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五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
累迁度支郎中。
帝幸汾阳宫,为知顿使。
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俗言盛服过者,致风雷之变,更发卒数万改驰道。
仁杰曰:“天子之行,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避邪?”止其役。
帝壮之,曰:“真丈夫哉!”
天授二年,以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武后谓曰:“卿在汝南有善政,然有谮卿者,欲知之乎?”谢曰:“陛下以为过,臣当改之;以为无过,臣之幸也。
谮者乃不愿知。
”后叹其长者。
时太学生谒急,后亦报可。
仁杰曰:“人君惟生杀柄不以假人,至簿书期会,宜责有司。
尚书省决事,左、右丞不句杖,左、右丞相不判徒,况天子乎?学徒取告,丞、簿职耳,若为报可,则胄子数千,凡几诏耶?为定令示之而已。
”后纳其言。
会为来俊臣所构,捕送制狱。
于时,讯反者一问即臣,听减死。
俊臣引仁杰置对,答曰:“有周革命,我乃唐臣,反固实。
”俊臣乃挺系。
其属王德寿以情谓曰:“我意求少迁,公为我引杨执柔为党,公且免死。
”仁杰叹曰:“皇天后土,使仁杰为此乎!”即以首触柱,血流沫面。
德寿惧而谢。
守者浸弛,即丐笔书帛,置褚衣中,好谓吏曰:“方暑,请付家彻絮。
”仁杰子光远得书上变后遣使案视俊臣命仁杰冠带见使者私令德寿作谢死表附使以闻后乃召见仁杰谓日承反何耶对日不承反死笞掠
矣示其表,曰:“无之。
”后知代署,因免死。
李楷固、骆务整讨契丹,克之,献俘含枢殿,后大悦。
二人者,本契丹李尽忠部将,尽忠入寇,楷固等数挫王师,后降,有司请论如法。
仁杰称其骁勇可任,若贷死,必感恩纳节,可以责功。
至是凯旋,后举酒属仁杰,赏其知人。
圣历三年卒,年七十一。
赠文昌右相,谥曰文惠。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仁杰子光远得书上变/后遣使案视俊臣/命仁杰冠带见使者/私令德寿作谢死表/附使以闻/后乃召见仁杰/谓曰/承反何耶/对曰/不承反/死笞掠矣/
B.仁杰子光远得书上变/后遣使案视/俊臣命仁杰冠带见使者/私令德寿作谢死表/附使以闻/后乃召见仁杰/谓曰/承反何耶/对曰/不承反/死笞掠矣/
C.仁杰子光远得书上变/后遣使案视俊臣/命仁杰冠带见使者/私令德寿作谢死表/附使以闻/后乃召见/仁杰谓曰/承反何耶/对曰/不承反/死笞掠矣/
D.仁杰子光远得书上变/后遣使案视/俊臣命仁杰冠带见使者/私令德寿作谢死表/附使以闻/后乃召见/仁杰谓曰/承反何耶/对曰/不承反/死笞掠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度支: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贡税租赋的统计、调拨、支出等事务。
B.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并称分职,主要负责执行国家重要政令。
C.胄子:指从贵族后裔中选拔出来充任帝后的侍卫扈从出行职责之人。
D.皇天后土:对天和地的尊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能匡正弊政。
并州长史担心皇帝车驾经过会导致风雷之变,于是兴师动众改修驰道。
狄仁杰阻止了这次工役,受到皇帝赞叹。
B.狄仁杰有长者之风。
武后问狄仁杰想不想知道中伤他的人,他说如果有错,就应当改正,如果他没有过错,也不想知道是谁诬陷他。
C.狄仁杰能审时度势。
有人告他谋反,他不加辩解直接认罪,然后设计将谢死表藏在棉衣中传递到监狱外,武后查明冤屈后赦免了他。
D.狄仁杰有知人之明。
降将李楷固曾数挫王师,有司奏请依法论处。
狄仁杰认为他有骁将之才,主张委以重任,后来他果然立下战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惟生杀柄不以假人,至簿书期会,宜责有司。
(2)仁杰称其骁勇可任,若贷死,必感恩纳节,可以责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张嘉贞,蒲州将氏人也。
弱冠应五经举,拜平乡尉,坐事免归乡里。
长安中,侍御史张循宪为河东采访使,荐嘉贞材堪宪官,请以己之官秩授之。
则天召见,垂帘与之言,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务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擢拜监察御史,累迁中书舍人,历秦州都督、并州长史,为政严肃,甚为人吏所畏。
开元初,因奏事至京师,上闻其善政,数加赏慰。
嘉贞因奏曰:“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今。
臣弟嘉枯今授郜州别驾,与臣各在一方,同
心离居,魂绝万里。
乞移就臣侧近,臣兄弟尽力报国,死无所恨。
”上嘉其友爱,特改嘉祐为忻州刺史。
时突厥九姓新来内附,散居太原以北,嘉贞奏请置军以镇之,于是始于并州置天兵军,以嘉贞为使。
六年春,嘉贞又入朝。
俄有告其在军奢借及赃贿者,御史大夫王暖因而劾奏之,按验无状,上将加告者反坐之罪。
嘉贞奏曰:“昔者天子听政于上,嗖赋朦诵,百工谏,庶人谤,而后天子斟酌焉。
今反坐此,是塞言者之路,则天下之事无由上达。
特望免此罪,以广谤诵之道。
”从之,遂令减死,自是帝以嘉贞为忠。
嘉贞又尝奏曰:“今志力方壮,是效命之秋,更三数年,即衰老无能为也。
惟陛下早垂任使,死且不惮。
”上以其明辩,尤重之。
嘉贞虽久历清要,然不立田园。
及在定州,所亲有劝植田业者,嘉贞曰:“吾添历官荣,曾任国相,未死之际,岂忧饥馁?若负谴责,虽富田庄,亦无用也。
比见朝士广占良田,及身没后,皆为无赖子弟作酒色之资,甚无谓也。
”闻者皆叹伏。
(摘编自《旧唐书列传四十九》)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
隔云务/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速令卷帘/与语大悦/擢拜监察御史
B.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
云务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描拜监察御史
C.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
隔云务/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令卷帘/与语大悦/搖拜监察御史
D.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
云务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人悦/摧拜监察御史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成人,但体还未壮。
后泛
指男子二十左右年纪。
B.官秩:指官吏的职位或依品级而定的俸禄。
秦汉时期,的等级称
秩,以“石”数区分。
C.开元;唐朝皇帝唐宗李隆基的年号。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
即位后首创年号。
D.偕:僧,古代贫苦白姓冒用达官贵人的名义或礼仪、器物,尤指
用皂家专用的。
奢悟指侈逾礼。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嘉贞才华出众,受到侍御史张循宪举荐,认为他的才能可以担
当宪它。
张循宪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张嘉贞。
B.张嘉贞直言忠,在拜见武则天时,则天令卷帘与语;上奏宗时说
希望能够被皇帝早点差使派遣,即便是死也不害怕。
C.张嘉贞也徇私情,他找借口请求唐玄宗把弟弟调到自己身边任职,
玄宗把张嘉枯调到忻州为刺史,以示对他友的嘉奖。
D.嘉贞为宫清廉,虽长时间官居要职,却没有田产。
他认为白己享
受做官的福利,没有饿死冻死的忧虑,要田产没有意义。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今反坐此,是塞言者之路,则天下之事无出上达。
(4分)
(2)比见朝士广占良田,及身没后,皆为无赖子弟作酒色之资,甚
无谓也。
(4分)
9.唐玄宗因何而越来越看重张嘉贞?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3分)
参考答案
1.B
2.C
3.C
4.(1)人君只有生杀权柄不能借给他人,至于签署文书、上奏请见应当责成有关部门去办理。
(2)仁杰称他们骁勇,可留任,如果免去死罪,一定会对武后感恩戴德,还可建立功勋。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俊臣”做“命”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C;“仁杰”做“召见”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D。
句子翻译:仁杰的儿子狄光远见到衣内的奏章,就送呈武后,武后派使者去视察。
来俊臣让狄仁杰穿着官服出见使者,并秘密下令要王德寿以狄仁杰的名义写了一道谢死表,交给使者带回。
后来,武后召见狄仁杰问道:“你为什么要谋反?”狄说:“我并没有谋反,而是差一点被无辜打死。
”
故选B。
2.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胄子:指从贵族后裔中选拔出来充任帝后的侍卫扈从出行职责之人”错误,胄子,指帝王或贵族的长子,或国子学生员。
此处应该指“国子学生员”。
故选C。
3.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C.“他不加辩解直接认罪”错误,由原文“仁杰叹曰:‘皇天后土,使仁杰为此乎!’即以首触柱,血流沫面”可知,仁杰叹气说:“老天在上,我狄仁杰能干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吗?”说完就用头碰柱,血流满面。
由此可知,狄仁杰宁死不屈,直到最后都没有认罪。
故选C。
4.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1)惟:只。
假:借给。
簿:签署。
有司:有关部门。
(2)任:留任。
贷:免去。
感恩纳节:感恩戴德。
责:建立。
翻译: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
仁杰多次升迁为度支郎中。
高宗驾幸汾阳宫,仁杰为知顿使。
并州长史李冲玄以路必经妒女祠,民间传言盛服经过,会招致风雷交加为由,征发数万士卒改修皇帝经过的驰道。
仁杰说:“天子出行,风伯为之清尘,雨师前来洒道,为什么要回避妒女呢?”于是,制止了这次徭役。
高宗嘉奖仁杰说:“真正的大丈夫啊!”
天授二年,狄仁杰以地官侍郎的身份,同时领凤阁鸾台平章事。
武后对他说:“你在汝南有政绩,但也有诋毁你的人,要想知道他吗?”仁杰辞谢说:“陛下您认为是错的,臣一定改正错;认为我没有错,那就是臣的幸运。
诋毁之人是谁,我不愿意知道。
”武后赞叹他为忠厚长者。
当时太学生紧急求见,武后闻报认为可以。
仁杰说:“人君只有生杀权柄不能借给他人,至于签署文书、上奏请见应当责成有关部门去办理。
尚书省决断事务,左、右丞不管拘捕;左、右丞相不判决囚犯,何况天子呢?太学生们告见,这是丞、簿的职责,如果报告允许谒见,那些贵胄弟子多达数千人,得下多少诏令呢?只要将明文规定告诉他们就行了。
”武后采纳了仁杰的意见。
狄仁杰被酷吏来俊臣诬陷犯了谋反罪,被捕入狱。
这时,其他受牵连的人犯害怕来俊臣的严刑拷打,都含屈招认,只求听到减免死罪的消息。
来俊臣提审仁杰,仁杰说:“周朝革命,我是唐臣,谋反历来就是事实。
”来俊臣用木棒毒打,抓入牢狱。
来手下的一个亲信王德寿利用感情到狱中对仁杰说:“我的意思是让你的处境求得稍微好些,只要你肯供说杨执柔是你的同党,我就设法开脱你的死罪。
”仁杰叹气说:“老天在上,我狄仁杰能干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吗?”说完就用头碰柱,血流满面。
王德寿害怕了,赶紧溜掉。
时间久了,看守渐渐松怠,于是,狄仁杰便借了笔,在布上写了奏章,放在褚色的破衣内,对牢中看守说:“天热了,请把这衣送到我家,让他们把里面的棉花去掉。
”仁杰的儿子狄光远见到衣内的奏章,就送呈武后,武后派使者去视察。
来俊臣让狄仁杰穿着官服出见使者,并秘密下令要王德寿以狄仁杰的名义写了一道谢死表,交给使者带回。
后来,武后召见狄仁杰问道:“你为什么要谋反?”狄说:“我并没有谋反,而是差一点被无辜打死。
”武后拿出谢死表给他看,狄说:“这不是我写的。
”武后知道了这是别人代笔捉刀搞的花招,便免去了狄仁杰的死罪。
李楷固、骆务整讨伐契丹,并攻克了它,在含枢殿献俘获,武后十分高兴。
这两个人本来是契丹李尽忠的部将,尽忠入侵,楷固等多次挫败王师,后来投降,有司请求按律论罪处死。
仁杰称他们骁勇,可留任,如果免去死罪,一定会对武后感恩
戴德,还可建立功勋。
到这时候,凯旋来朝,武后向仁杰举酒,赞赏他知人。
狄仁杰圣历三年逝世,享年七十一岁,追赠文昌右相,谥号为“文惠”。
5.A(正确理解文意,结合上下文意,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断句。
而“也”是句子的停顿标志,“也”后面断开。
“咫尺之间”是独立短语,所以在“间”后断开,排除B项。
“是”是这的意思,有指示作用,所以在“谒九重”和“是”之间断开,排除C项和D项。
“竟”是转折词,所以在“云务”和“竟”之间断开)
6.D(僭,古代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7.C(文意并不是说张嘉贞也徇私情,他找借口请求,而是说他重视亲情)
8.(1)现在反而判这些人的罪,这是阻塞直言劝谏的人的道路,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没有途径向上传达了。
(得分点“坐”“是”“由”各1分,句意1分)
(2)我常常(频频)看见士大夫置办田宅,等他们死后,(那些田宅)都成为了不肖(没有出息的)子孙的酒色之资,很没有意义。
(得分点“比”“没”“无赖”各1分,句意1分)
9. ①听闻他善于处理政事。
②友爱兄长。
③忠诚于国家。
④明理善辩。
(每点1分,写出三点得满分)
【参考译文】
张嘉贞,蒲州猗氏人,二十岁考五经科得中,拜任平乡尉,因事获罪免职回归乡里。
长安年间,张循宪凭侍御史的身份在黄河以东面出巡访查,向朝廷举荐张嘉贞,认为他的才能可以担御史台或都察院所属的宫员,请求以自己的官职相让。
武则天亲自召见张嘉贞,在内殿与他隔帘对话。
张嘉贞请求道:“我是乡野之人,得以进入朝廷拜见,这是千年一遇的事情,今臣与陛下相隔咫尺,但却仿佛隔着一道云雾,看不清陛下面容,我觉得这不符合君臣之道。
”武则天立刻命人撤去珠帘,和他相谈甚欢,升任他为监察御史。
张嘉贞多次升迁为中书舍人,担任过秦州都督、并州长史,治理政务严肃恭谨,百姓官吏都十分害怕他。
开元初年,张嘉贞因为需要向朝廷奏报政事回到了京城,唐玄宗听闻他善于处理政事,多次慰问犒劳他。
他趁机向唐玄宗请求:“臣父母早亡,兄弟二人相依为命才到了今天。
臣弟张嘉佑,现为鄯州别驾,与我相隔甚远,心意相通,却不在一起,思念让人魂断万里。
希望陛下能把他调到我身边为官,我们兄弟一定尽力报答陛下,即便是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
”唐玄宗嘉奖他对弟弟的爱护,特地把张嘉佑调到忻州为刺史。
突厥的多个姓氏族群刚刚归附唐朝,混杂共处在太原北部,张嘉贞便上表请求朝廷派驻军队安抚保护那里的百姓,(唐玄宗)于是任命(张嘉贞)为天兵军大使。
开元六年春天,张嘉贞又入朝。
不久有人诬告张嘉贞奢侈僭越以及收受钱财贿赂,御史大夫王晙趁机弹劾他,审查发现没有结果,唐玄宗想要将告发者处死。
张嘉贞(为那人)辩解说:以
前天子处理政事听从上天的旨意,让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让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让各种乐工进谏,让平民百姓的议论传上来,然后天子斟酌处理。
现在反而判这些人的罪,这是阻塞直言劝谏的人的道路,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没有途径向上传达了。
希望(皇上)能够免除这个人的罪过,来广开言路。
”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下令免除诬告者的死刑。
皇帝因此认为(张嘉贞)忠诚。
张嘉贞又曾经上奏:“现在我年轻力壮,充满斗志,正是为朝廷效力的时候,再过几年,就衰老无能了。
希望陛下早点任命派遣臣下,哪怕是死也不惧怕。
”皇上认为他明理善辩,就更加器重他。
张嘉贞虽然长时间做过各种要职,但从不注重经营田园家宅。
到了定州,与他亲近的人都劝他置办些田宅,张嘉贞说道:“我拥有做官的荣光,曾经做过宰相,只要没有死难道会缺吃少穿吗?如果犯下罪行,即使广有田产,也会被抄没。
我常常看见士大夫置办田宅,最终都给不肖子孙做了酒色之资。
很没有意义!”听到的人都感叹敬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