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儿童剧剧本创作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儿童剧剧本创作的思考
作者:王薇
来源:《剧作家》 2020年第3期
王薇
近年来中国儿童剧作品的质量较前些年有了明显的提高,出现了一批比较优秀的作品。
但
从整个市场来看,优秀作品的呈现还是比较匮乏,不论选材的来源是什么,作品的质量仍然参
差不齐。
造成这个问题的首要原因是部分儿童剧创作者视角局限,缺乏创造性思维,对不同阶
段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没有准确的把握。
儿童剧作家要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敏锐地感受时代的呼唤与儿童的心声,以儿童的视
角去认识、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用丰富的、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创作手段把儿童眼中、心中的
世界展现在艺术舞台上。
通过对儿童生命力的表现和剧作家对美的追求,创作出独特的、具有
持久效应的作品。
用戏剧艺术的魅力来引领儿童精神世界的成长,这也是儿童剧剧本创作的重
要指南。
一、儿童剧创作题材的来源
题材是剧本创作的源泉,题材的选择是优秀儿童剧剧本创作的前提条件。
中国儿童剧创作
的题材来源非常广泛,归纳起来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经典文化作品。
首先是中华民族上下五
千年的历史与文明孕育的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大到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小到传统寓言、四字成语。
其次是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品、童话、神话、寓言故事等。
另一部分是对现实生
活的提炼与再创造。
这方面的题材来源于剧作者根据对儿童身心的认识及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把生活中观察到的人或事通过艺术手段进行提炼、加工后作为素材融入到剧本创作之中。
二、儿童剧创作内容的表达
儿童剧剧本内容的表达是剧本创作的重中之重。
在确定了题材后,故事怎么讲是作品成败
的关键。
成功的剧本一定具有巧妙的结构布局、较强的戏剧性和饱满的人物形象。
这样的作品
不仅承载了比较深刻的主题,也给舞台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经典文化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类作品的题材多数年代久远,虽然有些作品的主题立
意经久不衰,但剧本的创作不能只满足于在戏剧舞台上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
如何对其进行更
好的挖掘、创新、展现,这是剧本创作的关键。
作者在创作这类题材的剧本前,首先要认真地
研读、分析作品,多角度地挖掘作品中传达的主旨,感悟故事中蕴含的智慧,然后展开丰富的
想象力与创造力,在保留作品中精华部分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构架、调整和拓展,丰富故事情节,刻画饱满、生动的人物形象。
力求通过艺术重构超越原有故事的内涵,融入作者对当今社会生
活的思考与感悟,传达出新视角下深刻的主题立意,映射出时代的光芒。
做到传统与现代、历
史与未来的完美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文化品格的儿童剧剧本,以此加深儿童对经典文化的认
识与理解,这是对经典文化作品的继承与发扬。
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对剧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大多数剧作者都是成年人,与儿童
有着很大的年龄差距,很难准确地捕捉到孩子的情感世界。
因此在创作现实题材作品时,剧作
者必须认真地观察儿童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情感需求及各种困惑,
筛选出他们最为关注或普遍存在的问题,捕捉那些能够激起儿童兴趣和触动他们心灵的东西,
然后以儿童身边发生的事为依据进行想象、创作、艺术构思,把筛选、捕捉到的内容映射在作
品中。
总之,儿童剧剧本应从儿童的角度进行艺术创作,以儿童的视角来审视作品、调试作品,
打破成年人与儿童之间的壁垒,在成人思维与儿童思维中寻找到契合点,通过作品传达出符合其心理发展的语汇,使孩子们能够入眼、入心,从而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优秀的儿童剧剧本创作应该是让孩子们通过观剧洞悉世界的奥秘,感悟人生的真谛,获得美的感受与愉悦。
这样的作品才能在儿童心中播下美的种子,并在他们的心底慢慢地生根、发芽。
(本文系2017年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当下儿童剧发展与创作研究》结题成果之一,立项编号:2017A014,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李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