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 嫦娥一号成功撞击月球 出色完成4大目标测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复习嫦娥一号成功撞击月球出色完成4大目标测试
[背景材料]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圆满的句号。

对于“嫦娥一号”为期一年多的工作表现,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嫦娥一号”原定一年的工作任务已经超期完成,并且非常出色地实现了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的四大目标,即绘制月球0°到南北纬70°的全月球影响图;测定月球表面多种元素分布及测定其中的矿物;研究月球表面内层土壤的薄厚分布;探测月球环境,了解月球表面以及空间的数据。

[课标]
1.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2.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3.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某某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热点训练]
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航天技术领域处于预先地位的国家是
A.苏联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2.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3-13世纪之间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属于此时期的科技成就有:①雕版印刷术②记录太阳黑子③实测地球子午线④铸铁柔化处理技术⑤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唐朝僧一行的突出贡献是在天文历法方面,他制订了
A.《大衍历》 B.“太初历” C.“十二气历” D.《授时历》4.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非完美无缺,但在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意义则是不可否认的。

这主要是指“太阳中心说”的提出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B.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C.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地球的主人
D.为近代实验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5.下列有关秦汉文化成就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汉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B.X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预测千里之外发生的地震
C.《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D.《史记》叙述了从黄帝至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
6.海王星的发现是根据
A.哥白尼日心说的推算
B.牛顿理论的推测
C.法拉第学说的计算
D.爱因斯坦对时间、空间属性的提示
7.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世界时间最长的是
A.春秋时期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B.东汉X衡发明地动仪
C.北宋沈括创制了“十二气历”
D.元朝郭守敬编定《授时历》
8.下列有关沈括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
B.他著的《梦溪笔谈》记述了我国古代许多科技成就
C.他制的“十二气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
D.李约瑟博士称他是“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
9.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称中国15世纪以前的科技成就“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了世界面貌”,属于这一方面的科技成就有
①造纸术②印刷术③地动
仪④指南针
A.①②④
B.①②③ D.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0.人类第一次实现翱翔太空的梦想是在
A.文艺复兴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
11.下列关于美国科技发展的说法错误的
A.1945年美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
C.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成功升空
D.2000年美国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
12.下列关于苏联的航天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B.1961年苏联尼·捷列身科娃成为进入太空第一人
C.1969年苏联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
D.1981年苏联第一架航天飞机成功升空
13.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两弹一星”的重大科技成就。

“极端困难的条件”是指
①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②苏联背信弃义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
议③生产力水平、科技设备落后④“左”倾错误对科技研究的冲击
A.①②④
B.①②③ D.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4.航天育种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开创的农作物育种新技术,是将我国成熟的诱变遗传操作技术和返回式卫星技术相结合,利用返回式卫星和“神舟”飞船将农作物种子带到200至400公里的太空中,利用太空特殊环境对农作物种子的诱变作用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

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哪些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青少年应该向科技工作者学习哪些精神?
(2)联系自身实际谈一谈我国首颗航天育种卫星的研制、发射和回收工作的成功对于我们青少年有何启示?
(3)作为中学生,你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些什么?请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几条宣传标语。

15.阅读下列材料:
A B
C
D E
F G
(1)按要求填写序号:
属于第一次科技革命发明创造成就的有;这次科技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发明创造成就的有;在这次科技革命影响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展了哪些活动?
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发明创造成就的有;这次科技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发展机遇,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来,我国是如何把握这次机遇的?
(2)为B提供动力的是机,为E提供动力的是机,F的发明者被称为“发明大王”,他是,D的出现促使网络的出现,是人类进入社会,D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

(3)有人说:“科技是一柄双刃剑”。

谈谈你就如何发挥科技的优势,减少科技的负面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
(4)从三次科技革命中我们得到的相同认识用一句话概为
16.阅读下列三幅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两种交通工具?这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者是谁?图三是我国嫦娥一号卫星绕月球运行的情景,你知道它是我国何时发生的呢?
(2)这两种交通工具分别以什么为动力?它们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
(3)图一、图二与图三反映的分别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三次科技革命有何共同的作用?说明了什么道理?
(4)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现在又兴起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这场科技革命是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青少年应怎样来应对呢?
[参考答案] 1.A 2.A 3.A 4.B 5.B 6.B 7.B 8.C 9.A 10.C 11.D 12.A 13.D 14.(1)成就:“长征1号”运载火箭是中国第一种航天运载火箭。

如今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拥有多种型号,中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运载火箭较多的国家之一;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入太空轨道,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

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1975年11月,中国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

我国成为当时世界上除美、苏之外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器的国家。

精神:作为青少年要向科技工作者学习,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习和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创新和实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青少年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树立远某某想,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情系祖国,报效祖国;要发扬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载人航天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和自强不息精神;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和实践,努力作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要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3)A.中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多参加小制作、小发明活动;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某某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B.标语:(1)自主创新,人才为本;(2)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15.(1)E;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B、F;资产阶级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或辛亥革命、或新文化运动)。

C、D、G;863计划(或改革开放,或科教兴国等)。

(2)内燃机;蒸汽机;爱迪生;信息化、核心(3)正面影响: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使学习交往、联系变得更加密切,并将人类的步伐带到了宇宙空间。

负面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出现了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等困扰人类的问题。

看法: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科技人才,坚持科教兴国。

但同时也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高环保意识,用科技造福人类。

(言之有理即可)(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生产力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

(言之有理即可)
16.(1)火车机车、史蒂芬孙;汽车、卡尔本茨。

2007年11月。

(2)火车机车是以蒸汽机为动力,汽车是以内燃机为动力。

意义: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高了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X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图一是工业革命的成果,图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图三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三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世界面貌和人们的生活。

道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从提高自己的素质、培养科学观和创新精神方面去考虑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