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7.鹿角和鹿腿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鹿角和鹿腿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ùjiǎo dào yìng xīn sh ǎng
pèi héchuán lái tàn qì
二、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称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禁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撒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圈出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把对的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A.池糖痛快镜子到映()
B.到影欣赏均称精美()
C.别至没精打彩机灵回头()
D.哎呀师子机会叹气()
四、.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他准确地称(chēng chèn)出了那个对称(chēng chèn)物体的重量。
2.妈妈禁(jīn jìn)不住我的苦苦哀求,终于解除了我的禁(jīn jìn)足令。
3.弟弟把汤弄撒(sǎ sā)了,溅了爸爸一身,吓得撒(sǎ sā)腿就跑。
五、根据语段回答问题。
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1.“逃生”的意思是________,它和“________”的意思正好相反。
2.这句话把鹿的角与腿作比较,形象地说明了()
A.美丽的角害了鹿的命,腿让它得以保命
B.看待事物不能只看外表,还要看内在作用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
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
来一阵脚步声。
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
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
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
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
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
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1.根据意思,从文段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________
②形容遭遇失败或困难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________
2.从画横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鹿________的心情。
3.“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中的“这个机会”指的是什么?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
4.有一位同学说“美丽的鹿角无关紧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你赞同他的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鹿成功逃脱后,对自己的“角”和“腿”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鹿角倒映欣赏配合传来叹气
二、chèn称心chēng称号jīn 禁受jìn禁止sā
撒欢sǎ播撒
三、糖——塘到——倒
到——倒均——匀
至——致彩——采
师——狮
四、chēng chèn jīn jìn sǎsā
五、1. 逃出险境丧生
2.B
六、1. 没精打采灰心丧气
2.害怕
3.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
4.不赞同。
我觉得鹿角和鹿腿各有各的用处,鹿角不仅美观,还可以在自卫的时候攻击敌人,鹿腿可以用来逃跑,二者缺一不可。
5.鹿在心里默默地想:我的角虽然好看,但是受到狮子的攻击时却不中用;我细长的腿虽然不好看,但是全靠它才逃脱了险境。
它们各有各的长处,对我来说都很重要。
------------------------------------------------------
------------------------------------------------------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
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己,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别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
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
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