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16分)
1. (4分) (2019九上·黑龙江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带着信念出发。
草带着信念破土出发,所以才有葱郁无垠的沃野和生机勃勃的景zhì.鹰带着信念展翅áo翔,所以才有娇健动人的英姿和博击长空的伟岸。
水带着信念一路奔来,所以才有浩瀚汹涌的大江和一望无际的辽阔。
船带着信念劈波斩浪,所以才有不畏险阻的身影和驶向远方的壮美。
(1)按拼音填汉字。
景zhì________áo________ 翔
(2)给加下划线字注音。
无垠________ 劈波斩浪________
(3)找出并改正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 改为________
2. (8.0分) (2019八下·相城期中)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关关雎鸠,________。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2) ________,________。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诗经蒹葭》)
(3)式微式微,胡不归?________,胡为乎泥中? (《诗经邶风式微》)
(4)复行数十步,________。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桃花源记》) (5) ________,风烟望五津。
(王勃《________》)
(6)气蒸云梦泽,________。
(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 (2.0分)区别下面划线词语的古今义。
①静以修身________
②夫君子之行________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④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4. (2分) (2017九上·余姚期中) 由汉字谐音而派生出来的“吉祥语言”,并由此创作出的“吉祥图案”,可谓妙趣横生。
下列含有生肖的“吉祥语言”和“吉祥图案”没有借用谐音的一项是()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名著阅读 (共2题;共7分)
5. (4分) (2018七下·泰兴月考) 《________》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也是老舍自己非常喜爱的作品。
老舍把祥子这样一个“小人物”写活了。
祥子本是农村人,后来到城市谋生,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常见的职业——________,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
他老实、健壮、坚忍,最大的梦想不过是________。
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灭了,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
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________。
小说还描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________的车主刘四,________的虎妞……不给仆人饭吃的杨太太、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等。
6. (3分)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
(1)(1)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
①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西游记》第七回)________
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水浒》第十回)________
(2)童话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且常读常新。
请从下面两篇童话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情节,写出你“常读常新”的阅读感受。
①《夜莺》(《安徒生童话》)________ ②《渔夫和他的妻子》(《格林童话》)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7. (13.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问题。
阅历与读书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
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
”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
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
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
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
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
这都是不对的。
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
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
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叉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歌德说:“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
”
8. (13.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为什么而活着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
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
我希望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
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
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1)从文中可以看出罗素活着的目标是什么?
(2)作者寻求爱情,是因为爱情有怎样的魅力?
(3)“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句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现实?
四、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26分)
9. (11.0分) (2018八上·慈溪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乙】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1)下列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 . 或王命急宣或立于陂田
C . 其间千二百里作亭于其上
D . 故名之曰“放鹤亭”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3)翻译: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
②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________
(4)两文都写了四季的景色,分析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10. (1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
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 ,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⑥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⑦。
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比读《齐史》,见孙搴⑧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⑨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
【注】①滑稽:能言善辩。
②旬朔:十天或一个月。
③比:近来。
④惩艾:惩治,惩戒。
⑤曩:从前。
⑥寻绎:推求探索。
⑦省:记。
⑧孙搴(qiān):人名。
⑨勒:编纂。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B .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C .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D .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陈述创作主旨、经过等,属书序,如乙文。
B . 甲文意在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文意在交代《精骑集》一书编辑及命名的由来。
C . 甲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读书之“苦”,与“同舍生”生活的富足做对比,表现自己从读书中感受到的乐趣。
D . 乙文写自己少时读书不勤奋,后来治学时用勤奋来惩戒自己,但是不能坚持太久,容易忘记自己的目标。
(4)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异同?
11. (4分) (2020八下·河东期中)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 唐 ]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尾联中“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2)写出诗的颔联所展示的画面及隐含的哲理。
五、写作 (共1题;共45分)
12. (45.0分)作文:
请以“我心灵的甘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16分)
1-1、
1-2、
1-3、
2-1、
2-2、
2-3、
2-4、
2-5、
2-6、
3-1、
4-1、
二、名著阅读 (共2题;共7分)
5-1、
6-1、
6-2、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7-1、
7-2、
7-3、
7-4、
8-1、
8-2、
8-3、
四、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26分)
9-1、
9-2、
9-3、
9-4、
10-1、
10-2、
10-3、
10-4、
11-1、
11-2、
五、写作 (共1题;共45分)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