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区域经济 是指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在特定区域内所 生产的产品,经营模式和地方特色基本相同的经济。
经济重心 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 的地区。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 心,最重要的是看该地区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 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手工业和商业 是否发达。
司马迁笔下的江南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 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 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
白居易笔下的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 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是什么 原因使江南得到开发?
3 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促进
了江南的民族融合。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中原人口南迁,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 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②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③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④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⑤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江南
2、经济重心南移的发展过程
(1)孙吴、东晋、南朝时期的初步开发
(3)宋代以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宋朝南迁后,更致力于 南方的经济建设,经济上 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 过程完成。
注意:政治中心和重心仍在北方
杭州北关夜市
材料一 今之沃壤,莫如吴、越、闽、蜀。 材料二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三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 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 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 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 农业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 商业的进步;出现了建康 这样人口百万的大城市。
无风尘之警,区域之 内,晏如也。……(江 南)地广野丰,民勤本 业,一岁或稔(丰收之 年),则数郡忘饥。
──《宋书》
(2)中唐以后的全面开发
中唐以后,长江流域的扬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
1. 古代对江南的开发与我们现在所 进行的对西部的开发有什么相同 点和不同点?
2. 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的历史对今 天有何历史启示?
古代开发江南与 西部大开发的异同
(1)古代对南方的开发是自发 的,战乱导致大量的流民南下。
(2)现在是国家有计划、有目 的的进行开发建设。
(3)对开发区域的经济发展都 起到了推动作用。
表中人口数目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材料二、三说明 原因?并具体说明变化的详细情况。
北民南移; 原因:天灾人祸;(教材P11最后一段)
古代人口南迁对江南的影响
1 为江南开发增加了大量的劳
动力,江南经济实力大为提 经
高。
济 重
2 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 心
工具 和技术,改变了南方落
南 移
后的面貌。
⒈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 A )
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②北民南迁,带来劳力和技术
③统治阶级重视生产的发展
④政治中心南移引起连锁反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⒉ 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主要的特点是
(B)
A.沿长江流域东西延伸 B .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 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 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
经济中心南移的历史启示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经济重 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 乱不休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
(2)充分合理地利用展。
(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南方 政权的许多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 在当时不得不采取措施重视经济建设,只 有这样,经济才有可能得到发展。
阅读以下图片资料,结合课本, 指出我国汉代的经济区域及其特点。 探究我国古代经济区域发展的整体 特点。
四 山东(包括现在的河南、山东
大
河北等地区)
经 济 区
农业区
山西(以关中为主,以及河西、 经济
巴蜀等地区)
重心
域 龙门碣石以北
(
(半农半牧区,分塞内、塞外)
特 点
江南 (长江以南,还没有开发)
材料一:中国古代南北人口变化表
朝代
西汉 唐朝 北宋
南 人口(户)
247万 392万 1122万
方 占全国比例
19.8% 43.2% 62.9%
北 人口(户)
998万 514万 662万
方 占全国比例
80.2% 56.8% 37.1%
材料二: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永嘉行》 材料三:(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 蔽野。——《晋书·食货志》
州和益州(成都),商业繁荣,
经济地位已凌驾于长安、洛阳
之上,当时有“扬一益二”的
说法。唐朝后期,国家财政支
出主要仰仗江淮财赋。各行业
均逐渐超越北方。
宁波唐代它山堰遗址
注意:超越北方不等于取代北方,全国的经济中心仍
在北方。
位于运河枢纽 的扬州,成为全国 的经济中心。南北 水路商货在此云集, 海上商船也从此启 航和停泊。市区内 商贾众多、邸店林 立,最繁华的街道 “十里长街市井 连”,到了晚上, 也使千灯照碧云, 一派繁华景象。
3. 导致经济中心南移的具有决定性意的
D 因素是( )
A.社会环境的稳定 B .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中心的南移 D. 生产力大为改观
四大 经济区
远古到两晋
第一次 人口南迁
西晋永嘉之乱后
经济中心 开始发生
变化
三国东晋南朝
第二次 人口迁移
唐中后期 以后
江南开始 超过北方
中唐五代
第三次 人口迁移
两宋时期
南方经济 中心地位
的确立
宋以后
)
观察以下从战国到东汉的图片和材料,探究我 国古代经济区域发展的整体特点?
关中之地,于天下
山
三分之一,而人众不
西:
过什三:然量其富,
成
什居其六。
都
平 原
——《史记》
塞 外 草 原 上 的 马 群
古时南方有瘴气(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 腐烂后生成的毒气 )
整 1)地域分布——多样性 体
特 点 2)发展水平——发展不平衡
南方——114
北方——48
南 浙 福 四 广 江 湖广 北 山 山河陕 直 江 建 川 西 西 广东 直 东 西南西
27 26 11 9 2 22 12 5 17 13 5 11 2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经济重心南移产生的影响。
3、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 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2)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了中国古代文化 重心的南移。 (3)促进了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