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中考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没有物理学就不会有今天的科技发展,下列技术及其应用中说法正确的是()
A. 新型电饭锅的发热体是用超导体材料制成的
B. LED灯中的发光二极管主要是由导体材料制成的
C. 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D. 手机无线上网时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由于超导体的电阻为零,电流流过超导体时,导体不会发热,新型电饭锅的发热体不能用超导体材料制成,故A错误;
B、LED灯中的发光二极管主要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器件,它具有单向导电性,故B错误;
C、由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故C错误;
D、手机上网属于移动电话,它传递信息是通过电磁波来实现的,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在超导状态下,导体的电阻R=0Ω,根据焦耳定律可知导线不会发热;(2)二极管是由半导体做成的器件,它具有单向导电性.(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现代的移动电话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2.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区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下面是小欣同学对某些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 “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是以沉船为参照物
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C. “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
D.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
C、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
D、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D 错误.
故选A.
【分析】(1)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2)物质是由分
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不同的声音;(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3.关于同学们听到的考试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哨声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B. 哨声是一种波
C. 哨声不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
D. 哨声不能传递能量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哨声是一种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故B正确;
C、声音碰到障碍物时就会发生反射,所以哨声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故C错误;
D、哨声即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3)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4)声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B.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
C. “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做功的本领
D. “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错误.
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能量,即具有做功的本领,故C正确.
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响度不要太大,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5.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图所示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选择该燃料的原因是它的比热容大
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
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
D. 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A
【解析】【解答】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A符合题意;
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B不符合题意;
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
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对话要借助电子设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Q放=mq知当m相同时,q越大Q放越多;B、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且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C、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可以减少汽车行驶时噪声带来的影响
B. 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可逐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C. 人走向由平面镜制成的衣帽镜时,他在镜中的像变大
D. 用遥控器遥控电视频道时,通常利用了红外传感器
【答案】 C
【解析】【解答】A、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减少汽车行驶时噪声带来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减少了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可逐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人走向衣帽镜时,他在镜中的像不变,C符合题意为答案。
;
D、电视遥控器利用红外线传感器遥控电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控制噪声的途径:控制噪声的声源,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B、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减少了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C、物体通过平面镜成像始终与物体等大;D、遥控器是利用了红外传工作的。
7.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下列控制噪声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A. 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声源不发生振动
B. 将所有的噪声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 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D. 每个学生都戴防噪声耳罩来防止上课时周围环境噪声的干扰
【答案】 C
【解析】【解答】A. 在噪声的产生处可以减弱噪声,物体只要振动就会发出声音,不振动就不能工作,A不符合题意;
B. 所有的噪声源都隔离在真空容器里不现实,B不符合题意;
C. 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可以在声音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办法可行,C符合题意;
D. 每个学生都戴防噪声耳罩来防止上课时周围环境噪声的干扰,也听不到讲课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不振动就不会发出声音;将所有的噪声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是不现实的. 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是在声音的传播途径中减弱了噪声;戴防噪声耳罩可以减弱噪声,但同时会减弱有用的声音 .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物体振动得越快,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C. 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 利用“B超”进行体检,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 A
【解析】【解答】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A符合题意;
B. 物体振动得越快,产生声音的音调越高。
B不符合题意;
C. 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控噪声污染,但不能控制噪声污染。
C不符合题意;
D. 超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性,所以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用于医疗观察,利用的是声音传递信息。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声学的相关知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响度取决于振幅大小和距发声体的距离;理解各知识点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发声的音叉一定在振动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 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D. 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超声波产生
【答案】A
【解析】【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A符合题意;
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B不符合题意;
C、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能防治噪声的产生,C不符合题意;
D、地震、火山喷发、海啸等自然灾害产生时会发出次声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噪声的防治、次声波的相关知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火山喷发、海啸等自然灾害产生时会发出次声波。
10.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A. 音调低,响度大
B. 音调低,响度小
C. 音调高,响度大
D. 音调高,响度小
【答案】 A
【解析】【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解答】因为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所以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这里的“轻声伴唱”是指声音小;因为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说男低音比女高音响度大.
故选A.
11.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小亮注意到发令台上有一块“板子”,如图所示,关于这块板子的作用,他做了如下猜想,其中正确的是:()
A. 主要用来反射发令枪的枪声,所以必须正对着终点计时裁判的方向
B. 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所以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
C. 主要用来减弱噪声,所以要把它放在看台和发令枪之间
D. 主要用来遮阳,所以要把它放在裁判员的头的上方
【答案】B
【解析】【解答】田径运动会上,由于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终点计时员应看到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计时,否则就少记了声音传播这段距离需要的时间.所以,这块板子的作用,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速和光速的掌握,以及对物体颜色的掌握。
容易错选A,由于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果听声计时,会少记了声音传播这段距离需要的时间。
12.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A. 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 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 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答案】 C
【解析】【解答】A、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A选项设计不合理;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的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B选项设计不合理;
C、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C选项设计合理;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D选项设计不合理;
故答案为:C.
【分析】目的是验证真空能否传声,所以我们需要比较的是真空和非真空条件下,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是否能听到,需要选取的器材应该一个是真空条件下的,另一个是非真空条件下的.
13.关于声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能够传递能量
B.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 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调
D. 乐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不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利用了声具有能量并且能够传递能量,故A正确;B、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B错误;
C、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色,故C错误;
D、乐音是由于物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声音的利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2)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3)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也是声音.
14.一歌手在柳江河上的明珠大舞台演唱,小明在距离舞台170米远的地方,当小明听到歌声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了多久?(当时气温为15℃)()
A. 0.5秒
B. 1秒
C. 2秒
D. 4秒【答案】A
【解析】【解答】解: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传播170m距离所
需的时间为t= = =0.5s,故A正确.
故选A.
【分析】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的距离,根据公式t= 可求所需时间.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②我国家庭所用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
③城市高架道路两侧设有高的透明板墙的主要目的是美观;
④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⑤运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逐渐停下来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⑥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①错误;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我国电网的交流电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50次,频率为50Hz,故②正确;
城市高架道路两侧的透明城墙是防止汽车在运动时所产生的噪声影响两侧的居民,即通过透明的城墙阻碍声音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③错误;
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非可再生能源,故④错误;
运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逐渐停下来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机械能变小,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⑤正确;
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故⑥正确.
故选:C.
【分析】①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②我国家庭电路中,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火线和地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零线和地线之间的电压是0V.我国电网的频率为50Hz;③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④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用完之后不能再产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用完之后能够再产生的物质,属于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包括太阳能、电能、氢能、地热能、潮汐能等;⑤运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逐渐停下来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变小,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⑥分子是不停的做不规则运动的.
16.月球表面周围没有空气、没有磁场、对物体的引力仅为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在月球车上能做到的是()
A. 用超声波测定速度
B. 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C. 利用风能发电
D. 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答案】D
【解析】【解答】A、因为月球的表面是真空,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故不能用超声波测定速度;A不符合题意;
B、月球上没有磁场,指南针不能使用;B不符合题意;
C、因为月球的表面是真空,没有空气,不能形成风故不能利用风能发电;C不符合题意;
D、月球上的物体也受到月球的吸引力,即月球上物体的重力,可以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指南针靠磁场的作用指示南北,空气的流动形成风,月球有引力,可以测质量.
17.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B. 演奏时,用力拉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
C. 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
D. 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是相同的
【答案】 C
【解析】【解答】A. 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音调,A不符合题意;
B. 音调一般由发声体的粗细、长短决定,所以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不改变音调,B不符合题意;
C.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所以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C符合题意;
D. 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可以用来区分声源,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能分辨是用哪一种乐器演奏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不同物体声有别,音色不同来辨别.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18.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
C. 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D. 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
【答案】C
【解析】【解答】A、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此选项错误,A不符合题意.
B、“听诊器”的作用是探测人心跳的频率,并不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此选项错误,B不符合题意.
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双层玻璃会发生反射,并且在反射过程中声波逐渐减弱.此选项正确,C符合题意.
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此选项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听诊器是使能量集中,损失少,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依据音色辨别不同的声音.
19.关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 手机在通话时涉及的波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
C. 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医院B超中的超声波传播速度相同
D.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长和医院C T中的X射线波长相同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是一种光,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手机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人说话时发出声波;故B正确;
C、可见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常温下,声波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为340m/s;故C错误;
D、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长要大于医院CT中的X射线波长,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可以传递信息;
声波是机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
20.我们播放音响欣赏美妙的音乐,在此过程中()
A. 只有音箱在振动
B. 只有音箱周围的空气在振动
C. 音箱和它周围的空气都在振动
D. 音箱和它周围的空气都没振动
【答案】C
【解析】【解答】音箱发声时,音箱在振动,但声音在向外传播时,周围的空气也是振动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传播过程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1.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 高速公路旁边的隔音扳是从阻断噪声传播的方面来控制噪声的
C. 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
D. 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答案】 A
【解析】【解答】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340m/s,A符合题意;
B.高速公路旁的隔音板阻断了噪声的传播,B不符合题意;
C.声纹锁利用音色辨别发声体,才能打开,C不符合题意;
D.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工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较慢,隔声是在传播途径中阻止噪声,利用音色辨别声音的不同。
22.调节手机的音量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 频率
B. 响度
C. 音调
D. 音色
【答案】 B
【解析】【解答】调节手机的音量是改变响度,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响度反应声音的大小,又指音量。
23.下面设备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 分贝仪
B. 隔音走廊
C. 摩托车消声器
D. 防噪声耳罩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分贝仪只能起到监测声音响度大小的作用,不会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故符合题意;
B、隔音走廊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C、在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防噪声耳罩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
处减弱.
24.声音从声源发出,在空气中传播过程中与实际情况符合的是:()(假设空气是均匀的)
A. 声音的传播速度不断减小
B. 声音的频率不断减小
C. 声音的振幅不断减小
D. 声音的音调不断减小
【答案】C
【解析】【解答】当空气均匀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变,A不符合题意;声音的频率与声源的振动快慢有关,在传播过程中频率不会减小,B不符合题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越来越小,响度越来越小,所以振幅不断减小,C符合题意;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不变,所以音调也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声音在传播时,速度不变,振动的频率不变,由于能量的损失,振幅会减小.
25.击鼓表演时,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速度
【答案】A
【解析】【解答】轻敲和重敲,鼓面的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就不一样. 由于是敲击的同一个鼓,发出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 .
故答案为:A .
【分析】响度与南声体的振幅有关,轻敲和重敲,鼓面的振幅不同;音调与地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敲同一面鼓时,振动频度是相同的;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轻敲和重敲不可能改变鼓的结构与材料;声音的速度与声音借以传播的介质、温度有关 .
26.青春期后,男生的声音变得“低沉”了,这里的“低”主要指的是()
A. 音调
B. 响度
C. 振幅
D. 音色
【答案】 A
【解析】【解答】音调是指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青春期后,男生的声音变得“低沉”了,是因为说话时声带振动变慢,频率比以前低,所以是声音的音调降低了,
故答案为:A。
【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7.唐代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中写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说的是大风掀起了屋顶,这一现象可用下列哪一条解释()
A. 振动产生声音
B.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