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同步训练试卷【精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同步训练试卷【精选】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将一根螺旋状的细铁丝放入稀硫酸铜溶液中,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发现
A.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固体物质
B.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在试管底部沉积一层黑色固体物质
D.试管内溶液颜色上浅下深
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B.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溶液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D.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下列物质(或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书写确的是
A.石墨——C60B.酒精——C2H4OH
C.干冰——H2O D.铁锈——Fe2O3·x H2O
4、用坩埚钳夹住一片刚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发现熔化的铝不滴落。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铝在空气中能很快形成氧化膜B.铝箔表面温度低,未熔化
C.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D.氧化铝薄膜包住了熔化的铝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用于制作导线B.氮气用于食品包装
C.干冰用作制冷剂D.金刚石用于裁玻璃
6、下列现象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B.酒精挥发C.高炉炼铁D.电解水
7、未经打磨的铝片放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通过气压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b段气压几乎没增大,是因为铝基本未参加反应
B.d→e的存在说明反应会放热
C.e点一定是容器中化学反应的结束点
D.c点时容器中溶液的溶质是HCl、AlCl3
8、X、Y、M、N四种金属,只有X在常温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

把M放入N盐溶液中,过一会儿,在M表面有N析出;把Y和M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表面产生气泡而M没有。

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Y>M>N B.M>N>Y>X C.M>Y>N>X D.X>Y>N>M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冰丝带。

有着“冰丝带”之称的国家速滑馆,其屋顶为目前世界体育场馆中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用钢量仅为传统钢结构屋面的四分之一。

钢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将生铁冶炼成钢时,组成中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

钢是建筑业使用最多的材料之一,其具有的优良性能是__________(写一条)。

2、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1)铁制品锈蚀的原因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发生了化学变化。

(2)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___性。

(3)黄铜是铜锌合金,其硬度比纯铜________(填“大”或“小”)。

3、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下列用途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铁锅B.铜导线C.水龙头
(2)人类很早就开始使用金属,下列记载均与金属有关,请按要求填空。

①“金(即钢)柔锡柔,合两柔则刚。


②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百炼钢”指生铁经过高温煅烧,反复锤炼成为钢)。

③东晋《抱朴子》中记载:“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即硫酸铜溶液)。

④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首饰”、“印”指金制品)。

①~④划线部分,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①说明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相比,具有的优点是______。

(3)金属锂和钛均不在初中学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某小组想通过金属与稀盐酸的反应比较锂、铝的活动性,进行实验时应控制的变量除温度、金属颗粒形状大小外,还有______。

钛的活动性位于铜、铝之间,预测钛能与______、______(写出两种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等物质反应。

(4)化学小组对含有硫酸铜和硫酸锌的废液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处理:
滤液的成分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滤液质量______原混合溶液(填“>”、“<”或“=”)。

(5)现有镁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取2.4g该混合物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若混合物为Mg、Al,a可能是0.2g
B.若混合物为Mg、Fe,a不可能是0.2g
C.若混合物为Mg、Zn,a可能是0.1g,则该混合物中镁的质量分数为50%
D.若混合物为Mg、Al,则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大于9.8%
4、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_性;
(2)锰钢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______,可用于制作钢轨。

5、2021年12月9日15点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启。

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并面向全球同步直播。

(1)建造空间站使用了铝合金、钛合金等金属材料,铝合金的硬度_______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宇航员介绍,空间站的生活用水源于再生水,空间站配备水再生系统,实现循环使用。

节约用水不但是地球上的事,天上也一样是。

生活中节约用水,我们可以做到的是________;
(3)宇航员呼吸所需的氧气则是通过电解水产生,请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4)宇航员介绍:后续,会配备CO2还原系统,可以将电解制氧产生的氢气和人体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反应产生水,从而大大提升空间站的物资循环能力。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除生成水,其他产物中至少含有________元素。

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1、金属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应用较为广泛,中国制造,让世界瞩目!
(1)航天: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化学材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铝合金和钛合金被广泛用于航天工业。

一般情况下,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铝___________(填“高”或“低”)。

(2)交通:制造港珠澳大桥需要大量的钢铁,请写出一种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___________。

(3)冶炼:我国湿法炼铜很早就有记载,东汉《神农本草经》曾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可用方程是表示为___________。

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

(4)应用:随州编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代表了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较高水平,青铜是铜锌合金。

现有20g铜锌合金,与100g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

2、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研究某公共场所铁制护栏锈蚀的程度,将12.8g 已生锈的铁片,放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测得产生的气体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铁片除有Fe 2O 3外,不含其他杂质)。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g ;
(2)计算该铁片中铁单质的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测定黄铜(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取黄铜样品20g 加入大烧杯中,把200g 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m=___________。

(2)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杂质不与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442=Z Zn+H SO SO +H n ),所加锌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求:
(1)此过程中产生氢气的最大质量是___________g 。

(2)锌粉中锌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5、将一块质量为6g 的铁合金(成分为铁和碳)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94.6g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的固液混合物质量为100.4g (已知碳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试分析并计算:
(1)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__g 。

(2)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精确到0.1%)
6、黄铜(铜锌合金)的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容易以假乱真。

某同学想测定黄铜中锌的含量,称取20g 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

(1)该反应产生氢气质量是________g 。

(2)求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442=Z Zn+H SO SO +H n (提示:黄铜中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7、某课外小组为“测定黄铜(铜锌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展开探究.现称取20g 块状黄铜样品置于足量的稀盐酸中,待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固体7g.计算:
(1)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2)求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8、小红有一只银手镯(银锌合金),标签标识为925银(925银一般是指含银量为92.5%的银制品)。

小红想用实验探究手国中银的含量,先用电子秤称得手的质量是25.00g再用稀盐酸分多次与此手镯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
根据上表中数据分析,完成下列问题:(写出计算过程)
(1)该手镯中银的质量分数。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9、实验室欲用一定质量的锌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取0.8g的氢气,则至少需要锌的质量是_____?
四、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央视科普栏目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

据此,小明同学取某种“锡纸”进行了探究:
(1)“锡纸”燃烧的原因:“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

(2)探究“锡纸”中金属的成分;“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
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和纸粘合而成;
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③锡(Sn)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2价的锡盐。

(提出猜想)
猜想Ⅰ:“锡纸”中的金属是锡;猜想Ⅱ:“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小明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交流与讨论)
(3)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_______。

(4)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氯化铜 B.硝酸银 C.硫酸钠 D.硫酸亚铁
2、重庆外国语学校初三某班的同学们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进行了以下两个探究,现邀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探究。

(探究一)某种气体可能由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氢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并将该种气体依次通过该装置。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

(2)若该种气体中合有二氧化碳,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若该种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则会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D中黑色粉末变红及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为了确定该种气体的成分,小同学所设计的装置除了需添加尾气处理装置外还需作何改动?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粉末中的种或两种,同学们对该粉末进行了如下的定量探究。

取该粉末16g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CO,然后再用酒精喷灯加热,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B中装有澄清石灰水)
(5)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一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____。

(6)若粉末中含有氧化铁,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7)若该粉末为铜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待充分反应且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称量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的质为mg。

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

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 Cu、Fe2O3两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
①只有 Cu;
②只有___________;
③是 Cu、Fe2O3的混合物
(资料获悉)
(1)Cu 与稀盐酸不反应,Fe2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FeCl3和水
(2)Cu 在 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

甲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③,而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认为___________(填“甲”或“乙”)的观点正确。

(2)丙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按如图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

开始时缓缓通入 CO 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 CO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交流讨论)
(1)在装置 A 中先通 CO 气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写出 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 A 和 B 的连接处?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___________。

(反思评价)
丁同学指出:从环保角度,上图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

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___________。

4、目前,我区家庭普遍使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其燃烧后的产物可能有什么?同学们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2、H2O;
猜想二:CO、H2O;
猜想三:CO2、CO、H2O
(查阅资料)白色无水CuSO4粉末遇水变蓝色
(设计并进行实验)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图装置,进行验证:
(1)请根据实验现象,填写实验结论。

(2)实验过程中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

(3)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_____。

(4)实验过程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

(5)实验过程中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________。

(反思与交流)
(6)同学们一致认为:该装置存在安全缺陷,你的改正意见是________。

(7)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时,一定要加强通风,防止________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