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十八个虚词及解释(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十八个虚词及解释(者)
(一)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
的,的(人、东西、事情)。
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有谁敢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我一定唾他一脸!。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国自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从来没有坚守信约的。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①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赤壁之战》)
这几项都是用兵的禁忌。
②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或许不同于两者的心理活动,为什么呢?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说这件事情的时候,脸上好像很悲伤的样子。
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黔之驴》)
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也没有找到。
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霎时间,烟火满天,人马烧死的、淹死的很多。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
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①近者奉辞伐罪。
(《赤壁之战》)
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黄宗羲《原君》)
古时把天下人放在主要位置,君主放在从属位置。
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
(黄宗羲《原君》)
远的不过几代,近的就在自身,那血肉崩溃的灾祸,便临到他的子孙了。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隆中对》)
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的原因,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们所以离开家人前来投靠您,就是因为爱慕您的崇高品德啊。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
)
(二)语气词。
1.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什么这样呢?为的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啊。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谁给大王献闭关这条计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