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在阅读中的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性在阅读中的意义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七宝中学第十三届读书节如约而至,本届读书节的主题是:书香致远,个性飞扬。

借此机会,我想和同学们谈谈对个性化阅读的一些体会和感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迪和帮助。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个性在阅读中的意义。

著名学者曹聚仁先生说过一个笑话,说过去浙江金华有个姓郭的读书人,读书读到能将《资治通鉴》背诵的程度,但让写一个借伞的便条,却一写就是五千余字,让人啼笑皆非。

曹聚仁先生借这个笑话告诫我们,读书千万不要只满足于求多求快,读书要过脑子,要学会思考,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这就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个性在阅读中的意义。

在我看来,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的阅读方式恐怕是阅读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也是阅读能否获得最大利益的根本。

很多同学都喜欢文学,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对文学的定义在我国五六十年代曾经是一个众说纷纭的焦点问题。

前不久刚刚去世的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钱谷融先生当时写了一篇《论文学是人学》的论文,阐述了自己的文学主张,结果历次运动遭到批判,当了38
年的讲师,直至粉碎四人帮以后才直接晋升为教授,但他从未怀疑过自己的观点,他之所以有这种倔强的个性和坚守,是因为他的文学主张来自他丰富的文学阅读和深厚的学养,来自他鲜明的个性和深切的生命体验,来自他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钱谷融先生这篇论文今天已经成为杰作,成为研究当代文学不可绕过去的一座高峰,尤其文中显露出来的才华、学养和胆识,值得我们高山仰止。

2009年,在七宝中学学子人文书院成立之际,钱谷融先生应邀来到我校,为人文书院亲笔题写了“百年树人”和“文学是人学”的题词,作为对七宝中学人文教育和七中学子的鼓励和期望。

大量事例证明,优秀的读书人,比如梁启超,陈寅恪、钱钟书等等学有所成的人,都极具个性,不但择书有个性,读法与理解也极有个性。

这里所说的个性,简单地说,就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呼唤,注重自己的生命感受,不跟风,不盲从,不迷信权威,而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去读,按照自己的直觉去读,这样才能读得津津有味,读得出神入化,读出另一番天地,读出另一番气象,读出另一番精神,使自己逐渐得到完善和提高。

同学们,书海浩淼,人生短暂;一个没有自主意识、缺乏驾驭意识的人,书在他只是一堆毫无用处的石头,甚至将他沦为知识的
奴隶。

知识只有在那些具有自主意识、注重自我完善,有驾驭意识的人那里,才可亲可爱,才具有美感,才具有使人升华的力量。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