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长安春望 卢纶》阅读附答案-优秀word范文 (3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长安春望卢纶》阅读附答案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 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 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 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 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 7 3 9年-7 9 9年) , 字允言, 大历十才子之一。
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 旋即安史之乱爆发, 未能为官, 后重新应试, 但屡试不第。
受
举荐为官, 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 终身不得重用。
8. “ 却望千门草色闲” 一句中的“ 闲” 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请赏析。
( 5分)
9. 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简要概括。
( 6分)
试题答案:
8.【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浅层次是理解句意的能力,能力
层级为B级(理解赏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闲,意为悠闲、自在,(2分)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形象
地写出了春草的自由、舒展,(1分)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1分)
解析:解答这类题:①解释“闲”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
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思路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9.【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思乡;②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③对年华易逝、
人生易老的感伤;④客居异乡的孤寂与惆怅。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解析:抓住关键词“望”“何日到”可体现出思乡之情;结合注释和尾联,可
体现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
【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
①理解词句的意思。
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
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
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
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
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
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③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
④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诗词鉴赏】
此诗首联“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
“春望”。
“东风”句,侧重写望中所见。
卢纶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
然引出思乡之情。
“却望”,是回头望。
“千门”,泛指京城。
“草色闲”的
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首
联是登高而望,在景语之中,流露出复杂感情。
颔联正面抒发思乡望归之情。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这两句
为全诗的警句,是春望时所产生的联想。
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
梦中出现,对句是妒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语中有不尽羡慕之意。
“大历十
才子”擅长描写细微的心理情态。
(《小澥草堂杂论诗》)他们伤时感乱的情绪,常通过“醉”和“梦”表现出来,像“我有惆怅词,待君醉时说”(李端《九日寄司空文明》),“别后依依寒梦里,共君携手在东田”(《送冷朝阳
还上元》),“宿蒲有归梦,愁猿莫夜鸣”(钱起《早下江宁》)等等。
他们
写醉,是因为清醒时感到痛苦而无奈,只有在醉中才会稍微得到解脱。
写“梦”,是感到时代动乱,浮生短促,或者想在梦中召回一些因战乱丧失的美
好事物,这种心情相当悲哀、细微。
颈联又转入写景,仍然景中含情。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
间。
”“川原”即家乡,这句说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渺不可见,远不
可及。
“宫阙”句又接至眼前近景,只见长安的宫殿,错落有致,笼罩在一片
夕阳之中,这一联表面上写景很壮观,其实隐含着一种衰飒之意。
尾联收束到感时伤乱和思家盼归的主题。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
“衰鬓”,并非指衰老,而是表现一种衰颓感伤的神态。
沈德潜说“遭乱意上
皆蕴含,至末点出”,确实如此。
金圣叹批后两联(后解)云:“‘川原’七字中有无数亲故,‘宫阙’七字中
止夕阳一人。
‘谁’便是无数亲故也,‘独’便是夕阳一人也。
不知唐诗(之)人,谓五六只是写景。
”(《金圣叹选批唐诗》)认为五六句不是纯粹写景,
而与七八句的抒情密切关联,分析得相当精辟、透彻。
这首诗中抒发了诗人在乱离中的思家之情。
诗体现了“十才子”诗中的“阴柔
之美”。
沈德潜《唐诗别裁》用这首诗作例子,将大历诗与盛唐诗进行了一番
比较:“诗贵一语百媚,大历十子是也,尤贵一语百情,少陵摩诘是也。
”并
说这首《长安春望》“夷犹绰约,风致天然”。
这种“阴柔之美”,主要表现
在诗中浓重的悲哀情绪。
诗人感乱思家,眼中所见,心中所思,无非都是伤心
之景,悲哀之情,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读后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怜悯,
这正是阴柔美的表现。
姚鼐《复鲁絜非书》论具有“阴柔之美”的文章云:
“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如人也,谬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乎其如喜,愀忽其如悲。
”所谓“如叹”“如有思”“如悲”
的阴柔这美,正是《长安春望》及“十才子”许多诗篇审美特征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