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与管理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与管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17T03:04:22.072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8月第24期作者:莫锦珊
[导读] 近几年,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环境之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极大程度上有了提升
莫锦珊
广东建远建筑装配工业有限公司 511447
摘要:近几年,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环境之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极大程度上有了提升,对于高质量建筑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建筑质量成为了建筑工程行业中最重要的一项要点。
本文通过对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原理进行分析,阐述了有关其对应的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管理
引言:装配式建筑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是一项新兴的工程模式,可以对工程内部的结构进行细致划分和控制,使整体建筑质量得到提升。
对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而言,加大管理力度尤为重要,基于此,合理分析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技术以及管理措施对建筑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生产
1.1混凝土浇筑
在相应建筑工程开展前期,有关施工管理人员应重视混凝土的使用,因为其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其对工程质量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设置对应的生产计划,以最优质的配比进行其搅拌量的调整,使其具备高强度高质量等特点。
而在其浇筑阶段,有关施工人员应注意对其相关组件的保护,防止在浇筑工作期间出现材料损坏的问题,尤其是施工器械以及施工者的保护需要予以重视。
在混凝土搅拌时,应注意其中的数据与标准配比数据的差距,应将数值差别控制在合理的区间阈值内,减少质量问题的出现。
而在相应的浇筑工作完成之后,应精准把控各类材料,将其进行细致的划分和控制,然后进行相应的抹压工作。
而其浇筑工作在进行时应注意周围环境的整洁与安全,一旦有混凝土及其它物质的渗出、漏出时应及时将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不会因施工材料影响建筑质量和工人安全。
对于装配式建筑中的预制构件来说,其振捣要达到专业数据的标准,一旦数值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导致蜂窝面的形成,给工程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
合理进行浇筑工作,避免因其工作而影响最后的工程效果,需要有关施工管理人员将工作方式进行规范,保持数据一致[1]。
1.2混凝土养护
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构件中的混凝土养护工作是其生产中的重点,其养护工作的开展需要按照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对应措施和数据的调整,以确保其质量。
一般来说,将其进行覆盖浇水和防护膜覆盖可以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提高本身的质量。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养护技术在混凝土养护工作中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主要是针对大体积的构件进行养护,例如梁、柱等建筑,应用频率甚至超过了传统养护方式。
其主要是根据天气的不同将养护材料进行对应的调整,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都可以利用蒸汽法进行养护工作,防止因温度差异过大而引起的质量问题发生。
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构件需要严格按照科学的养护计划对其进行保养和护理,使其在建筑工程应用时发挥出最优质的功效,以此提升整体工程质量。
混凝土的养护措施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对应的调整,每个阶段都需要有固定的计划,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使整体材料质量达标,满足建筑工程的需求,提高经济效益。
1.3脱模修补
脱模修补作为预制构件生产中的重要措施,其对整体施工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质量标准需要满足工程的整体要求,并在生产和工作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严格的数据把控,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对应的脱模技术,避免因操作幅度过大而影响整体效果。
脱模修补主要是对表面进行脱模,再对相应的破损面进行修补使其更加稳固。
振动的操作幅度对于脱模修补工作质量有着极大程度的影响,如果振动幅度过大,会对预制构件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还会造成模具与材料的脱节,产生安全问题。
因此,该项生产工作需要有关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之前
认真分析施工需要,选择优质的材料,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将修补工作以及脱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升。
在混凝土构件生产时应严格控制其抗压强度,抗压强度不过关的施工材料需要进行二次加工,提升其质量,确保在整体工程施工中不会给建筑带来安全问题。
2混凝土预制构件管理措施
2.1生产流程重构技术
建筑工程混凝土预制构件管理对于生产质量和建筑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优质的管理措施可以确保其生产时不会因材料问题而影响整体效果。
近年来生产流程的规范程度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一般来说,生产流程较为规范所生产的施工材料相对质量较高,且抗压能力较强,而流程较为简易且没有严格标准所生产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则会产生一些列的问题,甚至引发工程事故。
因此,生产流程重构技术在其中应用有效解决了这种现状,其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将材料生产的各个流程进行统一管理和规划,将信息技术与预制构件管理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管理。
当生产流程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时,中央管理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并对其进行检查,如果相应质量有欠缺,则可以对其进行二次加工,提升其抗压能力,进行精准把控,使其可以应用到所需领域当中。
管理模式和管理技术的创新对于建筑工程发展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生产流程更加规范科学,改善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2]。
2.2预制构件数字化技术
混凝土的预制构件管理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准确定位以及分析质量,无论是生产、成本、安装、应用中的哪一项流程,信息技术中的数字化技术都可以准确追踪定位其功能,以此提升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
首先来说在生产的过程中,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可以减少生产中的失误,以便后续管理工作的进行,并且每一款构件的信息数据都有其专门的来源和质量分析,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源头问题的产生。
其次,由于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市场逐渐与国际接轨,通过各类二维码和条形码的使用,可以将施工材料的信息进行标注,以便采购部门选择适合自身工作的材料。
由于大部分地区仍旧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所以其推广使用具有极高的价值。
最后,通过数字化管理技术可以防止混凝土预制构件的丢失,每个不同类型的构件都有其独特的编码和定位,一旦发生丢失问题,中心管理系统会及时收到通知,并立即
进行追踪定位。
2.3技术质量管理技术
对于预制构件的质量管理技术来说,其主要内容就是将财务分析和生产质量进行统一管理,按照独特的手段将各类预制构件进行编码处理,每种类型的施工材料都有其特殊的编码。
在整个建筑工程中,生产材料信息以及生产材料质量需要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准确的标注,以便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针对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管理,相关部门建立了不同的管理模块,有关施工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管理模块要求进行相应的生产监督,检查各类材料的信息,确保其在质量方面没有缺陷产生。
技术质量管理技术相对较为广泛,其需要工程管理人员认真对待,以最优质的管理技术进行工作。
结论:总而言之,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与管理工作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其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相对传统意义上的工程管理来说科学性更高,且合理性较强。
建筑工程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材料的使用,有关工程管理人员应重视材料的生产工作,以优质的管理技术对其进行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鲁文斌.再生混凝土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研究与应用[J].绿色科技,2021,23(14):187-189.
[2]林俊聪.浅论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建筑中遇到的困难[J].陶瓷,2021(07):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