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的梯形图画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图的梯形图画法
梯形图
丁⽒⼝诀:**⼀点⼀竖把线连** ) …… ⼀点对应⼀个竖
1.正常⼼电图在P波提前0.02s开始画梯形图;
2.交界性逸搏⼼率(早搏、逸搏)是提前0.08s;
3.梯形图没有单位,10ms相当于梯形图的⼀个“单位”;
4.易颤期:就是因为临界相(绝对不应期向有效不应期过度的时期)太乱套。
太复杂,既有不应期的不同,也有传导性的不同;好的,此时正好满⾜折返激动的条件,⼀个适当的激动就会发⽣房颤或室颤;
5.⼼室易颤期相当于T波顶峰前30ms;
6.⼼房易颤期相当于R波降⽀与S波之间的时间;
——————————————————分割线————————————————————房性早搏:提前出现的P'波,P'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波后常继以QRS-T波群,P'-
R≥0.12s,QRS形态多与窦性⼀致,可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代偿间期多不完全!
这⾥留⼀个⼩问题:为什么房早的代偿间期多不完全?
室性早搏:提前出现的宽⼤畸形QRS-T波群,其前⽆相关P波,代偿间期多完全,ST-T呈继发性改变(与室早主波⽅向相反)。
⼆度Ⅰ型窦房阻滞:P-P间期逐渐缩短,直⾄⼀次P波脱落出现长间歇,P-P间期呈渐短-突长规律,最长P-P间期<最短P-P间期的2倍,长间歇之前的P-P间期最短,长间歇后的第⼀次P-P间期>长间歇之外的任何⼀个P-P间期。
⼆度Ⅱ型窦房阻滞:P波突然脱落,出现长P-P间期,长P-P间期是短P-P的整数倍(通常是2~3倍)。
⼆度Ⅰ型房室阻滞
这⾥留⼀个⼩问题:为什么房早的代偿间期多不完全?
因为房早常可逆传抵达窦房结,当它抵达时窦房结尚未发⽣下⼀个窦性激动,那么房早可侵⼊窦
房结使其节奏重整。
因此,房早前后两个窦性P波间隔之和常⼩于正常两个窦性⼼律P-P之和,即该
房性早搏冲动常侵⼊窦房结,使后者提前除极,窦房结⾃发除极再按原周期重新开始,形成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偶见房性早搏后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度Ⅱ型房室阻滞
三度房室阻滞,室相性窦性⼼律不齐
梯形图对理解⼼电图改变即发⽣过程发⽣环节发⽣的原理很有帮助
1、由于窦房结冲动在体表⼼电图上⽆法显⽰,代表窦房结的S垂直线在A⾏P波起始
的左前0.06—0.12S(⼀般0.08—0.10S)处的S⾏内作直线,两垂直线间距代表S-S
间距
2、⽂⽒型窦房阻滞梯形图:由于窦房结冲动在体表⼼电图上⽆法显⽰,S-S间距可
由P-P间距间接推算出来,⼀般情况下:S-S间距=⽂⽒周期长度(等长传导时
间)/(等长传导周期内P波数+1)
上图S-S间距=(950+900+830+1395)/(4+1)=815
房性早搏的为什么代偿间歇不完全呢?因为起源于⼼房异位提前的⼼脏搏动,房性
早搏冲动常侵⼊窦房结,使后者提前除极,窦房结⾃发除极再按原周期重新开始,
形成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偶见房性早搏后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间位性房性早搏,不完全性窦房交接区⼲扰
今天在加班,晚上有事外出,没时间整理图⽚,翻了个⽼帖,⼤家先看看!
这三张梯形图对是同⼀份⼼电图的三种解释!
室性并⾏⼼律的两个室性异位搏动间距相等或存在最⼤公约数,这是为什么呢?
室性并⾏⼼律的两个室性异位搏动间距相等或存在最⼤公约数,这是为什么呢?
个⼈是这样理解的,⼤家不要见笑哈。
室性并⾏⼼律的起搏点周围存在传⼊阻滞,因此外界的兴奋是不能传⼊⽽⼲扰这个起搏点的频率的,所以这个室早就按他⾃⼰的固有频率按部就班的传出来。
这就形成了为什么室性并⾏⼼律的联律间期不固定、存在融合、及两个室性异位搏动间距相等或存在最⼤公约数。
这两份图都仅取了⼀⼩段,逆P不是很明显,也⽆前后对⽐,判断起来有点困难,不过这张图主要是想介绍下这两种⼼动过速的梯形图表⽰⽅法,两者放在⼀起,顺便也引出⼀个问题,供⼤家讨论:
梯形图 1,S窦房结 SA窦房交界区 A⼼房 AV房室交界区 V⼼室
2,各个线长代表传导时间斜率代表速度箭头指⽅向 /中断传导
3,起始点可代表冲动发起的部位
所以⽤病变梯形图与标准梯形图对⽐可以⼀⽬了然看出起搏点位置传导情况病变位置等尤其是对分析复杂⼼电图很有帮助但是前提还是要先掌握各种⼼律失常的诊断标准反复应⽤后可能更习惯
因为不能像他们⼀样有具体的图形传上所以只能这样说⼏句
其实从梯形图形成过程看主要是反映“电路”传导情况。
能反映波形(振幅)的改变吗如病Q波预激波(能反映出旁路传导吗?举例讲解下好吗,谢谢。
) ST-T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