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教案、导学案与同步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2、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教学重难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法】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
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观看法制教育视频)
小组讨论,并用气泡图等各种形式记录,小组派代表发言,各组参与讨论。
(一)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
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
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
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
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
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
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
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原则:
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中小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
依靠法律,必须学法、知法,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
违法;什么是无罪,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权利和合法权益,什么是受到侵害。
还要弄清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和法律责任。
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
要做到:一克服“害怕对方报复,干脆自认倒霉”的错误思想;二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报复”的错误做法。
总之,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保护,而不能用个人感情代替政策、法律。
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这里所说的组织,一般是指侵害发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等部门。
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包括中小学生家长在内的广大群众,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及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盼望通过综合治理和“严打”使社会稳定,中小学生受到保护而健康成长。
群众的眼睛雪亮,智慧丰富,威力无穷,不断涌现出保护少年儿童,见义勇为的好市民,好青年,好干部。
所以当中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时,要千方百计地求助身边的群众,共同来对付坏人。
当群众勇敢而义无反顾地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违法犯罪分子将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地,遭灭顶之灾。
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勇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将战
胜邪恶;不能怯弱,不能束手待毙,不能让坏人为所欲为,这是中小学生预防侵
害的必要前提。
但是,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时,要强调善于斗争。
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存自己.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游击队长李向阳说:“要想抓住狐狸,就得比狐狸狡猾。
”《鸡毛信》中的海娃就是把鸡毛信藏在羊群头羊的尾巴下,躲过日本鬼子的搜查,胜利地完成了送重要情报的任务;小兵张嘎也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出招数中,战胜愚蠢的敌人。
【板书设计】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教学反思】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主题探究则是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途径,离开了探究就谈不上主体参与。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主题探究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体验成功。
《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树立运用法律维护权利的意识,远离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守法意识与习惯
2、了解依法维权的方法
【学习重点】:树立运用法律维护权利的意识
【学习难点】:了解依法维权的方法
【学习准备】:根据教材内容,自编情景剧。
【我能行】:
一、填空:
1、依法维权要靠证据,一切能够证明案情事实的材料都可以成为证据,例如合同、书信、()、()、()等。
2、公民享有人身权、财产权、()、()以及参与经济、
文化、社会生活等各项权利。
二、判断题(请在题目后的括号中画“√”或画“×”)
1、法律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最有效、最有利的手段。
()
2、当遭遇侵害时,青少年一开始就要与歹徒作斗争!()
3、面对校园欺凌行为,我们应该勇敢地说“不”。
()
4、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
5、知晓法律、学好法律、用好法律,才能依法维护权利。
()
三、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到题后的括号里,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
1、对于规则,我们应该()
A、想遵守就遵守
B、自觉遵守
C、需要时遵守,不需要就不遵守
2、星期天,我一个人在家写作业时,有人按门铃说他是抄水表的,我应该()
A、马上开门,让他进来
B、不理他,让他一直按门铃
C、有礼貌的拒绝他,让他下次再来
3、春节间的一个晚上,当你一个人在家时,在陌生人说他是妈妈的同事,来拜访你妈妈,你该怎么办()
A、让他进来
B、让他走
C、有礼貌地拒绝,说妈妈不在家
三、说说发生下列情况该怎么办:
1、如果你独自一人在家,有人说是送快递的
2、放学回家看见陌生人正在撬邻居家的门锁
3、过斑马线时红灯亮了,这时没有车,妈妈拉你过马路
4、陌生人随意触碰身体的隐私部位
5、遇到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指纹录音证人证言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教育权
3、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判断:1----5对错对对对
三、选择:1-----3 BCB
四、说一说
1、不理他,让他自行离开。
2、快上离开悄悄报警
3、劝说妈妈等到绿灯亮时再过马路
4、立即向父母、学校、派出所报告
5、先掏出身上的零花钱,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找机会报警。
《9.用好法律维护权利》同步练习
(第一课时)
一、填空。
1.公民享有________、________、选举权和被选举权、____________以及参与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项权利。
在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当运用相应的_________维护自身权利。
2. 未成年人除了享有公民的___________之外,还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
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等。
3._______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
二、判断。
1.下列关于行使权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行使权利的方式必须合法
B.行使有些权利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C.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
D.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2.小强在影剧院看电影时,兴奋之余,不禁手舞足蹈,大声叫好,引起周围观众的不满,周围观众制止他时,他却说:“这是我的权利和自由,我想怎样就怎样。
”下列选项不能反驳其观点的是( )
A.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B.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集体的利益
C.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能为所欲为
D.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必须得到他人的许可
三、资料分析。
小明是六年级(5)班的学生,他平时不喜欢听课,于是在语文课上大声和
同桌讲话。
严重影响了邻桌同学上课,老师点名批评了他,他却很是不服气……下课后在教室和同学扔球玩,把门窗玻璃打碎,老师找到他,他却说:有什么大不了,我不是故意的……晚上就寝熄灯后,他觉得没有睡意,于是就带着MP4
哼起歌来,室长招呼他停下来,他却说:我有我的权利和自由……
假如你是小明的同学:
(1)请对他以上的行为作出评价?(可以从道德的思维和法治思维两个角度)
(2)小明的言行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四、资料分析:
由于对方欠自己十几万元工程款,男子王某便叫来几名男子,将欠债者强行推上车,带到偏僻的地方进行殴打。
最终,工程款没有要到,自己还犯了法。
2
月13日,濉溪县人民法院以非法拘禁罪判处其有期徒刑9个月,缓刑一年。
思考:1、王某的教训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提示:当我们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要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2.说出你的合法建议。
《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同步练习
(第二课时)
一、填空。
1.法律既维护权利人的_________ __ ,也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
_________ __。
2.校园生活中,同学之间相处有许多难以忘怀的愉快时光,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如鼓励自己不喜欢的同学、_________ __、强行向自己的同学
_________ __等。
3.随着科技的发展,网上传播谣言等网络欺凌行为也越来越多。
这些欺凌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他人的_________ ,危害我们的_________ ,也破坏了
_________ __的校园生活。
4.未成年人要加强_________ __意识,远离_________ __,学会_________ __。
5.当遭遇侵害时,应当_________ __,尽量_________ __,设法逃离现场,及时报警求助,以保证_________ __。
二、判断。
1.未成年人犯法可以免受法律惩处。
()
2.我们在学校生活中应该勇敢地对欺凌行为说“不”。
()
3.一旦有人侵犯我们的身体,应当设法尽快远离并告知父母和老师。
()
4.生活中,遇到犯罪分子的胁持,我们一开始就应该与歹徒作斗争。
()
5.对于校园欺凌行为,我们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请求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
三、列举。
1.列举生活中,你听说或常见的校园欺凌行为有哪些?(至少四项)
2.未成年人依法维权的途径有哪些?
3.依法维权要靠证据,常见的证据有哪些?
4、列举生活中你自己或同学与校园欺凌作斗争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