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培养高职生隐形职业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如何培养高职生隐形职业素养
在高职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既重要又无比艰巨,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而且主要是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很难有单独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此外,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而是需要长期地、持久地、点滴地进行渗透。
因此,若能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隐性职业素养,必然令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成效大大提高。
1 隐性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社会人完成和发展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意识、能力和知识的集合,反映了从业者在从业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
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四个方面。
其中前三项合称为隐性职业素养,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职业技能又称为显性职业素养,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
2 培养隐性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是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本位的教育,目前,我国的就业竞争形势十分激烈,对于高职毕业生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展现出较强的就业竞争力仅靠单一的专业技能是不够的。
事实表明,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和使用人才时,越来越重视人才在专业技能之外的隐性职业素养。
高职教育应重视对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育,以大力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同时也是社会考察学校教育效果的一大指标。
发展职业教育就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率,这是衡量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学生不能充分就业,就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职业教育也难以生存和发展。
大量事实表明,良好的职业素养已经成为职业准入的一道门槛,对于高职大学生来说,要具备高强的就业竞争力,除了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之外,还应具有良好的隐性职业素养。
3 高职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不牢固,专业知识有待加强
高职学生是高考录取中较后批次录取的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高中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科学文化素质、人文底蕴偏低;另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缺乏对自我发展的长远规划,选报专业具有一定的盲从和跟风,导致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对未来发展一片茫然。
以上因素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最终造成专业知识掌握的也不牢固。
3.2 职业意识不强,隐性职业素养匮乏
目前的高职学生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大多个性突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明显,这导致他们缺乏团结、协作、奉献的精神。
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他们,没有遭受过挫折和困难的洗礼,缺乏吃苦、耐劳、拼搏的精神,一旦受到挫折和打击,就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此外,当代学生大多向往优越的物质生活和无拘无束的做事节奏,缺乏应有的做人的基本认知和社会责任感。
这样的个性特征往往不被学校和用人单位接受和喜欢。
以上这些问题从短期地影响看,它将影响学生的就业,但是从长远地发展看,它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未来发展。
4 培养隐性职业素养的策略
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可以通过短期的培训和强化训练而有迅速的提高,但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虽然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涉及多方面,并不是单一课程所能完成的,但是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等都有所提高。
4.1 融入职业介绍
任何专业的任意一门课程都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而开设的,专业性很强,在进行课程介绍时,可以巧妙地融入职业介绍,让学生了解日后从事工作的性质和工作岗位的需求,让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同时要认识到隐性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加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
4.2 展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三者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而且以上目标都要实现。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完成学习项目和工作任务获得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同时养成职业素养。
4.3 借助教学方法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发挥自然渗透的作用。
例如采取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4.4 改革教学评价
在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若能在学生有较好地内在的自律的同时再辅以外在的他律,这样效果会更牢固而持久。
所以,要重视教学考核评价对职业素养的约束作用。
考核评价应多角度、多方面进行,要让其成为专业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有助于消除学生对职业素养教育的抵触心理,从而不自觉地接受了职业素养的约束。
4.5 教师言传身教
教师是榜样,首先教师应具有本职业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做实验时,教师若认真对待,科学而严谨,那么学生受到感染自然会求真务实,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总之,在进行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时,我们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积极开展对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情感、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爱岗敬业和遵纪守法意识,塑造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个性、职业品质。
参考文献
[1] 陶丽云,林静.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路及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2(5).
[2] 魏景荣.论隐性职业素养与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9(3).
[3] 汪娩南,涂明华.护理专业高职高专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