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ppt149 粤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第二、三部分 ——分析人性美
从对比中理解主要人物形象崔莺莺:
——莺莺对功名利禄的看法与崔夫人和张生有 何不同?
崔夫人:三辈不招白衣女婿 张 生:金榜无名誓不归
结论:对功名利禄的不同看法,不仅表现 了爱情和封建家长的矛盾,是戏剧冲突的 焦点,也充分体现了莺莺的叛逆性格.
人物形象:崔莺莺
一是轻功名,重爱情的反
3、这三段曲,艺术手法相同吗? —— 【端正好】主要采取因景生情的手法,通过 对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 林染红的凄凉的暮秋景象描写,使莺莺触景生情, 从而引出她的凄怨苦痛的离愁别恨。
【艺术手法+分析(写了什么,怎样写,特点)+作用(表达、抒发)】
【滚绣球】主要采取由情及景的手法,通过借 柳丝、夕阳、马儿车儿,来表现其内心的感受,希 望柳丝系马、疏林挂斜晖、马慢走车快随,希望一 切都停留在那一刻,抒发莺莺那种不忍离别的惜别 之情。
赏析【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 ——分析景物美
3、这三段曲,艺术手法相同吗? —— 【叨叨令】则更是直白的倾诉离别的痛 苦心情,直抒胸臆。这段曲词是莺莺在自己 丈夫和最知心的丫环红娘面前尽情倾诉离别 的痛苦心情,然而在描写上与前面【端正好】 和【滚绣球】委婉含蓄的内心独白不一样, 通过变换叠音形容词及运用反复的修辞,把 莺莺柔肠百结的离别苦痛,写得哀哀切切, 见情见态,造成一种音韵的回环反复,产生 一唱三叹艺术效果,莺莺那种如泣如诉、呜 呜咽咽的声气口吻,宛然在侧。
浅析崔莺莺人物形象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
高二(8)班
黄哲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这是 崔莺莺对张君瑞赴考所持的态度。崔莺莺的思想在当 时是进步的,也是具有叛逆的性格特点的。在她看来, 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不过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她所追求的是纯真专一,天长地久的爱情幸福,而不 是封建的“家世利益”。崔莺莺心灵中颤动着爱情的 旋律,激荡着巨大的情感潮汐。她内心深处的凄悲哀 伤,离愁别绪,失落怨恨,寂寞孤独,对张君瑞的难 舍难割,片刻难离的焦虑心情,暴露出封建礼教摧残 青年幸福美好的爱情婚姻的罪恶,表现了封建礼教和 幸福爱情的对立和封建礼教对中国古代封建女性的压 迫。
这段曲词是莺莺在自己这段曲词是莺莺在自己丈夫和最知心的丫环红娘面前尽情倾诉离别丈夫和最知心的丫环红娘面前尽情倾诉离别的痛苦心情的痛苦心情然而在描写上与前面然而在描写上与前面端正好端正好和和滚绣球滚绣球委婉含蓄的内心独白不一样委婉含蓄的内心独白不一样通过变换叠音形容词及运用反复的修辞通过变换叠音形容词及运用反复的修辞把把莺莺柔肠百结的离别苦痛写得哀哀切切莺莺柔肠百结的离别苦痛写得哀哀切切见情见态造成一种音韵的回环反复产生造成一种音韵的回环反复产生一唱三叹艺术效果莺莺那种如泣如诉呜一唱三叹艺术效果莺莺那种如泣如诉呜呜咽咽的声气口吻宛然在侧
全文分为哪四个部分 。
板书: 第一部分:赶赴长亭 第二部分:长亭饯别 第三部分:临别叮嘱
长亭送别
第四部分:惜别目送
设计淡雅的水墨画
祝肇年先生说:“《长亭送别》
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淡 雅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 离歌,它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 受。” 请分别给这一幅水墨画不 同的部分起一个别具风味的名字, 配上图画。并说说你的想法。
送
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以[端正好]为例,说说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 一、意象的组合, 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 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 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 二、情感的抒发,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 委婉含蓄 : 痛苦压抑心情。 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 三、动词的运用,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 恰到好处 : 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 伤的感情色彩。
赏析“深秋霜林图” ——分析景物美
2、这部分使整幅图画有什么特点?
在整折戏中起什么作用?
——空间广阔、色彩斑斓。衬托出了莺 莺为离别而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萧瑟 的秋景与悲惨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 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 意境。
情景交融
赏析【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 ——分析景物美
局。)
一个楔子=序幕/过场 题目正名: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 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
杂剧的
舞台演出 由 “唱”、 “白”、 “科” 三部分
组成。
唱 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
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
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 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 “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
淡雅的水墨画
提示:找出描写景物的话语
送别途中:碧天白云、黄花堆积、秋风阵阵、
北雁南飞 ——深秋霜林图、斜晖霜林图 筵席之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飒飒秋风、 黄叶纷飞、袅袅烟气、野草零落。 ——黄叶衰草图 惜别目送:青山疏林、轻烟薄暮、夕阳古道、 风啸马嘶。 萧瑟、凄清、悲凉 ——古道烟霭图
长亭送别
西厢记.主题
《西厢记》正面提出 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 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 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 姻制度的主题。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 “压卷”之作,是中国古典 戏曲的典范作品。
学习目标
环境描写
人物形象 修辞格
前提:理清剧情结构
理清剧情结构
复述全文,并按照崔莺莺的行动可以把
以“深秋霜林图”为例 ——分析景物美
—— “染”字这一动词用得特别妙,是着色,更如
泼洒,有一种泼墨淋漓之感,枫林“红”是自然现 象,颜色丰富浓厚。而这自然现象中却加入了作者 的主观感受:“泪染”。全篇句句是景,只一“泪” 字是情,但就这么一个“泪”,所以“泪”字,也 同样用得妙,使所有的赋予浓艳色彩景物都闪耀着 别离的泪光。经霜的树林,在充满离别愁绪的莺莺 眼中,尽是离人的斑斑血泪。一个“染”字,一个 “泪”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萧瑟的秋景与悲 凄、沉郁、忧伤的离愁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 创造了一种因离别而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 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
感情本没有形象,必须 借助外部景物,用形象化的 语言表达,才能成为具体可 感的东西.
作业
作业:请把【端正好】
【滚绣球】【叨叨令】 那篇散文进行修改并提 交。
赏析第二、三部分 ——分析人性美
你觉得崔莺莺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崔莺莺的情感中理解其形象。
——文章女主人公感情中可用两个字来概括: “恨”、“怕”,请做分析。 恨“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 里。” 怕“停妻再娶”;怕“金榜无名誓不 归”。
本”。
白
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
白,因“唱为主,白为宾,
又分对白、独白、旁白、带 白等。
故曰宾白”。有散白、韵白,
科 剧本规定了主要动作、
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 范”,简称“科”,如“再 跪科”、“鼓三通、锣三下 科”。
一座普救古
寺 一段属于 《西厢记》 的记忆与往 事 一份情也悠 悠,爱也悠 悠之千古爱 情传说。
制作人carrie729
元 · 王 实 甫
长 亭 送 别
送别
某天, 你和他/她 要分开 了……
元曲
散曲 元 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令 (一宫调一曲子)
唱
套曲(一宫调数曲子)
杂剧 (套曲+“科”+ “白”) 《窦娥冤》
唱 + 演
杂剧
元杂剧是在宋金时期形成的一种文学样式, 即:套曲+“科”+“白”结合起来的艺术 样式。 基本形式是四折戏加一个楔子,结尾以题目 正名。 一折戏=一幕(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
封建的反叛精神精神, 二是勇敢的品质, 三是多情的特点。
赏析第四部分 ——分析语言美
课本P.97页,第三题
如升初日,如清风,如 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 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 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姚鼐
板书
感受环境之美
长亭送别
感受人性之美
感受语言之美
《西厢记》的剧情梗概
秀才张生上京应试,路过河中 府(今山西永济)普救寺,偶遇崔 莺莺,二人一见钟情,月夜吟诗, 弹琴达意,打算冲破礼教的束缚, 。 不料正在此时,贼将孙飞虎率兵包 围普救寺,要抢掠崔莺莺做压寨夫 人。
相国夫人被逼无奈,只好当众许诺:谁
能退却贼兵,就将莺莺嫁给谁。张君瑞 向好友白马将军杜確求救,围兵被解。 可是事件平定之后,相国夫人却悔婚, 让崔、张二人以兄妹称呼。崔、张又陷 入无限痛苦之中。莺莺的丫环红娘出于 义愤,帮他二人传递书信,……在事实 面前,相国夫人被迫允婚,可又以“三 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逼迫张君瑞 上京赴试。张君瑞不负众望,状元得第, 衣锦归来,与崔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
之景
以“深秋霜林图”为例
——分析景物美
1、【端正好】中你最喜欢的一句是什么?哪
个字最传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 泪。”这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经 霜的叶子怎么会被染红呢,原来是 和莺莺有关系呢?形象地说明了在 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 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 情感动而变红的。突出表现了崔莺 莺内心的因离别而产生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