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第一中学北校2025届语文高三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新泰第一中学北校2025届语文高三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悬挂在书院的一项是()A.东林讲学以来必有名世南方豪杰之士于兹为群
B.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先忧后乐存心须在秀才时
C.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D.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德为绳祖宗恩可报可酬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他在大学期间最早确立的诗歌感觉,是靠轻逸、收放有度的语言韵律感、呼吸感,________的转喻和带着沉思特征的抒情。

这使他的作品获得了一种魅力,感性与智性缠绕在________的语言的肌理中,形成微妙的共振和声音的高纯度。

这种写作方式,非常仰赖洞察力的精进及其与感受力的合拍,如________,黑暗中很可能踩空。

从他的一批近作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的分寸感。

A.浮光掠影侃侃而谈牛刀小试少年老成
B.蜻蜓点水式娓娓道来投石问路日臻成熟
C.浮光掠影娓娓道来牛刀小试日臻成熟
D.蜻蜓点水式侃侃而谈投石问路少年老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但与此同时,富足的物质生活引发的肥胖问题日益凸显,这一健康隐患对居民健康产生了极大影响,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担忧。

2016年,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成人肥胖人口已经超过瘦子,而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

(摘编自《十九大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以应对日益凸显的国民肥胖问题》)
材料二
我国的肥胖情况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方面是增幅迅猛。

数据显示,中国的肥胖率在过去30年里足足翻了一番。

其中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6.4%,比十年前上升了4.3%。

另一方面是腹部胖。

不少人年纪轻轻就挺起了“将军肚”。

基因和人种对肥胖程度影响很大。

浙江大学副院长朱善宽说:“因为基因问题,中国人的脂肪更倾向于堆积在深皮下组织和内脏组织中,这种胖相对于欧美人看得见的胖更危险。

”饮食习惯也是造成肥胖的主因。

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饮食结构主要以谷物粮食为主,导致了国人遗传基因对粮食的代谢效率较强,对肉类和油脂代谢比较差。

而这种身体代谢能力恰恰与国人饮食结构相背离,因为现代人肉类、油脂摄入量在增多,主食却吃得少了。

另外,研究发现,如果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孩子发胖的机会是30%;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孩子发胖的机会是50%〜60%。

不仅如此,中国父母习惯用“吃”来奖励孩子,买甜饮料、吃汉堡是惯用做法,却无意中伤了孩子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说:“儿童肥胖是整个社会的过错,而不是孩子的错。

”控制住“孩子胖”才有可能控制住整个社会的胖。

这方面,外国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比如,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规定学校两英里内不能出售甜味碳酸饮料,不得在附近出
售零食;小胖墩儿都要登记在册,学校有责任敦促老师帮助孩子减轻体重;印度对快餐征收“肥胖税”等。

(摘编自人民网“生命时报”专栏,2016年12月25日)
材料三
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主题是“营养+运动,平衡促健康”。

20日上午,中国学生营养日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在肇庆举行。

笔者获悉,目前广东省儿童青少年的饮食结构尚不合理,营养不良相关疾病明显改善,而营养过剩如超重肥胖问题突出。

广东省疾控中心马文军主任指出,儿童青少年膳食中谷薯类下降迅速,蔬菜水果、奶类、大豆摄入明显不足,动物性食物尤其是猪肉摄入过多。

同时,体力活动下降,静坐时间明显延长,体育锻炼、家务和睡眠时间缩短。

“吃得多,动得少,小胖墩儿越来越多。

”专家建议,儿童青少年需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中等强度以上的身体活动,如跑步、健身操等。

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包括阻力运动和骨质增强型运动,如俯卧撑、哑铃、仰卧起坐、举重、引体向上等。

活动现场还开展了学生营养与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工作人员用方糖直观地展示了饮料里的含糖量。

一瓶乳酸菌饮品中,含糖量竟然相当于13块方糖。

“含乳饮料不能当奶喝”马文军指出,广东省儿童青少年喝奶量明显不足,只有推荐量的约1/5。

他提醒,含乳饮料、牛奶饮品、乳酸菌饮料这些都是饮料,不属于牛奶。

儿童青少年每人每天至少喝一盒奶,可以是纯牛奶、酸奶,也可以摄入其他奶制品如奶酪、炼乳、奶片等。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5月22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不同地域的肥胖率存在程度不等的差异,河北省的肥胖率最高,北方肥胖率整体上高于南方。

B.我国人口的肥胖率,大体按所在省份的区域位置自北向南依次呈递减的趋势,这与各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C.图2显示,1992年至2015年间,我国人口的超重率和肥胖率持续上升,2015年两项指标均比1992年增长了一倍多。

D.根据超重率、肥胖率相同年份对应柱形图的长度和数值,可知肥胖的标准高于超重,超重如不加以控制,会变成肥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著名医学类杂志《柳叶刀》的体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的肥胖率与超重率已经高于美国。

B.从我国肥胖情况的两大特点来看,解决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已经成为了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C.因为基因和人种对肥胖程度影响很大,所以调整饮食、科学运动对于降低我国的肥胖率作用不大。

D.国人对饮料与牛奶的认识存在偏差,从健康角度考虑,儿童青少年每人每天必须至少喝一盒奶。

3.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说明各方面应该怎样有效预防儿童青少年的肥胖。

4.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

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教。

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

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直饶:纵使。

②分付:交付。

1.请简要概括词中抒情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过程。

2.请简要赏析本词语言上的主要特色及表达效果。

5.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出嘉峪关①感赋四首(其一)
林则徐②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③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注)①嘉峪关:在今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角,嘉峪山西麓,长城的西端。

②林则徐1840年9月被革职问罪,1841年6月充军伊犁,1842年10月抵达函谷关。

③缭垣:指依山势而盘旋起伏的长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严关百尺界天西”一句,一个“界”字指出嘉峪关作为通向西北关隘的险要位置。

B.“飞阁遥连秦树直”,诗人回首来路,视角由远及近,只见脚下严关连接古秦中一带挺拔的树木。

C.颈联描写远望所见,运用衬托的手法,将祁连山、戈壁与嘉峪关作对比,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D.尾联是诗人俯瞰所见所感,回头东望,放眼下视,自然产生一种险关如丸泥的感觉,生动形象。

(2)此诗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绿云扰扰,____________________;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杜牧《阿房宫赋》)
(2)_____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______,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5)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______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8)____________________,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恼
(俄)契诃夫
暮色昏暗。

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

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

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

它那呆呆不动的姿态、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

它多半在想心思。

姚纳和他的瘦马已经有很久停在那个地方没动了。

他们还在午饭以前就从大车店里出来,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

街灯的黯淡的光已经变得明亮生动,街上也变得热闹起来了。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

姚纳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那个军人坐上了雪橇。

车夫吧哒着嘴唇叫马往前走,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

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仿佛他不明白自己是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为什么在那儿似的。

姚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姚纳调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

” “你拐弯啊,魔鬼!”黑地里发出了喊叫声。

“你瞎了眼还是怎么的,老狗!”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

“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

快点走!”
姚纳就又伸长脖子,微微欠起身子,用一种稳重的优雅姿势挥动他的鞭子。

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

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

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
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把套靴踩得很响,互相诟骂,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姚纳抖动缓绳,吧哒嘴唇。

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
“好,走吧!”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勺喷气。

“快点跑!嘿,老兄,瞧瞧你的这顶帽子!全彼得堡也找不出比这更糟的了……”姚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

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

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

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姚纳就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

“得了,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那你就稍微鼓励他一下……给他一个脖儿拐!”姚纳与其说是感到,不如说是听到他的后脑勺上啪的一响。

“赶车的,你有老婆吗?”高个子问。

“我?嘻嘻……我的老婆现在成了烂泥地啰……现在我的儿子也死了,可我还活着……”
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姚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
人的背影,后来他们走进一个黑暗的大门口,不见了。

他又孤身一人,寂寞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

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
“回大车店去!”他想。

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

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

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

空气又臭又闷。

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

“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掉的……”姚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

老人就叹气……他渴望说话。

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
“去看一看马吧。

”姚纳想。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

他想起燕麦、草料、天气……关于他的儿子,他独自一人的时候是不能想的……跟别人谈一谈倒还可以,至于想他,描摹他的模样,那太可怕,他受不了……
“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

“好,吃吧,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是啊……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要是他活着就好了…
姚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庳兹玛•烑姚内奇不在了……他下世了……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纳丧子后无处倾诉自己的痛苦,无人愿意真心倾听他的无边的苦恼,其遭遇与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有相似性。

B.军人对姚纳的遭遇仅是礼节性的敷衍,这跟社会地位不同造成的隔膜有关。

而与姚纳同处社会底层的年轻的车夫却一言不发蒙头睡觉,实在发人深省。

C.姚纳讲述自己遭遇的话语多用不连贯的短句,这既与他卑微的身份有关,也与他内心深藏着无边的痛苦难以措辞有关。

D.文中多次用简洁的笔墨写到雪景。

“雪”在本文中有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暗
示主旨等多重作用。

2.请以马车夫姚纳为例,谈谈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3.小说结尾写姚纳尽情地向自己的瘦马倾诉自己的丧子之痛。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网络在线学习,因为少了在途时间,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

再加上通过前沿技术的使用带来更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使教师授课效果更好。

但是,由于在线教育具有网络所具有的特点,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有的甚至很令人担忧。

在线教育不应仅仅是将线下教育通过录像、录音简单上传至网络,而且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釆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

在线教育者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分寸,做到想学生所想,在线教育才会更上一个台阶。

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学,也不要吸收网络隔空对话油腔滑调、想当然的手法,甚至把低俗当有趣。

另外,在线教育“名师”掺假注水,技术控制不过关,会误人子弟,影响在线教育的效果。

(摘编自卞广春等《在线教育要多点温度和责任》)
材料二:
材料三:
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而不是商业。

教育是非常严肃的一个话题,它关系个体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一种教育模式要行稳致远,其核心要件当然是人才。

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好课。

好的课程一般都有好的教学体验。

然而,好的教学体验不同于受学生欢迎。

我们希望寓教于乐,可是别忘了,寓教于乐必须重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教应该是内容,乐应该是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二者既不可偏废,其地位也不可颠倒。

现在,我们有些教育机构,商业铜臭味太重,眼睛里只有人民币,没有人
民和底线。

它们不是在诲人不倦,而是在“毁”人不倦。

这一现象尤其值得注意。

(摘编自文峰等《给教育产业戴上质量“紧箍咒”》)
材料四:
除了中国大学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免费通识类教育课程之外,越来越多专业细分的教育平台也涌现出来,如专注于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应对雅思、托福、公务员等专门考试的线上培训等。

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上的突破,更体现在教育的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

在互联网模式下,学习不再只是呈现、接收、反馈的过程,而是一种全新的认知过程。

课程的建设也不再只是师生传授,需要更加关注进度设计、用户感受、社会参与等。

比如,当课程后台大数据显示,在课程进行到某一时段时,有超过一半的学员做出了暂停或回放的动作,那么可以就此了解课程难点所在,并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

(摘编自丁雅诵等《在线教育,打开你的知识空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在线学习,有着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等特点,因此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自身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B.在线教育如果想更上一个台阶,需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来采取更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

C.在线教育不是商业,那些一味追求金钱的教育机构,可能会给学生好的体验,但由于教育底线的缺失,也在毁掉学生。

D.在线教育借助于互联网模式,使学习呈现出了全新的认知过程,可以更好地关注教学进度,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析材料二,可看到在线教育市场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到2017年突破了2000亿元大关,可推断出在线教育发展趋势良好。

B.从材料二提供的数据来看,增长率在2012—2014年增长幅度较大,且在2014年达到高峰,2014年后则较平稳增长。

C.寓教于乐中的“教”和“乐”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就会出现不和谱现象,出现教育问题。

D.在线教育有着越来越多专业细分的教育平台,如基础教育、公务员考试的线上培训,给教育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3.根据材料,简要分析怎样更好地发展中小学在线教育。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休闲阅读是人在闲暇时间里,于内心之爱驱动下自主选择的以阅读为内容的休闲方式。

休闲阅读是阅读与休闲的结合,阅读赋予休闲以文化内涵,提升了休闲的文化品位;休闲赋予阅读以审美乐生的内涵。

宋代陆九渊提出“优游阅读”,主张以悠然闲适的心态去读书。

鲁迅在《读书杂谈》中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休闲阅读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读书内容、方式、地点等,不受强制性目标与任务的限制和约束。

休闲读书是随兴而为,是为了满足审美需求,获得内心的丰盈与适意。

它还具有趣味性高、进入门槛低的特点。

趣味性高意味着吸引力大,进入门槛低意味着休闲机会的易得性与可达性高,这些均十分有利于让阅读进入休闲,让闲暇接纳阅读,从而在普通大众中得到推广和普及。

与其他休闲活动相比,休闲阅读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小。

休闲阅读不但能起到消遣放松的作用,还能够提高学识水平,陶冶气质情操,具有重要的养心益智功能。

尤其是,休闲阅读的派生价值对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均较有益。

宋代朱熹强调,读书带给人的是智慧之乐、心灵之乐与和美之乐。

明朝李贽说:“龙湖卓吾,其乐何如?四时读书,不知其余。

”休闲阅读有助于克服内在贫乏对休闲的制约。

内在贫乏主要指精神世界的贫乏。

休闲阅读对充实精神空间,建构休闲生存智慧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闲暇管理的要义,是用积极健康的休闲活动填充闲暇时间,实现闲暇时间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西方休闲理论认为,闲暇是时间形态的社会资源。

它的特点一是无法以真空的状态存在,如果不积极占用,便可能导致消极占用;二是这种资源的使用效果,
取决于人们的休闲选择。

亚里士多德早在 2 000 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闲暇管理对于个体幸福和城邦和平的重要性,认为闲暇越多,越需要智慧、节制和正义。

罗素强调,明智用闲是对人类文明的最后考验。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均寿命的延长,闲暇时间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闲暇时间已经成为日益重要的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空间。

如何管理和利用闲暇资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

休闲选择和闲暇时间的利用与人成为人有着直接的与内在的关联。

人成为人的过程也是全面发展的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人格的健全,意味着人的潜能的实现与多方面的生命体验的获得,意味着包括审美在内的人与对象世界关系的全面性和人的内在世界的丰富性与完整性。

休闲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契机。

自从分工出现以来,专业化的繁忙劳作易使人片面发展,而闲暇时间的增加将使人有机会弥补和打破分工对自己发展空间
的限制。

分工越细,闲暇时间和休闲活动对人的全面发展越重要。

在工作专业化与教育功利化的背景下,休闲阅读对于弥补实用阅读和应试教育对人的发展空间的限制,丰富人的生命体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

学科专业分化越细,休闲阅读对人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对人的整体性与均衡性发展越重要。

(选自王景全《论休闲阅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休闲阅读既提升了休闲的文化品位,又给阅读带来审美乐生的内涵,所以,陆九渊提出了“优游阅读”的主张。

B.只有不受强制性目标与任务的限制和约束,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读书内容、方式、地点等,阅读才能满足审美需求。

C.内在贫乏即精神世界的贫乏,它对休闲具有制约作用,而休闲阅读能够充实精神空间,有助于克服这一制约作用。

D.闲暇是时间形态的社会资源,这种资源的使用效果,取决于人们的休闲选择,应该积极占用,不然就可能被消极占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按休闲阅读是什么、休闲阅读的特点、休闲阅读的作用、休闲阅读的意义的顺序展开论证,层次清晰。

B.第三段引用的明朝李贽的话强调了读书的快乐,这是为了说明休闲阅读能起到消遣放松的作用。

C.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兼顾中外学者观点,使文章关于休闲阅读的观点阐释更具有说服力。

D.文章末段论证了休闲阅读在学科专业分化越来越细的今天具有的时代意义,说明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休闲阅读是不能听从他人建议的,因为休闲阅读是在闲暇时间里,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的自主选择。

B.休闲阅读能在普通大众中得到推广和普及,与休闲阅读的选择方式和效果有关,也与它的趣味性容易获得有关。

C.如何利用闲暇时间,关系到个人的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它已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

D.人格的健全、人的潜能的实现与多方面的生命体验以及人的内在世界的丰富性与完整性等都可以通过休闲阅读的方式获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