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天城感应雷防护设计方案
防雷接地设计方案
![防雷接地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21456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c.png)
防雷接地设计方案目录1防雷接地设计 (3)1.防护原则 (3)2.前端设备防护设计 (3)2.1直击雷的防护 (3)2.2摄像机杆塔的地网安装(根据现场情况定) (3)2.3感应雷的防护 (4)3.监控中心的防护设计 (5)3.1监控中心电源防雷设计 (5)3.2监控中心室内防雷设计 (6)4.系统传输 (6)4.1传输可靠性设计 (7)4.2传输经济性设计 (7)4.3传输合理性设计 (7)4.4山内库区: (7)1防雷接地设计1.防护原则我们根据监控中心及各点监控设备等所处环境及其网络特点,根据库区的实际情况和对工程现场的考察,充分考虑本项目各子系统设备的功能和价值,考虑到经济、有效的目的,保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与建筑物、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以《IEC国际标准》、《GB50057-94(2000)》以及《计算机房防雷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为设计基础,从电源、信号、地网三方面入手,本着全面、安全、持久、实用的原则提出本方案。
本方案主要针对防感应雷击部分,接地系统部分进行设计。
2.前端设备防护设计2.1直击雷的防护室外的摄像头分别安放在杆子每个有效点上,首先在考虑避免直击雷侵入时,分别在每根摄像机杆顶点安装高1米直径为Φ16以上镀锌避雷针一支,与金属杆连接,用设备杆本身做引下线,其保护角度为45度,以保护室外摄像机,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
2.2摄像机杆塔的地网安装(根据现场情况定)摄像机的避雷针接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设计中以摄像机杆塔为中心挖一2米×2米范围的地沟,沟的规格为600mm宽800mm深,将40×4的热镀锌扁钢平铺在沟内,然后至少有两点与引下线连接。
2.3感应雷的防护雷电活动是一种随机过程,有多途径的入侵可能,对于感应雷、侧击雷等多种雷电波可以在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上产生高压冲击波,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迅速传播,雷电波侵入时会直接对安防设备、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电源等造成更大的危害。
避雷施工方案
![避雷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6a2b4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5.png)
避雷施工方案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众多的建筑工程,然而,在建筑工程中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其中雷击是一种具有较高危害性的自然灾害。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探讨一种全面有效的避雷施工方案。
一、方案概述为了实现建筑物的全面防雷,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涵盖了建筑物的设计、材料选择以及安装调试等各个环节。
具体的避雷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建筑物外部避雷系统(1)接闪针/接闪带的设置:在建筑物的高处或屋顶上设置接闪针/接闪带,以引导雷电流到大地引起击电,起到分散、释放雷电能量的作用。
(2)避雷带的设置:在建筑物外墙与立面之间设置金属避雷带,增强建筑物的整体避雷能力,防止雷电从外墙侵入室内。
(3)接地装置的设置:合理设置接地装置,以保证雷电流能够迅速、有效地通过导体接入大地。
2.内部避雷系统(1)设备避雷保护:将避雷器等设备安装在必要的地方,以保护设备免受雷击的损失。
(2)人身防护:在建筑物内设置避雷地线,确保人员在雷雨天气时能够迅速接地,减少人身伤害的发生。
二、方案实施步骤1.方案制定: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所处地区的雷电活动频率,进行避雷施工方案的制定,确保全面覆盖建筑物各个部位。
2.材料选择:选择优质的避雷器、接闪器、避雷线等材料,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抗腐蚀性能。
3.施工建设:将接闪针/接闪带安装在建筑物高处或屋顶,避雷带固定在墙体外缘,接地装置安装在合适的位置。
4.设备保护:根据建筑物内部设备的特点,合理设置避雷器等设备,并进行可靠的接地连接。
5.人员培训:对建筑物使用者和维护人员进行避雷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雷击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方案效果评估方案实施完成后,需要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效果评估。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势分布测试:通过对建筑物内外的电势进行测试,评估避雷系统对雷电流的导引和分散能力。
2.设备保护效果:检测设备是否受到雷击的损坏,评估避雷系统对设备的保护效果。
现代化综合办公楼设备感应雷防护整改工程设计方案
![现代化综合办公楼设备感应雷防护整改工程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44190802020740be1e9b6a.png)
2 2 月下 科技创新与应用 0 年9 ( )I l
现 代化 综 合办 公楼 设 备感 应雷 防护 整改工程设计方案
陈艺 友 崔 凤梅 麦枳 维
( 山市 气 象局 , 东 鹤 山 5 9 0 ) 鹤 广 2 7 0
摘 要: 本文主要针对现代化的综合办公楼进行整改。由于直击雷整体、 电位 、 等 综合布线、 接地等方 面于前期实施 已有具体的设 计 及施 工 , 方 案根 据设 备 端 未 有任 何 感 应 雷 防护 的措 施 并 依 据相 关 防 雷规 范 , 本 对其 进 行 雷 电 防护 方 案设 计 , 章 重 点 突 出 了电 文
源线路 和信 号 线路 的过 电压保 护 。该 方 案 的 实施将 保 障现 代 化 综合 办公楼 设 备 的安 全 。 关键词 : 综合 办公楼 ; 内部 防 雷 ; 电源 线路 ; 号 线路 ; 压保 护 信 过 引 言
随着 社 会 建设 的 步伐 不 断 加快 , 贵重 通 信设 备 被 广 泛应 用 于 通 信的运行系统中。 这些高精密计算机设备富含大量的 C O 半导体 M S 集 成 模 块 , 过 电压 电流 能 力极 低 , 耐 无法 保 证 在 特 定 的 空 间 里 遭 受 雷击 时运 行 。且各 系 统 多包 含 大量 的 电子设 备 和 计 算 机 系统 , 些 这 电子 设 备 和 计 算 机 系统 通 常 耐 电压 等 级低 , 干扰 能力 差 , 怕 受 抗 最 到雷击。 因此对需要安装大量的网络通信等电子设备的现代科技化 综 合 办公 楼 , 好 雷 电防 护 显得 尤 为 重 要 。本设 计 方 案 在 原有 直 击 做 雷 及 各等 电位措 施 完 善 的基 础 上 ,特 别 强调 了 内部 防雷 的重 要性 , 力求根据实际经验做到安全可靠 、 技术先进又不失可行性 。 l现 代 化综 合 办公 楼 现场 情 况 1 . 1现代 化 综 合 办公 楼 主要 一 般 性 分 布 为裙 楼 一 层 设 置 大 堂 、 会议 、 待 、 接 展示 、 消控 商 务 等功 能 , 主楼 一层 设 置 办 公 门厅 、 会 议 及 办 公 用 房 , 合 办 公 楼 二 、 层 主 要设 置办 公 、 综 三 会议 用 房 , 他 标 准 其 层 设 置办 公 、 会议 室 。 1 . 2本方案建筑物系统设备主要包括计算机 网络系统 、火灾 自 动报警及 消防联动控制 系统 、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A )有线 电视 、 B S、 程控交换系统的设备等基本的信息系统设备。 2设 计依 据 21《 .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 范) B 0 5— 0 0 ) 5 07 2 1 G 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B 0 4 —0 4 . 2《 ) 5 33 2 0 G 2 《 . 电子 信 息 系统 机房 设 计 规 范) B 0 7 —0 8 3 ) 5 14 2 0 G 24 《 . 建筑 物 防 雷 第 一 部分 通  ̄ }E 6 04 1 ] 1IC 12— 2 《 电 电磁 脉 冲的 防护 第 一 部分 通  ̄}E 63 2 1 . 雷 5 ]I C 11— 2 《 . 民用 建 筑 电气 设计 规 范 )G 1— 08 6 J J62 0 2 建筑 物 防 雷工 程施 工 与 质量 验 收规 范 ) B 0 0— 0 0 . 7《 ) 56 12 1 G 28《 . 综合 布 线 系统 工程 设 计 规 范) B 0 1- 0 7 ) 5 3 2 0 G 1 3 内部 防雷 内部防雷主要措施是 : 电位连接及接地 、 等 防雷电波侵入 、 防雷 电电磁 脉 冲 、 和 综 合布 线 。而影 响 弱 电 系统 安 全 的雷 击 电磁 脉 屏蔽 冲干扰主要分为三种形式 :一是 缆线传导过电 压 : 击建 筑 物 时雷 电 流将 在 各类 接 地 的缆 线上 雷 直 接 分 流 传导 侵 入 ,雷 电 流 有 5 %是 直 接 流人 0 大 地 , 有 5 %流 人 各 电 器 通 道 , 电源 线 、 还 0 如 信 号 线 和 金 属 管 道 等 ; 是 线 缆 感 应 过 电压 : 电 二 雷 流 泄 放 时通 过 电磁 感 应 在各 类 线 缆 线 上 感 应 出 … ~ 浪 涌过 电压 , 跟 雷 击强 度 、 引 下线 距 离 、 幅值 接地 / 电缆 规格 、 长度 、 蔽 层 接 地及 两 端 阻抗 等 有 关 ; 屏 三 是空 间 电磁 脉 冲 : 雷击 建 筑 物 引起 的空 间 电磁 一级电 源浪 脉 冲 在 三维 空 间范 围 内对 一切 电 子设 备 发 生 作 涌保护器 用, 以各 种 微 机 为 例 , 空 间 脉 冲磁 感 应 强 度 达 当 到 0 7 1 T时 , 屏 蔽 的计 算 机将 误 操 作 , . x0 0 无 当 超过 2 x o* 时 计 算机 将 损 坏 , 据 实验 表 明 , . l- 4 r 根 3K 雷 电 流 的 雷 闪 可 在 7 M 远 处 产 生 O8 × 0A 0 . 5 11 电磁脉 冲场 , 普 通 框架 建 筑 物 的屏 蔽 系 数较 小 , 远 不 能对 0 而 远 建筑物 内的电子信息设备进行屏蔽保护。因此 , 要确保 内部各系统 弱电系统的防雷安全 , 必须有一个综合 的内部综合防雷方案。 31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 . 等 电位 连 接是 减 小 分 开 的装 置 和 不 同导 体 之 问 电位 差 的有 效 措施 , 施 工 时 , 基 础 层 和其 他 各层 都 预 留 做好 等 电 位 连接 带 , 工程 在 并将其就近连接到环形接地体 、 内部环形导体或在电气上贯通并连 接到基础接地体的钢筋上。 所有 的电缆金属外皮 、 信号线路钢管 、 消 防 管道 、 自来 水管 和 其他 金 属 构件 在 进 入建 筑 物 时利 用 截 面 积 不小
防感应雷措施
![防感应雷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339eeb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5.png)
防感应雷措施1. 简介感应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对设备和人员都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和损害。
在某些特定的工作环境下,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感应雷措施,以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防感应雷措施。
2. 措施一:金属屋顶金属屋顶是一种有效的防感应雷措施。
雷电通常会通过最短路径传导到大地,而金属屋顶可以作为一种导电路径,将雷电直接传递到地下。
因此,在需要防感应雷的工作环境中,建议使用金属屋顶。
金属屋顶的安装并不复杂,只需将金属屋顶板覆盖在屋顶上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金属屋顶应该与设备的接地系统连接,以确保完整的导电路径。
3. 措施二:避雷针避雷针是一种常见的防感应雷措施。
它被安装在建筑物的高处,以便吸引并释放雷电。
避雷针通常由一个导电材料制成,如铜或铝。
安装避雷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高度:避雷针要安装在建筑物的最高点,以便最好地吸引雷电。
- 导电材料:避雷针应使用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如铜或铝。
- 接地系统:避雷针应与建筑物的接地系统相连,以便将雷电导向地下。
4. 措施三:接地系统接地系统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防感应雷措施。
它可以将雷电传导到地下,从而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接地系统通常由导体材料构成,如铜或铝。
接地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接地材料:接地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如铜或铝。
- 接地区域:接地区域应选择地面潮湿的地方,以确保良好的接地效果。
- 接地深度:接地材料的埋入深度应足够,以确保能够将雷电有效地传导到地下。
5. 措施四:避雷器避雷器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防感应雷措施。
它可以将雷电引入到避雷器中,并通过内部的导电材料将其传导到地下。
避雷器通常由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引线、内部导电材料和接地系统。
安装避雷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 位置:避雷器应该安装在设备附近,以便迅速吸引并导向雷电。
- 接地系统:避雷器应与设备的接地系统相连,以便将雷电导向地下。
- 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避雷器的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
感应雷防护设计方案
![感应雷防护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1ebda4b0717fd5360cdce3.png)
×××××××××办公大楼感应雷防护设计方案××××××××工程有限公司××××年03月13日随着通信设备的高度集成化、通信网络的系统化、通信设备管理的集成中央化,广泛使用在各类通信系统中的大量精密电子设备,其耐过电压过电流水平的下降,雷电灾害事故常常发生,已经成为我们“网络化时代、电子化时代”的一大公害。
智能系统在工作时可能受到过电压的侵袭,过电压可能以电压或电流波形侵入电源系统和信号系统,并通过其电气连接线传播。
施加在电子设备上浪涌过电压分为纵向过电压和横向过电压,纵向冲击主要损坏跨接在接地线与地间的元器件或绝缘介质,击穿线路和设备间起阻抗匹配作用的变压器匝间、层间或线对地绝缘等;横向冲击则同信息一样,可在线路中传输,损坏内部电路的电容、电感及耐冲击能力较差的固体元件。
一、引用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计算机机房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5003-9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YGJ/T16-92《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CA173-1998《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DL 548-94《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GB/T19271.1-2003 IEC-61312-1,2,3,4/98 《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YD/T5098-2001《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安全防护规范》GA267-200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GB50343-2004第1.0.5条:“电子信息系统应采用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护。
感应雷的防雷措施
![感应雷的防雷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e4da3e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3.png)
感应雷的防雷措施雷电灾害分为直接雷击,主要击坏放电通道上的建筑物、输电线,击死击伤人畜等;感应雷击,主要破坏电子设备。
在防雷工程中,不仅要做好直击雷防护,更重要的是做好感应雷防护。
安装三级避雷器。
对输电线一般都进行三级防雷。
首先在高压变压器的低压端安装三相电源避雷器,作为第一级。
其次配电室与电子设备房间要有一定的防护距离,并在电子设备的配电柜再安装一个三相电源避雷器,作为第二级。
最后在设备前端安装单相电源避雷器。
而通信线路经屏蔽后一般安装一级避雷即可。
避雷器线间及对地绝缘电阻要≥2000MΩ。
引入线屏蔽。
通信线路、电力输电线等各种引入线要进行屏蔽,即将各种引入线穿入金属管,并把金属管良好接地。
通信线路与输电线间距。
架空通信电(光)缆线路与架空输电线路间的最小水平净距(m)应为1h(h为地面电杆高度);交越时,最小垂直净距为1.25~4m(1kV以下1.25m、1~10kV为2m、35~110kV为3m、154~220kV为4m)。
与高压输电线等平行的通信线路其架空电(光)缆或钢绞线地线导流量应大于输电线路上的跳闸电流或钢绞线导流量,并在平行传输段的始端和终端两点接地。
确保接地系统达标。
避雷装置与电子设备共用地线的接地电阻应≤1Ω;防雷保护接地电阻≤5~10Ω(土壤率≥100Ωm),杆路拉线接地电阻≤20Ω。
电源系统防感应雷措施。
按照防雷技术规范,建筑物电源系统均应采取三级浪涌保护器措施。
但是目前,由于各浪涌保护器厂家设计理念的不同,浪涌保护器的特点也不尽相同。
一级浪涌保护器主要用于保护整栋建筑物用电设备或单位的主要用电设备;二级浪涌保护器主要是用来保护重要设备机房、UPS机房、空调、照明等用电设备;三级浪涌保护器则主要用于保护诸如单个计算机等终端设备。
精细化防护还包括四级电源浪涌保护措施。
信息系统防雷。
与电源防雷一样,信息系统的防感应雷措施主要采用信号浪涌保护器来进行。
通常情况下,要根据通信线路的类型、通信频带、线路电平等选择信号浪涌保护器的类别,将信号浪涌保护器串联在各信号线路上。
防雷工程文物保护方案设计
![防雷工程文物保护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5d21da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1.png)
防雷工程文物保护方案设计一、背景介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文物保护工作也面临了更新的挑战。
特别是在雷电防护方面,传统的保护方法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现代文物保护的需求。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的、全面的防雷工程文物保护方案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文物是一国的宝贵资源,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等价值,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然而,由于气候的不断变化以及环境的不断恶化,文物保护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而雷电是自然界中具有非常强大的能量的现象之一,雷击对文物的破坏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防雷工程文物保护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1. 确保文物的安全性,减少雷电对文物造成的破坏。
2. 提高文物保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防雷工程技术的作用。
3. 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三、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和问题:1. 部分文物保护单位的防雷设施老化严重,不能满足实际保护需求。
2. 部分文物保护单位的防雷设施建设不规范,对文物的保护效果有限。
3. 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对于雷电对文物的破坏性还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
四、设计方案基于以上现状的分析,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科学的防雷工程文物保护方案。
具体来说,方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1. 防雷设施的更新和维护对现有的文物保护单位的防雷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对老化严重的设施进行更新和维护。
同时,做好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防雷设施的完好性和可靠性。
2. 新建文物保护单位的防雷设施建设在新建的文物保护单位,需要充分考虑到雷电对文物的破坏性,对防雷设施进行规范的设计和建设。
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需要考虑使用先进的防雷技术,以充分保护文物的安全。
3. 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加强对防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防雷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特别是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文物保护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和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探索,寻找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防感应雷的措施
![防感应雷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6d79e9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0.png)
防感应雷的措施引言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普及,电子设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
然而,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辐射,而这种辐射往往是电子设备受到感应雷的主要原因之一。
感应雷会给电子设备带来严重的破坏,因此,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止感应雷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防感应雷的措施,包括电磁屏蔽、接地保护、使用电磁吸收材料等。
通过了解这些防护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电子设备,延长其使用寿命。
电磁屏蔽在防止感应雷的过程中,电磁屏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护手段。
通过将电子设备包覆在电磁屏蔽材料中,可以阻挡外部电磁辐射的进入,保护设备的安全。
常见的电磁屏蔽材料有金属材料(如铝、铜)、金属网格和金属箔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磁性,能够吸收、阻挡和反射外部的电磁辐射。
在设计电磁屏蔽结构时,需要考虑到其覆盖面积、电磁屏蔽材料的厚度和布局等因素。
合理设计电磁屏蔽结构可以将电磁辐射引导到设备外部,并将其安全地释放到地面上。
接地保护接地保护是防止感应雷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将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可以将感应雷引导到地面上,减少对设备的损害。
在接地保护中,地线的设计和选择非常重要。
地线应尽可能短,且与设备的金属外壳紧密连接。
合理的接地系统能够提供低阻抗的导体,将感应雷迅速地引导到地面上,保护设备的安全。
另外,对于一些具有高敏感性的设备,可以考虑使用独立的接地系统,避免与其他设备共享接地线路。
使用电磁吸收材料除了电磁屏蔽和接地保护外,使用电磁吸收材料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手段。
电磁吸收材料可以吸收、消耗电磁辐射的能量,减少电磁辐射对设备的干扰。
电磁吸收材料具有一定的厚度和介电常数,能够有效地吸收电磁辐射。
常见的电磁吸收材料有石墨烯、碳纤维等。
使用这些材料可以在外部电磁辐射的作用下,减少设备的雷击几率。
结论感应雷对电子设备的损害是不可小觑的。
为了保护设备的安全,延长其使用寿命,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止感应雷的发生。
大楼直击雷防护工程技术方案
![大楼直击雷防护工程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00963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9.png)
大楼直击雷防护工程技术方案一、风险评估和设计准则在进行大楼雷防护工程之前,需要根据该地区的雷电活动频率、建筑物的高度和周围环境等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设计准则,包括有效的储雷量、金属接地系统、避雷针的数量和布置等方面的要求。
二、金属接地系统金属接地系统是大楼直击雷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系统通常由多个接地电极和连接它们的导线组成。
接地电极需要埋设在地下或连接到大楼的结构中,并且应尽可能接近大楼的各个角落,以确保雷电击中时电流被有效地引导到地面。
三、避雷针的布置避雷针是大楼直击雷防护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避雷针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形状类似于尖刺。
它们被安装在大楼的屋顶上,并且应布置在整个大楼的表面。
避雷针通过其尖锐的形状和金属材料的导电性来吸引和传导雷电,从而保护大楼内部的设施。
四、延伸接地系统延伸接地系统是一个额外的防护措施,用于确保避雷针和金属接地系统之间的有效连接。
该系统通常包括导线和接地电极,这些电极通常埋在地下或浸入水中。
延伸接地系统可以增加避雷针和金属接地系统的导电性,从而提供更好的雷电引导和保护。
五、电气设备保护大楼内部的电气设备也需要进行额外的保护,以防止雷电对其造成的损害。
这包括使用避雷器、电气隔离和保护装置等技术。
避雷器可以将雷电引导到地面,而不是进入到大楼的电气设备中。
电气隔离和保护装置可以通过断开电路或降低电流来保护设备。
六、定期检验和维护大楼直击雷防护工程的工作不仅在于建设,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检验和维护。
这包括表面、金属接地系统和延伸接地系统的清理和保养,以及电气设备的测试和修复。
定期检验和维护可以确保大楼直击雷防护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大楼直击雷防护工程技术方案是保护大楼及其内部设施免受雷击的重要措施。
该方案包括风险评估和设计准则、金属接地系统、避雷针的布置、延伸接地系统、电气设备保护以及定期检验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实施,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大楼免受雷电的损害。
直击雷和感应雷防护方案
![直击雷和感应雷防护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311f34cc7931b765ce1568.png)
直击雷和感应雷防护方案监控系统前端设备包括带云台摄像枪、无云台摄像枪等,这些设备安装在室外,比较容易受到雷击,因此要安装防直击雷系统,需在户外做独立防雷接地网。
按设备的最小值要求,接地电阻:R<4Ω。
1、监控系统前端设备直击雷防护措施(1)户外监控摄像枪防直击雷设施:在户外监控摄像枪的杆顶安装一支避雷针。
避雷针的引下线利用钢结构立柱做泄流线,并在杆底座旁与独立防雷接地网相连。
取立杆高度为4~6米,避雷针长度为1.5~2米,利用滚球法计算可知摄像枪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
(2)户外摄像枪接地及地网如果摄像枪附近有地网,则就近引接地线至附近地网接地,如果附近没有地网,则要另外建造独立地网,地网方案如下:A、在摄像枪立杆周围分别埋设热镀锌角钢接地极(5×50×50×2500mm),间距为5米。
B、角钢接地极用4×40mm扁钢组成网,环网连通。
C、将接地系统和立杆底座连接。
(3)地网施工程序:施工前首先要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然后根据方案设计和现场情况定出各处接地极的孔位和连接导体沟槽,再进行施工安装。
注意避开电缆沟、管道和其它导电装置,施工前要向建设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同意动工方可进行。
(设计用土壤的电阻率取250Ω?m。
)A、挖沟:合理使用挖掘工具,采取逐层下挖法,沟槽深度至少0.8米,沟槽宽度以能挖深为宜。
B、打入:采用适当工具打入角钢接地极。
角钢接地极埋深0.8米以下,即接地极头部平沟槽底部。
C、连接:把安装好的角钢接地极用4×40mm扁钢连接起来,形成网状;全部连接均采用焊接。
D、引入:将接地系统接到立杆底座。
E、回填:先填净土,逐层夯实,整理好路面。
智能楼宇弱电系统感应雷防护设计方案
![智能楼宇弱电系统感应雷防护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d1b6b3cf84b9d529ea7ac4.png)
智能楼宇弱电系统感应雷防护设计方案一、雷电概述雷电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现象,其电压可高达数百万伏,瞬间电流更可高达数十万安培.千百年来,雷电所造成的破坏可谓不计其数。
落雷后在雷击中心1。
5-2Km半径的范围内都可能产生危险过电压损害线路上的设备.雷电灾害如同暴雨、飓风一样都属于气象(自然)灾害,它与水、旱、刑事犯罪、交通事故统称为影响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六大灾害。
一般而言,雷电灾害具有突发性、多样性、复杂性、破坏性和选择性等特点.随着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基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雷电灾害跟踪而至,还呈现出新的特点:受灾面大大扩展,特别容易侵入与高新技术最密切的领域,损失和危害程度大大增加.近年来,随着大量的数据设备和精密仪器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雷电损害造成的事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由于通讯计算机网络精密设备内部结构的高度集中化,使设备耐受过电压、过电流的能力下降,更易遭受雷电破坏。
轻者可造成计算机终端和通信设备的接口损坏,使通信中断,大量信息丢失或无法传输;严重者使网络主机损坏,导致网络瘫痪,工作无法进行。
计算机网络系统易遭受雷击损坏的设备有:MODEM(调制解调器)、ROUTER(路由器)SWITCH(交换机)、HUB、网卡、通信卡、UPS、计算机电源及主板。
二、雷电防护基本原理所谓雷击防护:就是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将雷电流的能量尽可能的引入到大地,是疏导,而不是堵雷或消雷。
一个完整的防雷系统包括两个方面:直接雷击的防护和感应雷击的防护。
缺少任何一面都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和有潜在危险的。
一般我们将其分为外部避雷和内部避雷两部分.由避雷针(或避雷带、避雷网)、引下线和接地系统构成外部防雷系统,主要是为了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引起火灾事故及人身安全事故;而内部防雷系统则是防止雷电和其它形式的过电压侵入设备中造成损坏,这是外部防雷系统无法保证的,为了实现内部避雷,需对建筑物进出各保护区的电缆、金属管道等安装过电压保护器进行保护并良好接地。
怎样防感应雷
![怎样防感应雷](https://img.taocdn.com/s3/m/f0fe14518e9951e79b8927b1.png)
怎样防感应雷
防感应雷的措施主要是将建筑物或构筑物上的金属体以及其保护范围内的金属体可靠接地。
感应雷的静电感应,将产生很高的冲击电压,电力系统中应与其他过电压同等计;建筑物或构筑物中应防止由于反击引起的爆炸和火灾事故;对于三类防雷的建筑物和构筑物通常不计入感应雷。
防静电感应对于电力系统及电气设备应装设相应电压等级的避雷器,以防冲击过电压。
对于建筑物或构筑物则应将其内的金属物,如设备、管道、构架、电缆外护套、钢结构架、钢窗、混凝土主筋及突出屋面、墙体的金属物、如放散管、风管、支架等,均应与接地引线可靠连接。
接地装置可共用。
对于金属屋面,应将屋面周边每隔18--24m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对混凝土屋面应在施工时,将钢筋绑扎或焊接成闭合电气回路,同样将其周边每隔18--24m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防静电感应可设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也可与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屋内接地干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于2处。
防电磁感应平行安装的长金属物,如管道、构架和电缆外护套等,其相互间距小于100mrn时应每隔20--30m。
用金属线可靠连接,间距小于100m的交叉处及管道连接处(如弯头、阀门、法兰盘等),应用金属线可靠跨接;用丝扣紧密连接的直径25mm及以上的管接头、法兰盘,在非腐蚀环境中可不跨接。
接地装置同(1)。
配电房线路防感应雷工程设计方案
![配电房线路防感应雷工程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99601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1a.png)
配电房线路防感应雷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力系统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雷电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仍然十分严重。
感应雷过电压是导致配电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提高配电线路的安全可靠性,减少因感应雷过电压造成的故障,我们需要对配电线路进行防感应雷工程设计。
二、设计目标本工程的设计目标是降低配电线路因感应雷过电压造成的故障率,提高配电线路的安全可靠性,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三、设计原则1. 综合考虑: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地形、气候、线路设备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防雷方案。
2. 优先防护:对于易受雷击的部位,如变电站、配电房等,应优先进行防护。
3. 防护措施可靠:所选用的防护设备和技术措施应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降低雷电过电压对线路设备的影响。
4. 经济合理:在满足防雷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工程成本。
四、设计方案1. 安装避雷针:在变电站和配电房等易受雷击的部位安装避雷针,将雷电引入地下。
2. 接地系统:完善接地系统,将避雷针和设备金属外壳连接到接地装置上,以确保雷电过电压能够迅速导入地下。
3. 线路防护:对于架空线路,采用绝缘子串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进行防护。
对于电缆线路,采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和电缆终端箱进行防护。
4. 设备防护:对于重要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等,采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和接地装置进行防护。
5. 防雷装置维护:定期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五、工程实施与验收1. 工程实施: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2. 验收:工程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防雷设施达到设计要求。
六、工程效益1. 提高配电线路的安全可靠性,降低故障率。
2. 减少因雷击造成的停电时间,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3. 保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受影响。
4. 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
本设计方案旨在为配电线路提供有效的防感应雷措施,以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雷电感应的防护措施
![雷电感应的防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c0efec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e.png)
雷电感应的防护措施雷电感应的防护措施防止由于雷电感应在建筑物上聚集电荷的方法是在建筑物上设置收集并泄放电荷的避雷带或避雷网,防止建筑物内金属物上雷电感应的方法是将金属设备、管道等金属物,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作牢靠的连接,以便将雷电感应电荷快速引入大地,避开雷害。
附1,什么是直击雷防护?感应雷防护?直击雷防护是保护建筑物本身不受雷电损害,以及减弱雷击时巨大的雷电流沿着建筑物泄入大地时对建筑物内部空间产生的各种影响。
直击雷防护重要采纳独立针(矮小建(构)筑物)。
建筑物防直击雷措施应采纳避雷针、带、网、引下线、均压环、等电位、接地体。
感应雷的防护措施是对雷云发生自闪、云际闪、云地闪时,在进入建筑物的各类金属管、线上所产生雷电脉冲起限制作用,从而保护建筑物内人员及各种电气设备的安全。
实行的措施应依据各种设备的实在情况,除要有良好的接地和布线系统,安全距离外,还要按供电线路,电源线、信号线、通信线、馈线的情况安装相应避雷器以及实行屏蔽措施。
【雷电感应的防护措施】附2,感应雷防护第一类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应考虑防雷电感应的措施。
为了防止静电感应,应将建筑物内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金属构架、钢屋架、钢窗、电缆金属外皮,以及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件与接地装置相连;屋面结构钢筋宜绑扎或焊接成闭合回路;相邻引下线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l8一24m;非金属屋顶上加装网格,并子以接地。
为了防止电磁感应,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电缆相距不到1L3Umm时,每3}n:须川金属线跨接:交又相距不到10lhnm时,交叉处一电应川金属线跨接;管道接头、弯头、阀门等连接处的过渡电沮大于0_03.时,连接处也应用金属线跨接。
附3,感应雷防护措施感应雷的防护措施是对雷云发生自闪、云际闪、云地闪时,在进入建筑物的各类金属管、线上所产生雷电脉冲起限制作用,从而保护建筑物内人员及各种电气设备的安全。
实行的措施应依据各种设备的实在情况,除要有良好的接地和布线系统,安全距离外,还要按供电线路,电源线、信号线、通信线、馈线的情况安装相应避雷器以及实行屏蔽措施。
文物和古建筑防雷综合解决方案
![文物和古建筑防雷综合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3ed50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d.png)
文物和古建筑防雷综合解决方案文物和古建筑作为珍贵的历史遗产,需要受到专业的防雷保护,以保持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详细的文物和古建筑防雷方案和措施,包括避雷针安装、接地系统建设、监测技术和定期维护等。
引言:文物和古建筑承载着珍贵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因此需要得到适当的防雷保护。
雷击可能导致建筑结构破坏和文物损坏,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专业的措施来降低雷击风险。
木文将提供一套详细的防雷方案和措施,以确保文物和古建筑的安全。
地凯科技文物古建筑防雷方案:1.1安装避雷针:避雷针是文物和古建筑防雷的重要设备之一。
它们通过在建筑物顶部或附近安装尖塔形的导电材料,吸引雷电,并将其引导到地面。
在安装避雷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避雷针应与建筑物高度相匹配,确保足够的覆盖范围。
避雷针应与建筑物结构紧密连接,以确保电流畅通,减少雷击对建筑的影响。
定期检查避雷针的完整性和连接情况,修复或更换受损部分。
1.2建立接地系统:接地系统是确保避雷针有效的关键因素。
它将引导雷电电流安全地引入地下,减少对建筑物和文物的伤害。
以下是建立有效接地系统的要点:使用导电材料(如铜或镀铜钢材)作为接地导线。
将导线埋入地下深度达到适当的深度,以确保良好的接地效果。
使用接地装置(如接地网或接地块)来增强接地效果。
定期检查接地系统的导线和装置,确保其正常运行并清除接地系统周围的杂物。
防雷措施:2.1安装避雷网:避雷网是保护文物和古建筑的重要措施之一。
它们可以覆盖整个建筑物或文物区域,并有效地分散和引导雷电。
安装避雷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避雷网应由耐腐蚀和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如铜或不锈钢。
避雷网应紧密固定在建筑物或文物表面,并与接地系统连接。
定期检查避雷网的完整性,修复或更换受损部分。
2.2雷电监测系统:使用先进的雷电监测技术可提前预警雷电活动,以便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雷电监测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安装雷达设备或闪电探测器以准确检测雷电的位置和强度。
浅谈机房感应雷防雷工程设计(全文)
![浅谈机房感应雷防雷工程设计(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fc8354ad312b3169a551a442.png)
浅谈机房感应雷防雷工程设计XX:1674-098X(20XX)06()-0053-02 雷电产生的强电磁场沿着与设备相连的信号线、电源线侵入XX络系统。
由于雷电产生强大电磁场,该电磁场产生的强脉冲与导线藕合传导,从而沿着线路入侵。
设备接地体在雷击时产生瞬间高电位而损坏。
这是因为防护直击雷的装置将雷电电流引向自身由接地体分流流入大地,在接地体上形成高电位,使与接地体连接的XX络设备由于接地体电位升高而损坏。
在计算机机房交换机、服务器、路由器等XX络设备安置在建筑物内,受建筑物的防雷系统保护,直击雷破坏XX络设备的可能性较小,但建筑物外部的XX络线路可能受到直击雷的破坏,目前户外的XX 络线路基本采纳光纤线路,大大减少了直击雷破坏的可能;机房中发生雷击事件主要是感应雷的破坏,因此防雷的重点是感应雷。
在防范雷击入侵的时候要注意设备安装方法,包括线路和布局、安装位置的规范,以免受雷电在空间分布的电场、磁场的影响而损坏线路和设备。
1 机房防雷的设计理念该文所讨论的设计,主要是针对机房感应雷的防雷设计。
是针对机房防雷的专门方案,结合防直击雷、防感应雷、等电位连接、设备接地的防护,形成综合防雷措施,办公用房的防直击雷措施能有效地降低雷电流的直接侵入,电源线路、数据信号线路的防护措施又有效地抑制雷电波和雷电电磁脉冲对设备造成的危害,机房内各导电部位的等电位连接,可有效地防止因电位差而导致的电位反击,保障了人员、设备的安全和正常工作运行。
1.1 XX络系统防雷设计(1)一级防雷:在中心机房的XX络输入端安装XX络专用防雷器作一级保护。
中心交换机和二级交换机是用光纤连接,光纤防雷效果好,因此这部分的XX络可不作一级防雷设计。
(2)二级防雷:各二级交换机与机通过双绞线连接,因此在各二级交换机的机柜内安装XX络交换机专用防雷器,24路端口保护。
(3)三级防雷:各HUB和PC机采纳带有XX络保护的防雷插座,这部分的防雷保护已经在电源部分三级防雷中作了保护设计。
感应雷防护方案_secret
![感应雷防护方案_secret](https://img.taocdn.com/s3/m/450d32f804a1b0717fd5dded.png)
中山市**机电设备有限公司2007年01月31日目录一、方案概述二、防雷改造方案及具体措施1.设计依据2.油机控制系统雷电防护基本情况3. 油机控制系统雷电防护方面存在的问题4. 油机控制系统雷电防护的具体措施三、感应雷防护装置安装费用清单一、方案概述现代人类对雷电的研究已有250多年的历史了,从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以来,常规防雷技术已日趋成熟;常规防雷技术的核心是使用避雷针,建立直击雷入地通道,保护建筑物或其它突出物体不遭受直击雷的袭击。
因此,常规防雷技术就是直击雷防护技术。
但是到了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信息系统防感应雷的问题迅速形成一门新的技术,这个新技术的核心是保护信息设备免受感应浪涌(感应雷)的破坏。
因此我们把这项技术叫感应雷防护技术。
习惯上我们也把直击雷防护叫做室外防雷,感应雷防护叫做室内防护。
针对我们勘查的现场发现该油机的控制板是防护的重点,因为进入油机控制箱的各种线缆就是雷电引入控制板的源头,因此我们防护的重点就是各种进入油机控制箱的各种线缆,特别是各种电源线。
2007年01月21日我司工程技术人员和市场部人员应邀对大和章雷达站进行了防雷工程勘察,该雷达站具有一定基础的防雷措施,有良好的接地系统。
但是雷达信号处理系统是高度现代化的微电子设备,所使用的都是工作电压很低的高集成度芯片,这些器件的抗电磁浪涌能力很差,十分容易因受到雷电浪涌过电压的袭击而损坏。
因此雷达站的防雷工作仍需要加强,争取把雷击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二、防雷改造方案及具体措施1、.设计依据:依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中国GB标准与部委颁发的设计规范的要求,建筑物和计算中心大楼内之通信边际站等设备都必须有完整完善之防护措施,保证该系统能正常运作。
这包括电源供电系统、信号传输系统,精密设备、通信设备等装置应有防护装置保护。
1)、 YD/T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工程设计规范》2)、 YD/T1235.1《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技术要求》3)、 YD/T1235.2《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测试方法》4)、 YD/T5078-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5)、 YD/T5068-98《移动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6)、 YDJ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7)、 YD 2011-93《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8)、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9)、 IEC标准IEC613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10)、IEC标准IEC61643《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技术要求》2、油机控制系统的雷电防护基本情况我们勘查的仅仅只有直击雷(室外)的保护,感应雷(感应雷)的保护基本上空白,雷达站虽然有基础的地网,按照现代防雷理论,电源系统应进行全面防护、并采用多级防护技术,才能有效的保证电源系统的安全运行。
防雷工程文物保护方案范本
![防雷工程文物保护方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f39e15a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4.png)
防雷工程文物保护方案范本一、前言古建筑、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记忆的见证。
同时,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责任。
然而,古建筑、文物在其长期的存在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其中包括雷电。
雷电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自然现象,一旦古建筑、文物遭遇雷电袭击,将会导致严重的损坏甚至毁灭。
因此,在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中,防雷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二、古建筑、文物防雷的重要性1. 维护古建筑、文物的完整性古建筑、文物通常是历史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和思想。
因此,维护古建筑、文物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避免因雷电等自然灾害导致其损坏或毁灭。
2. 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古建筑、文物通常是游客和工作人员的工作和休闲场所,而雷电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天气现象,一旦古建筑、文物遭遇雷击,不仅会对古建筑、文物本身造成伤害,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3. 维护历史文化的传承古建筑、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保护古建筑、文物就是在保护历史文化的传承。
一旦古建筑、文物因雷电等自然灾害而受损,就等于是在毁坏历史文化的瑰宝。
三、古建筑、文物防雷工程的基本原则1. 综合施策古建筑、文物本身的特殊性要求在进行防雷工程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材料等方面的特点,从而综合施策,选择合适的防雷设备和方案。
2. 安全可靠古建筑、文物的防雷工程必须是安全可靠的,不能因为节省成本或者其他原因而牺牲安全性。
只有安全可靠的防雷工程才能真正起到保护古建筑、文物的作用。
3. 保护原址在进行防雷工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对古建筑、文物原址的保护,不能因为进行防雷工程而破坏原址的完整性和美感。
四、古建筑、文物防雷工程的主要内容1. 选址和规划选址和规划是古建筑、文物防雷工程的第一步,必须根据古建筑、文物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址和规划,确保防雷设备的合理布局和覆盖范围。
2. 防雷设备的选择古建筑、文物的防雷设备选择必须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根据古建筑、文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防雷设备,如避雷针、避雷带等。
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3150310066f5335b812102.png)
防雷系统设计方案防雷系统发展电的普遍使用促进了防雷产品的发展,当高压输电网为千家万户提供动力和照明时,雷电也大量危害高压输变电设备。
高压线架设高、距离长、穿越地形复杂,容易被雷击中。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不足以保护上千公里的输电线,因此避雷线作为保护高压线的新型接闪器就应运而生。
在高压线获得保护后,与高压线连接的发、配电设备仍然被过电压损坏,人们发现这是由于“感应雷”在作怪。
(感应雷是因为直击雷放电而感应到附近的金属导体中的,感应雷可通过两种不同的感应方式侵入导体,一是静电感应:当雷云中的电荷积聚时,附近的导体也会感应上相反的电荷,当雷击放电时,雷云中的电荷迅速释放,而导体中原来被雷云电场束缚住的静电也会沿导体流动寻找释放通道,就会在电路中形成电脉冲。
二是电磁感应:在雷云放电时,迅速变化的雷电流在其周围产生强大的瞬变电磁场,在其附近的导体中产生很高的感生电动势。
研究表明:静电感应方式引起的浪涌数倍于电磁感应引起的浪涌。
雷电在高压线上感应起电涌,并沿导线传播到与之相连的发、配电设备,当这些设备的耐压较低时就会被感应雷损坏,为抑制导线中的电涌,人们发明了线路避雷器。
早期的线路避雷器是开放的空气间隙。
空气的击穿电压很高,约500kV/m,而当其被高电压击穿后就只有几十伏的低压了。
利用空气的这一特性人们设计出了早期的线路避雷器,将一根导线的一端连在输电线上,另一根导线的一端接地,两根导线的另一端相隔一定距离构成空气间隙的两个电极,间隙距离确定了避雷器的击穿电压,击穿电压应略高于输电线的工作电压,这样当电路正常工作时,空气间隙相当于开路,不会影响线路的正常工作。
当过电压侵入时,空气间隙被击穿,过电压被箝位到很低的水平,过电流也通过空气间隙泄放入地,实现了避雷器对线路的保护。
开放间隙有太多的缺点,如击穿电压受环境影响大;空气放电会氧化电极;空气电弧形成后,需经过多个交流周期才能熄弧,这就可能造成避雷器故障或线路故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前言 ----------------------------------------------------------------------------------------------------------------------- 3二、防雷设计规范------------------------------------------------------------------------------------------------------------- 4三、雷击的防护原理---------------------------------------------------------------------------------------------------------- 5四、工程概况及现状分析---------------------------------------------------------------------------------------------------- 74.1、直击雷防护方面-------------------------------------------------------------------------------------------------------- 74.2、感应雷击防护方面----------------------------------------------------------------------------------------------------- 74.3、接地方面 ----------------------------------------------------------------------------------------------------------------- 7五、防雷设计方案------------------------------------------------------------------------------------------------------------- 85.1、设计原则 ----------------------------------------------------------------------------------------------------------------- 85.2、设计思路 ----------------------------------------------------------------------------------------------------------------- 95.3、防雷保护方案 ----------------------------------------------------------------------------------------------------------- 9六、施工措施 ----------------------------------------------------------------------------------------------------------------- 116.1施工概况 ----------------------------------------------------------------------------------------------------------------- 116.2施工组织 ----------------------------------------------------------------------------------------------------------------- 116.3施工方案设计----------------------------------------------------------------------------------------------------------- 126.4施工图纸会审----------------------------------------------------------------------------------------------------------- 126.5施工物料准备----------------------------------------------------------------------------------------------------------- 126.6工期目标 ----------------------------------------------------------------------------------------------------------------- 126.7计划开、竣工日期----------------------------------------------------------------------------------------------------- 12七、售后服务承诺------------------------------------------------------------------------------------------------------------ 13一、前言雷电是发生在因强对流天气而形成的雷雨云层间和雷云与大地之间强烈瞬间放电现象。
每个季节都可能出现,尤其以夏季出现的频率最高。
雷电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自然现象,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
自然界的雷击主要有直接雷击和雷击电磁脉冲两类。
直接雷击声光并发,电闪雷鸣,它以强大的雷击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瞬变的电磁场等,损坏放电通道上的建筑物、输电线、击死击伤人、畜等。
而雷击电磁脉冲则悄然发生,不易察觉,后果严重。
它是由于雷击放电时在周围空间产生的脉冲形式的电磁场感应作用,使建筑物上的金属物件,内部金属管道、钢筋、金属构件、电源线缆、信号线缆等感应出雷电高电压、大电流,通过电源线路、信号线路、天馈线路和接地线的地电位反击以及空间等途径引入室内损坏电气、电子系统设备。
感应高电压和过电流的幅值与雷击点的距离成反比,与雷击电流的幅值和陡度成正比。
雷击点越近,雷电流的陡度越大,感应脉冲过电压、过电流就越大,也就越危险,对电气、电子系统设备的破坏性就越大。
二、防雷设计规范λ GB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λ GB50057-2010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2010年版)》λ GB173-1998 《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安全防范》λ GB50174-93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λ IEC1024-1 《建筑物防雷》λ IEC1312 《雷电电磁脉冲的保护》λ YD50174-93 《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三、雷击的防护原理雷电及其它强干扰对通信系统的致损及由此引起的后果是严重的,雷电防护将成为必需。
雷电由高能的低频成份与极具渗透性的高频成份组成。
其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金属管线或地线直接传导雷电致损设备;一种是闪电通道及泄流通道的雷电电磁脉冲以各种耦合方式感应到金属管线或地线产生浪涌致损设备。
绝大部分雷损由这种感应而引起。
对于电子信息设备而言,危害主要来自于由雷电引起的雷电电磁脉冲的耦合能量,通过以下三个通道所产生的瞬态浪涌。
金属管线通道,如自来水管、电源线、天馈线、信号线、航空障碍灯引线等产生的浪涌;地线通道,地电们反击;空间通道,电磁小组的辐射能量。
其中金属管线通道的浪涌和地线通道的地电位反击是电子信息系统致损的主要原因,它的最见的致损形式是在电力线上引起的雷损,所以需作为防扩的重点。
由于雷电无孔不入地侵袭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将是个系统工程。
雷电防护的中心内容是泄放和均衡。
1.泄放是将雷电与雷电电磁脉冲的能量通过大地泄放,并且应符合层次性原则,即尽可能多、尽可能远地将多余能量在引入通信系统之前泄放入地;层次性就是按照所设立的防雷保护区分层次对雷电能量进行削弱。
防雷保护区又称电磁兼容分区,是按人、物和信息系统对雷电及雷电电磁脉冲的感受强度不同把环境分成几个区域:LPZOA区,本区内的各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因此各特体都可能导走全部雷电流,本区内电磁场没有衰减。
LPZOB区,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但本区电磁场没有衰减。
LPZ1区,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流往各导体的电流比LPZOB区进一步减少,电磁场衰减和效果取决于整体的屏蔽措施。
后续的防雷区(LPZ2区等)如果需要进一步减小所导引的电流和电磁场,就应引入后续防雷区,应按照需要保护的系统所要求的环境区选择且续防雷区的要求条件。
保护区序号越高,预期的干扰能量和干扰电压越低。
在现代雷电防护技术中,防雷区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指导我们进行屏蔽、接地、等电们连接等技术措施的实施。
2.均衡就是保持系统各部分不产生足以致损的电位差,即系统所在环境及系统本身所有金属导电体的电位在瞬态现象时保持基本相等,这实质是基于均压等电位连接的。
由可靠的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用的金属导线和等电位连接器(防雷器)组成一个电位补偿系统,在瞬态现象存在的极短时间里,这个电位补偿系统可以迅速地在被保护系统所处区域内所有导电部件之间建立起一个等电位,这些导电部件也包括有源导线。
通过这个完备的电位补偿系统,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形成一个等电位区域,这个区域相对于远处可能存在数十千伏的电位差。
重要的是在需要保护的系统所处区域内部,所有导电部件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电位差。
3.雷电防护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各部分都有其重要作用,不存在替代性。
外部防护,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组成,可将绝大部分雷电能量直接导入地下泄放。
过渡防护,由合理的屏蔽、接地、布线组成,可减少或阻塞通过各入侵通道引入的感应。
内部防护,由均压等电位连接、过电压保护组成,可均衡系统电位,限制过电压幅值。
(图一)四、工程概况及现状分析工程名称:文华天城感应雷防护工程建设地点:抚顺市工程现状分析:根据现场勘察及业主反应的情况来看,电梯及控制室内的设备多次因雷击造成损坏,现场的电源线路未安装防雷措施,按照IEC防雷区概念,可知,要求的被保护对象控制室及电梯间位于LPZO2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