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限时集训(三十二)-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集训(三十二)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计32分)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利用的方向,据此回答1~2题。

1.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③数量丰富、流量不稳定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该流域与其开发方向,组合正确的是()
A.发源地——保护生态植被
B.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C.河谷平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D.河口——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
读“长江流域主要汛区水情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示区域多水灾的原因有()
①南北支流与干流同时进入雨季,而长江流域特别狭小,易形成水灾②上中游地区植被近年来破坏严重,河道淤塞③围湖造田,造成湖泊分洪能力减小④灾害预警系统不完善,监控措施欠缺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4.图示区域有效的防洪措施是()
①进行人工干预,减少流域内的降水总量②大规模地迁移人口和城镇③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④加强长江上中游地区林地建设,加强和完善三峡等水利枢
纽工程的建设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在我国长江中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

据此回答5~6题。

5.我国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首要目的是()
A.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服务
B.改善荆江河段的航运条件
C.减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
D.利用水力发电,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6.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A.川江航道的通航条件得到改善,通航能力提高
B.淹没了荆江河道的浅滩和沙洲,航运效益显著
C.阻碍了中上游航运的发展,黄金水道的功能丧失
D.根治了洪灾,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
资源诅咒系数是一个衡量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发展)与地区资源优势偏离程度的指标,指标数值越大,资源遭受诅咒的程度越高,即资源没有带来相应的财富并带动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

读图,完成7~8题。

7.XX省资源诅咒系数居高不下,可能的原因有()
①产业结构单一②经济发展缓慢③生态环境脆弱
④人均资源占有量高⑤吸引外资能力弱
A.①②④B.②③⑤
C.③④⑤D.①③⑤
8.推测下列省区资源诅咒系数最低的是()
A.XX B.XX
C.XX D.XX
二、双选题(每小题6分,共计24分)
为了将水力发电占总能源比例在2015年从目前的19%提高到40%,我国计划共修建水电站22 000座。

据此回答9~10题
9.我国水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为6.8亿千瓦,但可以开发利用的只有3.8亿千瓦,这主要是因为()
A.水电站建设周期长,投资大
B.建水库筑坝拦水,要淹没农田、迁移居民
C.我国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
D.我国地质条件复杂,有些地区不宜建坝
10.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A.库区与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B.河流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C.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减小
D.引发旱灾、暴雨等自然灾害
(2012·苏南模拟)读下列两幅区域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图中A、B两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A河水量主要来自热带草原气候区
B.A河流经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C.B河汛期出现在七、八两月,流量季节变化大
D.B河利用廉价水电促进流域内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12.图中所示两大水电站发挥的共同效益主要有()
A.防洪B.养殖
C.发电D.航运
三、综合题(共计44分)
13.(2013·XX模拟)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问题。

(24分)
(1)试分别指出图中M、N两地所属地形区:(6分)
M____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____。

(2)M地区河流上游应重点开发其________资源,下游应发挥其________优势,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3)图中N所在省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指出其生产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6分)
(4)该区域的低山丘陵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原因。

(6分)
14.读珠江流域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珠江流域图〞。

材料二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1)红水河位于________________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地形崎岖,________大,________丰富。

(6分)
(2)简述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

(6分)
(3)根据图XX息,分析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水电除
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
答案
限时集训(三十二)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1.A2.A第1题,矿产资源丰富不属于水系、水文特征。

第2题,对河流发源地,应保护生态植被,河流流域应结合资源条件进行综合开发。

3.C4.D第3题,围湖造田、植被破坏等导致河床抬高,排水不畅,造成洪涝灾害频发;长江流域支流众多,流域宽广,且干支流来洪时间往往不同。

第4题,根治长江水患,一方面要加固堤防,另一方面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多方并举,共同治理。

5.C6.A第5题,我国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首要目的是减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

第6题,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使川江河道加宽、加深,提高了航运能力;荆江河道位于三峡下游地区,多浅滩和沙洲,不利于航行;长江三峡工程有利于中上游航运的发展;长江三峡工程无法根治洪灾,长江三峡工程的修建对下游航运的影响应该是有限的,且越往下游影响就越小。

7.D8.B第7题,XX省的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但由于其产业结构单一,且地处黄土高原,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加之煤炭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影响了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导致其资源诅咒系数居高不下。

第8题,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XX市充分利用了该地的自然优势与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人文科技优势,使其成为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说明其资源诅咒系数较低;而XX、XX 和XX省虽然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开发不利,社会经济并不发达,说明其资源诅咒系数都较高。

9.选CD水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与实际开发利用量是不同的概念,水能资源能否被开发利用,取决于地形条件、河流水量的稳定程度等多种因素。

10.选BC水库建设的不利的生态影响主要是在下游,大坝阻隔了物种的交流,河口的泥沙减少,三角洲的面积减小。

11.AD12.AC第11题,A河为非洲尼罗河,其水量主要来自热带草原气候区,流经沙漠地区,人口稀少。

B河为珠江,汛期出现在5~9、10月份。

第12题,图中所示两大水电站发挥的共同效益主要有防洪和发电。

13.解析:第(1)题,直接读图分析可知答案。

第(2)题,上游地区河流落差大,水量丰富,开发水能;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河道变宽,开发航运。

第(3)题,N省为我国重要的有
色金属冶炼基地,可从开采与利用过程中产生不同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思考。

第(4)题,分析原因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着手,自然原因包括气候、地形、生物种类、水文、资源等,人为原因包括人口、劳动力、市场、交通和原有基础等。

答案:(1)珠江三角洲江南丘陵
(2)水能航运上游落差大,水能丰富,多峡谷地形,有利于建坝;下游水流平稳,城市、人口密集,运输需求量大,航运价值高
(3)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②水污染;③大气污染;④酸雨;⑤固体废弃物污染。

(4)光、热、水资源充足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丘陵地形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生物品种丰富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临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基地和港口。

14.解析:第(1)题,红水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量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第(2)题,红水河位于珠江上游,对河口地区的珠江三角洲的影响应结合西电东送,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分析。

第(3)题,红水河流域的开发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与图例中的信息综合分析。

答案:(1)亚热带季风落差水力资源
(2)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用电需求的增长;改变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入海泥沙减少,珠江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有利于提高珠江三角洲的防洪和防旱能力。

(3)发展旅游业;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工业;发展水产养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