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达标训练:(十四) 群落的演替 Word人教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达标训练(十四).群落的演替
【基础题组】
1.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是(..)
A.裸地形成→生物侵入、定居及繁殖→环境变化→物种竞争→群落稳定和平衡
B.环境变化→裸地形成→生物侵入、定居及繁殖→物种竞争→群落稳定和平衡
C.裸地形成→生物侵入、定居及繁殖→物种竞争→环境变化→群落稳定和平衡
D.环境变化→裸地形成→物种竞争→生物侵入、定居及繁殖→群落稳定和平衡
2.下列属于初生演替的实例是(..)
A.苔藓→地衣→草本植物
B.地衣→草本植物→苔藓
C.地衣→苔藓→草本植物
D.草本植物→苔藓→地衣
3.下列有关群落演替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
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4.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5.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

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6.关于弃耕农田和裸岩上的演替,说法正确的是(..)
A.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B.裸岩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C.这两种演替过程完全相同
D.这两种演替过程不完全相同
7.(2016·揭阳检测)关于群落及其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一定能形成森林
B.演替过程中,因灌木较为高大而取代草本植物
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D.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8.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过去的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现在黄沙满天,水土流失的现状是人类过度破坏群落结构导致群落退化的结果
B.人类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通过植树等手段加速次生演替的步伐
C.我国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有利于群落演替的进行
D.在沙漠上不能演替出稳定的群落
【能力题组】
9.下图表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B.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
C.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
D.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
10.(2016·苏州高二检测)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中进行的演替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11.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12.(2016·泰州高二检测)某农田弃耕后发生了一系列演替,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优势植物和常见植物记录见下表。

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
B.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复杂
C.群落演替使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
D.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木本植物阶段的演替比较缓慢
13.有一片长有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逐年对两个树种的存量进行统计,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记作C,作出曲线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

(2)两个树种处于竞争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

(3)在a年的优势种是__________,在d年的优势种是__________。

排除气候条件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可能是随着单一种群的繁盛,逐步改变了当地的________,使之反而适合后一种群的生存需求。

(4)以上说明,生物群落__________,它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________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________,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

14.某地实施退耕还林若干年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系列跟踪研究。

(1)实施退耕还林后,耕地逐渐过渡为灌木丛和林地的过程叫做________。

该地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

研究发现,该地段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区域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且呈镶嵌分布,这种差异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对于退耕年份不同的林地进行研究得到如下数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在调查面积能代表森林群落类型最小面积的前提下,科研人员采用________法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不同环境群落特征各异,阳坡和阴坡植被差异明显。

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对同一环境中的资源需求类型或需求量相近)变化进行分析,其结果见下表:
________。

造成种间竞争激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方面即可)。

15.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_,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

(2)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请绘制生产者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坐标曲线图。

(4)下图是1963~2006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有机物量)统计图,据图你可以得出的生物量演变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课时达标训练(十四).群落的演替..参考答案
1.解析:选A.环境变化是该群落演替的一个重要原因,使群落结构向复杂的方向进行,并依次经过了侵入定居阶段、竞争平衡阶段和相对稳定阶段。

2.解析:选C.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初生演替的开拓者是地衣,地衣能为苔藓提供可生存的基本营养。

3.解析:选D.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A正确;在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是因为优势种群发生替换而发生演替,B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为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和森林六个阶段,C正确;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因此人类可以使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D错误。

4.解析:选C.次生演替时虽然原有的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因此演替所需时间短。

在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而不是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也存在竞争现象,但不明显;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容易形成森林。

5.解析:选A.甲地原有植被虽因火灾毁灭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在这个地方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虽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在乙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两地演替类型不同。

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一般都可以发生演替到森林这一最高阶段。

乙地发生初生演替,在火山岩上首先出现的是地衣,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以分解火山岩表层,形成细小颗粒,为苔藓提供了可以附着生长的一层土壤。

自然演替的结果是生物种类越来越多,营养关系
越来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来越强,对能量的利用率越来越高。

6.解析:选D.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除了群落内部的环境变化、外界环境的变化等,人类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裸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这两种演替过程不完全相同。

7.解析:选A.弃耕的农田只有在气候、水分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才能形成森林。

8.解析:选D.群落的演替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进行的,如果人为因素破坏群落结构而且程度很大时群落就难以恢复,甚至退化;另一方面人类也可以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加速次生演替的速度,或改变演替的方向;我国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能使群落尽快恢复并按自然演替规律进行,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沙漠地区也可演替成稳定的群落。

9.解析:选D.珊瑚礁上发生的演替是在原有的条件下发生的演替,原有条件就含有鱼类等生物,所以发生的是次生演替;珊瑚礁是鱼类等生物生存的环境,它的体积增加导致鱼类等生物的丰富度增加,从而为鱼类等生物提供了更复杂的生存空间;三条曲线的变化过程趋势都是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的过程。

10.解析:选C.乙的物种丰富度从0开始,故乙是初生演替,而甲是次生演替。

气候适宜的情况下,甲、乙均可演替为森林,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

11.解析:选B.移栽植物能提高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A项错误;移栽植物能为动物提供生存的环境,故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预期的结果,B项正确;边坡甲上可能会发生群落的演替而自然长出乔木,C项错误;群落演替不会随时间延长而一直逐渐加剧,D项错误。

12.解析:选A.在演替过程中是优势种的取代,不是物种的取代,A项错误;表中信息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群落演替经历了草本植物阶段→灌木植物阶段→森林阶段,说明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复杂,B项正确;群落演替,使得物种组成越来越复杂,优势植物越来越高大,使得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C 项正确;表中信息显示: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木本植物阶段的演替时间较长,速度较缓慢,D项正确。

13.解析:对于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具有竞争关系的马尾松和山毛榉的存量
来说,其比值C>1,则马尾松占优势;C<1,则山毛榉占优势;C=1,则两个树种处于竞争平衡状态。

答案:(1)0~e.(2)b~c.(3)马尾松.山毛榉.环境.(4)不是一成不变的.减少.兴起
14.解析:(1)群落演替的过程就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研究群落要研究物种的丰富度和群落的结构,不同地段是水平上的差异,而不是垂直结构。

(2)从撂荒7年到150年的近天然林中树种数量由22种达到了128种,植物平均胸径和株高均呈上升趋势。

(3)调查种群密度时一般用样方法,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刺槐和油松资源的重叠系数最大为0.884,所以两者的竞争最大;阳坡光照充足,能够满足较多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需,但水分、无机营养等相对的少一些,所以物种间竞争比较激烈。

答案:(1)群落的演替.物种丰富度.群落的水平结构.(2)①随着次生演替的进行,次生林的恢复是向着物种数量的增加、林木不断生长的方向进行的
②在次生演替的前50年内,群落内树种种类增长比较快,而50年~150年之间次生林群落植物增长的速度放缓
(3)样方.油松和刺槐.阳坡受强光照的影响,温度较高,水分流失较快,造成耐旱植物间水分竞争激烈
15.解析:(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总初级生产量还是净初级生产量都不是从0开始的,所以该演替为次生演替,且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2)表格中数据表明,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利用率逐渐升高。

(3)画曲线时,首先要计算出呼吸量(呼吸量=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然后根据计算的数据找点连线即可。

(4)从坐标中可以看出,在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逐渐增加,达到一饱和值后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答案:(1)次生演替.逐渐增加.(2)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利用率升高(或呈正相关)
(3)(提示:呼吸量=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描点并连线)
(4)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是逐渐增加的,最终趋于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