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关于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在有些情况下,较早的印象让人记忆深刻;而另一些情况下,最近的印象容易成为判断的主要依据。
“首因效应”是指与他人接触时,最先被反映的信息对形成印象有主要作用。
“近因效应”是指与他人接触时,在时间与空间上距知觉较近的信息,给人较深刻的印象。
那么当首因和近因相矛盾时,是哪一个更胜一筹呢?
心理学家对此进行过专门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两种矛盾的信息连续出现时,“首因效应”突出,而当两种信息间断出现时,“近因效应”更为明显;在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影响较大,而在与熟人交往时,“近因效应”则有较大影响。
弥子霞是卫国的一名美男子,在卫灵公身边为臣,很讨君王的喜欢。
有两件是最能说明卫灵公宠爱弥子霞的程度。
有一次,弥子霞的母亲生了重病。
捎信的人摸黑抄小路赶在当天晚上把消息告诉他。
弥子霞顿时心急如焚,他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到母亲身边。
可是京城离家太远,怎么能尽快赶回去呢?卫国的法令明文规定,私驾君王马车的人要判断足之刑。
但是为了尽快赶回家去替母亲求医治病,弥子霞不顾个人安危,假传君令让车夫驾着卫灵公的座车送他回家。
后来卫灵公知道了这件事,不但没有责罚弥子霞,反而称赞道:“你真是一个孝子啊!为了替母亲求医治病,竟然连断足之刑也无所畏惧了。
”
还有一件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天,弥子霞陪卫灵公到果园游览。
当时正值蜜桃成熟的季节,满园的桃树结满了白里透红的硕果,蜜桃醉人的芳香让人垂涎欲滴。
弥子霞伸手摘了一个又大又熟透的蜜桃,咬了一口,感到非常好吃,就把剩下的递给了身边的卫灵公,对他说:“这个桃子很好吃,你也尝一尝!”卫灵公毫不在意这是弥子霞吃剩的桃子,很高兴的说:“你把可口的蜜桃让给我吃,表明你爱我呀!”
弥子霞年纪大了以后,容颜衰老了,卫灵公也因此丧失了对他的
热情。
这是弥子霞有得罪卫灵公的地方,卫灵公不仅不再象过去那样迁就他,反而降罪于他,还对别人说:“这家伙过去曾假传君令,擅自动用我的车子;吃剩下的桃子给我吃,这不是看不起我吗?至今他仍不改旧习,还在做冒犯我的事!”
弥子霞从年轻到年老,始终把卫灵公当成自己的一个朋友看待,在卫灵公面前无拘无束。
可是卫灵公则不一样,他在弥子霞年轻美貌时宠爱他,迁就他,到了年老色衰时,则忘掉他过去的好处,只把眼前的事情作为判断和对待他的依据。
这是一个典型的“近因效应”的例子。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发生这样的事。
某人最近犯了一个错误,人们人们便改变了对这个人的一贯看法;或者两个好朋友为一点意见甚至误会而翻脸、断交;常年来往,亲密的像一家人的两个家庭,却为一件小事闹矛盾,甚至大动干戈,从此“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产生这类现象的原因都是受“近因效应”影响。
发生了这类事后,往往一方埋怨另一方“全然不念当初恩义”,另一方又责怪这方“昧了良心”。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恰恰相反。
“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人的看法和态度。
再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利用“首因效应”,初次见面时力争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以便为今后的继续交往打下基础。
我们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要避免“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偏激之处,不要犯“一叶蔽目,不见泰山”的错误。
在与人交往时,应该全面的了解他人的情况,避免以片面的印象取舍、下结论,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判断一个人应该注意从长期来考察。
而我们自己在别人面前的表现则要注意始终如一,不能凭着过去或者近期的表现就有所懈怠。
[本文章最后由 xiaofei 于 2006-12-29 13:58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