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抗日战争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的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的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39cfa54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6.png)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的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主要讲述了苏维埃掌权人物、共产党的基本政策以及论抗日战争的内容。
1、苏维埃掌权人物:在这一部分,作者斯诺详细介绍了毛泽东的生平、性格、影响和日常生活。
斯诺描绘了毛泽东作为一位复杂、有趣、天生精明、精力过人和高度自尊的人。
2、共产党的基本政策:这一部分讨论了共产党的政策,包括他们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他们愿意与抗日军队和爱国团体联合,停止内战,建立民主的代议制政府。
3、论抗日战争:在这一部分,斯诺记述了毛泽东关于抗日战争的观点和战略。
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独特见解和深远思考被详尽地描绘出来。
以上就是对《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的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内容概括400字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内容概括4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4d3584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e.png)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内容概括引言本文将对《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三章内容进行概括,该章节主要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斗争历程和重要事件。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概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以及他们对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贡献。
一、抗日斗争的开展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战斗,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发动和开展。
第三章首先回顾了八一五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并重点介绍了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的组建和发展,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八路军的抗战壮举八路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主力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章节详细介绍了八路军游击战争的发起和执行,以及这支军队在敌后游击战中的英勇表现。
同时,为了配合正面战场,八路军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破坏敌人后方交通线的活动,有效削弱了日军的战斗力。
三、新四军的战斗历程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另一支重要抗日武装力量,本章节重点介绍了新四军在战略转移中的艰难历程,以及他们在敌人围剿中顽强的坚持。
同时,新四军还积极参与了对日本侵略军的正面战斗,与国民党军队保持密切的合作与配合。
四、中国共产党的坚持与胜利本章节最后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斗争经验和最终的胜利。
通过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坚定的意志,中国共产党在充满挫折和困难的战斗中坚持下去,并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同时,本章还提到了中国共产党在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建设和挑战。
结论通过对《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内容的概括,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斗争历程和重要事件。
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意志和无私奉献,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章节,抗日斗争的胜利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力量,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史 第三章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发展壮大
![党史 第三章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发展壮大](https://img.taocdn.com/s3/m/2bd740649b6648d7c1c74602.png)
第三章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发展壮大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1937年开始的全国抗日战争,既是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企图重新瓜分世界,先后结为反共同盟,成为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
经过长期的准备,日本帝国主义于1937年7月公然发动大规模的全面侵华战争。
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突然向中国驻军进攻,中国官兵奋起抵抗。
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
中国共产党高举起抗日的大旗,在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就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同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红军领导人致电蒋介石,表示红军将士愿意"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
党的各级组织积极动员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战争。
为促进国共两党实现团结抗日,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再上庐山与国民党谈判。
周恩来等向蒋介石送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迅速发动全民族抗战、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基本要求,重申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合作的四项保证。
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和共产党倡议国共合作抗战的情况下,蒋介石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了准备抗战的决心,但还没有完全放弃对日媾和的企图。
日军不断扩大侵略,把战火从华北烧到华东。
8月13日,中国军队在上海奋起抗战。
国民党当局在其统治受到致命威胁时,急欲调动红军开赴前线,因而在国共谈判中表现出较多的合作愿望。
8月,国共两党达成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等协议。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9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三个师: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第一二○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
同仇敌忾抗战到底教案
![同仇敌忾抗战到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0aaae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7.png)
同仇敌忾抗战到底教案第一章:抗日战争的爆发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和爆发原因。
2. 认识日本侵华的残暴行为和中国民众的抗争精神。
教学内容:1. 介绍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如日本侵略中国的动机和中国的抵抗决心。
2. 讲述日本侵华的残暴行为,如南京大屠杀、慰安妇制度等。
3. 强调中国民众的抗争精神,如地道战、游击战等。
教学活动:1. 观看相关历史资料视频,了解抗日战争的爆发背景。
2. 分组讨论,探讨日本侵华的残暴行为和中国民众的抗争精神。
3. 学生展示,分享自己对抗日战争的理解和感受。
评估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程度。
2. 学生展示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第二章: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国共合作的原因和过程。
2. 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内容:1. 介绍国共合作的原因,如共同抵抗日本侵略、实现国家独立等。
2. 讲述国共合作的过程,如重庆谈判、抗日根据地的建立等。
3. 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和作用,如全民族共同抵抗日本侵略、提高国家凝聚力等。
教学活动:1. 观看相关历史资料视频,了解国共合作的过程。
2. 分组讨论,探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和作用。
3. 学生展示,分享自己对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解和感受。
评估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程度。
2. 学生展示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及其贡献。
2.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介绍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如杨靖宇、赵一曼等。
2. 讲述英雄人物的贡献,如指挥战斗、拯救同胞等。
3. 强调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质,如勇敢、坚定、无私奉献等。
教学活动:1. 观看相关历史资料视频,了解英雄人物的事迹。
2. 分组讨论,探讨英雄人物的贡献和精神品质。
3. 学生展示,分享自己对英雄人物的敬佩和学习意愿。
评估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程度。
中共简史专题学习3: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发展壮大
![中共简史专题学习3: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发展壮大](https://img.taocdn.com/s3/m/51a1bb35eefdc8d376ee3280.png)
中共简史专题学习材料之三第三章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发展壮大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1937年开始的全国抗日战争,既是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企图重新瓜分世界,先后结为反共同盟,成为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
经过长期的准备,日本帝国主义于1937年7月公然发动大规模的全面侵华战争。
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突然向中国驻军进攻,中国官兵奋起抵抗。
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
中国共产党高举起抗日的大旗,在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就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同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红军领导人致电蒋介石,表示红军将士愿意“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
党的各级组织积极动员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战争。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9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三个师: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第一二○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
全军共4.5万多人。
接着,在南方八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四个支队,全军共1.03万人。
红军改编后迅速开赴抗日前线。
国共两党军事上的合作,推动了全国抗战和国共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1937年9月,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辖23个县,人口约150万,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是在全国抗战刚刚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白鹿原主要情节
![白鹿原主要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6cce2ec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e.png)
白鹿原主要情节白鹿原,是陈忠实的长篇小说,以北方一个原名为白鹿原的村庄为背景,以白姓家族为主线,讲述了从民国初年到新中国建国初期的一段动荡的历史。
本文将以白鹿原的主要情节作为主题展开叙述。
第一章:家族兴衰故事一开始,我们被带入到白鹿原的东北角,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里,有一个以白姓家族为中心的大家族。
家族的创建者白嘉轩是一个豪杰,他以打猎和练功为乐,与他人为善,并得到了村庄其他居民的尊敬与爱戴。
然而,白嘉轩的儿子白嘉莉却背离了先祖的传统,他投靠了外来势力,追求权力和财富。
白嘉莉的背叛引起了家族的内部纷争,最终导致了家族的分裂。
白嘉轩的孙子白嘉庆忍无可忍,他在家族的内斗中刺杀了白嘉莉,夺取了家族的控制权。
第二章:军阀混战白嘉庆接管家族后,他展现出了强力的统治能力。
然而,在混乱的时代背景下,各个军阀势力的兴起导致了白嘉庆的权威受到威胁。
他被迫与其他势力进行斗争,并且不得不通过婚姻联姻的方式来维持与其他势力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白嘉庆的女儿白鹿儿成为了他的政治筹码。
她嫁给了土豪丁觉鳞,实际上是为了家族的利益。
白鹿儿的婚姻并不幸福,她深爱着白嘉庆的儿子白石头,但因为家族的利益无法与之结合。
白嘉庆的统治遭到了许多人的不满和反抗。
最终,他在一场暴乱中被杀害,家族的统治权再次传给了白鹿儿。
第三章: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期间,白鹿儿成为了村庄的掌权者。
她积极组织抗日斗争,保护村庄和村民免受侵害。
她的丈夫丁觉鳞则投靠了日本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背叛了村民。
白鹿儿的儿子白嘉年继承了抗日斗争的重任,他成为了村里的英雄,带领村民进行抗日斗争,为民族独立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四章:新中国的诞生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诞生终于来临。
白嘉年成为了一个地方政府的官员,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也陷入了内战的漩涡。
白嘉年的家庭再次陷入了困境。
他的儿子白尧离家出走,追求自己的理想。
第五章:家族的延续故事的结尾,回到了白鹿原。
红岩每章内容概括300字
![红岩每章内容概括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118d1c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0e.png)
红岩每章内容概括300字红岩每章内容概括。
红岩,是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是丁玲,小说以四川重庆地区的革命斗争为背景,描写了一群青年学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斗争故事。
小说以红岩学校为中心展开,以描写学生们的成长和抗日斗争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一群青年学生在特殊历史时期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
第一章,红岩学校的成立。
第一章主要描写了红岩学校的成立过程,学校的创始人是一群热爱教育、有着革命理想的青年学生,他们在艰难的条件下筹建了这所学校。
这一章节通过对学校创办者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革命热情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同时也为后续的故事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学生们的成长。
第二章主要描写了学生们在红岩学校的成长过程,包括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觉悟的提高以及对抗日斗争的参与。
这一章节通过对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成长历程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在革命理想的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的过程,同时也为后续的抗日斗争做好了铺垫。
第三章,抗日斗争的开始。
第三章主要描写了学生们参与抗日斗争的开始,包括他们在学校内外组织抗日团体、参与抗日救国的活动等。
这一章节通过对学生们逐渐走上抗日斗争道路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在特殊历史时期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同时也为后续的抗日斗争展开做好了铺垫。
第四章,抗日斗争的艰难。
第四章主要描写了学生们在抗日斗争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包括敌人的追捕、学校的困境以及同学们的牺牲等。
这一章节通过对学生们在抗日斗争中所面临的艰难情况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同时也为后续的抗日斗争走向高潮做好了铺垫。
第五章,抗日斗争的胜利。
第五章主要描写了学生们在抗日斗争中取得的胜利,包括他们成功击退敌人、保卫学校、为抗日战争做出的贡献等。
这一章节通过对学生们在抗日斗争中所取得的胜利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革命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同时也为整个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结尾,红岩学校的光辉历史。
结尾部分主要是对整个故事的总结和回顾,通过对红岩学校的光辉历史的描写,展现了一群青年学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同时也为红岩学校留下了一段永恒的历史。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原文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原文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45c958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c.png)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原文内容一、苏维埃掌权人物1. 毛泽东的印象-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我在一霎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 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
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
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
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 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
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
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2. 毛泽东的成长经历- 毛泽东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
他的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后来逐渐积累了一些财富,成为了中农。
毛泽东的母亲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妇女,她虔诚地信仰佛教。
- 毛泽东八岁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他很早就表现出了反抗精神。
他对父亲的专制和严厉不满,经常与父亲发生冲突。
他同情穷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感到愤怒。
- 毛泽东后来到长沙求学,在那里他接触到了更多的新思想。
他阅读了康有为、梁启超的著作,受到了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
但是不久之后,他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参加了辛亥革命,成为了一名革命战士。
- 在长沙期间,毛泽东还组织了新民学会等进步团体,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他到北京、上海等地,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的共产主义者,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3. 毛泽东的领导风格- 在苏维埃政权中,毛泽东有着独特的领导风格。
他善于倾听群众的意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
他强调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来进行革命斗争。
《红星照耀中国》思维导图3-03论抗日战争
![《红星照耀中国》思维导图3-03论抗日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1c17d6a0227916888586d78d.png)
抗日胜利将帮助中国解决“其它帝国主 义”的题。
民众将会觉醒,一切问题将解决。
打败日本的条件
① 立中国抗日统一战线。 ② 立世界抗日统一战线。 ③中国人民自己的团结。
或长或短,看各种条件的形成发展。
抗日战争时间
放弃幻想,政治和领土上绝不妥协。
03
论
无论长短,日本必将面临失败。
抗
日
战
苏区的每一个人都主动、有意识地参加到抗日斗争中。
争
毛泽东论抗日战争
人民的信心
敌人在军事上固然强大,但中国人民不可被征服。
内部与外部
日本国内发生革命是必然的。 苏联决不会容许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会帮助中国。
国共合作的条件
①未经允许,红军不会进入国民党军队驻扎的地域。
②国民党必须坚决地、彻底地对日抗 战。
③人民必须有组织自己武装的权利。
对日军事战略
① 据地势,组织大规模的运动战。 ②战争初期,避免与日本主力决战。 ③ 待日本战俘,从思想和心理上瓦解敌人。
第三章 在保安
毛泽东深夜思考
晚九点熄灯后,坐在硬石凳上,吸着“前门”牌香烟,思考 问题。
斯诺翻译力求准确
译员吴亮平
毛泽东身边秘书,帮助斯诺与毛泽东交流。
地主儿子,逃婚,监禁两年,留学苏 联,后为共产党工作,获过奖励。
反复翻译
斯诺采访毛泽东,吴亮平帮助着斯诺,反复较 对,减少错误,力求准确。
抗日胜利的益处
毛泽东的童心
精力充沛 夫妻扑蛾
采访至凌晨两点,毛泽东未有困意。 毛泽东夫妻共同扑向在蜡烛旁的飞蛾。 欢舞兴奋,毛泽东将采色的翅叶夹入书中。
抗日战争烽火中的上海少年儿童工作
![抗日战争烽火中的上海少年儿童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e33500335a8102d276a22f51.png)
第三章抗日战争烽火中的上海少年儿童工作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向当地驻军发起突然进攻,第二十九军奋起反抗。
8月13日,在上海的日海军陆军队向驻守在宝山的守军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中国官兵奋起抵抗。
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毛泽东同志在西北青年救国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号召:青年要跟成年、幼年、老年一道结成一个几万万人的大团体,那么,日本帝国主义再凶……我们也能够打败他。
在中华青年救国联合会组织简章(草案)中,也明确规定吸收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入会。
1938年毛泽东同志还为《边区儿童》(半月刊)题词:“儿童们起来,学习做一个自由解放的中国人民,学习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争取自由解放的方法,把自己变成新时代的主人”(少进史P132)。
上海党组织把广大少年儿童也纷纷组织起来,开展了许多抗日救国活动,当时小孩也有儿童救亡协会组织,他们纷纷走上街头进行宣传和募捐活动;并把自己心爱的东西捐献给祖国。
上海少年儿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杰出贡献的有:一、活跃在前线和后方的孩子剧团一所不平常的学校革命老作家茅盾同志曾说:“孩子剧团是抗战的血泊中产生的一朵奇花”。
这朵花,是在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上海的土壤里生长的。
要说清楚孩子剧团产生的历史背景,不能不提到一所不平常的学校――我们的母校临青学校。
上海沪东区临青路临青坊里,一九三二年办起了临青学校(后迁顺城里),后来受到党所领导下的“社联”的积极支持。
它的几任校长――严镜余、邓稷仁、仁崇高、钟朗夫,以及校的主要教员――李嘉仲、刘望远、李林、杨浩庐、刘筱圃、吴新稼等三十多人,大部是抗日救亡分子,其中也有一些共青团员、共产党员。
这个学校设有小学部和初中部,每个学期保持学生二百多人,他们大部分是工人子弟,交不起学杂费的学生,学校只让他们交书费。
老师们除了授课,经常给学生讲解国难形势,激起他们抗日救亡的热情。
晚上学校还办工人夜校,表面上是补习文化、英语,实际上是训练工人中的进步积极分子。
第三章抗日战争时期安徽出版业
![第三章抗日战争时期安徽出版业](https://img.taocdn.com/s3/m/e5d8358ecc22bcd126ff0c36.png)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安徽出版业第一节 抗战时期安徽出版业简述为了动员安徽人民同心同德一致抗日,一个在中国共产党指导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群众组织——安徽省民众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下同),于民国27年(1938年)2月在六安成立。
国民政府安徽省代主席张义纯兼主任委员,“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章乃器任秘书代拆代行,皖籍进步人士朱蕴山、沈子修、光明甫、常恒芳和中共党员周新民、张劲夫等担任重要职务。
省动委会成立后,组织成立了直属机关和70多个工作团(其中直属团41个,委托团30个),各县动委会也相继成立。
以中共党员为中坚的各级动委会的工作团,组织成立了工、农、青、妇等各界抗敌协会,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对推动安徽的抗日战争起了重要作用。
在省动委会的指导下,以张劲夫为代表的2000余名共产党员干部通过省动委会这一统一战争组织,公开参与报纸、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创办了一批报刊并出版了一批进步图书,还开办了生活书店,销售各种进步书刊。
这些报刊内容上体现了国共合作一致对外的方针,在鼓舞民心方面起过积极作用,其中中原出版社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动下,得到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资助和省政府主席廖磊的支持,出版了一批进步书籍和杂志。
民国29年春,在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反人民的政策,下令“改组”动委会,查禁进步报刊和图书,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被迫撤离大别山区,转移到新四军开创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时,国民党在安徽的军事、政治和文化机关有3个基地,一是临时省会皖西立煌(今金寨县),二是皖南屯溪,三是皖北阜阳。
这些地方出版了许多抗日救亡方面书刊,其内容亦有不利于团结抗战的言论。
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在安徽的组织,属于中央局一级的领导机关先后在皖南的有东南分局、东南局,在淮南的有中原局、华中局,属于省一级的党委先后有安徽省工作委员会(在大别山区内),皖东工作委员会、皖东津浦路东省委员会、皖东津甫路西省委员会、皖东津浦路东区委员会、皖东津甫路西区委员会、淮南苏皖边区委员会;豫皖边工作委员会、豫皖苏边省委员会,苏皖边区委员会、皖东北区委员会、淮北苏皖边区委员会,皖中区委员会、皖江区委员会。
红星照耀中国批注第三章第五节
![红星照耀中国批注第三章第五节](https://img.taocdn.com/s3/m/db22bf9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64.png)
红星照耀中国批注第三章第五节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著作,批注第
三章第五节是对该章节中的内容进行评论和解读。
以下是对该章节
的多角度全面回答:
第三章第五节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发展和
斗争。
这一节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建设和
游击战争的发展。
从历史角度来看,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外形势变化下的应对和斗争的重要阶段。
第
三章第五节详细描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组织建设、军
事战略、政治斗争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从政治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积极组织抗日力量,建立了一系列抗日根据地,为全国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
章第五节中可能会涉及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方政权建设、土地
改革、民主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从军事角度来看,第三章第五节可能会涉及到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的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战略部署。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灵活机动的战术,有效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社会角度来看,第三章第五节可能会涉及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群众工作和社会动员。
中国共产党通过组织群众参与抗日斗争,提高了群众的觉悟和抗战意识,形成了强大的抗日统一战线。
总而言之,第三章第五节是《红星照耀中国》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章节,涵盖了抗日根据地建设、游击战争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这一节的内容对于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抗日战争的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
红星照耀中国概括每章300字
![红星照耀中国概括每章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4ed2e5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8.png)
红星照耀中国概括每章300字《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关于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著作,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进行全面回顾,展现了红色革命的壮丽画卷。
下面我将对每一章进行概括,每章约300字。
第一章,《燎原之火》。
本章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起源和初步发展。
从中国社会的背景出发,介绍了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通过对早期党员的努力和牺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艰难环境下的坚定信念和初步组织建设。
第二章,《星火燎原》。
本章重点描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崛起和发展。
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北伐战争,再到土地革命和农村根据地的建立,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领导能力和组织才华。
同时,通过对党内思想斗争和领导核心的确立,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困难时期的坚定性和智慧。
第三章,《长征》。
本章详细叙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长征。
从红军的战略撤退到红军与当地群众的紧密联系,再到红军在长征中的艰辛和牺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境下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
同时,通过长征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赢得了更多的支持和认可。
第四章,《抗日战争》。
本章主要描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从八年抗战的全面爆发到党领导的武装抗日斗争,再到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战争的形成,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全国抗战力量和推动抗日斗争胜利中的领导力和智慧。
第五章,《解放战争》。
本章重点叙述了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
从国共内战的爆发到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再到新中国的成立,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推翻国民党统治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过程中的领导能力和决心。
同时,通过对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信任。
以上是对《红星照耀中国》每章的大致概括,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回顾,这本书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伟大成就和无私奉献,以及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
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华暴行与战争罪行
![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华暴行与战争罪行](https://img.taocdn.com/s3/m/859e3d6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65.png)
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华暴行与战争罪行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御日本侵略的伟大战争,也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军队犯下了大量的侵华暴行和战争罪行,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无尽的痛苦和悲痛。
本文将着重探讨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华暴行与战争罪行,回顾历史、警示今人。
第一章:侵华暴行的残忍行径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队采取了残酷的手段来对待中国平民和士兵。
他们实施了大规模的屠杀、强奸、抢劫和掠夺行动。
例如,南京大屠杀是抗日战争中最为残忍的一幕,数十万无辜的中国人被日军杀害、强暴和焚烧。
此外,日军在华北、东北和其他地区也广泛使用化学武器进行恶毒的毒气实验,无数无辜百姓被残忍地折磨致死。
第二章:战争罪行的法律责任侵华暴行和战争罪行在国际法上是严重违反人权和战争道义的行为。
在二战结束后,国际军事法庭曾审判了多名侵华日本战犯,其中包括南京大屠杀的主要罪犯松井石根。
这些审判表明,日本军队犯下的暴行与罪行是不可容忍的,要为这些罪行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章:历史的警示与反思回顾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华暴行与战争罪行,我们应该对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警醒。
这些罪行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由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和对外扩张的政策所导致。
通过加深对历史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侵略的危害,并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尊严和领土完整。
第四章:持续传承历史记忆作为后人,我们有责任将历史记忆传承下去,并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扭曲和否定。
通过纪念抗日战争中的侵华暴行与战争罪行,我们可以提醒人们珍惜和平、抵制侵略,同时也能够激励我们更加坚定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结语: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华暴行与战争罪行是二战历史中的重要一幕。
我们要牢记历史,警醒于未来,捍卫和平与正义。
通过传承历史记忆,我们希望侵略和战争再也不会发生,人类能够共同生活在一个和平、公正的世界中。
伟大的转折初中历史教案
![伟大的转折初中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6ea17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3.png)
伟大的转折-初中历史教案第一章:辛亥革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朝的衰落、民族危机的加剧。
2. 辛亥革命的过程: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辛亥革命的成功。
3. 辛亥革命的影响:封建帝制的终结、民主共和观念的普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过程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3. 案例分析法:以辛亥革命为例,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貌。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清朝的衰落和民族危机,引发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兴趣。
2. 讲解背景:讲述清朝末年的政治、经济、思想状况,为学生提供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3. 阐述过程:详细讲解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辛亥革命的成功等过程。
4. 分析影响: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封建帝制的终结、民主共和观念的普及等。
5. 讨论意义:引导学生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6. 总结课程: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二章:五四运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五四运动的背景:巴黎和会的失败、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
2. 五四运动的过程:学生的抗议活动、工人阶级的罢工、五四运动的胜利。
3. 五四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过程及其影响。
红色斗争中国的斗争历程
![红色斗争中国的斗争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192a2c5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26.png)
红色斗争中国的斗争历程红色斗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充满艰辛与血泪的历程。
红色斗争代表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运动,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人民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将通过回顾中国红色斗争的历程,以见证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现代化建设的演变。
第一章国内斗争的崛起20世纪初,在中国摆脱封建王朝的束缚之后,社会经济状况严重恶化。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统治者的腐败使得百姓沦为苦难的受害者。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响起了第一声呼喊改革的声音。
第一次国内斗争的崛起,可以追溯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
在建党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也积极推进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争取工农阶级的支持。
这标志着中国红色斗争的开始。
第二章南昌起义与红军长征1927年南昌起义是中国红军斗争历程中的重要节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在南昌发动了武装起义,旨在推翻国民党政府的统治。
尽管这次起义结束并没有取得胜利,但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红军武装斗争的开端。
红军长征则是中国红色斗争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之一。
由于遭受国民党的严重打击,红军被迫开始了艰苦的长征之旅。
长征始于1934年,结束于1936年。
在长征中,红军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但也锻炼出了纪律严明和顽强抗击的精神。
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红军在军事上的突破,也为未来的人民解放战争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章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国红色斗争的另一个重要阶段是抗日战争。
1937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团结抗战,抗战到底”的口号,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解放战争是中国红色斗争的最终阶段。
在抗日战争之后,中国共产党迅速调整战略,发动人民解放战争。
此次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长期的殊死搏斗。
最终,人民解放军战胜了国民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的独立和解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参考书目
杨奎松:《失去的机会——战时国共谈判实录》,广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 1992年。 郑大华:《张君劢传》,中华书局1997年。 张宪文:《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7年。 宋金寿主编:《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北京出版社 1995年。 郭宗英主编:《抗战时期内迁西南的工商企业》,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9年。 候德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高校内迁史略》,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1年。 杜赞奇(美):《文化、权力与国家——1940—1942年中国华北 的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4年。 王士花:《“开发”与掠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华北华中沦陷区 的经济统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 巴巴拉.塔奇曼著(美):《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商务印书 馆 1984年。 罗伯特.达莱克(美):《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 — 1945》,商务印书馆 1984年。
第三章
抗日战争
一、教学要点
本章主要讲述1937年全国抗日到1945 年抗战胜利之间的历史。需要掌握的知 识点主要有日本初步侵华的种种举动、 国内外各种力量对日本侵华的反应、国 共第二次合作的过程、汪精卫投敌、抗 日正面战场、抗日敌后战场、文化艺术 的革命化等。
二、教学难点
第一,国内外各种力量对日本初步侵华的反应。由于 1937年以前,国内各派政治斗争仍然很激烈,国内 斗争和民族矛盾纠结在一起,使外界很难判断各种 政治力量的真实对日心态。 第二,抗日正面战场。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学界已开 始认识到国民党在抗日正面战场中的积极作用。如 何全面客观地理解和评价抗日正面战场是一难点。 第三,“革命压倒启蒙”是李泽厚提出的一个重要命 题,如何联系抗战期间中国文化艺术的转向来理解 和看待这一命题,有一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