间扩散机理
• (三)基于创新需求的扩散模型 •
基于创新需求的扩散模型分析
• 创新能否成功地在某个区域扩散,首先取决于诸多经济因素,如 购买力水平与收入分布、经济结构、城市化水平、产业集中程 度与竞争程度、与创新源的距离、交通通讯设施水平等。
• 其次,创新在区域之间的扩散受限于技术因素,如技术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设施、 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相关服务,它们主要提供技术咨询、培训 和其他服务。
• 图中纵轴表示A城市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横轴表示B城市的公共产 品供给能力,曲线YbYe表示这两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的社会生产可 能性边界,Ub表示A城市偏好型资本持有人的效用曲线,Ue表示偏 好于B城市的资本持有人的效用曲线,YbYe上的A、B两点则分别表 示这两个资本持有人的效用最大化的服务/税收组合。
(二)产业转移的经济动因
3.价值构成差异与产业转移 价值构成的相异性,表现在区域中下一等级上的城市趋同产业产 品价值中的劳动力价值小于上一等级上的城市趋同产业产品价 值中的劳动力价值,而前者产品价值中的剩余价值却大于后者产 品的剩余价值。 发达地区有较高的绝对成本将趋同产业转移给别的地区。自己 则将资本、劳动力及其他资源投入新兴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经济增长
选择题
1.经济增长的标志是()。
A.城市化步伐的加快B.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C.工资水平的提高D.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2.根据哈罗德增长模型,若资本一产量比为5,储蓄率为35%,要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增长率应为()。
A.7%B.30%C.35%D.5%
3.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均衡点是指()。
A.实际增长率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又等于自然增长率
B.产量正好用来满足新增加的人口
C.人口的增长率为零
D.整个社会的积累正好用于装备新增加的人口
4.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w大于实际增长率G,经济将()。
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
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5.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实现了自然增长率,将会()。
A.实现充分就业B.实现均衡增长
C.出现经济持续高涨D.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6.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实际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那么厂商的反应是()。
A.厂商将增加投资B.厂商将减少投资
C.厂商将维持原有投资水平D.不能确定
7.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时,将会出现()。
A.短期经济收缩B.短期经济扩张
C.长期经济萧条D.长期经济高涨
8.哈罗德的经济增长模型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在分析方法上()。
A.凯恩斯采用的是短期的动态的分析方法,哈罗德采用的是长期的静态的分析方法B.凯恩斯采用的是短期的静态的分析方法,哈罗德采用的是长期的动态的分析方法C.两者都采用短期的静态的分析方法
D.两者都采用长期的动态的分析方法
9.根据新剑桥增长模型,若合意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则应该使资本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
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
10.当合意的资本一产出比率大于实际的资本一产出比率时,厂商的反应是()。
A.增加投资B.减少投资
C.保持原投资水平D.不能确定
11.下列()项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所包含的内容。
A.均衡的增长率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
B.要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要使G=Gn=Gw
C.通过调整收入分配,降低储蓄率,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D.从长期看,由于市场的作用,经济总会趋向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12.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在没有技术进步情况下,人均产出增长的条件是人均资本占有()。
A.增长B.负增长C.不变D.不确定
13.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若人均资本占有不变,则人均产出增长的条件是技术进步率()。
A.大于0 B.大于1 C.等于1 D.不确定
14.新剑桥增长模型认为,与利润收入者相比,工资收入者的储蓄率()。
A.较高B.较低C.相等D.不确定
15.根据新剑桥增长模型,若利润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提高,则社会储蓄率()。
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