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精粹及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精粹及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
一、答题基本方略
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
(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
1.抒情言志的方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
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
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
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
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语言方面:
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
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
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
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
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
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三、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
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
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
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① 以物象为题;② 咏(题、赠、赞) +物象
2.内容特点: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
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 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
托什么志。
(三 )写景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
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 .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得住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
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
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
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
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
心理。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
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
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
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
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
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
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
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
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
设设问示例答题步骤答题范式考题直击答案解析
问
角
度
修1.本诗在表达①先答出具体本诗(或第 X 句移家别湖上亭诗人采用拟人辞感情时主要运运用的某修辞或第 X 联)运用戎昱化的手法,用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了⋯的修辞手好是春风湖上“系”“相
法(表现)手法?②再答该修辞法,⋯(该修辞亭,柳条藤蔓系识”“欲别”等试结合全诗作的作用术语 +诗的作用术语)地离情。
一系列拟人化简要赏析。
句内容,写出了⋯(诗句黄莺久住浑相动词,赋予柳2.诗的第 X 句③最后点出运解说),表达了识,欲别频啼四条藤蔓、黄莺/X 联运用了什用该修辞所表诗人⋯的情感。
五声。
以人的情感,么表现(修辞)达的诗人的情问:诗人采用什生动形象而又手法?有何作感。
么样的表现手法巧妙含蓄地表用?试结合全来表达他对湖上达了对湖上亭诗作简要赏析。
亭依恋难舍的深的深情。
情?试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
描1.这首诗的细①先找准描写( 1)本诗在描秋思张这一细节看似写节描写很成功,的特色(细节描写上成功地运籍平常,但它既手试结合诗句作写、白描、正面用了⋯描写,写洛阳照应了“意万法简要简要析。
与侧面描写;景出了⋯(诗句解城里见秋风,欲重”,又紧承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的特色说),烘托了诗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写活物描写上有何还须考虑动静、人⋯的感情。
复空了行人对家书特色和作用?虚实、上下、远( 2)本诗在景匆匆说不尽,行的重视和对亲3.这首诗在描近、高低等顺物描写上的特人临发又开封。
人的深切思写方面有何特序);色是⋯,这样的问:“行人临发念 ,,写尽了行色?②后相关诗句描写使景物⋯又开封”这是一人心有千言万
简要解说;(答作用,如动个成功的细节描语惟恐言之不
③再作用分析静结合,虚实相写。
请结合全诗尽的复杂而微
生),同时渲染简要分析这一细妙的心理。
能
了⋯的气氛,表节描写的成功之让读者体味其
达出诗人⋯的处。
中浓浓的乡思
感情。
之情。
抒1.诗歌在抒情①先确定诗是这首诗运用端居李商隐在艺术手法
情方式上有何特方点?请结合诗式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诗人
是怎样抒发感
情的?请结合
诗句作简要赏
析。
3.第 X 句值得
玩味,请从情与
景的角度作简
要赏析。
思1.本诗表达了想诗人怎样的思感
想感情?
情2.这首诗的主
旨是什么?
观你是否同意某点人对这首诗的品
评价?为什评么?
请结合诗
句说说你的理
由。
直接抒情还是了⋯的抒情方
间接抒情;若是式,全诗主要写
间抒,则再确定了⋯(内容),
具体又是哪一抒发了⋯的感
种;情,这种方式使
②后结合诗句诗人情感的抒
简要解说所写发显得⋯(用术
内容和所抒感语)
情;
③最后点明这
种抒情方式的
作用,要用到术
语,如含蓄蕴
藉、淋漓尽致
等。
①先感悟这首这首诗通过
诗是乐诗还是对⋯的描写,展
哀诗;现了一幅⋯的
②再结合诗句画面,表达了诗
内容分析乐或人⋯的思想感
哀的原因;情。
③最后确定具
体的感情是什
么。
①弄清品评的( 1)同意。
理
角度(内容形由是:⋯(结合
式?整体局诗句具体分析)
部?表现手( 2)不同意。
法?);理由是:⋯(结
②读诗和某人合诗句具体分
的评价;析)
③研读诗作,形
成自己的看法;
④结合原诗句
具体分析你观
点的依据。
远书归梦两悠上,第三、四
悠,只有空床敌句的最大特点
素秋。
是借景抒情。
阶下青苔与红诗人借助对
树,雨中寥落月“青苔”、“红
中愁。
树”以及“雨”
[ 注 ] ①端居:闲景、“月”色的
居。
②素秋:秋天描写,赋予客
的代称。
观景物以浓厚
问:这首诗的三、的主观色彩,
四两句在艺术手营造出了冷
法上有什么特寂、凄清的氛
点?请简要分围,表达了悲
析。
愁、孤寂和思
亲的情感。
咏怀古迹杜甫这首诗通过写
群山万壑赴荆王昭君美貌无
门,生长明妃尚人识、远嫁大
有村。
漠、孤苦无依
一去紫台连朔的怨恨,表达
漠,独留青冢向了诗人对她不
黄昏。
幸遭遇的深切
画图省识春风同情,同时也
面,环佩空归月表达了诗人漂
夜魂。
泊天涯,怀才
千载琵琶作胡不遇的悲叹。
语,分明怨恨曲
中论。
问: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子夜吴歌·秋歌①同意。
理由:
李白第四句中的
长安一片月,万“玉关情”写的
户捣衣声。
是女子思念征
秋风吹不尽,总人,而女子思
是玉关情。
念征人的哀怨
何日平胡虏,良已经涵盖了诗
人罢远征。
歌最后两句
问:前人曾说过:“何日平胡虏,
“余窃谓删去末良人罢远征”
两句做绝句,更的诗意,删除
觉浑含无尽。
”你后不会影响诗
是否同意这个说意的表达,反
法?请说说理而更显精炼含
比1.这两首诗都①先明确比较
较写到了⋯,各有角度,找准两者鉴什么寓意?之间的异同点;赏2.这两首诗表②后写出异同
达的思想感情之处并结合诗
有何异同?句具体分析研
3.这两首诗分究;③最后指明
别采用了什么不同之处在各
表现方法?自诗中的作用。
由。
蓄。
②不同意。
理由:最后两
句“何日⋯远
征”加深了对
前面“玉关情”
的内容的表
达,由亲人之
情上升到家国
之爱,扩展了
诗歌的内容,
升华了诗歌的
境界。
两首诗都⋯,都禾熟孔平仲不同。
《禾熟》表达了诗人⋯百里西风禾黍中的 "老牛 "是(写出共同香,鸣泉落窦谷一个知足而点);不同之处登场。
乐、悠然自得是:第一首⋯老牛释了耕耘的形象,诗人(写出不同点债,啮草坡头卧借此表达了像及其表达作斜阳。
老牛一样早点用),第二首⋯病牛李纲了却“役债”,(写出不同点耕犁千亩实千舒闲疲惫身心及其表达作用)箱,力尽筋疲谁的渴望,也含
复伤?蓄地抒发了自
但得众生皆得己长期仕途坎
饱,不辞羸病卧坷而积于胸中
残阳。
的郁闷之情。
问:两首诗都描《病牛》中的
写了“牛”的形牛在未病之前
象,其形象意义耕耘过许多田
是否相同?请简地 ,让人收获
析。
过千万担的谷
物,在它老病
时,却遭到冷
遇 ,但仍念“但
得众生皆得
饱”,这是一个
流尽血汗仍愿
奉献到底的崇
高形象诗人以
牛自喻,写出
了自己坎坷与
辛酸的遭遇,
并借此表达了
自己“先天下
意1.诗中运用了①找准意象,然象哪些意象?结后加以描述;赏合全诗分析意②概括意象特析象在全诗中的点及作用;
作用。
③分析揭示意
2.结合诗歌分象中蕴含的诗
析某一意象在人的情感。
两首诗中的作
用是否相同。
意1.这首诗营造①解说相关诗
境了一种怎样的句;
品意境,有什么作②概括意境特
味用?点及作用;
2.这首诗描绘③分析意境中
了一幅怎样的蕴含的诗人的
画面?表达了情感。
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字1.这首诗中某①准确解释该词个字,你认为用字在诗句中的
推得好不好?意思;
敲2.同一诗句在②结合所在诗
不同版本中某句分析该字的个字
不同,你认表达作用;
为写得好不③明确答题方本诗用⋯的意
象,渲染了的⋯
氛围⋯(术语概
括作用)地表现
了诗人⋯的感
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
幅⋯的画面,
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 (意境 )
表现了诗人⋯
的感情。
X 一字在诗句中
的意思是⋯,它
运用了⋯的修
辞,写出了⋯的
景象,表达了
诗人⋯的思
想感情。
之忧而忧”、甘
愿奉献到底的
心志。
鹧鸪天 [宋 ]晏几诗人用杜鹃的
道意象,仿佛令
十里楼台倚翠人感觉到它哀
微,百花深处杜切的啼声,渲
鹃啼。
殷勤自与染了悲伤的氛
行人语,不似流围,委婉含蓄
莺取次飞。
地(术语概括
惊梦觉,弄晴时。
作用)地表现
声声只道不如了诗人流落天
归。
天涯岂是无涯,有家难归
归意,争奈归期的悲伤之情。
未可期。
问:词人为何写
杜鹃的啼叫声?
十五夜望月诗人描绘了一
王建幅中秋月夜
中庭地白栖树图:月光照射
鸦,冷露无声湿在庭院中,
桂花。
地上好像铺了
今夜月明人尽一层霜雪,院
望,不知秋思落中的树上乌鸦
谁家?停止了聒噪,
问:这首诗描绘在这万籁俱寂
了一幅怎样的画的时刻,秋露
面?表达了诗人轻盈无迹,打
怎样的思想感湿了庭中
情?的桂花。
这是
一幅宁静伤感
的画面,将别
离思聚的情意
表现得非常委
婉运人。
抒发
了诗人望月情
怀的乡愁。
使至塞上王直和圆精当而
维形象地写出了
单车欲问边,属孤烟与落日的
国过居延。
征蓬形状,两相对
出汉塞,归雁入应,极富立体
胡天。
感;并把它们
大漠孤烟直,长置于一个广袤
好?为何?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向:A 有无修辞
或描写手法,若
有则指出其作
用;B 对相关意
象或意境的作
用,C 对诗人感
情表达的作用。
河落日圆。
萧关的边塞空间
逢候骑,都护在中,
燕然。
营造了一种阔
问:颔联与颈联大、雄浑而又
中的“”和“”两字苍凉的意境,
用得精妙,请结衬托出诗人
合全诗简要赏析出塞后的孤
一下。
寂。
诗1.这首诗的诗①准确找到诗
眼眼是什么?为眼字或诗句;
赏什么?②结合所在诗
析2.某联或某句句分析诗眼的
子中最生动传表达作用;
神的是什么③明确答题方
字?为什么?向:A 该诗眼有
3.有人说某字无修辞或描写
是全诗的诗眼,手法,若有则指
你同意吗?说出其作用; B 对
说你理由。
相关意象或意
境的作用, C 对
诗人感情表达
的作用。
语1.请分析这首①先用若干形言诗的语言风格。
容词准确概括
风2.这首诗在语诗歌的语言特
格言上有何特色;如:清新自色?然、朴实无华、
委婉含蓄、简练
生动、明白晓
畅⋯
②用有关诗句
具体分析这种
特色及效果;
③写出这样的
语言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感情。
诗眼“X”在诗句中
的意思是⋯,它
运用了⋯的修
辞,写出了⋯的
景象,表达了诗
人⋯的思想感
情。
本诗在语言
上⋯(写出特色
或风格),通过
对⋯的描写,写
出了⋯(主要内
容),表达了诗
人的⋯思想感
情。
菩萨蛮李白① “空”在诗
平林漠漠烟如中的意思是白
织,寒山一带伤白地,② 形象
心碧。
暝色入高地写出了“楼
楼,有人楼上愁。
上人”盼归无
玉阶空伫立,宿望,白白等候
鸟归飞急。
何处的落寞神情,
是归程?长亭更③也传达出那
短亭。
人苦盼无果的
问:请简要分析孤寂、惆怅,
“空”在表情达意增添了全词的
上的作用。
愁味。
乌衣巷刘禹《乌衣巷》一
锡诗语言含蓄深
朱雀桥边野草沉,通过对野
花,乌衣巷口夕草野花在曾经
阳斜。
繁华的朱雀桥
旧时王榭堂前边肆意蔓延和
燕,飞入寻常百斜阳残照笼罩
姓家。
着曾经繁华而
问:请简要赏析今冷落凄凉的
这首诗歌的语言乌衣巷的今昔
特色。
对比描写,寓
情于景,借环
境的烘托、气
氛的渲染,同
时赋予燕子以
历史见证人的
身份,体现了
咏史诗的特
色,抒发了诗
人对人事沧
桑、兴衰无常
的深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