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单元练习 .9. .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初二物理单元练习2014.9.
命题人:韩金荣审核人:李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A.运转的马达B.蝙蝠在黑夜中飞行
C.挂在胸前的哨子D.振动的手臂
2、下列温度最接近23℃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3、对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B.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大
C.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D.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
4、收音机、电视机上的“音量(volume)”旋钮是用来改变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
5、电影院的墙壁上都被装成坑坑凹凹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A.减弱回声B.防止声音振坏墙壁C.增大声音的频率D.增强响度,
6、前几年在土耳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致使一万多人丧生,有关人士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你认为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大声呼救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C.见缝隙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D.用硬物敲击废墟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7、小明学习了汽化和液化后,对书本练习中的“用纸盒可以烧开水”感到疑问,于是他回家动手实验,发现水烧开了可纸盒却没有烧着.如图1所示,关于纸盒没有烧着,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B.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C.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D.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
图1 图2 图3
8、如图2所示,水在壶中被加热,又从凉铁板上掉下的水是蒸馏水,在获得蒸馏水的过程中,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凝固B.先汽化,后液化
C.先液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凝固
9、体现我国人民聪明才智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其最大的优点是( ) A.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B.输水量可增大
C.土地不用再浇灌D.输水速度增快
10、一位同学手持一面小鼓,置于点燃的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敲响小鼓,周围同学看到烛火随着鼓声舞动。

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烛火舞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鼓面振动产生的是超声波
D.周围同学听到的鼓声是由空气传来的
11、“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

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A.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B.禁止广场舞活动
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D.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12、钓鱼人设置的“请不要大声喧哗”的警示牌(如图3),是为了避免鱼听到人声会被吓走,这说明( )
A.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B.声音从空气传人水中时发生了变化
C.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13、如图4所示,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
就可以发现幸存者。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幸存者可以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图4 图5
14、根据图5提供信息,地震前,地下的地层岩石运动或断裂会产生次声波。

某些动物会接受到并作出反应。

如图是几种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其中能提前感觉到地震的动物是 ( ) A .狗 B 猫. C .蝙蝠 D .海豚
15、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 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这种超声波具有能量
B .这种声波的强度是145dB 以上
C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D .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二、填空题:(本小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3分)
16、日常用语中的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

例如“女高音在低声伴唱”‘这里的“高”是指 ,“低”是指 。

17、如图6所示的编钟是我国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它发出的悦耳声是由于它的 产生的;它发出的悦耳声 在真空中传播,(能/不能);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能发出不同的 ,(响度/音调/音色);它发出声音的 与其它乐器是不同的;(响度/音调/音色)。

120000
15狗 50000
452
1800
60猫
760
1500
1000 蝙蝠 120000
120000
10000
150海豚 150000
7000
发声频率 听觉频率
几种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
频率/Hz
图6 图7
18、午睡期间,校园外的工地上的轰鸣声,吵得同学们睡不着觉。

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卫生纸堵住了耳朵,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是:甲在________减弱,乙在________减弱。

19、护士帮病人打针前,通常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进行消毒,此时病人会感到该处
________(填“热”、“冷”),原因是酒精涂在该处会发生_______现象。

护士测量病人体温用的体温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的性质而制成。

20、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7中甲、乙所示,其中_________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______℃.
21、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都会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

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
的,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___。

(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

22、北方冬天为了使菜不被冻坏,往往在菜窖里放入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在__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__热的原理。

(选填“吸”或“放”)。

23、家庭生活中用水壶烧水时壶嘴所冒的“白气”(如图8甲),实际上采用的方法用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家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如图8乙)是在常温下采用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储存到钢瓶中的。

图8甲图8乙图9甲乙丙
24、如图9所示,三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_。

用木棍敲打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__。

25、如图10所示,某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
如图b、c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d、e
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乐音的波形.
图10 a b c d e
三、解答题:(本题6小题,共47分)
26、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一次轻拨钢尺,另一次用力拨动,听声音的不同。

实验发现:
(1)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说明:音调的高低
与有关。

(2)用力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发出声音的响度;站在离钢尺越近的地方,听到发出的声音。

说明:响度的大小与和有关。

27、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有关.
(2)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上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 (质量/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 (正确/不正确).
28、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
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本实验采取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

(2)表中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一,要选用编号E,G,H的琴弦进行实验。

必须知道E这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3)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4)为了验证猜想三,应选用编号为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5)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
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华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
是:(只填写数字代号)。

(6)在评估交流中,同学们一致认为采用_________(两根/三根)琴弦实验较合理。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a b
甲乙丙丁
(1)小明观察到某同学测水温的操作如图甲,指出他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问题。

(2)实验中同学们观察到图乙中a、b两种情景,其中图是水在沸腾时气泡的变化(3) 按图甲由 (选填“上至下”或“下至上”)安装实验装置,石棉网的高度应根据 (选填“铁圈”、“酒精灯的外焰”或“温度计的玻璃泡”)的高度适当调整.
(4)小明在水温升高到90°C时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在第2min记录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的空格处.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C 90 92 96 98 99 99 99
(6)从图象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水在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7)小明实验结束后发现有些实验小组的水还没有加热至沸腾,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8)端午节煮粽子时,水烧开后小李认为要继续旺火加热,能先将粽子煮熟;小明则认为要改用小火加热,两种方法能同时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
30、某同学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图甲图乙
(1)如图乙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海波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这种方法叫。

(2)图甲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当时间为10min时海波处于_______状态。

(3)海波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填序号)。

A.水蒸汽 B.小水珠
(4)海波是(填“晶体”或“非晶体”)
(5) 段表示这种物质的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热量。

3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31、2007年12月22日上午,位于海面下几十米深处的“南海一号”商船被打捞浮出海面,这
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又一突破. “南海一号”商船长约30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如图所示。

很早以前,我国考古队员就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一种装置安装在船上,用它发出的超声波对“南海一号”沉船进行了细致的探测。

(1)题中所指探测装置的名称是什么?
(2)该装置能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3)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如果探测装置发出的信号后,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接受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0.024s,则沉船在海面下多深处?(注:该小题必须有必要的运算过程)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A、C
(3)表面积、不正确
28、(1)控制变量法
(2)80 、 1.02
(3)(2分)A、B、C
(4)(2分)A、D、F
(5)(2分)③①②④
(6)三根、从多次实验中总结普遍规律29、(1)温度计的玻璃泡不可以接触烧杯底部
(2) a
(3)下至上、酒精灯的外焰
(4)94
(5)(2分)
(6) 99 、保持不变
(7) 提高水的初温,(或适当减少水量等)
(8)小明
30、(1)慢、水浴法
(2)固液共存;(3) B ;(4)晶体
(5)BC 、吸收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31、(1)声呐
(2)不能、因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3)(3分)18m
桑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