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鳞癌的CT征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鳞癌的CT征象
辛玉静;刘青;童卫玲;杨桂华
【摘要】目的:分析肺鳞癌的CT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肺鳞癌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治疗前行CT检查的96例肺鳞癌患者的资料,总结肺鳞癌的CT征象及特征.结果:中央型肺癌65例,周围型肺癌31例;左肺34例(35.42%),右肺62例(64.58%);CT征象包括:分叶征78例、毛刺征44例、胸膜凹陷征26例、血管集束征21例、棘突征12例、空洞13例、坏死47例、钙化15例、支气管截断38例、远端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37例、小泡征7例、充气支气管
影7例;胸膜受侵21例,纵隔大血管受侵7例,食管受侵2例,局部肋骨受侵4例;纵
隔淋巴结转移21例,肺门淋巴结转移35例,肺内转移3例,肾上腺转移7例,脑转移
5例,肝转移4例.结论:鳞癌多为致密性的软组织肿块,CT征象常见分叶、坏死、空洞、支气管截断及远端阻塞性的炎症、不张等征象,肺鳞癌具有多发点灶状坏死及空洞形成,纵隔、胸膜、胸壁的直接侵犯,占位效应强、扩展性大等特点.认识鳞癌的CT特征有助于定性诊断,为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手段创造条件.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8(031)008
【总页数】2页(P1207-1208)
【关键词】肺鳞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作者】辛玉静;刘青;童卫玲;杨桂华
【作者单位】天津市北辰医院放射科 300400;天津市北辰医院放射科 300400;天
津市北辰医院放射科 300400;天津市北辰医院放射科 300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
肺鳞癌是原发性肺癌中常见的组织类型,常引发支气管狭窄,进而引起阻塞性肺气肿、肺炎或肺不张。

本文回顾性分析96例肺鳞癌患者资料,观察其CT征象,总
结肺鳞癌 CT特点,提高对肺鳞癌的诊断效能。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经病理证实治疗前行CT扫描的96例肺鳞癌患者资料,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40例,肺穿刺9例,支气管镜检47例;男57例(59.38%),吸烟39例(68.42%);女39例(40.63%),吸烟5例(1
2.82%);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6.70±9.25)岁;初诊时临床症状:刺激性干咳29例,咳嗽咳痰61例,痰中带血21例,胸闷气短18例,胸痛19例,发
热8例,无症状体检发现23例;肿瘤临床分期ⅠA 19例,ⅠB 9例,ⅡA 7例,ⅡB 5例,ⅢA 29例,ⅢB 10例,Ⅳ17例。

1.2 胸部CT检查方法使用SIEMENS或GE 64排全身螺旋CT机,管电压120kV,管电流100mA;仰卧位一次屏气,行全肺螺旋扫描,常规层厚5mm,层间距
5mm;肺窗宽1 500Hu,窗位-600Hu;纵隔窗宽400Hu,窗位40Hu。

96例中48例行增强扫描。

1.3 CT征象分析 CT征象分析采用盲法,由2位专业医师分别阅片,结果一致为准,结果存在不一致时,由2位医师共同讨论,协商统一。

观察指标包括:肿块
位置、大小、肿瘤及瘤周各种CT征象、平扫及强化扫描后CT值。

2 结果
2.1 病灶部位、大小右肺62例(占64.58%),上叶23例、中叶10例、下叶29
例;左肺34例(占35.42%),上叶14例、下叶20例。

中央型65例(占67.71%),周围型31例 (占32.29%)。

肿块横径1.1~10.4cm,平均大小(4.95±2.36)cm。

2.2 病变形态肺鳞癌多为致密性肿块,周围型31例,其中周围型鳞癌类圆形肿块21例,不规则肿块10例。

中央型65例,中央型鳞癌形态:(1)包绕支气管壁或
支气管管腔内生成,支气管管腔变形、狭窄、阻断,本组26例,占40.00%。


气管铸型:肿瘤侵犯相邻的支气管并填塞支气管腔,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轮廓扩大,形成分枝状软组织影,考虑癌细胞侵犯支气管时,以原位癌的形式在上皮内蔓延,并取代支气管上皮,导致管腔阻塞、扩张;(2)肺门侧实性肿块向肺中、外带
扩展,使支气管受压、僵直、截断,远端可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者肺不张,本组34例,占52.31%;(3)肿块被不张的肺或阻塞性的肺炎包绕,边界、形态显示欠清,观察不满意,本组6例,占9.23%。

2.3 病变边缘肿块边缘出现分叶征78例,毛刺征44例,胸膜凹陷征26例,血
管集束征21例,棘突征12例,支气管截断38例,阻塞性肺炎或者肺不张37例。

2.4 病变密度平扫时平均CT值(3
3.42±7.14)Hu,增强扫描48例,呈较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肿瘤强化平均增高幅度(2
4.19±8.21)Hu,一般强化幅度>20Hu。

支气管充气征7例,小泡征7例,坏死为肿块内更低密度,本组47例,增强扫描坏死不强化。

空洞13例,11例为不规则偏心性厚壁空洞,10例有壁结节,15例可见钙化,呈颗粒状或结节状。

2.5 邻近结构受侵或者远处转移当肿瘤位于胸膜下,肿瘤与肋胸膜或纵隔胸膜膜
接触,侵及胸膜,其外方脂肪间隙消失,胸膜受侵21例,肋胸膜受侵9例,纵隔胸膜受侵11例,肿瘤跨叶生长或是叶裂膨出侵犯叶间胸膜7例。

纵隔淋巴结转
移21例,肺门淋巴结转移35例。

纵隔大血管受侵7例,侵犯食管2例,4例有
局部肋骨或胸椎骨破坏,2例有远处骨质破坏。

肺内转移3例,肾上腺转移7例,脑转移5例,肝转移4例。

3 讨论
鳞癌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中央型较多见,好发于老年男性,吸烟者多见,鳞癌多呈实性肿块,边缘较清晰,连续完整,较少出现腺癌常见的磨玻璃及混合磨玻璃影[1]。

肿瘤瘤体一般较大,多伴有坏死、空洞、钙化,支气管改变及远端阻塞性
的炎症、肺不张多见,除分叶征外,其余周围征象较腺癌少见,与文献报道一致[2]。

鳞癌多起源于较大支气管,引起支气管的狭窄阻塞[3],首先引起阻塞性肺气肿,
随着肿瘤的浸润发展,形成致密性软组织肿块,导致阻塞性肺炎或是肺气肿。

肿瘤血供丰富,生长较快,导致鳞癌具有以下特点:(1)多发灶状坏死及空洞形成是鳞
癌的一个特征,具有双重血供[4],一般体积较大,瘤体越大,坏死出现率越大[5],肿瘤部分血供欠佳导致缺血坏死,平扫时密度低于肿瘤组织,增强扫描不强化,而瘤组织血供丰富,明显强化,增强扫描两者之间形成明显界限[6]。

(2)纵隔、胸膜、胸壁等邻近结构的直接侵犯是鳞癌的另一个特征,CT表现为其下脂肪间隙消失,
胸膜下肿瘤直接侵犯胸膜;靠近纵隔的肿瘤可直接向纵隔内浸润蔓延,大血管、食管等纵隔内结构受侵犯,也可在纵隔内形成软组织肿块;侵犯胸壁可形成胸壁肿块、或是导致肋骨破坏等。

(3)占位效应强,扩展性大是鳞癌的又一特征,表现为:①
肿瘤可沿纵轴方向,向上、向下浸润形成跨叶生长;肿瘤也可沿横轴方向向纵隔或
胸壁蔓延,形成纵隔、胸壁软组织肿块。

②肿瘤直接侵犯邻近结构,使胸膜、胸壁、大血管等周围结构受侵[7]。

③支气管腔内肿物或包绕支气管管壁生长的肿瘤,使
支气管狭窄、阻塞,形成肺门区的肿块。

支气管铸型:肿瘤在支气管内生长并阻塞支气管,沿支气管状走行形成分支状软组织影。

鳞癌为肺癌的常见病理类型,好发于老年男性,吸烟者多见,中央型多见,多为致密软组织组织肿块,引起阻塞性的肺气肿、肺炎或肺不张,具有多发点灶状坏死及空洞形成;纵隔、胸膜、胸壁等邻近结构的直接侵犯;占位效应强,扩展性大等影
像学特点。

参考文献
[1] 董志明,韩邦成,刘汝超,等.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分析〔J〕.实用放射
学,2013,29(2):205-208.
[2] 郑迎梅,王振光,刘思敏,等.周围型肺腺癌、鳞癌、小细胞肺癌CT表现对比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4):512-515.
[3] 努尔兰,余莹莹,韩文广,等.中央型肺鳞癌、小细胞肺癌CT征象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关系及联合诊断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9):57-60.
[4] 高垒,杨青,胡亚彬,等.双入口CT灌注评价肺腺癌和肺鳞癌血供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7,33(3):419-422.
[5] Sone S,Nakayama T,Honda T,et al.CT findings of early-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a low-dose CT screening program 〔J〕.Lung
Cancer,2007,56(2):207-215.
[6] 范丽,李清楚,刘士远,等.小于等于3厘米实性周围型肺癌的MSCT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7):948-952.
[7] 马大庆.中央型肺癌的影像诊断〔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2):146-1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