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初试)

合集下载

838 理论力学

838 理论力学

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理论力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38科目名称:理论力学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理论力学”是力学专业和机械、土木、水利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对理论力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的程度;以及考生对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基本要求“理论力学”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力学的基础理论,了解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问题的特点,系统掌握物体系统平衡、各种机构运动分析以及采用动力学定理或原理求解动力学两类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考试,使学生具备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及物体的受力分析了解力、力系、平衡的概念;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了解静力学研究的3个问题以及约束、约束力的概念;理解静力学公理及其推论;掌握各种常见约束及其性质;掌握受力分析方法和受力图的画法。

第二章汇交力系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一般原理;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掌握力的投影及其计算,特别是空间力的二次投影法。

第三章力偶理论掌握空间力对点之矩的计算以及合力矩定理的应用,理解力偶、力偶矩矢的概念;了解力偶的性质;会用力偶系的平衡条件求解力偶系的平衡问题。

第四章平面任意力系理解力的平移定理;;掌握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能熟练计算主矢和主矩;掌握应用平衡条件求解物体和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了解静定和超静定的概念;掌握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

第五章空间力系掌握力对点和力对轴之矩的计算及两者间的关系;了解空间任意力系简化的结果;理解力螺旋的概念;掌握空间任意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掌握计算物体重心的方法。

第六章摩擦正确理解静滑动摩擦和静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其性质;了解滑动摩擦定律,摩擦角、摩擦锥和自锁现象以及滚动摩阻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计算。

第七章点的运动学掌握描述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坐标法;能根据点的运动方程熟练求解与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

13年南京理工大学841理论力学考试大纲

13年南京理工大学841理论力学考试大纲

理论力学理论力学((研究生研究生))考试大纲考试大纲1.★静力学公理和物体受力分析静力学公理和物体受力分析1.1 绪论1.1.1 课程性质1.1. 2理论力学基本内容1.1. 3研究方法1.1.4 学习目的1.2静力学的基本概念1.2.1 刚体1.2.2 力、力系1.2.3 力的矢量表示及单位1.2.4 力系的等效与平衡等1.3 静力学公理1.3.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1.3.2 二力平衡条件1.3.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1.3.4 力的可传性1.3.5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1.3.6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1.3.7 刚化原理1.4 △★约束与约束反力1.4.1 约束的概念1.4.2 约束反力1.4.3 约束反力方向判别1.4.4 光滑接触约束1.4.5 柔绳约束1.4.6 光滑铰链约束1.5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1.5.1 约束的解除1.5.2 主动力与被动力1.5.3 整体受力分析1.5.4 分离体受力分析1.5.5 受力图的画法2.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2.1 平面汇交力系2.1.1 力的分解与投影2.1.2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2.1.3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2.1.4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2.2平面力偶理论2.2.1 平面内力对点之矩2.2.2 平面合力矩定理2.2.3 两个平行力的合成2.2.4 △★平面力偶及其理论2.2.5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平衡及其应用3.△★△★平面任意力系平面任意力系平面任意力系3.1 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3.1.1 力线平移定理3.1.2 简化中心3.1.3 主矢3.1.4 主矩3.1.5 主矢、主矩与简化中心的关系3.1.6 简化结果5.1.7 固定端约束3.2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3.2.1 合力偶3.2.2 合力3.2.3 合力矩定理3.2.4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3.2.5 合力作用线的求法3.3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3.3.1 平衡的充要条件3.3.2 平衡方程3.3.3 平衡方程的形式3.3.4 平衡方程的独立性3.3.5 用平衡方程求解单刚体的平衡问题3.4 物体系的平衡、静定和静不定的问题3.4.1 物体系3.4.2 静定3.4.3 静不定3.4.4 静不定次数3.4.5 静定、静不定的基本判断3.4.6 用平衡方程求解物体系的平衡问题3.5 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3.5.1 桁架3.5.2 理想桁架3.5.3 平面桁架3.5.4 节点法3.5.5 截面法空间力系4.★空间力系4.1 空间汇交力系4.1.1 二次投影4.1.2 合力的计算4.1.3 平衡条件4.1.4 平衡方程4.1.5 用平衡方程求解平衡问题4.2 空间力偶理论4.2.1 力偶矩矢4.2.2 空间力偶等效定理4.2.3 空间力偶系的合成4.2.4 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条件4.3 力对轴的矩和力对点的矩4.3.1 力对轴的矩4.3.2 力对轴的矩的解析表达式4.3.3 力对点的矩4.3.4 力对点的矩与力对通过该点的轴的矩的关系 4.4 空间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主矢和主矩4.4.1 空间力线平移定理4.4.2 简化的结论4.5 空间任意力系的力螺旋4.5.1 合力矩定理4.5.2 力螺旋4.5.3 力螺旋形成的条件4.5.4 力螺旋的位置4.6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4.6.1 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4.6.2 平衡方程4.6.3 平衡方程的退化4.6.4 空间约束类型4.6.5 用平衡条件解平衡问题4.7 △平行力系中心及重心4.7.1 平行力系的中心4.7.2 物体重心的坐标公式4.7.3 用组合法求重心4.7.4 用实验法确定重心的位置摩擦5.△★△★摩擦摩擦5.1 摩擦分类及其滑动摩擦5.1.1 摩擦及其分类5.1.2 动滑动摩擦及其库仑定律5.1.3 静滑动摩擦及最大静滑动摩擦力5.1.4 △静滑动摩擦力的处理及库仑定律5.2 摩擦角和自锁现象5.2.1 全反力5.2.2 摩擦角5.2.3 平衡范围5.2.4 自锁现象5.3 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及其应用5.3.1 带摩擦的平衡力系5.3.2 单个摩擦面问题的求解5.3.3 多个摩擦面问题的处理5.4 滚动摩阻的概念5.4.1 滚动摩阻力偶5.4.2 最大滚动摩阻力偶矩5.4.3 滚动摩阻定律及滚动摩阻系数点的运动学6.★点的运动学6.1 点的运动方程6.1.1 参考体、参照系及坐标系6.1.2 点的轨迹6.1.3 点的运动方程6.1.4 点的相对运动方程6.2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6.2.1 点的速度6.2.2 点的加速度6.2.3 绝对导数6.2.4 ★相对导数6.3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笛卡尔坐标轴上的投影 6.3.1 速度的投影6.3.2 加速度的投影6.4△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自然坐标轴上的投影 6.4.1 自然坐标系6.4.2 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6.5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其它直角坐标系中的表示 6.5.1 ★柱坐标系6.5.2 极坐标系6.5.3 球坐标系刚体简单运动7.刚体简单运动7.1 刚体的平行移动7.1.1 平动定义7.1.2 平行移动的判别7.1.3 平行移动的简化7.1.4 △平行移动的性质7.2 刚体绕定轴的转动7.2.1 定轴转动的定义7.2.2 转动方程7.2.3 角速度7.2.4 角加速度7.2.5 加速转动与减速转动的判别7.3 定轴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7.3.1 速度的大小、方向7.3.2 加速度的大小、方向7.3.3 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布图7.4 轮系的传动比7.4.1 两个定轴啮合齿轮的角速度与齿数的关系 7.4.2 传动比7.4.3 皮带轮传动中两轮角速度与其半径的关系 7.5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矢量表示7.5.1 角速度用矢量表示7.5.2 角加速度用矢量表示7.5.3 速度用角速度与矢径的矢量积表示7.5.4 加速度用角加速度与矢径的矢量积表示△★点的合成运动8.△★点的合成运动点的合成运动8.1 △★相对运动、绝对运动、牵连运动8.1.1 点的绝对运动8.1.2 点的相对运动8.1.3 牵连运动8.1.4 牵连点8.1.5 绝对轨迹、速度、加速度8.1.6 相对轨迹、速度、加速度8.1.7 牵连轨迹、速度、加速度;运动的合成与分解8.1.8 △★动点,动系的选取8.2 点的速度合成定理8.2.1 速度合成定理8.2.2 △定理的应用8.3 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8.3.1 △牵连运动是平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8.3.2 ★牵连运动是转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8.3.3 科氏加速度8.3.4 科氏加速度的意义8.3.5 △★加速度合成定理的应用9.△★△★刚体的平面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9.1 刚体平面运动的概述和运动分解9.1.1 平面运动的定义9.1.2 平面运动的简化9.1.3 平面图形的运动方程9.1.4 平面运动的分解9.1.5 分解后的运动与基点的关系9.2 △★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基点法9.2.1 基点法的速度合成定理9.2.2 基点法的应用9.2.3 速度投影定理9.3 △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瞬心法9.3.1 速度瞬心9.3.2 速度瞬心的存在性、唯一性9.3.3 速度瞬心的求法9.3.4 瞬心法的应用9.4 用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的加速度9.4.1 基点法的加速度合成定理9.4.2 加速度合成定理的应用1010.. 刚体定点运动基础刚体定点运动基础、、自由刚体运动及刚体运动合成自由刚体运动及刚体运动合成((选学选学)) 10.1 刚体定点运动基础10.1.1 欧拉角10.1.2 欧拉运动方程10.1.3 点的速度与加速度的矢量表示10.2 自由刚体运动10.2.1自由刚体运动的描述10.2.2点的速度与加速度的矢量表示10.3 刚体运动合成10.3.1 平行轴转动的合成10.3.2 相交轴转动的合成1111..质点动力学质点动力学11.1 动力学的基本定律11.1.1 惯性定律11.1.2 惯性11.1.3 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定律11.1.4 质量11.1.5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11.1.6 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11.2 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11.2.1 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在笛卡尔坐标轴上的投影 11.2.2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在自然坐标轴上的投影 11.3 质点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1.3.1 求作用力11.3.2 求运动规律11.4★质点相对运动动力学11.4.1 牵连惯性力11.4.2 科氏惯性力11.4.3 质点相对运动动力学基本方程11.4.4 几种特殊情况下相对运动的动力学特性 11.4.5 相对动能11.4.6 质点相对运动动能定理1212..动量定理动量定理12.1 质点的动量定理12.1.1 质点的动量12.1.2 冲量12.1.3 质点的动量定理12.2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12.2.1 质点系的动量12.2.2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12.2.3 质点系动量守恒定律12.3 △质心运动定理12.3.1 质心与重心的关系12.3.2 质心运动定理12.3.3 质心运动守恒定理12.3.4 △动量定理的应用12.4 动量定理的专门应用12.4.1 流体管道动反力12.4.2 ★变质量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12.4.3 反推力12.4.4 变质量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的应用1313..动量矩定理动量矩定理13.1 质点的动量矩定理13.1.1 质点的动量矩计算13.1.2 质点的动量矩定理13.1.3 质点动量矩守恒定律13.1.4 质点在有心力作用下运动的面积速度定理 13.2 质点系的动量矩定理13.2.1 质点系的动量矩计算13.2.2 质点系的动量矩定理13.2.3 质点系的动量矩守恒13.3 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微分方程13.3.1 转动惯量的意义13.3.2 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13.3.3 微分方程的应用13.4 △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13.4.1 转动惯量13.4.2 转动惯量的计算13.4.3 回转半径13.4.4 平行轴定理13.4.5 计算刚体转动惯量的组合法13.4.6 惯性积与惯性张量13.4.7 任意轴转动惯量的计算13.4.8 惯性主轴的概念13.5 △★质点系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 13.5.1 刚体作平面运动时动量矩的计算 13.5.2 质点系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 13.6 刚体的平面运动微分方程13.6.1 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13.6.2 微分方程的应用1414..△动能定理动能定理14.1 力的功14.1.1 元功14.1.2 功的解析表达式14.1.3 常见力的功14.1.4 不计其做功的力14.2 质点的动能定理14.2.1 质点的动能14.2.2 质点动能定理14.3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14.3.1 质点系动能的计算14.3.2 柯尼西定理14.3.3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14.3.4 动能定理的应用14.3.5 动能定理的其它形式14.4 势力场、势能、机械能守恒14.4.1 力场和有势力14.4.2 势能14.4.3 势能的计算14.4.4 机械能守恒14.5 △★牛顿理论的综合应用1515..碰撞碰撞15.1 碰撞现象、碰撞力15.1.1 碰撞现象及其分类15.1.2 碰撞力15.1.3 △碰撞特点15.1.4 △碰撞问题的简化15.2 用于碰撞过程的基本定理15.2.1 冲量定理15.2.2 冲量矩定理15.3 质点对固定面的碰撞、恢复系数15.3.1 碰撞过程的两个阶段15.3.2 恢复系数15.3.3 弹性碰撞15.3.4 塑性碰撞15.3.5 ★斜碰弹15.3.6 碰撞问题的求解15.4 碰撞冲量对绕定轴转动刚体的作用、撞击中心 15.4.1 支座的反碰撞冲量15.4.2 撞击中心1616..△★△★达朗伯原理达朗伯原理达朗伯原理16.1 惯性力、质点的达朗伯原理16.1.1 质点的惯性力16.1.2 惯性力的性质16.1.3 质点达朗伯原理16.2 质点系的达朗伯原理16.2.1 质点系的惯性力系16.2.2 质点系的达朗伯原理16.3 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16.3.1 刚体作平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16.3.2 刚体作定轴转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 16.3.3 刚体作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 16.4 动静法及其应用16.4.1达朗伯原理与动静法16.4.2 △动静法应用16.5 绕定轴转动刚体的轴承动反力16.5.1 动压力16.5.2 动反力为零的条件16.5.3 惯性主轴16.5.4 中心惯性主轴16.5.5 静平衡16.5.6 动平衡1717..△★△★虚位虚位虚位移原理移原理移原理17.1 约束的分类17.1.1 约束的数学性质及约束方程17.1.2 几何约束与运动约束17.1.3 定常约束与非定常约束17.1.4 完整约束与非完整约束17.1.5 双面约束与单面约束17.2 虚位移和虚功17.2.1 非自由质点系17.2.2 实位移与可能位移17.2.3 虚位移17.2.4 虚功17.2.5 理想约束17.3 虚位移原理17.3.1 虚位移原理17.3.2 虚位移原理的应用17.3.3 找虚位移之间关系的解析法17.3.4 找虚位移之间关系的虚速度法17.4 自由度和广义坐标17.4.1 自由度17.4.2 广义坐标17.4.3 广义虚位移17.4.4 广义速度与广义加速度17.5 以广义坐标表示的质点系平衡条件17.5.1 广义力17.5.2 平衡条件17.5.3 广义力的计算方法17.5.4 平衡及其稳定性1818..△★△★动力学普遍方程和拉格朗日方程动力学普遍方程和拉格朗日方程动力学普遍方程和拉格朗日方程18.1 动力学普遍方程18.1.1 矢量表达式18.1.2 分析表达式18.2 第Ⅱ类拉格朗日方程18.2.1 两个恒等式18.2.2 第Ⅱ类拉格朗日方程18.2.3 △★第Ⅱ类拉格朗日方程的应用18.3 第Ⅱ类拉格朗日方程的性质18.3.1 广义能量守恒18.3.2 广义质量18.3.3 循环坐标18.3.4 广义动量18.3.5 广义动量守恒1919..机械振动的基本理论机械振动的基本理论19.1 引言19.1.1 机械振动19.1.2 弹性元件19.1.3 惯性元件19.2 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19.2.1 自由振动19.2.2 恢复力19.2.3 自由振动微分方程19.2.4 无阻尼自由振动的特点19.2.5 周期19.2.6 固有频率19.2.7 振幅19.2.8 相位19.2.9 振幅相位与初始条件的关系19.2.10 系统在常力作用下的自由振动19.2.11 弹簧的等效刚度19.3 计算固有频率的能量法19.3.1 自由振动中动能与势能的计算19.3.2 用能量法求固有频率19.4 单自由度系统的有阻尼自由振动19.4.1 阻尼19.4.2 微分方程的建立19.4.3 小阻尼19.4.4 衰减振动19.4.5 阻尼比19.4.6 振幅减缩率19.4.7 对数减缩率19.4.8 临界阻尼19.4.9 过阻尼19.4.10 临界阻尼和过阻尼情况下的运动规律 19.5 单自由度系统的无阻尼受迫振动19.5.1 受迫振动19.5.2 受迫振动的微分方程19.5.3 振幅表达式19.5.4 共振19.6 单自由度系统的有阻尼受迫振动19.6.1 振动的微分方程19.6.2 稳态过程的振动19.6.3 阻尼对振幅的影响19.6.4 共振19.7 转子的临界转速19.7.1 临界转速19.7.2 临界角速度19.8 隔振19.8.1 隔振19.8.2 主动隔振19.8.3 被动隔振参考教材参考教材::公开出版的多学时:《理论力学》,目前我们用哈尔滨工业大学编的第五版。

《理论力学》考试大纲

《理论力学》考试大纲

《理论力学》考试大纲
一、大纲综述
理论力学是工科高等院校为机械、车辆、建筑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主要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也是机械、车辆类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大基本内容以及虚位移和达朗贝尔原理。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以及工程中典型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方法,为后续分析复杂机械结构的零件运动打下基础。

二、考试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试题结构
1、填空题(约占25分)
2、选择题(约占20分)
3、计算题(约占20分)
4、计算题(约占15分)
5、计算题(约占25分)
6、计算题(约占20分)
7、计算题(约占25分)
四、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50分。

五、主要参考书
1、《理论力学(I)》第8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理论力学解题指导及习题集》,王铎、程靳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理论力学思考题解与思考题集》,程靳主编,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X考研大纲:810理论力学.doc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X考研大纲:810理论力学.doc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X考研大纲:810理论力学考研大纲频道为大家提供中国科学院大学202X考研大纲:810理论力学,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更多考研资讯我们网站的更新!中国科学院大学202X考研大纲:810理论力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理论力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本理论力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力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理论力学是力学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本科目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大部分。

要求考生对其中的基本概念有很深入的理解,系统掌握理论力学中基本定理和分析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试卷结构:简答题、计算题三、考试内容:(一)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受力分析物体受力分析,常见约束与约束反力,平衡力系作用下的物体受力。

几个静力学公理。

(二) 力系简化和力系平衡汇交力系的几何法和解析法;力偶系的概念。

平面和空间力系和力偶系的平衡方程,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三) 点的运动学和点的合成运动质点的运动及其数学描述,点的绝对运动,牵连运动和相对运动的概念,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

(四) 刚体的简单运动和刚体平面运动刚体的平动和定轴转动,平面运动刚体上任意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表示。

(五)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牛顿三个定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和质点动力学问题的求解,质心和转动惯量的计算。

(六) 动量定理动量和冲量的概念,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

质心运动定理和质心运动守恒定律。

(七) 动量矩方程动量矩和动量矩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微分方程。

质点系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

(八) 动能定理各种作用力的功;质点和刚体的动能;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功率和功率方程,势力场,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九) 达朗贝尔原理质点和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

(十) 虚位移原理约束,广义坐标,自由度和理想约束的概念,虚位移原理。

北京林业大学825理论力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北京林业大学825理论力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北京林业大学2020年考研825理论力学考试大纲 一、大纲综述 理论力学是工科高等院校为机械、车辆、建筑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主要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也是机械、车辆类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大基本内容以及虚位移和达朗贝尔原理。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以及工程中典型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方法,为后续分析复杂机械结构的零件运动打下基础。

二、考试内容与基本要求考试内容基本要求1、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课程简介;静力学公理;约束和约束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明确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和任务;熟练掌握静力学的五个基本公理和两个推论;静力学公理,约束和约束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熟悉常见约束的特点,并能正确地画出相应的约束力;熟练画出刚体(系)的受力分析图。

2、平面力系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力对点之矩矢;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平面任意力系的合成与平衡;物体系的平衡问题;静定与超静定问题;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正确理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熟练应用解析法求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熟悉力矩和力偶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平面力对点之矩;熟练掌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正确理解力的平移定理;熟练计算主矢和主矩,并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结果;熟练应用各种算。

形式的平衡方程求解物体系的平衡问题;理解静定和静不定(超静定)的概念,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了解桁架简化的假设和特点,并熟练掌握求解平面桁架内力的节点法和截面法。

3、空间力系力在直角坐标轴的投影和分解;力对点之矩和力对轴之矩及其关系;简化结果分析;平衡方程;重心的概念及其坐标公式。

熟练掌握力在直角坐标轴的投影和分解;熟练计算力对点之矩矢和力对轴之矩并熟悉其相互关系;掌握空间力系的简化结果;掌握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重心的概念及其坐标公式。

沈阳建筑大学招生考试805《理论力学》初试大纲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沈阳建筑大学招生考试805《理论力学》初试大纲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3. 平面汇交力系:力的投影、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4. 平面力偶系:力对点的矩、力偶的性质。

5. 平面任意力系:平面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主矢和主矩、单个物体和物体系统的平衡。

6. 空间力系:空间力的投影、空间力对点和对轴的矩、空间力偶。

7. 摩擦:滑动摩擦、考虑摩擦时单个物体的平衡问题。

(二)运动学1. 点的运动学: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表示速度和加速度。

2. 刚体的基本运动:刚体平移和绕定轴的转动、定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3. 点的合成运动: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有关的速度和加速度。

4. 刚体的平面运动:应用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图形上各点的速度;求平面图形上各点的加速度。

(三)动力学1. 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

2. 动量定理:动量、动量定理和质心运动定理。

3. 动量矩定理:计算平移、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对质心)刚体的动量矩、转动惯量和转动惯量平行移轴定理;应用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求解角加速度;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4. 动能定理:功和动能、应用动能定理求速度和加速度;势能、动力学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

5. 达朗贝尔原理:惯性力;质点和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6. 虚位移原理。

7. 分析力学基础:广义坐标与自由度;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

四、考试用具说明考试时需要携带科学计算器,黑色笔答题。

五、参考书目1.孙雅珍、侯祥林主编,《理论力学》,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社,2015年2.王永岩主编,《理论力学》,科学出版社,2007年3.哈尔滨工业大学编,《理论力学》(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浙江海洋大学806理论力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浙江海洋大学806理论力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806《理论力学》
一、考查目标
“理论力学”是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基础课,它主要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理论力学主要包括静力学、运动学以及动力学三部分,分别讨论受力物体平衡时作用力所应满足的条件,物体受力的分析方法以及力系的简化;物体运动的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受力物体的运动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受力分析作图题20分(每题5分)、填充题10分(每空1分)、名词解释题15分(每题3分)、选择题30分(每题2分)、计算题75分(每题15分),共计150分。

2、内容结构
静力学(55分)、运动学(60分)、动力学(35分)。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静力学
1)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熟悉静力学的基本公理,熟练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相关各项内容,尤其要注意二力杆和三力平衡汇交。

2)平面力系
熟练掌握平面特殊力系(汇交力系和力偶系)的平衡计算;熟练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以及平衡条件的建立和计算;熟练掌握。

沈阳理工大学802理论力学2021年专业课初试考试大纲

沈阳理工大学802理论力学2021年专业课初试考试大纲

沈阳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02 科目名称:理论力学适用专业:080100力学理论力学是武器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本科目的考试内容包括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公理、约束、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的求解;点的合成运动和刚体平面运动的分析;动能定理、达朗贝尔原理和虚位移原理等。

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分析和处理一些基本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基本内容(一)绪论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方法及学习理论力学的目的。

静力学的研究对象。

平衡,刚体和力的概念,等效力系和平衡力系。

静力学公理。

非自由体,约束,约束的基本类型,约束反力。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二)平面汇交力系、力对点之矩、平面力偶理论: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和平衡的几何条件;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和平衡的解析条件、平衡方程;力对点之矩、合力矩定理;平面力偶理论;平面力偶系合成和平衡条件。

(三)平面任意力系: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力系的主矢和主矩力系简化的各种结果、合力矩定理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平衡方程的各种形式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物体系的平衡(四)点的运动学运动学的研究对象、参考坐标系点的运动方程、自然法、直角坐标法和矢量法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形式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自然轴系上的投影、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五)刚体的简单运动刚体的平动及其特征刚体的定轴转动、转动方程、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六)点的合成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绝对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七)刚体的平面运动刚体平面运动的概述和运动分解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基点法、速度投影定理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瞬心法用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的加速度(八)动能定理力的功质点系的动能质点系的动能定理(九)虚位移原理约束的分类和约束方程虚位移和虚功理想约束虚位移原理二、考试要求(一)绪论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1)深入理解并掌握刚体和力等概念。

《理论力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初试)

《理论力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初试)

个人收集整理-ZQ一、考试内容(考试地总体要求)本科目考试内容含三部分,即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总体要求是: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理论力学地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善于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地能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静力学内容包括:静力学公理和物体受力分析,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空间力系,摩擦..熟悉各种常见工程约束地性质,针对简单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分离体,画出受力图..对力、力矩和力偶、力偶矩等基本概念和性质有清楚地理解,能熟练计算力地投影和力矩..掌握各类平面力系地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并能计算平面一般力系地主矢和主矩.掌握各类平面力系地平衡条件,能熟练应用各种形式地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地平衡问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了解空间力系地简化结果及其平衡方程地应用..能计算简单几何形状物体(包括组合形体)地重心..能理解滑动摩擦地概念和摩擦力地特征,能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简单物系地平衡问题.(二)运动学内容包括:刚体地基本运动,点地合成运动,刚体地平面运动..掌握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地特征.能熟练地求解与定轴转动刚体地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以及刚体内各点地速度和加速度有关地问题.了解角速度、角加速度及刚体内各点地速度和加速度地矢量表示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掌握运动合成与分解地基本概念和方法.能熟练应用点地速度合成定理求解有关速度地问题.能应用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点地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有关加速度地问题.了解牵连运动为转动时点地加速度合成定理及科氏加速度地概念和计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掌握刚体平面运动地特征,能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解有关速度地问题.能对常见地平面机构进行速度分析.能用基点法求解有关加速度地问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动力学内容包括: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达朗贝尔原理..能理解和熟练计算动力学中地各基本力学量(动量、动量矩、动能、冲量、功、势能等)..熟练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对固定点地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及相应地守恒定理.能正确选择和综合应用这些定理求解质点质点系地动力学问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会计算简单形体地转动惯量,能应用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求解定轴转动刚体地动力学问题..会计算惯性力.掌握刚体作平动以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地简化结果.能应用达朗伯原理(动静法)求解刚体作平动、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地动力学问题.了解静平衡和动平衡地概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闭卷、笔试.考试时间:分钟,满分:分.题型结构:简答题(客观性试题)分计算题分三、参考书目.冯立富、陈平、王芳林等,理论力学(第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 / 1。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801理论力学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801理论力学

目录I 考查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III 考查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理论力学考试大纲I 考查目标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建设培养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1.运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求解静力学平衡问题。

2.运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运动分析,求解各运动量。

3.运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动力学分析及求解动力学综合问题。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允许使用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计算题为主III 考查内容1.静力学(20 ~40%):(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

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

(2) 熟练计算各类力系的主矢和主矩,对各类力系进行简化计算。

(3) 应用各类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 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5) 物体重心的计算2.运动学(20 ~40%):(1) 理解刚体平移和定轴转动的特征。

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理论力学科目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理论力学科目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理论力学科目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理论力学》科目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本理论力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机械类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理论力学是力学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本科目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大部分。

要求考生对其中的基本概念有很深入的理解,系统掌握理论力学中基本定理和分析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一)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受力分析物体受力分析,常见约束与约束反力,平衡力系作用下的物体受力。

几个静力学公理。

(二) 力系简化和力系平衡汇交力系的几何法和解析法; 力偶系的概念。

平面和空间力系和力偶系的平衡方程,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三) 点的运动学和点的合成运动质点的运动及其数学描述,点的绝对运动,牵连运动和相对运动的概念,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

(四) 刚体的简单运动和刚体平面运动刚体的平动和定轴转动,平面运动刚体上任意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表示。

(五)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牛顿三个定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和质点动力学问题的求解,质心和转动惯量的计算。

(六) 动量定理动量和冲量的概念,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

质心运动定理和质心运动守恒定律。

(七) 动量矩方程动量矩和动量矩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微分方程。

质点系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

(八) 动能定理各种作用力的功; 质点和刚体的动能;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功率和功率方程,势力场,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九) 达朗贝尔原理质点和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

(十) 虚位移原理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约束,广义坐标,自由度和理想约束的概念,虚位移原理。

(十一) 碰撞碰撞的分类与特点,碰撞过程的基本定理,恢复系数,撞击中心。

(十二) 分析力学基础动力学普遍方程,拉格朗日方程,拉格朗日方程的初积分。

(十三) 机械振动基础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计算固有频率的能量法,隔震原理。

二、考试要求:(一)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受力分析(1) 熟练掌握刚体和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三要素。

理论力学考试大纲【模板】

理论力学考试大纲【模板】

理论力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性质理论力学是工科一般专业的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

也是报考林业与木工机械类学科的考试科目之一。

为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大学本科《理论力学》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公理;约束和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平面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及计算;平面力偶。

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和平衡方程;物体系的平衡静定和静不定问题;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

第四章空间任意力系力的投影;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简化,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第五章摩擦滑动摩擦;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摩擦角和自锁现象;滚动摩擦的概念。

第六章点的运动学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第七章刚体的简单运动刚体的平行移动;刚体绕定轴的转动;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轮系的传动比。

第八章点的合成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绝对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第九章刚体的平面运动刚体平面运动的概述和运动分解;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瞬心法;用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的加速度;运动学综合应用。

第十章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动力学的基本定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

第十一章动量定理动量与冲量;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第十二章动量矩定理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微分方程;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刚体的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第十三章动能定理力的功;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动能定理;功率功率方程机械效率;势力场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

第十四章达朗伯原理惯性力质点的达朗伯原理;质点系的达朗伯原理;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绕定轴转动刚体的轴承动反力。

西北工业大学理论力学专业考研大纲

西北工业大学理论力学专业考研大纲

教学大纲本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理论力学英文名称: Theoretical Mechanics课程类别: 技术基础课适合专业:机械类专业、电类专业课程要求:必修课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开课时间:第2学年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

它是各门力学的基础,又可直接应用于许多工程实际问题。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打好必要基础,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工程实际问题,同时结合本课程特点,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静力学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1.刚体。

2.力。

3.静力学公理。

4.约束和约束反力。

5.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第二章平面基本力系1.平面力系的基本类型。

2.平面共点力系合成的几何法。

3.平面共点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

4.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5.平面共点力系合成的解析法。

6.平面共点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

7.两个平行力的合成。

8.力偶和力偶矩共面力偶间的等效条件。

9.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

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1.力对点的矩。

2.力线平移定理。

3.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的简化力系的主矢和主矩.4.平面力系合成为力偶或单个力的情形。

5.合力矩定理力矩的解析表达式。

6.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7.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条件。

8.物体系的平衡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9.简单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

第四章摩擦1.摩擦的概念。

2.滑动摩擦定律。

3.考虑滑动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4.滚动摩阻的概念。

第五章空间基本力系1.空间共点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及其平衡的几何条件。

2.力在轴上和平面上的投影。

3.空间共点力系合成的解析法及其平衡的解析条件。

4.力偶作用面的平移力偶矩矢力偶等效定理。

5.空间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

第六章空间任意力系1.力对点的矩。

沈阳理工大学802理论力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沈阳理工大学802理论力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沈阳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02科目名称:理论力学适用专业:080100力学、082600兵器科学与技术、085500机械理论力学是武器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本科目的考试内容包括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公理、约束、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的求解;点的合成运动和刚体平面运动的分析;动能定理、达朗贝尔原理和虚位移原理等。

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分析和处理一些基本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基本内容
(一)绪论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
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方法及学习理论力学的目的。

静力学的研究对象。

平衡,刚体和力的概念,等效力系和平衡力系。

静力学公理。

非自由体,约束,约束的基本类型,约束反力。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二)平面汇交力系、力对点之矩、平面力偶理论: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和平衡的几何条件;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和平衡的解析条件、平衡方程;力对点之矩、合力矩定理;
平面力偶理论;平面力偶系合成和平衡条件。

(三)平面任意力系:
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力系简化的各种结果、合力矩定理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平衡方程的各种形式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物体系的平衡
(四)点的运动学
运动学的研究对象、参考坐标系。

理论力学考试大纲

理论力学考试大纲

理论力学考试大纲理论力学考试大纲一、适应报考的专业:机械类的考生二、考试题型:1.简答题; 2.计算题三、基本内容:本门课程重点考察考生应用基础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速度。

复习范围重点应放在:?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包括摩擦力方向的判别和摩擦系数的求解。

? 点的合成运动。

? 刚体的平面运动,包括平面运动刚体的速度,加速度求解。

? 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及其应用。

? 碰撞,包括静止系统受冲量后的运动。

? 虚位移原理,包括约束方程求解系统的平衡力。

? 拉格朗日方程,包括二自由度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四、参考教材:哈工大编《理论力学》上、下册(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机器人学考试大纲一、适应报考的专业:机械、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考生二、考试题型:1.简答题;2.计算题; 3.论述题三、基本内容:? 基本概念了解典型工业机器人的坐标形式与机构简图;了解机器人的正、反运动学要解决的问题;掌握机器人工作空间、灵活工作空间、可达工作空间,奇异形位,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以及冗余机器人的冗余度、冗余空间等的基本定义。

? 应熟练掌握的内容旋转变换通式、等效转轴和等熟练效转角的运算;连杆变换矩阵的确定;雅可比矩阵的确定以及应用雅可比矩阵求机器人奇异位形的运算;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的建立;机器人运动规划;用Lyapunov方法分析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等。

四、参考教材:? 熊有伦等《机器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 熊有伦等《机器人技术基础》(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相关文档:••••••••••更多相关文档请访问:。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理论力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理论力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理论力学》考试大纲本《理论力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理论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质点及质点组力学、刚体力学、转动参照系和分析力学等四大部分。

要求考生对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有很深入的理解,系统掌握理论力学中基本定理和定律,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质点与质点组力学1.质点运动的描述方法2.质点运动微分方程3.非惯性参照系及惯性力4.质点及质点组动力学基本定理与基本守恒律5.有心力及行星的运动6.两体问题(二)刚体力学1.刚体运动分析2.刚体运动微分方程与平衡方程3.转动惯量4.刚体平面平行运动、刚体绕定轴、定点的转动(三)转动参照系1.平面转动参照系和空间转动参照系2.转动参照系的动力学问题(四)分析力学1.自由度和广义坐标2.虚功原理3.拉格朗日方程二、考试要求(一)质点与质点组力学1.掌握质点运动的描述方法,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并熟练掌握速度、加速度在各种坐标系下的表示。

2.熟练掌握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理解非惯性参照系及惯性力的概念。

4.理解保守力、非保守力与耗散力的基本概念;理解质点组、质心、质点组内力、外力等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熟练掌握质点及质点组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原理与机械能守恒原理及其变型;具备综合利用上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掌握变质量物体运动的动力学问题。

5.掌握有心力的概念、行星的运动问题和开普勒定律。

6.了解两体问题,掌握解决两体问题的方法。

(二)刚体力学1.熟练掌握刚体运动的各种形式,如平动、定轴转动、平行于一平面的运动、定点转动、一般运动;熟练掌握角速度矢量及欧勒角等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刚体运动微分方程与平衡方程,掌握利用刚体运动微分方程与平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803《理论力学》考试大纲

803《理论力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理论力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硕士研究生入学理论力学考试是为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而实施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

它的指导思想是既要有利于学院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选拔,又要有利于促进考生对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

考试对象为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理论力学考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要求考生掌握力学建模与分析方法,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应能:1.熟练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能正确画出受力图;2.正确应用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求解静力学问题;3.熟练掌握对点的运动学描述方法和相关计算。

理解刚体平行移动和定轴转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特点和研究方法;4.正确理解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能够熟练应用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对点的合成运动进行速度分析和加速度分析;5.能够熟练地对平面运动刚体上的各点进行速度分析和加速度分析,能够解决点的合成运动和刚体平面运动的综合性问题;6.掌握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以及动能定理,并能应用上述定理熟练解决相应的动力学问题;7.理解惯性力的概念,掌握惯性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具备综合应用动力学普遍定理和达朗贝尔原理解决动力学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硕士研究生入学理论力学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为150分。

(二)内容比例静力学约50分运动学约50分动力学约50分(三)题型比例填空题约占20% 选择题约占20%计算题约占60%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一、静力学1.静力学公理,约束和约束力,受力分析方法和受力图;2.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3.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主矢与主矩,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及其应用;4.空间一般力系的合成与简化,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及其应用;5.滑动摩擦的概念,滑动摩擦定律,摩擦角与自锁现象,滚动摩阻的概念,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理论力学》大纲

《理论力学》大纲

《理论力学》大纲本《理论力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各门力学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要求考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

考试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

一、静力学1.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的研究对象。

平衡、刚体和力的概念。

等效力系和平衡力系。

静力学公理。

非自由体、约束、约束的基本类型和约束力。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2. 平面力系(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和平衡的几何条件,以及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和平衡的解析条件。

(2)力对点之矩,合力矩定理与力矩的解析表达式,力偶与力偶矩,同平面内力偶的等效定理,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

(3)力的平移定理,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的简化,主矢和主矩,平面任意力系简化结果。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平衡方程的各种形式、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4)静定和超静定问题的概念。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的求解。

3. 摩擦(1)摩擦力的概念,静滑动摩擦力及最大静滑动摩擦力,动滑动摩擦力。

(2)摩擦角的概念,自锁现象。

(3)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的求解。

二、运动学1. 点的运动学确定点的运动的基本方法: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运动方程和轨迹方程。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形式,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固定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自然轴系上的投影,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2. 刚体的简单运动刚体运动概念。

刚体的平行移动及其特征。

刚体绕定轴的转动,转动方程、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轮系的传动比,包括齿轮传动和带轮传动。

3. 点的合成运动(1)运动的和成和分解的概念。

动参考系和静参考系的概念和选择。

相对运动、绝对运动和牵连运动。

绝对轨迹和绝对轨迹概念。

相对运动、绝对运动和牵连运动中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郑州轻工业学院2019考研大纲:812理论力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2019考研大纲:812理论力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2019考研大纲:812理论力学的更新!郑州轻工业学院2019考研大纲:812理论力学郑州轻工业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理论力学(科目代码:812)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郑州轻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此处填写学科、专业名称)的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

一、考试内容及基本要求1.绪论(1) 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方法,学习目的。

一般了解2.平面力系(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的受力分析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

一般了解(2) 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熟练的取分离体并正确画受力图。

熟悉理解(3) 力、力矩和力偶概念,力的投影、力对点之矩和力对轴之矩的计算。

应用掌握(4) 合力矩定理。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

一般了解(5) 应用各种类型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解决静定问题。

应用掌握(6) 求解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熟悉理解3.摩擦(1) 滑动摩擦的概念和摩擦力的特征。

一般了解(2) 考虑滑动摩擦时简单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熟悉理解(3) 滚阻的概念。

应用掌握4. 空间力系(1) 空间力系的概念。

一般了解(2)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熟悉理解5. 点的运动学(1) 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弧坐标法。

熟悉理解(2) 点的运动轨迹,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的求解。

掌握应用6.刚体的平面运动(1) 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

熟悉理解(2) 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掌握应用(3) 角速度、角加速度及刚体内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表示法。

一般了解(4) 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

一般了解(5) 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定理求解有关速度的问题。

掌握应用(6) 应用基点法求解有关加速度的问题。

掌握应用7.点的合成运动(1) 绝对运动、相对运动和牵连运动概念。

一般了解(2) 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和牵连运动为平动时加速度合成定理及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42 理论力学复习提纲
一、考试内容(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科目考试内容含三部分,即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

总体要求是: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善于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静力学
内容包括:静力学公理和物体受力分析,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空间力系,摩擦。

1.熟悉各种常见工程约束的性质,针对简单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分离体,画出受力图。

2.对力、力矩和力偶、力偶矩等基本概念和性质有清楚的理解,能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

3.掌握各类平面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并能计算平面一般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掌握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能熟练应用各种形式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4.了解空间力系的简化结果及其平衡方程的应用。

5.能计算简单几何形状物体(包括组合形体)的重心。

6.能理解滑动摩擦的概念和摩擦力的特征,能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简单物系的平衡问题。

(二)运动学
内容包括:刚体的基本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

1.掌握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

能熟练地求解与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以及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

了解角速度、角加速度及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表示法。

2.掌握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能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求解有关速度的问题。

能应用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有关加速度的问题。

了解牵连运动为转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及科氏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3.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能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解有关速度的问题。

能对常见的平面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能用基点法求解有关加速度的问题。

(三)动力学
内容包括: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达朗贝尔原理。

1.能理解和熟练计算动力学中的各基本力学量(动量、动量矩、动能、冲量、功、势能等)。

2.熟练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对固定点的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理。

能正确选择和综合应用这些定理求解质点质点系的动力学问题。

3.会计算简单形体的转动惯量,能应用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动力学问题。

4.会计算惯性力。

掌握刚体作平动以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

能应用达朗伯原理(动静法)求解刚体作平动、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的动力学问题。

了解静平衡和动平衡的概念。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题型结构:1简答题(客观性试题)30分 2计算题 120分
三、参考书目
1.冯立富、陈平、王芳林等,理论力学(第3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