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题型变形专练:(14)文言文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
题型一: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
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
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
”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
以孝闻。
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
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
廉信,与下均劳苦。
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十二年夏,丁外艰去。
服阙,起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
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缟衣发丧。
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
群臣入朝,王色赧欲避。
可法曰:“王毋避,宜正受。
”既朝,议战守。
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
”王唯唯。
可法祭二陵毕,上疏曰:“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王嘉答之。
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
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
杰大感悟,奉约束。
杰帅师北征,至睢州,为许定国所杀。
部下兵大乱,屠睢旁近二百里殆尽。
变闻,可法流涕顿足叹曰:“中原不可为矣。
”遂如徐州。
俄报盱眙已降大清,可法一日夜奔还扬州。
大清兵大至,薄城下,城遂破。
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
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
”遂杀之。
可法年四十余,无子,其妻欲置妾。
太息曰:“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可法死,逾年,家人举袍笏招魂,葬于扬州郭外之梅花岭。
(节选自《明史•史可法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B.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C.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D.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字和名有关联,字对名有表述、阐明作用。
B.郎中,作为官职,始设于战国时期,文中与表示医生含义的“郎中”不一样。
C.服阕,是指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任官者在服丧期满后可以重新出来做官。
D.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而十五叫“望”,每月初一叫“晦”,表示迎接新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可法以身作则,深受士兵拥戴。
他为人清廉守信,与部下分担劳苦;带兵作战的时候,没有私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了士兵们的士气。
B.史可法才能出众,深受朝廷信任。
在危急时刻,他与凤阳总督马士英、阮大铖商量,主张拥立福王,后来参与商议战守之事,意见得到朝廷认可。
C.史可法胸怀大义,做事考虑大局。
总兵官高杰驻扎扬州时,非常桀骛不驯,史可法以君臣大义引导他,高杰感动醒悟,接受他的指挥,并率军北伐。
D.史可法忠君爱国,坚守刚烈气节。
北都危急时,他誓师北伐;听到北都已被攻破,身披白衣发丧,十分悲痛;在清兵攻破扬州城时,以身殉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②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邢昺,字叔明,曹州济阴人。
太平兴国初,举《五经》,廷试日,召升殿讲《师》、《比》二卦,太宗嘉其精博,擢《九经》及第,授大理评事、知泰州盐城监。
明年,召为国子监丞,专讲学之任。
迁尚书博士,出知仪州,就转国子博士。
真宗即位,改司勋郎中,俄知审刑院,以昺儒者不达刑章,命刘元吉同领其事。
是冬,昺上表自陈夙侍讲讽,迁右谏议大夫。
咸平二年,受诏与杜镐、舒雅等校定《周礼》、《仪礼》、《公羊》、《谷粱春秋传》、《孝经》、《论语》、《尔雅义疏》,及成,并加阶勋。
景德二年,上幸国子监阅库书,问昺经版几何,昺曰:“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传、正义皆具。
”上喜。
上又访以学馆故事,有未振举者,昺不能有所建明。
昺居近职,常多召对,一日从容与上语及宫邸旧僚,叹其沦丧殆尽,唯昺独存。
翌日,赐白金千两。
四年,昺以羸老艰于趋步上前,自陈曹州故乡愿给假一年归视田里俟明年郊祀还朝上命坐慰劳之因谓曰便可权本州何须假耶入辞日赐袭衣金带是日,特开龙图阁,召近臣宴崇和殿。
大中祥符初,召还,进位礼部尚书。
上勤政悯农,每雨雪不时,忧形于色,以昺素习田事,多委曲访之。
三年,被病请告,诏太医诊视。
六月,上亲临问疾。
国朝故事,非宗戚将相,无省疾临丧之礼,特有加于昺者,以恩旧故也。
逾月卒,年七十九。
先是,咸平中,王钦若①知贡举,有告其受举人贿赂者,下御史台鞠得状,钦若自诉,诏昺与边肃、毋宾古就太常寺覆推。
昺力辨钦若,而洪湛抵罪,钦若以是德之。
昺之厚被宠顾,钦若与有功焉。
(节选自《宋史•邢爵传》) 注:①王钦若,北宋时期宰相,宋仁宗评价:“钦若久在政府,观其所为,真奸邪也。
”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陈曹州故乡愿给/假一年归视田里俟/明年郊祀还朝/上命坐慰劳/之因谓/曰便可权本州/何须假耶/入辞/日赐袭衣/金带/
B.自陈曹州故乡/愿给假一年归视田里俟/明年郊祀还朝/上命坐慰劳/之因谓/曰便可权本州/何须假耶/入辞日/赐袭衣/金带/
C.自陈曹州故乡/愿给假一年归视田里/俟明年郊祀还朝/上命坐/慰劳之/因谓曰/便可权本州/何须假耶/入辞日/赐袭衣/金带/
D.自陈曹州故乡愿给/假一年归视田里/俟明年郊祀还朝/上命坐/慰劳之/因谓曰/便可权本州/何须假耶/入辞/日赐袭衣/金带/
2.下列对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廷试:科举制度中皇帝对会试取录的贡士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又称“御试”。
B.《周礼》:记录周代礼制最为详备的著作,又称《周官》,讲官制和政治制度,是儒家经典,相传为孔子编纂。
C.经、传、正义:古代经典著作称为“经”。
解释经文著作的是“传”,传是传述的意思。
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称为“正义”。
D.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
长官为礼部尚书。
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邢昺才华出众,堪称一代大儒。
他的学术造诣很深,科考廷试时就被宋太宗大加赞赏;真宗年间,又受命负责校定了大量的儒家经典著作,成就斐然。
B.邢昺备受恩宠,朝中有人相助。
他在复核王钦若受贿一案中,极力为王钦若辩白;后来,他能够备受礼遇、恩宠不减,与王钦若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C.邢昺精于讲学,但不善理政事。
虽曾经被任命为主管案件审核的官员,但他不太懂法律,任职一段时间后,他自陈不适合,于是改任他职。
D.邢昺兢兢业业,致力图书收藏。
当真宗询问由邢昺经手收集的图书数量时,他汇报说已由开国之初的不到四千册增至目前的十多万册了,且种类齐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从容与上语及宫邸旧僚,叹其沦丧殆尽,唯昺独存。
(2)王钦若知贡举,有告其受举人贿赂者,下御史台鞠得状,钦若自诉。
题型二: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阿留传
明·陆容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
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
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
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
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
”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
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
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
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
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
”家人为之哄然。
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
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
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
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①,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
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②不材,祈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
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
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
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
于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注】①参亭:参互均匀。
②樗栎chū lì:都指无用的木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应:照看
B.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举:举出,说出
C.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固:实在
D.实元素之能容也容:收容,容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汝能是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而卒以一长见试作师说以贻之
C.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阿留生性痴呆无规矩,但周元素一直收养他。
他曾试着负责清扫,整个早晨挥舞扫帚,没能使一间屋子干净,主人因此而冲他发怒。
B.阿留负责看家、照顾柳树都发生一些可笑的事情,但对于绘画、调色很有天赋,周元素因此“专任之”,终身用他。
C.文章为阿留作传,但并非局限于此,而想到了樗栎、沙石等其他看似无用之物,最终得出了天地间没有完全可抛弃之物的结论。
D.文章由周元素能容人、用人说开去,借以讽喻当权者也应像周元素一样,能任用天下的士人,用人当用其所长。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汝善是,何烦我为?
(2)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题型三:
4、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
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
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
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
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
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
非臣所及也。
”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宿营
B.赵已先据便地为壁军营
C.有能生得者购千金购买
D.诸将效首虏进献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还报,则大喜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虽放流,眷顾楚国
C.若疾入赵壁,拔赵帜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和一契
D.其势非置之死地其志洁,其行廉
3.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韩信“作战艺术”的一组是( )
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②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③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
④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
⑤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⑤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井陉之战中韩信挑选了两千名轻骑兵,每人持一面红旗,说:“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并传令今日破赵会餐。
仗还没打就预料必胜,正面表现了他卓绝而奇特的军事才能。
B.他不仅具体布置骑兵的行动计划,连敌军“空壁逐我”也肯定无疑,难怪将士们都不相信。
接着他又派出万人的先锋队,“出,背水陈”。
显然万人的先锋队伍,背水布阵是不合常规的,是违反兵书战策的,所以连敌军也“望而大笑”。
C.韩信派出士兵竖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大吹大擂地开出井陉口。
然而两军相接,赵军果然倾巢出动攻击韩信的军队,韩信诈败,抛旗弃鼓,等到他的骑兵乘虚冲入赵军营垒,换上汉军赤帜后,韩信率众拼死反扑,迫使赵军想退回营垒。
D.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诚如韩信所说:“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这其中有运气侥幸的成分,也是韩信知己知彼,据实灵活地运用战策的结果。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2)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3)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4)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题型四:
5、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平安,滁人,小字保儿。
建文元年,伐燕,安以列将从征。
后为先锋。
燕王曰:“平安,竖子耳。
往岁从出塞,识我用兵,今当先破之。
”及战,不能挫安。
燕王失道,从者仅三骑。
安击败燕将。
燕王见事急,亲冒矢石力战。
马创矢竭,剑折不可击。
走登堤,佯举鞭招后骑以疑敌。
会高煦救至,乃得免。
当是时,诸将中安战最力,王几为安槊所及。
明年,燕败盛庸,回军与安战。
安大破之。
再战滹沱河,又破之。
安于阵中缚木为楼,高数丈,战酣,辄登楼望,发强弩射燕军,死者甚众。
滹沱之战,矢集王旗如猬毛。
王使人送旗北平,谕世子谨藏,以示后世。
顾成已先被执在燕,见而泣曰:“臣自少从军,今老矣,多历战阵,未尝见若此也。
”
八月,安及燕将李彬战于杨村,败之。
四年,燕兵破萧县。
安引军蹑其后。
燕将白义、王真、刘江迎敌。
安转战,斩真。
真,骁将。
燕王尝曰:“诸将奋勇如王真,何事不成!”燕王乃身自迎战,安部将火耳灰挺槊大呼,直前刺王。
马忽蹶,被擒。
安稍引却。
已,复进至小河,张左右翼击燕军,斩其将陈文。
寻何福军亦至,与安合。
燕军益大惧,王昼夜擐甲者数日。
福欲持久老燕师,移营灵璧,深堑高垒自固。
而粮运为燕兵所阻。
安分兵往迎,燕王以精骑遮安军,分为二。
福开壁来援,为高煦所败。
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夜令军中闻三炮即走。
翌日,燕军猝薄垒,发三炮。
军中误以为己号,争趋门,遂大乱。
燕兵乘之,人马坠壕堑俱满。
安等三十七人皆被执。
安久驻真定,屡败燕兵,斩骁将数人,燕将莫敢婴其锋。
至是被擒,军中
欢呼动地,曰:“吾属自此获安矣!”燕王惜其材勇,选锐卒卫送北平,命世子及郭资等善视之。
永乐七年三月,帝巡北京。
览章奏见安名,谓左右曰:“平保儿尚在耶?”安闻之,遂自杀。
命以指挥使禄给其子。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四》)
1.对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使人送旗北平,谕世子谨藏谨:严谨
B.安引军蹑其后蹑:跟随
C.燕王以精骑遮安军遮:拦截
D.燕军猝薄垒,发三炮薄:迫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安以列将从征举匏尊以相属
B.安及燕将李彬战于杨村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福开壁来援,为高煦所败圣人之所以为圣
D.顾成已先被执在燕,见而泣曰觉而起,起而归
3.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平安作战“才勇”的一组是( )
①佯举鞭招后骑以疑敌
②发强弩射燕军,死者甚众
③多历战阵,未尝见若此也
④安引军蹑其后
⑤张左右翼击燕军,斩其将陈文
⑥王昼夜擐甲者数日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走登堤,佯举鞭招后骑以疑敌。
(2)福欲持久老燕师,移营灵璧,深堑高垒自固。
题型五: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翊字子相,颍川颍阴人也。
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
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
翊见而谓曰:“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迭。
”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
季礼意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
翊闭门辞行,不与相见。
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
河南种拂临郡.引为功曹,翊以拂①名公之子,乃为起焉。
拂以其择时而仕, 甚敬任之。
阳翟黄纲恃程夫人权力,求占山泽以自营植。
拂召翊问曰:“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翊曰:“名山大泽不以封,盖为民也。
明府听之,则被佞倖之名也。
若以此获祸,贵子申甫②,则自以不孤也。
”拂从翊言,遂不与之。
乃举翊为孝廉,不就。
后黄巾贼起,郡县饥荒,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
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
献帝迁都西京,翊举上计椽。
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
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
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
翊散所握珍玩, 唯余车马,自载东归。
出关数百里,见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马易棺,脱衣敛之。
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
众人止之,翊曰:“视没不救,非志士也。
”遂俱饿死。
(选自《后汉书•刘翊传》) 【注】①拂:翯之子。
②申甫:拂之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礼意其子相也意:明白
B.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屈:屈意
C.不所则恐见怨见:被
D.翊举上计掾举:举荐
2.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刘翊重义守德的行为的一组是( )
①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②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迭
③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④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
⑤翊夜行昼伏,乃到长
安⑥视没不救,非志士也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在一件关系种拂生死福祸的事情上帮了大忙, 所以种拂要举荐刘翊为孝廉,但刘翊推辞了,正直的他耻于利用这种事来获取功名。
B.后来发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刘翊努力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活下来的有几百人之多。
C.见人有难,能够没有私心,倾其所有予以帮助救济.即使失去性命也在所不惜,诠释了我们传统文化中讲的“舍生取义”。
D.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而不喜欢让人知道,不沽名钓誉,一直不肯接受朝廷的任命,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操守。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
②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
题型六:
7、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殷仲文,南蛮校尉觊之弟也。
少有才藻,美容貌。
从兄仲堪荐之于会稽王道子,即引为骠骑参军,甚相赏待。
俄转谘议参军,后为元显征虏长史。
会桓玄与朝廷有隙,玄之姊,仲文之妻,疑而间之,左迁新安太守。
仲文于玄虽为姻亲,而素不交密,及闻玄平京师,便弃郡投焉。
玄甚悦之,以为谘议参军。
玄将为乱,使总领诏命,以为侍中,领左卫将军。
玄九锡,仲文之辞也。
玄篡位入宫,其床忽陷,群下失色,仲文曰:“将由圣德深厚,地不能载。
”玄大悦。
以佐命亲贵,厚自封崇,舆马器服,穷极绮丽。
性贪吝,多纳货贿,家累千金,常若不足。
玄为刘裕所败,随玄西走,其珍宝玩好悉藏地中,皆变为土。
帝初反正,抗表自解,诏不许。
仲文因月朔与众至大司马府,府中有老槐树,顾之良久而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仲文素有名望,自谓必当朝政。
谢混之徒畴昔所轻者,并皆比肩,常怏怏不得志。
忽迁为东阳太守,意弥不平。
刘毅爱才好士,深相礼接,临当之郡,游宴弥日。
何无忌甚慕之。
东阳,无忌所统,仲文许当便道修谒,无忌故益钦迟之,令府中命文人殷阐、
孔宁子之徒撰义构文,以俟其至。
仲文失志恍惚,遂不过府。
无忌疑其薄己,大怒,思中伤之。
时属慕容超南侵,无忌言于刘裕曰:“桓胤、殷仲文并乃腹心之疾,北虏不足为忧。
”义熙三年,又以仲文与骆球等谋反,及其弟南蛮校尉叔文伏诛,仲文时照镜不见其面,数日而遇祸。
仲文善属文,为世所重,谢灵运尝云:“若殷仲文读书半袁豹,则文才不减班固。
”言其文多而见书少也。
(《晋书·殷仲文传》)
1.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桓玄与朝廷有隙会:适逢
B.仲文素有名望素:一向
C.以俟其至俟:等待
D.无忌疑其薄己薄:迫近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兄:同祖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即堂兄。
B.左迁:降低官职。
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C.九锡:诸侯、大臣给自己加封的最高官职。
D.月朔:每月的朔日。
指旧历初一。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混之徒畴昔所轻者,并皆比肩,常怏怏不得志。
(2)仲文善属文,为世所重,谢灵运尝云:“若殷仲文读书半袁豹,则文才不减班固。
4.根据第三段,概括殷仲文遇祸的原因。
题型七: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韩熙载字叔言,北海人,少隐嵩山。
父光嗣坐死,熙载来奔。
时烈祖辅吴方修明法令,熙载年少放荡,不守名检,补和常滁三州从事。
时人士自中原至者,多已擢用,熙载在京洛,早负才名,乃独落魄不偶,亦不以介意。
烈祖受禅,召为秘书郎,使事元宗于东宫,谕之曰:“以卿早奋名场,乃未更事,故使历州县之劳,今用卿矣,宜善自修饬。
辅吾儿也。
”熙载亦不谢。
在东宫,谈燕而已,不谙世务。
元宗即位,拜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始数言朝廷事所当施行者,尽无所回隐。
宋齐丘、冯延巳等皆侧目,元宗意独嘉之,命权知制诰,书命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