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的检测与外套框架增层设计

合集下载

浅谈既有建筑物的增层改造

浅谈既有建筑物的增层改造
案。



25 — 3


提高建筑 物的抗震能 馐 瀚幔 力 力 条件延长 建筑物 1 概述 随着 建设的 经济 发民 城市 建设的规 模和 速度也 的寿命。 也迅猛增长。同时六七 3 不需要重新 . 4 购置建筑用地节约土 地 量节省 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的 征地费还可减少住户 搬迁及安置 费用等能大量节约 投 资。 需求但其仍其 有一 可 用 下地基承 于像我国这样—个人口众多经济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 来说是并 哈 实肠 。因此 地域性 § 啪 济性以及结合 理的条 下直 I 接进行I 显著。 日 房增层与改造 缓解当 搞矛盾的好 前 力法且是节 约用地的— 好办 可 氐 魈 骱 根据工j 吟 工 或相当子期建工程造价。
承载
。 但由于受’ ’ 潜
用范围。 方法适用于原承重 这种 结构与 地基基础的承 载潜力和变化自力 或经加固 , 后即 可直睽噌 房屋。 层的 增加的层 方 淄} , 所需增层数 = 誊 先 馁 优点 当 托 押 首 考虑 剖 的方
工l f f 程 科 技

浅谈既有建筑物 的增层改造
刘 江波 潘 洪峰 。
(、 1佳木斯市荣昌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龙江 佳木斯 1 00 、 黑' 5 0 2佳木斯大学工程维修中 黑龙江 佳木斯 1 00 4 心, 5 0) 4
摘 要: 既有建筑物的增层改造 , 是一种经济、 快捷且能缓解当前紧张的城 市用地的好方法。 本文阐述 了 既有建筑增层改造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 以及既
有结构与新增结构的连接方法。 关键词 : 既有建筑物 ; 增层改造
5 2改变翩 力途侣 层法。 增 当房屋的基呲赇 重结构体系 不能满足加层 后承 载的要求或由 于房屋使 位置时需改变原 结构布 置 这种 方法适用于原 恨 房国 糍斟 霸 潜 力 威经曷鞴啷 理即可满矗增 约用 地又 显的经济和社会 有明 效益的 增层改造 方案是 为了 落 正确 5 案 必 蝴 以 [ j 岂与 卿 下基本 层要 求的 房屋。 接增层 同直 —样I 于这— 糕 由 方 彳 我删 蝴 题的良策。近 r L 十年来周 内外在 建 厉 : 狈4 度匕 需借 白 列 沩 其嘞 口 勺 j 层数亦 不萄匿 屠 过3 筑物 的改造 现状和技7 啪 发展很快 陬得了 著 显 4 安全可靠。 . 1 这也限制了 它的应用 范围。 另外动 文 -献提出 利用构 的} 土 象踟断礁留徽益。 蓿 撇 。 造柱 分担部分荷 载的 改变茼 载传力 途径 增层法逮 是一 2 既葡彭 到皑曲 必要 勺 性 求增层后 屑高层 建筑 种较好的增方式 但 目 前国内 对这种方法的研究还较 2 世纪8 年代以 0 0 前我国中、峨 市 , J 和乡镇中 的 程要求泌须有明 确的 少。 住宅 哄 他民 用房屋大多数足 层 抵 或屠畦 ,侥 E 计算简图. 躐即 计算方 合 法、 理的传力 路线、 可靠可 行的 构造 5 3 为减,房屋的 J 、 京J海 特大城市和其他大城市中 也大量存在 措施要充分考虑不合理因素 分 1利用有利因 素馇 当 此类 躐 。 我国 莲 随着 经济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 缄镇 ^ 潜挖、 有余地厨 旧 留 房部允过 加固 晰 要采雨缩亍 装全 点 是费碍 省 。 但需在原耀 内 部蜡没 部分I这会 圭 日 规 昕 { 蝴 题已 成为城镇巾亟 待解决的 重 无 —失。 要矛盾。 搦 £ 曾 列 洧趸 彳 层改造 醉 台 我国国 4 经济 2 合理。 增层形式时 阡 选择 勿 比 5 外套框架 . 4 增层法或称外套膳架 跃层增层改造 情'且可以 而 节约投资搬快解决住房紧张的难题更 重 较进行绦 盈 淅 , 中 作为摊 的增 案。 法。 b 5 j J 就 l 旷 层方 皱 晴 构外部增设外 套结构 椎 力墙 要的 萼 用土地列缓解 日 征 趋紧张的 城市 矛盾 甩地 ' 4 有利抗震。 6 3 在 定增层 改造方 寸 案B' 壶翻军 有 具 具有重要白口 意义。 勺 合理的 地震 精 力途径0 要的强度、 好的抗变 作月 良 形 的增层改造方法。 该方法可以 使原有房屋与增层 新建 我国 是世界 b 的发展 豉尢 中国家 党和国家正 在 性能; 平面泣 面规则整齐简单列 称避免出现过大的 外 的龟 筑槐之 翔锄堰联 系 房屋被包茁外套 J 结 挑及内 收尽l 鱼 0 度中心和 质量中心的 赢 直 有 构内夕 古 偏 具 学 构的柱基可以利用原结构加固后的基础也 力。 从我国工 业发展的 情况来 看沩 了发艮 生产以 往的 翌 『 的冈 J 度和激 分布严 防竖向冈度 j l 突变、 冈 J 二 可以在原有 基础外重新 布置这样避免了 增层部分的 荷 办是以 扩大固 产的投 定资 资新建厂旁 ] 为主从 k 造成黼 底层产生过大的应力 鸯阮 集中 或塑性变形 集中 对 载传到 房屋 影响。 用了国家建设资金。当煎国外发展生产的经验表明, 已 可能出 现的薄弱部位采 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有 应 5 外扩 5 式增层 此力 法。 怯是当 原房 基础 屋的 或承 重拇降 系不满足 增层后的承载要 求藏房屋使用 功能 得 著的 益。据 投 激 有关资料统计改建比 酋 节约 体系丧失 抗震能力及竖向 承载能 谤 喇 力 罄 选 需 加大建筑平面布置需在原房屋外围凋边允许时增 投资4啦白 i 期 5‰回 0 工 - O 投资的 速度比 房 用、 箱甥 的代用 E 有其特殊的要求。这是抗震施 诅- 司 藤的钢筋混凝士 体 右 简 构的— 种增改造 方法。 快 倍。 由此可见发展 生产不能仅 只 仅 靠新建厂威 工中的—个. 问题洇此 漏季 j 施工中应引起 鲠 t 巾阳 殳 室内增层法 对老厂的 改造也捏 # 要的' 取得事半功倍 足够的重视。 技术 爿 常必 可以 内部增层后的新荷载可 也可传 蓟新 的地基基础。内 部增层的的 特点是可充分 行业 一。 之 因此根 据我国 情贫穷落昏 的国 资金缺乏. 的殿要考虑安全防沪 保证施工的8 在 ' 顷 利进行 要尽可 利用旧内的空 间只 在室内 增加承垂 构饿硼 旧房 今岳 发展过程中 生产 搞必要的新建项目 与老厂技术 改 能缩短工期减低造价I便吨工达 到尽 力 快使用增层房 基屋 盖及夕 t 墙 勃 筑物 立面无 加固痕 因而 迩 是一 造相结合 采用 两条腿走路 的方针是发展 生产强国富民 屋提高投资效益 的目 的。 种更经济合 理的增层改造 方式常用 于对退出 使用功能 的必由之 据调查资料我国城镇现有 路。 房屋中 2 - 有 i f 4 满足限制 5 条件。 在增层岗 椭 建设单鹾提 一 的大空工业厂房或原建筑层高较大的隋 出 况。 3 其有增层改造的条件。 些限 制条 避她商贼 部门也挺 酣 这 出 串 5 . 7地 睦 法。地下增层J谄思 义 就是充分利 3 既葡龟 剖 勖 些限制条件是选择噌层结构形式的主要前提条 在选 用 地下空间' 在建筑物下部增层觌 由于 其比 较复杂且 房 屋的 增层改造过程包 括既有民用建筑和工业 择力案时直充分考虑。 应用 较少但 国 外有 建筑的噌 改造。工 层 程实践 证明既有建筑物 施行 增层 5 建筑增 既有 层改造常 用方法 少这样增层的工程实例。 改 艮走 的优龇 。 既有建筑增层改造的主要方法可采用直接增层 结束语 3 . 1通过噌层改造可以扩 舞 毪 用面移解 法、 l 改变荷载传 递增层改造法、 结构跃层 步 } 增层改造 蛆 决当前用房紧张矛舌 。 法等。当 有成熟经验时功 塞 其他行乏 效自 用 々 增层 能缓解 合理地选择 既 3 增层改造I重新进行建筑平面 2经 可 及立面的调 改造方法。 整 当 适 装修 改 善房 屋的 使用功能满足居民 生活日 益 s 直接噌层法。 1 即在原有房屋 夔 结构承重 构的连接方法是可以 达到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的目 标 提高的要求。 体系和平面布置直接增层的方法是直接增层时齑建结 的。 3 3旧房噌 层改造广般勇 功铡 Ⅱ 合可 定的

既有建筑地下增层技术规程

既有建筑地下增层技术规程

既有建筑地下增层技术规程1.0 前言既有建筑地下增层技术是指在现有建筑的地下空间增加新的层数或改造原有的地下室,以增加原有建筑的使用面积。

为了确保该技术的安全、可靠和可持续性发展,制定本技术规程。

2.0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程适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增层工程,包括但不限于住宅、商业、办公等类型建筑。

3.0 设计要求3.1 增层工程应考虑现有建筑物的设计载荷,并符合国家有关的建筑强度等级和规范的要求。

3.2 增层高度不应超过既有建筑物中最高层数与当地规定高度建筑标准的差值。

3.3 增层结构设计应采用现代结构理论,参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设计。

3.4 增层结构设计应将承重墙、结构柱等底部加固后,考虑增层整体受力问题,进行整体结构设计。

若部分区域承重能力不强,应先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加强。

3.5 地暖、暖通、电力等设施管道应在增层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与现有设施进行良好的衔接。

3.6 增层重量应由专业单位进行计算并核实,确保增层后结构稳定,不会对现有建筑和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4.1 施工单位应拥有合法资质,并经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批准。

4.2 施工方案应满足设计要求,符合施工现场条件,经复核批准后才进行施工。

4.3 构造、材料、施工工艺应符合现行的各项规范和标准,交付的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4.4 增层施工应遵循“先支撑、后拆除”的原则,结构承重部分施工完毕前不得移动,保证施工安全。

4.5 在增层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现有结构的保护,严禁以现有结构为施工平台、支撑结构等。

4.6 施工现场周边应设置合适的安全警示标识,并严格执行封闭施工,确保周边环境的安全。

5.0 质量验收5.1 在增层工程竣工前,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并经专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5.2 检查验收应涉及增层结构、基础、外墙、内部设施、管道、电力等方面,确保工程符合设计、符合施工标准。

5.3 检测机构应遵守相关的检测标准、方法及程序,出具真实、可靠的检测结果。

既有建筑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加层技术浅析

既有建筑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加层技术浅析

焦点 。 既有建 筑加 层 加 固改造 的 同时建筑 寿 命也 得 到 了延 长 ,建筑 寿 命 的延长 是
最 大的节 能 。本 文重 点介 绍既 有建筑 砌体 结 构 、混凝 土结 构 加层 的选 择原 则 、加
层形 式 以及隔 震托换 技术 在加层 中的应用 。
U sng a d n a e e h l y o x sig m a o r tu t e a o c e e sr t r , i d i g ly rtc noog fe itn s n y sr cur nd c n r t tucu e e u i he s c i fb l n Ss s q e tus ,a d r ai ig te b l i n r y ns rng t e urt o ui y dig’ ub e u n e n e lzn h uidng e e g e ce y betr a e n h o u oitwh c t eg e me ta d r ltd e eprs i f inc te,h sb e t ef c sp n ih h ov r n n n eae ntr ie pa te to oa dr s a c W he te ghe n h u li ga da d ly r h ie y atn int n e e r h. n wesr n t nigt eb id n n d a e,telf o h u li x e d tt e sm e t e Bui i g lf x e so ste b g e te e g ft e b idng e t n sa h a i . m l n iee tn in i h i g s n r y d svn a i g.Th sa tc em anl ntod c he p i cpl ee ton h o m d i g i ril i y i r u e t rn i e ofs lc i ,t e f r ofa d n ly r a d e rh ua s lto n nd r inig tc noo y fboh e sig m a o r a e , n a tq keio ain a d u e n n e h lg o t xitn s n y p sr cur n o rt tu tr p le a tc . tu t ea d c nc eesr cu ea p idi pr cie n

浅议建筑物结构加固改造的九大方法

浅议建筑物结构加固改造的九大方法

浅议建筑物结构加固改造的九大方法摘要: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加固和改造,是保证建筑安全使用,发挥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尤其是对使用时间较长的老建筑而言,对其结构的加固和改造是十分有必要的。

文章将就建筑物的结构改造和加固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由于建筑物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损坏,或者会由于种种原因,要对建筑的使用功能进行调整,就需要对整个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加固,或者改造。

关于建筑物结构加固或者改造的方法多种多样,采取何种方法,需要根据建筑结构本身的问题所在进行判断和选择。

下文主要是就一些常用的加固改造方法进行探讨。

1、增大截面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增强所加固构件的承载性能,同时也能够很好的扩大其截面刚度,并且改变其自振频率,从而能够确保建筑物的构件或者整体结构更稳定,载荷力更强。

在混凝土结构中的梁、屋架(补焊型钢),以及砖墙、砖柱(增设砖或混凝土扶壁柱)等加固方案中,这种方法较为适宜。

2.外包钢加固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在结构构件四周包以型钢的方式,来实现加固的,其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分干式外包钢和湿式外包钢。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在不增大构件截面尺寸的情况下,有效的增强承载力,并且还能够增大延性和刚度。

一般来说,在混凝土柱、梁、屋架和砖窗间墙,以及烟囱等结构构件和构筑物的加固方案中,这种方法应用较为广泛。

3.预应力加固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外加预应力钢拉杆,如分水平拉杆、下撑式杆和组合式拉杆,对结构进行加固,达到预期的加固效果。

其优点在于,能够在不改变使用空间的条件下,全面增强结构构件的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载力。

通过预应力,可以有效的消除或减缓后加杆件的应力滞后的情况出现,确保后加杆件有效地参与工作,对建筑物的结构起到加固的作用。

同时,预应力产生的负弯矩,也能够消除部分荷载弯矩,降低原梁的挠度,缩减原梁的裂缝宽度。

4.外部粘钢加固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胶粘剂将钢板粘贴在构件外部而实现加固。

房屋增层改造的设计探讨

房屋增层改造的设计探讨

较均匀, 可按 底 部 剪 涪 计算 . 验 地 震 作 用 。具体 计 算 方 涪如 下 : 先 . 图 校 首 按 2 驻 算 旧房 部 分 砖混 结 构 抗 震 强 度 ( 体 算 法 同一 般 砖混 结 构 房屋 】如 计 a 具 t 算 结 果 显 示 旧 房 抗 震 强 度 不 足 . 对 旧 房 砖 墙 进 行 加 固 ( 采 用 夹 板 墙 应 如
2 2 整体 式 ,套 框 榘 卜
上述 计算 模 型 的 确 立 , 有 其 限 制 条 件 因 此 . 须 从 构 造 上 采 取 措 各 必
施 , 保证 计 算 模 型 的 宴现 。
( ) 旧 房 一般 建 造 时 间较 A 远 , 降 已基 车完 成 , 减 步 新 旧 结 构 之 1固 沉 为 间 的沉 降 差 . 套框 架结 构 一 般 应 采 用 桩基 础 , 外 t ) 体 式 外 套 框 架 柱 与 I有 结 构 之 间 的 连 接 为 柔 性 连 接 ・ 保 证 新 整 2 D 以 增 竖 向荷 载 不 传递 到 1有 结 掏 上 . 日 (】 3 当采 用 整 体 式 外 套 框 架 且 旧 房 为 砖 棍结 构 时 , 邻 层 刚 度 比不 宜 相
2 2 2 水 平 荷 就作 用 下 的计 算 ..
中城 市 的普 遍 情 况 , 其 是各 城 市 的 市区 . 题 尤 为突 出 ,在 改 造 旧 房 的 同 尤 问 时采 用 加 层 改 造 . 可 避 免 花 费 较 多 的拆 迁 费 用 . 可 以充 分 利 用 宝贵 既 卫 的土 地 资 豫 . 而植 越来 越 多 的 建设 单 位 所 采 用 。研 究 房 屋 增 层 改 造 设 计 因

美 键词 : 屋 增 层 ; 体 式 外 套 框 架 ; 离式 外 套框 架 房 整 分

某医院门诊大楼的检测与加层改造

某医院门诊大楼的检测与加层改造


1 4・
第3 7卷 第 l 8期
2 1 6月 1 年 0
山 西 建 筑
部分植筋 的做法 , 使原结构受力体系满足加层 改造的要求。具体
的墙体拆 除和植筋部位见图 1 。
屋 层 数 越 多 活荷 载 的折 减 系 数 就会 越 大 。
3 2 加层 改造 中具 体加 固方案 的选择 .
ma ee to c o d n o t e sr c u a e t e ls lci n a c r i g t h tu t r lf aur .
Ke r s te r c e ,me h n c n lss p i z t n d sg y wo d :se l a k t b c a is a ay i ,o t mi i e in ao
过 以上操作使原框 架结构 的变形减 小 , 内力发生 重分布 ; 使梁 柱 5 施 工注意事 项 的固端弯矩 、 跨中弯矩 以及剪力将 大大减 少 , 特别是混凝 土柱 因 实施卸载加层 时, 应先拆 除原框 架 的实 心填 充墙隔 断, 序 顺 上下端弯矩减小 而承压面 积增大 , 承载能 力 自然增 加 ; 充墙 体 是先上后 下, 填 逐层 或若 干层 同时将柱轴力 转移至 其他结构 , 以利
( 0):6 5 . 1 5 —7
Th ptm i a i n sg f s e lb a ke e o i z to de i n o t e r c t
M U o REN H ng Shun-i l
A s a t T ed s n m to so s e b ak t f n u ta f tr b i i r t d c d m c a i n ls f ig p n ou b ak t n b t c : h ei e d f t l rc e o d s i co ul n a i r u e , e h nc a a i o n l s a it rc e a d r g h e i r la y d g e no s ys s e j

浅谈某既有建筑增层改造方案设计

浅谈某既有建筑增层改造方案设计

中 图分 类号 T 文献 标 识码 A u 文章 编 号 17—6 1(00120 8— 1 63 97一2 1)2 —03 0
1 工程概 况
广 州某酒 店建 筑 由三 星级标 准 调整 为 四星级 标准酒 店 需进 行增 层改造处 理 ,增层 改造后 总建筑 面积约为 1 8 0 ,其 中地上 面积约 8 6 mz 16 0 ,地下 面积约3 0 m: 5 6m 2 0 。酒店原 结构 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改 造前设计为5 ( 层 局部6 ),改造处理后整体为6 ( 层 层 局部7 )。该建 层 筑工程于20 年 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中途停建后因新业 主单位对酒店 06 的建筑平面方案进行 了相应的调整 ,决定对该建筑 已施 工完成 的主体框 架结构进行增层改造处理 ,并于20 年 已完成了建筑工程 的后期装修施 09 工,现 已投入使用。
结构构件与原有结构构件之 间的连接 ,采朋化学植筋 的方法进行加固 , 对尺寸较小的结构构件还需采用局部加腋支撑的方式加 固。 在该 酒店改造加 固丁程 的设计施工过程中 ,大量采用 了粘贴碳纤维 复合材 加 固新 技术 ,现重点对粘贴碳纤维符 合材料在既有混凝土结构加 固工程 中的应用进行相应 的探讨。 4 粘贴 碳纤 维加 固 关键 施工 流程 1 )施 工准备。根据结构加 固施工 现场和既有结构和构件 的实 际情 况 ,对需要使用 的碳纤维布 、配套浸渍树脂 、 亡 施j 设备等在进场施工前 做好充分准备 和检查 ,同时清除施工 场地 内的障碍物 ,搭设好脚手架和 升降机等设备。 2 构件表层处 理。查 找既有结构或构件 中可能存 有的裂缝 ,并采 ) 取相应 的措施 进行补强 ;彻底清 除钢筋 混凝土结构 和构件 的表层 劣化 层 ,对外露钢筋进行彻底除锈 ,修复后 的混凝土结构和构件表面应充分 平顺 ,无 明显 凹凸落差 ;经清理 、修整后的混凝土结构和构件表面还应 按相应的设计要求进行糙化处理。 3)底层树脂涂刷施工 。采用 滚筒 刷将底层树脂均匀涂抹 于需要加 固处理的各钢筋混凝土构件表面 ,且在底层树脂表 面基本干燥后应尽快 进行后续施工环节。 4) 环氧腻子找平处理 。钢筋混凝 土结构和构件表面 的凹陷部位 , 应采用环氧腻 子粉补平 ,环氧腻子刮填应足够 密实 、表面乎J 光滑,待 质 _ 环氧腻子填刮表面基本干燥后尽快进行后续施工 。 5 粘贴碳 纤维布施工 。严格依照相应 的设计要 求尺寸裁剪碳纤维 ) 布材料 , 裁剪时严禁折叠 ; 浸渍树脂均匀涂抹于经过表层处理 的粘贴 将 部位 ,再将碳纤维布轻贴于加 固区域 。粘贴碳纤维布时 ,应充分展平抚 顺 ,不得存有皱褶 ,待贴平后采用专用滚筒顺着碳纤维布的方 向重复滚 压 ,将气泡彻底挤除 , 使浸渍树脂能充分浸透粘贴的碳纤维布 ,多层粘 贴施工时应重复上述T序 。

多层砌体结构外套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增层改造设计

多层砌体结构外套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增层改造设计

多层砌体结构外套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增层改造设计【摘要】随着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民用建筑施工技术得到了不断的进步,房屋多层砌体结构外套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增层是成为建筑施工行业的新课题。

由于当前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老旧建筑进行再利用,或者对原有建筑结构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都需要用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增层的施工方法,这就需要结合多层砌体建筑的基本结构,对设施施工方法进行改造,并准确把握建筑增层设计的要点。

【关键词】建筑施工;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增层;改造设计引言:对房屋主体结构进行改造设计,尤其是对于多层建筑结构进行增层改造,需要对房屋整体结构进行分析,工程设计人员就建筑主体框架结构的性质和砌体构建情况作为增层的实际控制依据,在对多层建筑进行增层改造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控制房屋增层结构与房屋主体结构保持一致,钢混结构在增层过程中进行整体性切入点设计,以增强建筑物整体质量,有效提高增层建筑物的整体质量。

一、砌体结构多层建筑增层设计概述砌体结构多层建筑由于需要对建筑楼层进行增层设计,在多层建筑地基和建筑整体质量满足增层要求的条件下,需要通过实际测量的方法对建筑物承重墙的纵向承重强度进行分析,对建筑物地基结构的承重力进行分析,在建筑物承重强度满足增层支撑重量负荷的情况下,可以对多层砌体结构建筑进行增层设计。

另一方面,在对砌体结构多层建筑房屋进行增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房屋的使用年限,年代过于久远的房屋的内部结构已经在多年承重恒定压力的影响下,难以对新增加的承重压力负荷进行承担,因此要避免对年代过于久远的房屋进行增层设计。

此外,一些具备增层条件的多层气体建筑,由于在家庭装修的情况下,可能会对房屋内部结构造成破坏,尤其是对承重结构造成较大的影响,这类建筑无法从外部测量方面来确定房屋增层施工设计的具体情况,如果贸然对房屋结构进行改动增层,就会对房屋质量安全造成严重的隐患。

二、多层砌体结构外套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增层实例设计分析本文将以某种多层建筑类型作为多层砌体结构建筑增层设计的实例进行分析,研究多层砌体建筑进行增层设计中的必要环节。

外套框架结构法加固加层某办公楼

外套框架结构法加固加层某办公楼

曼 1 S n x S n 誊
3 7 3 x 3 7 0
Il j I

2 5 0  ̄ 6 2 0 1
梁、 柱 结 构 上 不 能承 受 , 即 必须 先加 固 才 能 加 层 , 又 要 考 虑 施工期间能正常办公 , 显 然 对原 有 建 筑 的 地 基 基 础 、 柱、 梁
文观 进 W E N Gu a n - j i n
( 广 东 省湛 江市 建 筑 设 计 院 , 湛江 5 2 4 0 0 0) ( Z h 眦j i a n g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D e s i g n I n s t i t u t e , Z h a n j i a n g 5 2 4 0 0 0 , C h i n a )
i | J l
暑 _ 弱
8 ●
3 — 7 0 x 3 7 0— 2 5 0 × 7 7 0 一
一T


瓮 3 5 0 3 5 0


2 问题 的提 出
经 结 构 鉴定 , 直接在原 三层 上加一层 , 原 地 基 基 础 及
§


摘要: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 的加 固及加层 , 传统 的方 法多采用对原有房屋 结构 的地基 及基 础 、 柱、 梁的加 固; 本文介绍一种 新 的加 固技术 、 外套框 架结构加 固技术。并附工程 实例。
Ab s t r a c t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me t h o d o f r e i n f o r c e me n t a n d s t o r e y - a d d i n g o f r e i fo n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s t r u c t u r e i s t o r e i fo n r c e 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 ,

既有建筑检测外套框架增层设计

既有建筑检测外套框架增层设计

既有建筑的检测与外套框架增层设计摘要:既有建筑物由于改变用途,需要对其检测并未加固改造提供依据。

文章中的实例是一个安全可行的结构加固方案,对于其他类似的工程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外套框架增层;结构设计;预应力转换梁中图分类号:tu352 文献标志码:athe enclosure frame method and detection of existing buildingzhang xue1,zhang jing - jing1(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jinan250101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cater to new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xisting buildings need to be consolidated and storey-added. detect the strength of main load-bearing menbers based for the structure design.the sample present the safe and feasible consolidating projects which is good for the other project.keywords: outer frame and storey-adding;structure design;prestressed concrete transform girder现阶段国内有大量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旧建筑,如何有效的充分利用这些既有建筑,一直以来是土木工程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增层改造成为了一份十分有吸引力的工作,但采用何种增层方案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对一实际工程所采用方案展开,分析外套增层方案[1]。

浅析既有房屋增层改造

浅析既有房屋增层改造

浅析既有房屋增层改造摘要: 阐述了既有房屋套建增层改造的发展简况及其现实意义;介绍了可用于既有房屋增层的结构形式;分析了既有房屋增层的两个关键问题,构件连接设计和地基基础设计;提出了关于既有房屋套建增层改造的建议。

关键词: 既有房屋增层构件连接地基基础1既有房屋增层改造的现状及其现实意义1.1既有房屋增层改造的现状[1、2]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在国际建筑业新建市场日趋萎缩的情况下,以旧住宅为主要对象的建筑维修改造业正发展成为“朝阳产业”,其所占建筑市场的份额在不断扩大,成为传统产业中带动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据有关资料显示,英、美两国在1985 年的建筑维修改造市场就开始进入了全盛时期,其商业、工业、及办公建筑的改造投资就达965亿美元。

美国的Julsa Oklahoma 中州大楼的增层改造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图1 所示。

它是在原16 层的建筑内构筑一个内筒来承担新增的21 层建筑,成为世界上增层层数最多的增层改造工程。

图1 美国Julsa Oklahoma 中州大楼增层改造意大利的Naples 市政府办公楼也是比较有特色的增层工程,如图2 所示。

原建筑包括地下室在内共4 层,要求增建5 层,同时要求施工期间不能停止使用。

因此该工程在靠近原结构基础部位采用树根桩,树根桩上做基础梁,基础梁上竖起钢柱,钢柱穿越原结构直通屋面。

白天办公楼不停止使用,施工在晚间进行。

加建的5 层钢框架完成后,拆除原3层房屋,重建下面几层并将有关楼板和整个结构连接起来形成整体。

图2 意大利Naples市政府办公楼增层改造我国建于1915 年的上海工艺美术品服务部的增层改造是我国最早的既有建筑加层改造实践之一,如图3所示。

图3 海工艺美术品服务部增层改造北京日报社综合业务楼的增层改造采用了在原四层砖混办公楼外套建四层的组合框架,如图4所示。

图4 北京日报社综合业务楼增层改造1.2既有房屋增层改造的现实意义增层改造对改善生产、居住条件,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等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

建筑增层的方式有几种

建筑增层的方式有几种

官网:建筑增层的方式有几种?现在的很多建筑都有增层的打算,因为建筑在使用的过程中,已经满足不了使用的需要了。

很多建筑在原有设计的时候,对于楼层都有规定的。

那么问题来了,建筑增层符合相关规定吗?如果建筑想要增层的话,可以选择哪些增层的方式呢?在建筑增层工程中,建筑增层结构方案总的来说可分为向上增层、室内增加夹层楼板和地下增层三大类。

建筑增层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程来的,需要有相关的技术支持,根据建筑曾层的类型选定精准的加固改造方案。

下面加固之家为大家介绍一下3种建筑增层的方式。

一、向上增层(结构类型可采用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官网: 1、直接增层包括砌体结构直接增层;多层全框架直接增层;多层内框架直接增层;加承重横墙、纵墙增层;改变承重体系增层;原有平屋顶改坡屋顶增层。

2、外扩增层包括原结构及建筑物周边增设剪力墙及短梁增层;原结构两端增设筒式结构的增层。

3、增加混凝土内柱式增层。

4、外套结构增层包括外套框架结构及外包混凝土套结构增层与外套框架结构增层(无外包混凝土)。

其中外套框架结构增层又包括长腿柱增层(多层大跨度增层;多层框架内柱不落地增层;多层框架吊柱增层;多层空腹析架增层;组合网架楼屋盖增层)和短腿柱增层(与旧房框架相连增层;与旧房通过特制件增层)。

官网: 二、室内增层(结构类型可采用钢结构夹层、混凝土夹层)包括砖混结构增层;内框架增层;吊柱式增层;悬挑式增层;旧天井加柱增加。

三、地下增层(结构类型大多采用混凝土结构)包括延伸式增层;水平扩展式扩建;混合式(水平与延伸的综合);原地下结构空间内改建增层。

在建筑增层工程中,需要找专业的加固公司来做才行,因为有资质的加固公司既能保证建筑增层加固改造的质量,又能为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可以更好地保证工程的顺利完工。

建筑增层的实现,要符合相关的规定才行的,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增层安全,减少给建筑所带来的影响。

浅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抗震加固及增层改造一体化

浅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抗震加固及增层改造一体化
加 第 年 期(第 卷 第 期 总 0 )
N . i 0 o1 n 2 1 2 1 L o2 0 V 1 9 a N .5 , o. ) l 3

建 筑 节 能
■ 节 能 改 造 与 节 能 技 术
ENERGY— AVI S NG ECHNOL0GY T
浅析既 有建筑 节能改造 与抗震 加 固及增层 改造一体化
rtftn ,h e est o try a dn eosrcinad tedf ut te n r xo n e. nertdp o a ip m ry er t g tencsi rs e - d igrcnt t n iw l o hi d aeep ud d Anit a rg m r ai o i i yf o u o h f yf r g e r s i l p ooe o x t gb i ige r ig si c rtftn dsoe- d i cnt cin wt nls nteavnae it a- rp sdfr ii ul n n g s n, e mi e o t ga ry a dn r osr t , i aayi o a t so ne t es n d ey a v s r i n t i g e u o h s h d g f r g e c nt cin T ec m rh nie e om, eo hema i uai l e oo e ot nrd cd ∞ w l ∞ t ,aiit n dr o r t . h o p ee v  ̄ r  ̄ e s u o s p ft r l n l o ga dhl w ba m r i it ue , s t n z l d r as o el h esblyad e i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地区既有建筑外套结构抗震加固技术导则》的通知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地区既有建筑外套结构抗震加固技术导则》的通知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地区既有建筑外套结构抗震加固技术导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06.26•【字号】京建发[2012]330号•【施行日期】2012.06.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地区既有建筑外套结构抗震加固技术导则》的通知(京建发[2012]330号)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委(房管局),东城、西城区住房城市建设委(房管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局(房地局),各区县规划分局,各有关单位:为规范我市房屋建筑抗震加固工作,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规划委依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房屋建筑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京政发〔2011〕32号)和国家、本市现行规范标准的规定,组织编制了《北京地区既有建筑外套结构抗震加固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采用《导则》第四章规定的方法进行抗震加固设计的,实施责任主体应当提前告知属地区县房屋建筑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初步设计专项审查,并于审查前书面告知市房屋建筑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视情况会同市规划委参与初步设计审查。

综合改造工程设计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初步设计专项审查意见,施工图审查机构应依据专项审查意见及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图审查工作。

《导则》执行过程中,各综合改造工程的实施责任单位、设计和施工单位要积极总结经验,及时反馈给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便于对《导则》进一步完善。

2012年4月16日印发的《北京地区既有建筑外套结构抗震加固技术导则(试行)》同时废止。

特此通知。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北京地区既有建筑外套结构抗震加固技术导则编写说明为指导北京市房屋建筑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工程采用外套结构加固技术的设计与施工,受北京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委员会委托,编制本导则。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标准全文及条文说明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标准全文及条文说明

广东省标准既有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testing and evaluation of existing buildingfoundationDBJ 15-××-201×备案号:批准部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1×年××月××日××××出版社目录1 总则 (3)2 术语和符号 (4)2.1 术语 (4)2.2 符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基本规定 (4)4 勘察 (9)4.1 一般规定 (9)4.2 勘探与测试 (9)4.3 勘察成果报告 (11)5 地基检测 (12)5.1 一般规定 (12)5.2 天然地基检测 (15)5.3 处理土地基检测 (16)5.4 复合地基检测 (17)6 浅基础检测 (19)6.1 一般规定 (19)6.2 基础现状调查 (20)6.3 钢筋探测 (21)6.4 基础混凝土强度检测 (21)7 基桩检测 (23)7.1 一般规定 (23)7.2 既有建筑基桩静载法 (25)7.3 既有建筑物基桩钻芯法 (27)7.4 既有建筑基桩旁孔透射法 (27)7.5 既有建筑基桩低应变法 (31)7.6 既有建筑基桩磁测井法 (34)8 加固基础检测 (37)8.1 一般规定 (37)8.2 扩大基础 (37)8.3 新增微型桩 (38)8.4 地基注浆加固 (38)9 变形监测 (40)9.1 一般规定 (40)9.2 沉降监测 (40)9.3 水平位移监测 (41)9.4 裂缝监测 (42)9.5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43)9.6 土体分层沉降监测 (44)9.7 地下水位监测 (45)9.8 振动监测 (45)10 地基基础鉴定 (47)10.1 一般规定 (48)10.2 地基基础鉴定 (48)10.3 评定方法和分级标准 (50)10.4 地基基础安全性评级 (51)本规范用词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既有建筑物增层改造鉴定

既有建筑物增层改造鉴定
定 已有建 筑物续建增层改 造在技术 方面的可行性。
3 房 屋 增 层 鉴 定 实 例
房屋增层 的主要方 法 有直 接加 层 法、 改变 荷 载传 递加 层法 、 套结构 加层 法 , 外 当有成 熟经 验 时 , 亦可选 择其 他行 之有效的加层 方 法。限 于土 地使 用受 限条 件 , 主更 多 的 业
积小 。然而 随着社会 的发展 和进 步 , 近年来 , 有些 建筑物 空
2 3 现场 调查 、 测 时 , 对结 构现 状进 行全 面 细致 的检 . 检 要
查, 包括结构 布置情况 、 使用情况 、 料实 际强度 ( 材 包括 混凝
土强度 、 砂浆强 度 、 筋性能 ) 地基基 础等 。结 构使用 情况 钢 、
间已不能满 足业 主 日益发 展 的需要 。这些 建 筑外 观 较好 , 仍然具有继续使 用 的潜 能 , 如果 拆除 重建 则 造成 巨大 的浪 费。而且有些建 筑 物 , 受 城市 规划 的 限制 甚至 无 法进行 则 翻建 。因而建 筑物 加层 改造越 来 越受 到人 们 的青 睐 , 通过 增层可增加房屋 使用 面 积 以满足 当前 使用 要 求 , 既节 省 时
向位移或局部变形 。对基础则 要开挖 检查 。同时要注 意检 查 围护系统使用功能 及易受结构位移影响的管道系统 。 2 4 根据委 托方提供拟续建增层 改造设计 方案 , . 可确 定建 筑 物拟 增 层 范 围、 数和层 高 , 而 确定 增加 各 层结 构 布 层 继
生活 , 而对建筑 物进行 增层 成 为业 主对 其 进行 改扩 建 的 从 首选方式 。相关 规 范规 定 , 建 筑物 进行 增层 改 造首 先对 对 其进行可行性技术鉴定 , 经鉴 定可行 后方 可进行 设计 、 施工 等一系列工作 , 即对 房屋 增层 进 行可 行性 技 术鉴 定为 加层 设 计提供可靠依据 。

某办公楼的检测与加层改造设计

某办公楼的检测与加层改造设计

。 . 3 6m, . 开问 3m, 进深 6 6m, . 外廊 宽 1 2m, . 墙厚 均为 2 0m 2 1 基础 检 测 4 m。 该 建筑物的基础 检测主要采用现 场开挖后 的物理量 测 ; 根据 现校方决定将此栋办公楼在原有 的基础上再 增加一层做 办公 室。
用[ . M] 北京 : 民交通 出版社 ,0 4 人 20 . 分析 方法[]天 津理 工大学学报 ,0 6 2 ( )8 —8 J. 2 0 ,23 :58 .
都是 随时 间变化 的, 因而可应 用 随机概 率模 型 , 在 实际 中常将 [] 建江 , 国岭 , 但 5杨 马 陈天愚 . 筋混凝 土 结构施 工期 间可靠度 的 钢
有借鉴意义。 关键 词 : 测, 检 加层改造设计 , 纤维布 , 碳 植筋 中图分类号 : U3 7 T 1 文献标识码 : A
1 工程概 况
加层后 整体结构的可靠性 和安全性 , 学校委托对该 办公楼进行 经
了检测 鉴定和加层改造设计 。 徐州市某初级 中学办公楼 1 楼 , 2 世 纪 9 年 代初 建成 号 是 0 0 投入使用 的 , 原为二层砖混 结构 , 6 . 宽 8 2m, 长 63m, 、 建筑层 高 2 检 测及 鉴定 分析
以 重视 。
7 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 术的发展 , 运用软计算技 术对结构的可靠度进 行 分析 , 到计算简便 、 已达 提高效率 的效果 ; 而模糊可靠性理论是 过程 的可靠度 , 将结 构离 散化 , 且将荷 载 和抗力 转化 为随 机变 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 以模糊数学为 基础的可靠 性分析方 法 , 并 它包 量, 再结合 普遍应 用 的 一次 二 阶矩 的方 法 , 出结 构 的可 靠 度。 含了传 统的可靠 性理 论 , 其 当结构 中含 有模糊 信息 时 , 糊可 得 尤 模 他们通过建立施工期 问可靠 度分 析 的数学模 型 以及活 荷载 的分 靠性理论就成为传统理论 的丰 富与发展。 析模型和抗力的概 率模 型, 通过 了实例 测试 , 明 了此方 法 的 并 证 现代可靠度分析正 由随机 型向模糊 型、 非随机型发展 , 并且 与 正确性 、 可行性与简便性 ( 体模 型 的建立 与实例 测试 可参 考文 优化理论结合 , 具 取得 了明显 的经 济 、 效益 , 社会 但是对结 构可靠 度 献[ ] , 5 ) 其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为 : ) 出了结构在施 工期 问 , 1得 必 分析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 结构可靠度理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须保证结构 的养护期与模具 的周转 期符合规 范要求 , 以保 证结构 参考文献 : 的可靠度 。2 施工期 间要 收集 和整理施 工 资料 以及施 工期 问结 ) [] 1 迟朝娜 , 朱召泉 . 工神 经 网络 在 结构 工程 中的应 用和 发展 人 构上 的荷载资料 , 为施 工期 间可靠 度分 析奠定 基础 , 同时为 以后 [] 山西建 筑,0 6 3 ( 3 :—. J. 2 0 ,2 1 )34 同类结构 的设计 与施 工提供 宝贵的资料 。 [] 养杭 . 于 A N 的 结 构 可靠 度 分 析 方法 []基 建优 化 , 2施 基 N J. 在施工期间可靠度 的分析 方法 l , 们 的基本 思路是 : 5他 J 分析 随机

既有砌体住宅装配化外套加固技术与方法

既有砌体住宅装配化外套加固技术与方法

苗启松,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复杂结构研究院院长,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常务理事、高层建筑抗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抗震加固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建筑结构抗震及消能减震技术、加固改造技术、结构预制装配技术等研究及设计咨询工作。

主持或参编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改造技术规程》及北京地区《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等多本国家或地方规范,多项成果荣获北京市和建设部科技进步奖及优秀建筑结构设计奖。

作为一种传统的结构形式,砌体结构在人类建筑工程的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上至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下至河北赵县安济桥,这些历史上里程碑式的建筑都采用了砌体结构形式。

由于砌体结构具有构造简单、施工简单、取材便捷、耐火性及耐久性良好等特点,其已经成为我国房屋建设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

无论在抗震设防地区还是非抗震设防地区,都可以看到砌体结构的影子。

新中国成立后,受制于对工程抗震认知程度的不足,我国建造的大量砌体结构并没有进行合理的抗震设计,难以满足当前抗震设防的要求。

历次地震震害结果也表明,未采用合理的抗震设计和构造措施的多层砌体结构在地震中破坏严重。

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千多栋砌体结构建筑中,倒塌率为70%〜90%;1991年新疆柯坪地震、1993年的云南普洱地震多层砌体结构破坏率达75%;2008年汶川地震,多层砌体结构破坏率也达到50%。

此类建筑量大面广,与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短时间内又难以拆除重建,因此,对这类建筑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提升建筑的抗震安全性已经迫在眉睫。

外套加固技术提出北京地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了大量多层砌体住宅建筑,至今已使用了40余年,存在着结构材料老化、整体抗震性能差、居住舒适度低等一系列问题,亟须解决。

这些砌体住宅多采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64住既有砌体住宅装配化外套加固技术与方法苗启松2526图1 “74住1”甲单元建筑平面布置图2”“73住乙”“74住1”及“76住1”等系列住宅标准图建造,典型建筑单元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

既有建筑物的增载和保护勘察基本要求

既有建筑物的增载和保护勘察基本要求

既有建筑物的增载和保护勘察基本要求1、既有建筑物的增载和保护的岩土工程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1)搜集建筑物的荷载、结构特点、功能特点和完好程度资料,基础类型、埋深、平面位置,基底压力和变形观测资料;场地及其所在地区的地下水开采历史,水位降深、降速,地面沉降、形变,地裂缝的发生、发展等资料;2)评价建筑物的增层、增载和邻近场地大面积堆载对建筑物的影响时,应查明地基土的承载力,增载后可能产生的附加沉降和沉降差;对建造在斜坡上的建筑物尚应进行稳定性验算;3)对建筑物接建或在其紧邻新建建筑物,应分析新建建筑物在既有建筑物地基土中引起的应力状态改变及其影响;4)评价地下水抽降对建筑物的影响时,应分析抽降引起地基土的固结作用和地面下沉、倾斜、挠曲或破裂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并预测其发展趋势;5)评价基坑开挖对邻近既有建筑物的影响时,应分析开挖卸载导致的基坑底部剪切隆起,因坑内外水头差引发管涌,坑壁土体的变形与位移、失稳等危险;同时还应分析基坑降水引起的地面不均匀沉降的不良环境效应;6)评价地下工程施工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时,应分析伴随岩土体内的应力重分布出现的地面下沉、挠曲等变形或破裂,施工降水的环境效应,过大的围岩变形或坍塌等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

2、建筑物的增层、增载和邻近场地大面积堆载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分析地基土的实际受荷程度和既有建筑物结构、材料状况及其适应新增荷载和附加沉降的能力;2)勘探点应紧靠基础外侧布置,有条件时宜在基础中心线布置,每栋单独建筑物的勘探点不宜少于3个;在基础外侧适当距离处,宜布置一定数量勘探点;3)勘探方法除钻探外,宜包括探井和静力触探或旁压试验;取土和旁压试验的间距,在基底以下一倍基宽的深度范围内宜为0.5m,超过该深度时可为1m;必要时,应专门布置探井查明基础类型、尺寸、材料和地基处理等情况;4)压缩试验成果中应有e-1gp曲线,并提供先期固结压力、压缩指数、回弹指数和与增荷后土中垂直有效压力相应的固结系数,以及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成果;当拟增层数较多或增载量较大时,应作载荷试验,提供主要受力层的比例界限荷载、极限荷载、变形模量和回弹模量;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着重对增载后的地基土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预测可能的附加沉降和差异沉降,提出关于设计方案、施工措施和变形监测的建议。

增层改造一般规定及相关内容

增层改造一般规定及相关内容

增层改造一般规定及相关内容既有建筑增层改造后的高层建筑地基承载力、钢架变形和稳定性计算,以及基础结构中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的有关规定。

采用外套结构增层时,应按新建工程的要求,确定地基承载力。

当采用新、结构通过构造措施相连接的增层方案时,除应满足地基承载力特定条件外,尚应分别对新、旧结构进行地基变形验算,并应满足新、旧结构在结构上变形协调的设计要求;当既有建筑局部增层时,应进行结构分析,并进行地基基础验算。

当既有建筑的地基承载力和钢架梁柱变形,不能满足增层荷载要求时,可按本规范第11章有关方法展开加固。

既有建筑增层改造时,对其地基基础加固二期工程,应进行产品质量和评价,待隐蔽建筑工程合格后,方可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

直接增层对沉降稳定的建筑物直接增层时,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根据增层工程的其要求,按下列方法总合确定∶1按基底土的载荷试验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确定∶1)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或进行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2)在原建筑物基础下让1.5倍基础宽度的深度范围内,取原状土进行室内土工试验,石灰确定地基土的抗剪强度计算方法,以及土的压缩模量等参数,并结合地区经验,确定地基承载分量特征值。

2按地区经验确定∶建筑物地层时,可根据既有建筑原基底压力值、建筑使用年限、地基土的类别,并结合当地建筑物增层改造的工程经验确定,但其值不宜超过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20倍。

直接增层需新设承重墙时,应采用调整新、旧基础底面积,增加桩基础或缩减地基处理等方法,增加基础的沉降差。

直接增层时,地基基础的加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加大基础底面积时,加大的基础底表面积宜比计算值增加10%。

2采用桩基础承受增层荷载时,应符合本规范第5.2.8条的规定,并验算基础沉降。

3采用锚杆静压隔墙加固时,当原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宽度或厚度不能满足压桩时,此基础压桩前应先加宽或加宽基础。

4采用抬梁或挑梁承受新增层结构荷载时,梁的截面尺寸及配筋应通过仍须计算已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既有建筑的检测与外套框架增层设计
摘要:既有建筑物由于改变用途,需要对其检测并未加固改造提供依据。

文章中的实例是一个安全可行的结构加固方案,对于其他类似的工程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外套框架增层;结构设计;预应力转换梁
中图分类号:TU352 文献标志码:A
The Enclosure Frame Method And Detection Of Existing Building
ZHANG Xue1,ZHANG Jing - jing1
(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Jinan25010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cater to new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xisting buildings need to be consolidated and storey-added. Detect the strength of main load-bearing menbers based for the structure design.The sample present the safe and feasible consolidating projects which is good for the other project.
Keywords: outer frame and storey-adding;structure design;prestressed concrete transform girder
现阶段国内有大量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旧建筑,如何有效的充分利用这些既有建筑,一直以来是土木工程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增层改造成为了一份十分有吸引力的工作,但采用何种增层方案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对一实际工程所采用方案展开,分析外套增层方案[1]。

1工程概况
德州禹城市某三层框架结构办公楼,总长58.2m宽14.4m,主体为现浇混凝土梁板结构,基础形式为柱下混凝土独立基础,高14.4m总建筑面积约2700,建于1999年。

因公司规模变大办公面积,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决定在现有三层旧房上增层变成五层楼房,以达到增加使用面积,同时改善办公环境也可减少建设投资的目的故委托对该建筑物进行检测鉴定并提供增层方案。

2主要检测结果
为给楼增层改造加固设计提供可靠依据,本项目现场检测范围应为建筑物
的主要承重构件[2]。

针对加层改造特点,主要检测项目为:现场测量柱网尺寸、填充墙和隔墙位置,绘制出建筑物现状建筑平面图;建筑物倾斜检测;构件混凝土强度检测;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筋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检测;构件外观尺寸检测;其它宏观检测等。

2.1该建筑物倾斜检测
用经纬仪对该建筑物进行倾斜检测,测点位置如图1所示。

其中1、3、4点以首层室内地坪为基点,2点以二层挑梁下沿为基点。

检测调度中心楼四角X、Y两个方向的水平位移,检测结果列入表1。

表1 建筑物倾斜检测值
图1倾斜测点位置示意图
2.2混凝土强度检测
表2 混凝土强度检测值
根据检测结果,该楼钢筋混凝土梁、柱各测点的混凝土强度值分布较分散,分析认为这与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质量控制有一定关系,经调查,该项目混凝土为现场搅拌,故混凝土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多。

2.3该建筑物外观检测
外墙面均出现走向不同的龟裂和局部的通裂,建筑物纵墙窗下墙八字裂
缝较多,每层框架边梁与填充墙连接处均有裂缝,没有发现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钢筋混凝土承重构件损伤。

图2龟裂情况图3八字裂缝
3增层方案的确定
3.1直接加层方案
原结构上直接增层[3],当经计算原框架柱的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加固时,新增柱纵筋必须穿越中间楼层。

非抗震时,新增柱纵筋搭接位置可以从楼面板开始,抗震时搭接位置宜避开柱端箍筋加密区。

当经计算原框架柱的承载力能够满足要求时,新加层的框架柱与原柱的连接构造有以下两种形式:
1)固接接头:把原框架顶层或屋面以下的一段柱凿毛并露出需要连接的原柱内纵向钢筋,新加柱的纵向钢筋伸到顶层或屋面以下并通过短钢筋与顶层或屋面以下的柱纵向钢筋焊接。

2)铰接接头:新加柱柱脚与原柱柱顶的连接采用铰接接头,这种连接无论是对节点受力还是节点构造都较为简单。

具体做法:将原柱顶在新加柱的位置把混凝土表面凿毛,钻孔植入2~4根钢筋,其截面面积应能承受新加柱脚的水平剪力。

3.2外套框架方案
该方案可以使原有房屋与加层新建的建筑物之间不存在承重关系,原有房屋被包在外套框架内,外套框架的柱基在原有基础外重新布置,避免了加层部分的荷载传到原有房屋的不利影响。

从理论上讲,既有房屋套建增层改造可分为分离式套建增层和整体式套建增层2大类,分离式外套框架与旧房之间不相互联系,受力明确,但却无法挖掘旧房的潜力;整体式外套框架与旧房相联,既可以提高旧房的抗侧移能力,又可以减小新增框架柱底层的计算长度,提高外套框架的底层空间刚度。

但当采用这种方案时,应注意通过连接节点实现新、旧房屋结构竖向自由变形,水平整体工作。

经过比较分析,决定采用整体式外套框架[4],这样既可以保证甲方提出的室内大空间要求,又可以在不影响原有建筑物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完成施工工作,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4所示。

图4结构平面布置图
4设计施工中具体问题的处理
4.1上部结构设计与施工
外套框架体系[5]在第四层楼面设置转换梁,四层以上框架体系在转换梁上生根形成整体框架体系见图5。

新增的2层为现浇混凝土楼盖和屋盖,竖向荷载由外套框架承担,整个建筑物的水平荷载有原框架与新建外套框架共同承担。

外套框架[7]下部的3层与原框架结构的连接采用化学植筋的方式,转换梁采用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应力筋的端部的锚固区应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并设置预埋垫板,配置间接钢筋,预应力筋采用框架梁跨中集中而两端分散的布筋形式。

图5结构方案图6 外套增层建筑剖面图
图7 预应力转换梁计算简图
4. 2基础的设计与施工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8]的确定是改造增层基础设计中关键的问题,增加层数和上部结构方案的选择往往取决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大小,因此首先应该弄
清原有房屋现在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在该楼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建成时间较长,考虑到地基土随时间的密实作用,结构设计过程中认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提高到原来的1.2倍。

当基础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根据承载能力欠缺程度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

当基础承载能力欠缺较少时,可采用加大基础底面积和提高基础高度的方法仅进行基础加固;当基础承载能力欠缺较多时,采用基础加固与地基加固相结合的方法更为适宜和经济。

具体可根据计算结果、地质情况、现场空间选择适宜的加固方法。

常用加固方法有:基础加固结合静压钢管桩、钢筋混凝土树根桩、压力注浆及微形桩等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的方式。

鉴于本工程岩土工程性质,外套增层部分采用桩基础。

图8基础与原结构的连接
5结束
外套框架增层作为增层改造中的一种形式和发展方向,具有独特的优点,为多层增层提供了可能也便于建筑造型,适用于多种多样的各类平面,对旧建筑的限制较少,从而满足了增层的要求, 此类结构在大跨度房屋建筑和抗震区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及推广。

本工程通过采用外套框架体系、预应力转换梁结构形式,避免了大量的加固工作,节省了大量的资金,但外套方案在地震区的缺陷是重心偏高、头重脚轻、上刚下柔、不利于抗震,底层跨度大,相对薄弱,如何消除上刚下柔“高脚鸡”避免结构的侧向刚度发生较大的突变的有效措施是:采用旧房顶部与框架柱铰接或同时在旧房适当高度与外套框架结构水平方向铰接的整体式方案,使底层柱的计算高度降低,以提高底层柱的抗侧移刚度,减轻上刚下柔的影响,在整体式方案设计过程中应按实际进行模型简化,进行内力分析,使其符合现有国家规范及标准。

参考文献:
[1]郑文忠,王英,刘铁等.对既有房屋套建增层改造的认识与思考[J].工业建筑,2005, 35(4): 1-5.
[2]张春梅.外套框架增层改造设计方案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03.
[3]郑文忠.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既有房屋套建增层改造、功能改造及加固改造成套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J].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4.
[4]郑文忠.哈尔滨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既有房屋套建增层改造成套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J].2004
[5]范胜芳.外套框架增层技术在工程改造中的应用[J].工业建筑,2006,36(11)109-110.
[6]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30
[7] 韩选江.房屋增层改造外框架增层建筑的合理计算方法[J].建筑结构,1996,26(3):32-35
[8]GB5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9]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0]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